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PFNA组27例、DHS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术后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1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DHS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月、术后6月以及术后12月,PFNA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FA较DHS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小、骨折愈合时间短以及髋关节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行PFNA内固定(30例)和半髋关节置换(3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近远期并发症及术后1年内髋关节Harris评分变化,总结两种术式的临床选择依据。结果:PFNA内固定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低于半髋关节置换组,其卧床时间、患肢负重时间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内固定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6.67%,与半髋关节置换组的6.67%、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逐渐改善,PFNA内固定组术后1~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半髋关节置换组,但术后12个月评分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PFNA内固定组临床优良率为80.00%,与半髋关节置换组的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均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董宝铁  高伟  周振东 《现代仪器》2015,(2):86-87,92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DH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所有入选病例均获得12至18个月以上有效随访,结果显示PFNA组优良率为96.67%(29/30),与DHS组的90.00%(27/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手术时间(70.73±2.84)min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97.56±2.25)min(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181.34±25.68)m L,明显少于DHS组的(332.33±18.84)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疗效与DHS相当,但PFNA治疗较DHS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明显较短,而且患者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利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利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自主负重时间、治疗有效率、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5±18.6)min、(5.1±0.8)cm、(120.0±15.2)mL、(6.5±2.1)周、96.0%、100.0%、0%,以上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利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有效率较高,且能够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效果,总结治疗思路。方法:整理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内固定术后3~45个月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对其手术方法、髋关节Harris评分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效果并总结临床体会。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4.92±11.38)min,术中出血量(554.89±64.62)mL,术中未见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随访显示,骨折均于2~4个月内愈合,未见骨折不愈合;术后1例患者发生脱位,给予闭合复位;其他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感染、假体柄移位及断裂、骨溶解、脱位、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患者髋臼及生物型股骨柄均达到生物压配和即刻稳定,术后3个月X线片示广泛性骨长入,57例均达骨性固定。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各项目及总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有效补救方法,准确评估股骨柄有效长度、规范植入操作、完善骨与软组织重建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完全电视胸腔镜技术(VATS)在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与治疗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中患者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VATS根治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及手术安全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TNM分期数据对比差异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对照组降低;且观察组中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7天VAS疼痛评分均相较于对照组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率及术后一年肿瘤复发情况和发生远处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行VATS根治术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将其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高龄侧卧位髋关节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江苏医药职业学院附属东台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接受侧卧位髋关节手术的高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运用硬腰联合麻醉)和观察组(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各30例,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切皮前(T2)、扩张髓腔骨膜剥离时(T3)、出室时(T4)MAP低于对照组,H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P=0.024);术后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运用于高龄患者侧卧位髋关节手术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减少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与安全性,为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9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纳入钢板组(n=47)和逆行交锁髓内钉组(n=5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术后畸形愈合发生率为10.64%,高于髓内钉组的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骨折基本愈合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髓内钉组1年随访时Kolmert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8.72%、86.2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相仿,逆行交锁髓内钉可降低患者术后畸形愈合风险,缩短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时间,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密固达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质疏松临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患者80例,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常规密固达静滴。观察是否假体松动下沉,周围骨折。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8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25.71分,术后6个月、1年Harris评分平均为87.43分、96.13分;术后6个月及1年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时Harris评分与术后1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80例均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假体周围骨折。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治疗采用全款关节置换术,重建髋关节功能,早期应用密固达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有效地防止骨质疏松发展,预防术后假体松动和下沉,及假体周围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科协作管理模式对腹腔镜术后麻醉复苏延迟患者睡眠质量与脑氧代谢改善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78例接受腹腔镜手术且出现麻醉复苏延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应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科协作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睡眠质量、脑氧代谢指标及术后并发症、麻醉复苏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术前1d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h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脑氧代谢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观察组脑氧摄取率(CEO2)及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清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多科协作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腹腔镜术后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清洗联合手工清洗对硬式腔镜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本研究抽取2021年3月~2021年5月海南省中医院供应室回收待清洗的硬式腔镜医疗器械共400件,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00件,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工法清洗,联合组采用超声清洗联合手工清洗。采用目测+5倍放大镜法、细菌学测试法和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3种方法评估清洗质量。结果:目测+5倍放大镜法检测显示,两组器械把手部位清洗合格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联合组轴关节、咬合齿、凹凸槽部位清洗合格率和器械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学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均显示,联合组管腔、凹凸槽和咬合齿部位清洗合格率和器械清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手工清洗硬式腔镜医疗器械比较,超声清洗联合手工清洗能明显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可作为预防院内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分析基于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EMRS)对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干预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组4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干预方法。对比2组干预前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舒适度;对比2组干预期间患者依从性和干预后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照顾、经济、家庭、情感、治疗负担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2组患者照顾、经济、家庭、情感、治疗负担评分及总评分均降低(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舒适状况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2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舒适状况评分和总分均有所增加(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完全依从率和总满意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应用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干预方法,能够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增强舒适度,提升干预质量,并且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定位下微创软通道术在高龄20~30ml幕上血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龄20~30mL幕上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及保守组,各30例。微创组采取CT定位下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保守组采取保守疗法。对比治疗前及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临床效果,并对比治疗前、治疗7d、治疗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估),另比较治疗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出院时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微创组出院时NIHSS评分低于保守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效果等级分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总有效率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在组间、时间、交互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7d、治疗后1个月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两组治疗1个月均高于治疗7d,微创组治疗7d、治疗后1个月均高于微创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GOS评分等级分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预后良好率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保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定位下微创软通道手术在高龄20~30mL幕上血肿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方面均优于保守疗法,且预后改善更为明显,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重症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重症患者作为样本对象,将其根据信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采用常规灌洗吸痰,观察组(n=45)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灌吸吸痰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71.1%(P<0.05);两组临床肺部感染各项目评分经SPSS20.0软件统计显示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道峰值吸气压力(PIP)、气道阻力(Raw)、呼吸做功(WOB)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动态肺顺应性(DLC)较高(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重症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改善炎性反应、肺功能及感染程度,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干预肠道菌群失调对预防和减轻远期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作用,探讨菌群失调与IBS的关系。方法 (1)收集2010年12月-2012年2月我院确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症状消失后,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各60例;(2)入选后,每4~6周检测粪便菌群,出现菌群失调的患者,干预组给予菌群调节制剂治疗,观察组仅观察;(3)当出现症状时,记录患者IBS症状学积分,未出现症状者做无症状记录。结果 102例患者完成试验。(1)观察组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2)有菌群失调者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菌群失调者(P<0.05);(3)有菌群失调者发生症状时症状学总分、腹痛时间、腹痛频率及腹胀比例明显高于无菌群失调者(P<0.05),而大便形状异常、排便过程异常及黏液便比例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菌群失调与IBS存在一定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IBS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因此,恢复正常肠道菌群有助IBS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Between August 2003 and April 2005, 300 ASR metal-on-metal resurfacing hip endoprostheses were implanted by the first author and a fellow surgeon. The mean age at surgery was 56.8 years (18-75.9 years) and mean body mass index was 27.6 kg/m2 (range, 19-41 kg/m2). 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202 days. The mean Harris hip score improved from 44 pre-operatively to 89 at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In total, eight (2.7 per cent) cases [five neck fractures (1.66 per cent) and three cup revisions (1 per cent)] were revised. Two neck fractures occurred within a group of seven cases of femoral neck notching detected postoperatively; one neck fracture occurred out of two cases of incomplete seating of the femoral implant.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01) failure rate was observed for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a previous osteosynthesis of the proximal femur (three revisions in a group of 15 patients). Revision cases had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body mass index (p = 0.031). A learning curve was evident from the reduction in revisions from 5 in the first 100 surgical procedures to 2 in the next 100 and 1 in the last 100. These result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accurate surgical technique and careful patient selection for fourth-generation hip resurfacing implants,  相似文献   

17.
艾拉光动力联合激素外用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拉光动力治疗增生性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外敷5-氨基酮戊酸后氦氖激光照射,2次照射期间选用卤米松乳膏外用。对照组单纯选用卤米松乳膏外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40﹪。观察组治愈率为70﹪,对照组为20﹪。观察组复发率为8﹪,对照组为25﹪。观察组有效率、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拉光动力联合激素外用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血栓弹力图的HDCP孕妇凝血状态。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9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正常的妊娠孕妇9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的凝血指标(PT、TT、APTT、FIB、INR、D-D)、血小板指标(PLT、MPV、PDW)、血栓弹力图参数(R、K、α、MA)等检测结果的变化。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T、TT、APTT、PLT、R值、K值水平均降低(P<0.05),FIB、D-D、PDM、MVP、α角、MA水平均提高(P<0.05);R与PT、TT、APTT成正相关,K与APTT成正相关,K与FIB、PLT成负相关,α与FIB、PLT成正相关,MA与FIB、PLT成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凝状态的检测上,R值的敏感性更高;在纤维蛋白原升高的检测上,α与MA的检测敏感性更高。结论血栓弹力图(TEG)与部分凝血指标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对TEG各参数的检测有利于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rb-bFGF)联合点阵超脉冲二氧化碳(CO3)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效果。方法:将入组的86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点阵超脉冲CO3激光治疗,观察组基于以上加予rb-bFGF治疗,对比两组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主诉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持续时间、脱痂时间及炎症性色素沉着(PIH)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的皮肤生理指标[经皮水份丢失(TEWL)、pH值、角质层含水量、皮肤红斑情况(a值)]、治疗前后的血清p38MAPK通路蛋白相关指标[重组人丝裂原活化激酶1(MEK1)、重组人丝裂原活化激酶2(MEK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ECCA评分、VA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水肿持续时间、脱痂时间及PIH持续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后TEWL值、pH值及a值,观察组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角质层含水量,观察组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以上指标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EK1、MEK2、ERK1及MEK2水平,两组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30%vs 25.58%,P<0.05)。结论:rb-bFGF辅助点阵超脉冲CO3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能明显促进术后创伤愈合,改善皮肤生理状态,减轻皮肤炎性损伤,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