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象似的群山》的叙述者既不是全知的叙述者 ,也不是故事的参与者 ,而是“游离”于故事之外的“缺席的叙述者”。这种叙述策略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海明威“冰山”理论的核心内容———“省略”。  相似文献   

2.
林·拉德纳的小说《理发》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直接引语为文本叙述语言,真实而极具口语化特征的叙述语言给读者带来了逼真的听觉体验。而叙述者既是超故事层的讲述者,又是元故事层的参与者与审美对象。通过对叙述者主观不可靠性的真实还原,小说为读者创造了宽广的情感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3.
根据詹姆斯·费伦对不可靠叙述的分类,分析认为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者尼克是一个不可靠叙述者。小说对不可靠叙述者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层次感,可以让读者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得到更大的快乐和成就感,促进读者与作者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叙述者的角度、立场和观点影响着叙述文本的格局。依据叙述者与故事及故事人物的距离关系,巴金文本中的叙述者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纯粹叙述者、介入型叙述者及人物型叙述者。纯粹叙述者仅仅承担故事讲述者的功能;介入型叙述者处于故事边缘,以议论、评价、解释等方式干预叙述;人物型叙述者既是叙述者又是故事中人物,与故事保持深度联系。《憩园》的多重结构和复杂意蕴与人物型叙述者"黎先生"不无关系。保持较强的主体意识及叙述的可靠性是巴金文本叙述者的两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叙述声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如何产生意义,一直都是文学研究的难点,这一问题在叙事学理论中集中体现在对"叙述声音"概念的理解和辨析上。本文认为,"叙述声音"概念上的混乱主要源于传统叙事学对文本自足性的片面强调,"叙述声音"的发出者既不是"叙述者",也不是"叙述主体"或"隐含作者"。文学的意义不只来自于封闭的文本结构,作者本身也是作品的能指之一,作者在叙事中的介入也是我们获得作品意义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说叙述语言的叙述风格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其审美效果主要源于叙述主体个性的各具特色和叙述客体千差万别的种种需求。叙述者充分发挥主体优势,可以把自己的学识、特点、擅长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在叙述中标新立异,创造奇迹。而叙述对象则要求叙述语言多样化,以适应多姿多彩的客观存在,并促使叙述语言在特定的审美领域内焕发出特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坚持了全知叙述的传统。作者一方面通过借用人物的"内视角"展现其直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全知叙述者的"外视角"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小说叙述者在进行"内省"以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同时,通过"外察"表现人物的外在行动,从而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内""外"结合扩大了叙事范围,增强了叙事功能,重组了叙事结构,深化了叙事主题。  相似文献   

8.
叙述学(叙事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结构主义学说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新兴理论。它代表着当代小说理论发展的一个方向。叙述学采用语言学模式来研究文学作品,属于有较强生命力的交叉或边缘学科。本文试从叙述学角度,阐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者的实质、叙述主体与客体、叙述者的主体真面目与特征与叙述者可靠性,提出笔者对这些概念的认识与理解;澄清一些迄今模糊不清的问题,以帮助读者正确解读小说文本,也有助于读者提高欣赏、评论或分析小说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聚焦是叙事学的核心概念。将聚焦理论用于对沃伦的诗歌研究,提炼出其诗歌“游荡的灵魂”的独特聚焦类型:作为诗中参与故事的重要叙述者;作为诗中观察故事的主要叙述者;作为诗中参与和观察故事的叙述者。这种聚焦不仅有利于主题意义的表达,折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而且有利于潜藏叙述对表层叙述的颠覆及不同时空的并置成为可能,丰富了沃伦诗歌的意蕴和表达。  相似文献   

10.
《坎特伯雷故事集》里的二十四个故事各有不同的焦点,其中婚姻主题十分明显。早在上个世纪初,齐崔吉就提出乔叟的四个故事——《巴斯妇人的故事》《牛津学者的故事》《商人的故事》以及《地主的故事》——应被视为一个整体的看法,因为它们皆以婚姻中的权力问题作为中心辩论。一般学界对于乔叟婚姻故事的诠释主要都在中世纪厌女文学传统与女性主义的框架内讨论。然而,另一种可能性是乔叟不把自己局限在女性主义论述里,而是提供了女性角色们一个重塑中世纪男性特质的场域。细读《坎特伯雷故事集》发现,对于乔叟的男性角色而言,婚姻不过是场游戏,但乔叟的女性角色也为了驯化男性而不断努力。这四个婚姻故事的共通情节即为每位妻子都教导丈夫何为男性美德。总的来说,每个婚姻故事都显示了中世纪婚姻意识的反转,不以女性主义讨论这些婚姻故事,而是单纯地探讨中世纪女性对于理想婚姻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天伦之爱》显示了作家鲁迪.威伯在运用叙事策略方面的卓越才能。作品通过自由式的多角度叙事,多种文体融合杂糅,叙事者的自我表现代替了有限视角的印象记录,叙事者的风格化介入代替了叙事者的隐蔽,多层次地展示出人物性格,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突出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情节悬疑紧张、内容新颖的《呼啸山庄》讲述了横跨三代人的复仇故事,一代人实施的复仇计划对其他家庭和下代人造成了悲惨后果。故事的讲述由两个叙事者完成,以核心主角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故事为主要情节展开,尤其以前者对不公平对待的抵抗和复仇为重要描述。《呼啸山庄》成为西方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取得巨大的文学成就主要归因于作者别具匠心的时间结构安排。艾米莉·勃朗特没有让故事按照自然时间顺序发生,而是依据哥特式奇异古怪的小说特点采用了闪回的叙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月牙儿》的文本隐含多重意蕴,在第一人称叙事模式和与此相应的人物“内部聚焦”的和谐表象下,文本呈现出明显的叙事裂隙,从中既可感受到主人公的宿命感和性格缺陷,也可隐约地窥测到作家本人的某种欲曲折传达的生命隐痛。  相似文献   

14.
海岩小说的精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对情节的高度控制能力。海岩小说情节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在整体的故事安排上,主副线配合,表层叙事与深层叙事彼此融合,严格遵守逻辑和时间顺序;在故事具体展开中,特意进行逆向设计,让事物向通常情况的反面发展,故意让读者的猜测落空。这两者相辅相成,成功地实现了对故事和读者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叙述是散文创作必不可缺的,叙事者以什么样的叙述视角展开叙述,其叙述语言将会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效应。散文一般都是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完成一个文本的叙述过程,以第一、第二人称展开的叙事文本,其语言呈现出真实性与亲切性的特点;而以第三人称展开的叙事文本,其语言又呈现出丰富性与联想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左进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12(4):27-28,66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形成而兴盛的俄国形式主义是文学批评领域极富影响的重要学派。俄国形式主义者关于短篇小说的定义、结构、情节、结尾和叙事手法等方面的研究前所未有且具有现实意义。他们的短篇小说理论在短篇小说理论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童话故事与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事研究中对“故事”与“情节”作了区分,故事强调时间关系,情节却将时间关系打乱,重新进行组织;故事是一种顺序的渐进,而情节则是对故事的歪曲破坏和侵犯。本文通过对故事与情节的代表形式——童话故事和侦探小说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两种叙事在秩序性、复杂性、完整性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