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榕滨  陈晓云 《华中建筑》2005,23(5):134-137
该文从布局朝向、尺度模数、构件装饰等方面探讨风水文化对潮汕民居的影响。人为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当地风水术盛行的主要原因:潮汕民居受水文化的影响,既有迷信的成分,也蕴涵了诸多科学合理以及富有人文内涵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胡冬冬  袁倩 《山西建筑》2009,35(31):18-19
通过介绍潮汕民居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潮汕地区民居的建筑布局、功能特征和装饰文化进行了分析,从中探讨民居建筑对现代住宅的启示,以求为住宅建设积累经验,从而创造优美的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3.
谈潮汕民居     
陈东 《山西建筑》2005,31(12):27-28
阐述了广东省潮汕多彩多姿的居民建筑形式,对其民居建筑材料和装饰特点进行了介绍,说明潮汕民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潮汕民居     
赵宇明 《现代装饰》2011,(10):27-27
与朋友聊天,昔日田间放飞风筝,树间捕蝉,在巷头巷尾就可触摸到的乡村自然气息已是远去的记忆。时代进步了,城市变大了,远离了家乡,亦疏远了传统。潮汕民居在很多潮汕人的记忆中已渐渐的模糊。在潮汕的方言里我们便可感知时代的变迁,以前建造潮汕民居,不管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统统叫“起厝”。二十多年来,“起厝”已变更为“起别墅”、“起楼”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历史、民俗文化等多方面阐述广东潮汕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美学价值。通过从多角度考察其各种特点形式的影响因素,以求在本质上、整体上去理解它和欣赏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
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历史、民俗文化等多方面阐述广东潮汕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美学价值。通过从多角度考察其各种特点形式的影响因素,以求在本质上、整体上去理解它和欣赏它。  相似文献   

7.
潮汕地区的传统民居在我国地方传统民居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其装饰技术精湛、特色鲜明,与中原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中原优秀建筑艺术的延续和发展。本文就潮汕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与传承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力求让读者多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居住文化,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传统潮汕民居的建筑特色是以三合土分层打夯形成夯土墙并作为承重构件。因夯土墙强度低、力学性能差,使得潮汕民居建筑抵御地震和台风的能力较差。目前大部分传统民居建筑处于破损甚至即将坍塌的状态,对其受损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总结损坏类型和原因,并针对破坏特点提出相应的加固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潮汕民居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为出发点,详细分析揭阳驷马拖车式民居的平面和空间布局,揭示传统民居营造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因素。从院落布局、建筑造型、细部处理等方面阐述潮汕民居营造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王晶  唐文 《华中建筑》2012,(12):168-170
普米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从普米族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文化等出发,研究普米族传统民居的布局,主要为正房、厢房和其他用房,还分析了根据普米族传统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划分的传统民居中的各个空间,包括正房内部空间以及院落空间。普米族传统民居中最为主要的建筑形式为木楞房,井干式结构的壁体以及“闪片”屋顶体现出普米族传统民居质朴、粗犷、原生态等特点。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总结,提出普米族传统民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姜鹏 《山西建筑》2009,35(14):33-34
从平面设计、组团设计、规划设计、空间设计及装饰设计五方面浅析了中国传统居住文化在现代别墅设计中的应用,指出只有把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精神元素融入别墅设计,才能创造出属于中国的建筑新文化。  相似文献   

12.
彭家寨乡土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建荣  章玲 《华中建筑》2006,24(11):142-143
旖旎的田园风光、享誉中外的吊脚楼群、淳朴的民风民俗,极具特色的土家文化,构成了彭家察独具特色的;土旅游资源该文对彭家寨的乡土旅游资源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地乡土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传统社会中,广府民系和闽海民系分别占据了广东区域内耕作条件较好的珠江三角洲与韩江三角洲平原聚居生息,并以之为建筑文化核心区培育出具有强烈特色的广府聚落和潮汕聚落。虽然地域邻近,但广府传统聚落与潮汕传统聚落却具有差异鲜明的聚落形态。影响聚落形态生成发展的是多要素组成的外部环境系统,本文旨在分析两地聚落差异以及导致差异产生的关键环境要素,从中探索外部环境系统与聚落之间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气候特征与自然环境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西北村镇住宅的居住形式与节能现状。进而提出适宜当地传统村镇住宅发展的环境策略、经济策略与文化策略。基于当前村镇住宅标准化设计与传统地域建筑文化产生的矛盾,以青海江西沟乡和甘肃皋兰县农宅为例,探索保持地域建筑特色的适宜性建造模式,通过提高西北地区村镇建筑的节能特性,达到提升村镇居民人居环境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对凉山彝族民居建筑中采光形式内容的介绍,针对凉山彝居中采光口的布局、结构、代表的民族文化深层意义等方面进行浅显的探讨,对其建筑采光所反应的技术与民族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高度评价凉山彝族民居独特的采光技术所产生的建筑室内光环境。  相似文献   

16.
天津杨柳青新中式住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杨柳青古镇特定的基地文脉条件下如何解决对传统居住文化的传承与超越问题,并为居者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对设计者提出了挑战;文章着重介绍了天津市杨柳青新中式庭院住宅方案的设计理念与建筑特色,即以院落空间为主体,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对山地环境中建筑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山地居住建筑环境设计、空间组织、山地城市整体特征的研究,并从山地建筑设计原则、交通组织、建筑群布置与环境关系、城市轮廓与山地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希望有助于在山地建筑设计中,树立整体意识和环境意识,创造宜人的山地城市与居住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8.
技术·环境·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建筑技术的创新,人居环境的改善,地域文化的传承为主题展开论述,提出了理性地把握新技术的应用,选择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以及优秀文化应扎根本土等见解。  相似文献   

19.
I analys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hange as an intertwined, simultaneous process using a summer cottage habitation as a case. This habitation developed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on the shores of Lake Roine, in southwestern Finland. My aim is to identify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constituted by the process, as well as its ecological influences in connection with socio-economic changes and ecohistorical layers of the are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mergence of summer cottage culture is breaking the dichotomi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nd also merges different time horizons. Remarkable context dependence was found when the ecological influences were evaluated in relation to traditional peasant culture and modern silviculture. The present summer cottage occupants of the lake are often tightly engaged with their site by managing it and reusing artefacts innovatively. As managers they reflect both peasant and urban mentalities, and having great variation in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y create potentials for further changes in the ecosocial system.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北京优山美地·东韵住宅小区项目的介绍,提出了现代中式住宅设计的理念,即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继承与创新,对本土文化的关心与关注,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点,创造适合中国人居住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