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三叶草型γ-Al2O3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Co—Mo硫回收尾气加氢水解催化剂CT6~10。研究了反应温度、空速、SO2浓度以及原料气中CS2浓度、O2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80℃~400℃、空速小于3000h^-1时,尾气中除Hzs外的总硫含量小于200×10^-6(φ),说明CT6-10具有很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贵金属选择性加氢催化剂Pd/Al2O3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脱除原料中的双烯烃,在实验室用饱和浸渍法制备出选择性加氢反应的贵金属Pd/Al2O3蛋壳型催化剂。在高压微反装置上,以苯乙烯、环己烯为反应物,以正庚烷为溶剂,模拟蒸汽裂解汽油,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及选择性。结果表明,对于拟薄水铝石载体最佳的焙烧温度应高于1000℃;碱性金属的引入降低了载体的表面酸性,但添加量不宜过高,在添加量为5%时并不能显著改善催化剂的加氢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第二金属Ni改性对CO2加氢制甲醇Cu/CeO2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通过XRD、BET、XPS、H2-TPR等手段对改性前后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负载量为20%时,Cu/CeO2的比表面积最大;Cu与Ni质量比为3∶1时,催化剂碱度最大,氧空位含量最高,Cu-Ni协同作用最强;该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40℃、反应压力3 MPa、液时空速2 400 mL/(g·h)、H2与CO2体积比为3∶1时催化CO2加氢制甲醇效果较优,CO2转化率为18.5%,甲醇时空产率为40.43 g/(kg·h)。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醇铝法和沉淀法制备氧化铝,借助N_2物理吸附-脱附、XRD和SEM等技术对试样进行了表征,并对制备的载体进行对比。表征结果显示,醇铝法制备的拟薄水铝石纯度及结晶度更高,杂质少;小孔氧化铝孔径分布峰集中且峰形尖锐,峰宽较窄;大孔氧化铝孔径分布峰更宽甚至消失;氧化铝由粒径均匀且完整度高的球形颗粒聚集而成;小孔氧化铝载体孔径分布集中,没有大孔;而大孔氧化铝载体除介孔外还含有许多大孔。将两种方法制得的大孔氧化铝载体制备成催化剂,以渣油和蜡油混合油为原料,在氢分压15.5 MPa、氢油体积比650∶1、反应温度390℃、液态空速0.5 h~(-1)的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醇铝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为优异的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加氢脱残炭及加氢脱金属活性。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添加螯合剂柠檬酸(CA)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Co-Mo-P/TiO2-γ-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BET、SEM和H2-TPR表征。以FCC汽油重馏分为原料,考察了螯合剂对Co-Mo-P/TiO2-γ-Al2O3催化剂选择性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A或EDTA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Co-Mo-P/TiO2-γ-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适量的加入CA或EDTA可有效改善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分散状态,减弱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加入CA可明显改进催化剂的选择性加氢脱硫性能;而加入EDTA同时提高了催化剂的脱硫活性和加氢活性,没能改善催化剂的选择性加氢脱硫性能。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醇铝法和沉淀法制备氧化铝,借助N_2物理吸附-脱附、XRD和SEM等技术对试样进行了表征,并对制备的载体进行对比。表征结果显示,醇铝法制备的拟薄水铝石纯度及结晶度更高,杂质少;小孔氧化铝孔径分布峰集中且峰形尖锐,峰宽较窄;大孔氧化铝孔径分布峰更宽甚至消失;氧化铝由粒径均匀且完整度高的球形颗粒聚集而成;小孔氧化铝载体孔径分布集中,没有大孔;而大孔氧化铝载体除介孔外还含有许多大孔。将两种方法制得的大孔氧化铝载体制备成催化剂,以渣油和蜡油混合油为原料,在氢分压15.5 MPa、氢油体积比650∶1、反应温度390℃、液态空速0.5 h^(-1)的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醇铝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为优异的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加氢脱残炭及加氢脱金属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柠檬酸(CA)为助剂,采用不同浸渍方法制备NiW-CA加氢脱硫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浸渍方法对催化剂性质及其柴油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采用TPR、SEM-EDS、XRD、HR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柠檬酸助剂能够减弱NiW催化剂中金属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金属组分在硫化过程中的再分散,增加金属的硫化度和WS2晶粒的堆叠,因而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先浸渍柠檬酸的催化剂CA+M、共浸渍柠檬酸的催化剂CAM、后浸渍柠檬酸的催化剂M+CA。  相似文献   

8.
采用拟薄水铝石粉与扩孔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并对各成分的加入量、焙烧温度及载体表面的酸强度等N素进行了考察。催化剂评价结果表明,Pd/Al2O3-MO能够符合重整后加氢反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NH3-TPD、SEM-EDS、XRD、压汞法等方法考察不同TiO2含量对重整石脑油选择性加氢催化剂MoNi/γ-Al2O3-TiO2物化性质的影响,并进行了TiO2含量与催化剂加氢活性及加氢选择性的关联实验。结果表明,MoNi/Al2O3-TiO2催化剂的酸性中心以弱酸、中强酸为主;随着载体中TiO2含量的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总酸量降低,催化剂侧压强度略有下降。载体γ-Al2O3-TiO2中以γ-Al2O3为骨架结构,TiO2和γ-Al2O3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形成均匀的复合载体;载体表面上具有较发达的孔结构。当TiO2质量分数小于10%时,TiO2在载体中均匀分散;随着TiO2含量进一步增加,TiO2聚集加快,晶粒增长迅速,出现了TiO2的锐钛矿晶相。TiO2质量分数为10%时,活性组分Al、Ti、Mo、Ni均匀分布在MoNi/ γ-Al2O3-TiO2催化剂中。在重整石脑油的选择性加氢反应中,随着载体中TiO2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加氢活性有所降低,但加氢选择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有机硫加氢转化催化剂CT16-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γ-Al2O3为载体制备了Co—Mo有机硫加氢转化催化剂CT16—1。研究了反应温度、空速、氢气/天然气(体积比)、原料气中的杂质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300℃~500℃.空速超过4000h^-1后,催化剂对有机硫的转化率能达到99%以上,说明CT16—1具有很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拟薄水铝石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扩孔剂、金属助剂等,可制备改性氧化铝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钯/氧化铝催化剂。以裂解汽油C5~C9馏分为原料,在温度为60℃,压力为3.0 MPa的条件下,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改性后催化剂对杂质砷、水等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法国对炔烃选择加氢催化剂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法国石油研究院近十多年来对炔烃加氢催化剂的改进情况。  相似文献   

13.
采用CO2气体成胶法制备出氧化铝载体,研究了磷、硅改性对载体的晶型、比表面积、孔结构、压碎强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拟薄水铝石较纯净,不存在其他杂晶型;改性剂的添加有效改善了γ(δ,θ,α)-Al2O3等几种晶型的转变温度,且加入改性剂的载体在1 250℃焙烧后仍存在θ(α,δ)-Al2O3多种晶型;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载体比表面积、孔容逐渐减小,平均孔径逐渐增大,磷改性载体即使在1 250℃高温焙烧,比表面积和孔容仍可分别保持在27.46 m2/g,0.31 cm3/g;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载体的堆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压碎强度则呈上升趋势,磷的添加对载体的堆密度和强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镍基裂解汽油一段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镍基裂解汽油一段加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状况及研究进展,指出了提高裂解汽油一段镍基催化剂加氢性能的途径及该领域最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江琦 《天然气化工》2001,26(2):14-17
用原位的热磁手段对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的负载型Fe、Ni催化剂的还原行为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负载金属表现出与纯态金属不同的还原行为 ;SiO2 改善了金属Fe的分散状态 ,提高了Fe的起始还原温度 ;TiO2 则有效地提高了Fe的还原程度。过渡金属第二组分对Fe催化剂性能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对其还原程度的改变来实现的。稀土降低了Ni催化剂的还原程度 ,但通过对氢的离解和吸附提高了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研究了4种不同来源(包括炼厂、原油及加工工艺的不同)的加氢型喷气燃料中元素硫所引起的银片腐蚀、铜片腐蚀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4种加氢型喷气燃料的元素硫腐蚀实验无显著差异,引起加氢型喷气燃料银片腐蚀(1级)的元素硫质量分数约在0.5μg/g~1.0μg/g之间,引起铜片腐蚀(1b)的元素硫质量分数约在1.5μg/g~2.0μg/g之间;贮存处理能够显著影响喷气燃料的腐蚀性,使喷气燃料银片及铜片腐蚀的级别普遍降低,尤其使喷气燃料铜片腐蚀的降低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7.
18.
19.
裂解汽油中二烯烃选择性加氢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组分、载体、助剂、活性前体及制备方式等角度综述了裂解汽油中二烯烃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指出双金属活性组分和载体的改性,为二烯烃选择性加氢催化剂改进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新的制备技术和分析测试手段也为研究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