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线性回归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数据采集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欣  王翠荣 《计算机学报》2012,35(3):568-580
事件监测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通过对感知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等基本操作完成具体的监测任务,在各种操作中,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是最消耗能量的.为了减少节点之间的通信数据量,达到降低网络能耗和延长网络生命周期的目的,该文提出了一种能量高效的基于线性回归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数据采集优化策略,通过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感知数据模型,保持感知数据的特征,使节点仅传输回归模型的参数信息,代替传输实际监测的感知数据信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数据采集优化策略能通过较小的通信量有效地实现事件监测区域感知数据的预测和估计,降低网络的总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2.
移动群智感知网络中用户激励机制是研究的重点,而如何有效减少用户在任务中移动设备资源的消耗是激励用户的关键。根据群智感知用户分布密集和相遇频繁的特点,利用其移动设备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能力(蓝牙、Wi-Fi)进行数据的机会协作传输将极大减少用户消耗,进而激励用户完成任务。通过对机会传输和群智感知激励机制的研究,针对eco Sense机制[9]在补偿方案、预算控制和用户激励方面的不足,提出C-eco Sense机制降低任务总预算,并通过POR和PIM激励机制激励用户上传完成任务。最后采用SWIM仿真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遍使用的数据收集机制相比,C-eco Sense机制在预算控制和用户激励方面都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移动Widget无法脱机访问或网络延迟现象严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TML 5.0技术的移动Widget引擎内容缓存模型,将网络端数据进行智能的下载和存储,通过使用HTML 5.0技术,合理地安排各种移动Widget应用的网络数据;同时根据用户的访问信息和移动Widget技术的原理特性,使用缓存淘汰策略、充分利用缓存空间使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模型可以有效解决Widget脱机访问和网络不良问题,从而提高访问速度和减少数据流量、节省终端电量和资源的消耗.  相似文献   

4.
针对场监测应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不规则三角网(TIN)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调度方法。不同于已有的调度方法,此方法综合考虑了感知数据的动态性和空间性,减少了无线传输的电量消耗,同时保证了生成数据场的精度。模拟结果显示,在保证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基于TIN的调度方法比传统方法节省10%左右的通信电量消耗,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来临,移动群智感知任务的视频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传统研究中常利用机会网络和移动网络激励任务的分发和数据的收集,但机会网络中节点移动的不可控性,以及视频任务内容传输的高代价性都使得这些方法的实用性大大降低.针对此问题,利用社会移动群体规律性的自主聚集、活动范围大等特点,提出一种面向社会移动群体的群智感知参与...  相似文献   

6.
牛瑞芳  刘勇 《计算机应用》2012,32(12):3295-3298
针对移动设备电量有限严重影响其发展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移动计算环境的动态程序分割算法。考虑了将移动设备的部分代码通过无线网络迁移到资源丰富的服务器上执行以节约移动设备电量消耗,建立了程序对象关系图,进一步将其转化成流网络;利用网络流理论,采用最大流最小切割算法实现流网络的最优切分。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不仅比现有算法节约更多电量,而且能适应易变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7.
针对移动群智感知任务中区域全覆盖感知成本过高问题,提出基于压缩感知的移动群智感知任务分发(CS-TD)机制。首先提出了感知任务整体成本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参与感知任务的节点个数、节点的感知次数与数据上传次数;然后基于成本模型,分析感知节点的日常移动轨迹,结合压缩感知数据采集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知节点轨迹的压缩感知采样方法;其次通过区域全覆盖最少节点(RCLN)算法,选出最佳节点集合,对节点进行任务分配,利用压缩感知技术恢复节点数据;最后在多次感知任务的迭代中对感知节点的可信程度进行评定,保证任务方案的最优性。对CS-TD分发模型进行多次实验验证,与已有的CrowdTasker算法相比,CS-TD算法平均成本降低了30%以上。CS-TD模型能有效降低感知节点的消耗,能在全覆盖感知任务中降低整体感知成本。  相似文献   

8.
节点能量直接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寿命。为此,从保存节点能量角度入手,结合最大容量路径路由协议,提出基于能量感知的Sink节点移动方案EASM-INL,以最大化提高网络寿命。在EASM-INL方案中,传感节点依据电量水平调整传输范围,当电量下降时缩短传输范围,从而保存电量。 Sink节点收集传感节点的电量数据,计算最大容量路径。只要有一条路径容量值小于门限值, Sink节点就计算正东、南、北、西4个方向上的最大容量值,并沿最小值所在方向移动。仿真结果表明,与同类节点移动方案相比,EASM-INL方案可有效延长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9.
智能手机处于待机状态下仍会消耗能量,这些能量部分消耗在网络数据的通信上;为了降低这些功耗,提高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情景感知的电源管理策略,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来进行决策,智能地管理移动终端的网络接口,通过使持续性的网络连接变成间断性的网络连接来减少功耗;在Android移动终端上对提出的策略进行相关实验和对比,能有效的提高续航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将物联网的智能感知与传感技术应用到现场电力通信运维中,利用RFID电子标签对电力通信设备中的"哑资源"进行识别,并通过在电子标签中集成相应传感器实现电力通信设备的状态检测和环境感知,为构建电力通信智能移动运维体系提供准确丰富的数据基础,进而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电力通信精益化智能化运维水平。  相似文献   

11.
面对传统节能控制系统电能耗费大、实训室管理不全面,导致节能控制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OneNET云平台与物联网MQTT协议的智慧节能控制系统;选择HTML5-20工控板,支持MQTT协议,并与单片机通信;使用MLX90614型号红外温度传感器,通过探测辐射情况,实现高精度温度测量;设计HC-SR501人体红外感应模块,监控实训室设备安全使用情况,避免出现电能消耗大的情况;根据系统软件部分功能模块,通过手机app端移动设备控制教室设备,并随时监管设备运行状态;将远程智能控制接入OneNET平台,实现机构管理员管理、设备运行报表和自动检修功能;由系统测试结果可知,该系统风扇最少耗电为40 W、电灯最少耗电为0.1度,说明电能消耗较少;实训室温度和湿度均在正常监管范围内,说明实训室处于安全状态;该系统设计从节能、安全管理角度,解决实训室的智能管理问题,也为资产失窃防患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大表远传监测系统是根据水表计量和营收管理的详细设计需求,为水司量身定做的实时监测系统,无线远传大表采用成熟的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GSM/GPRS网络传输技术、计量传感技术和智能模块的微功耗控制等,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备行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网融合使得智能电视系统迅速发展,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基于云计算构架的流媒体平台成为智能电视主流发展方向。智能电视系统提供的视频点播业务迅猛增长,其相应的流媒体传输任务无论在性能上,还是能耗上都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智能电视系统中视频点播业务的流媒体传输任务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能耗优化的流媒体传输任务调度算法。该算法根据预测任务时间长度区分不同类型的任务并分别分配到各自类型的节点执行,将碎片化的任务集中调度,让尽可能少的服务器以较高负载状态执行任务从而达到整体能耗减少的目的。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不影响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对能耗实现一定程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移动通信基站的节能技术原理出发,介绍了三种不同技术:载频智能关断、不连续发射DTX 以及DPS 时隙智能关断;结合用户体验及通信设备发展趋势,进一步研究移动通信基站节能技术,以实现更低能源消耗,这具有非常重 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变电站数量剧增和变电运检人员逐渐减少形成的供需矛盾,同时也为了改变传统人工作业方式实现变电智能化运检的要求。本文以电力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层四个层级框架为基础,引入移动GIS和WebGIS,两者通过移动专网和通信协议融合,与分布式布置的服务器和数据库系统形成交互,解决了移动作业中系统定位和追踪、请求和反馈的问题,为移动作业的数据交互奠定基础。同时系统将变电运检业务梳理后的纸质版表单电子化后集成到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经电力4G专网和安全接入平台与办公系统、PMS系统、绩效系统三大国网内部网络互联,解决了人工纸质作业耗时、耗力、耗材的问题。变电业务办理均可在该系统中进行,降低了整体工作量和工作用时,实现了无纸化作业和实时移动办公。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革新与能源革命的深度融合,国家电网作为世界一流企业,提出了"推进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口号;电网是由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类品种繁多的挂网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明晰挂网产品的拓扑网络,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感知能力,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电网健康、稳定运行成为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在对电网拓扑结构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基于N线的拓扑感知技术,依据电流沿阻抗最小回路传输原理,采用现代微机处理与控制技术;经实验测试实现了针对电力N线的特征电流信号注入、检测和识别,降低了对挂网设备的影响;可以方便、快捷地接入台区变压器及各级分支箱侧,实现挂网设备的智能化拓扑识别,方便故障点的锁定,第一时间切断故障点电能供给,及时维修故障,确保电力正常、高效的供应。  相似文献   

17.
Parallel process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nsor-based control of intelligent mobile robo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parallel processing architecture used for real-time, sensor-based control of mobile robots. This architecture takes the form of a network of sensing and control nodes, based on a novel module that we call Locally Intelligent Control Agent (LICA). It is a hybrid control architecture containing low-level feedback control loops and high-level decision making components. All the sensing, planning, and control tasks for intelligent control of a mobile robot are distributed across such a network, and operate in parallel. It has been used successfully in many experiments to perform planning and navigation tasks in real-time. Such a generic architecture can be readily applied to many divers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处理器STM32F107和Si4432的高性能低功耗无线收发平台的轻轨深基坑参数智能采集与传输模块的设计方案。模块之间通信采用无线Mesh网络的可预测无线路由协议(PWRP),结合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技术,实现了轻轨深基坑参数的数据智能采集及实时远距离传输任务,为实现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提高工程效率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Mobile crowd sensing, as a new paradigm, means that mobile users equipped with smart devices to solve large-scale mobile sensing tasks throug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 schemes with opportunistic network in mobile crowd sensing have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recently, which attempt to reach high delivery and low consumption. However, most transmission schemes resort to users’ trajectory and connection history that are dynamic and difficult to calculate, causing it so hard to establish stable connection channel. For achieving energy-efficient transmission, an energy-efficient data transmission protoco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hich deploys static nodes to assist i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ased on Archimedes curve. Meanwhile, the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protocol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extensive simulations based on the ONE platform.  相似文献   

20.
赵双萍  邢敬宏  何辉 《自动化仪表》2012,33(5):35-37,42
针对现有无线测控系统功耗大、传输通道单一、实时性不强等问题,研究设计了基于多路通道的无线传感网络测控系统。利用无线传感网络的感知技术和嵌入式网关的传输技术,通过WiFi、GPRS、3G、IP中的任意一种连接方式,实现了嵌入式网关与Internet服务器的通信;应用HTML5和RTMP技术,研发了基于Web的HMI软件,实现了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移动终端的访问。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