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石湖金矿床岩浆岩、近矿围岩及金矿床矿石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石英闪长玢岩和麻棚岩体在稀土元素总量、轻稀土富集程度、轻重稀土分离程度、铕异常以及元素配分模式方面都较相似,反映两者在岩浆物源上具同源性;近矿围岩中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稀土元素总量最高,反映了麻棚岩体和石英闪长玢岩具同源性,矿石同近矿围岩具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麻棚岩体特征及其与金矿成因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麻棚岩体出露于土岭-石湖金矿田西北部,与围岩阜平群的变质岩成侵入接触关系,岩体内岩相分带清楚,矿物组成相对较简单,岩石化学特征反映其为铝、碱过饱和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金含量高,浓集系数达12.2,稀土元素特征表明岩体不同相带为同源分异产物,与岩体有成因联系的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空间上与金矿脉密切共生,或其本身就是含金脉岩,说明麻棚岩体为岩浆成因-相当于Ⅰ型花岗石,其成岩  相似文献   

3.
努日铜多金属矿区斑岩型铜钼矿化体(含矿岩体为石英闪长(玢)岩)分布于矿区北侧、南侧地形低洼处,普遍具黄铜矿化,已构成铜矿化体(品位0.2%~0.3%)。在分析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时代、矿石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努日斑岩型铜钼矿的找矿潜力,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东昆仑卧龙岗锑矿痕量元素示踪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东昆仑卧龙岗一带存在多个中、大型锑矿床,为了解该锑矿富集区的物质来源,探讨其成矿机制,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总结矿床地质成矿条件基础上,对矿区典型的矿石、石英脉及围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石、石英脉及围岩均具有轻稀土富集、分馏程度高、重稀土亏损的特点;锑矿石中Eu为无铕异常,Eu平坦型,Ce中度负异常,反映出成矿流体基本属于中性环境,矿体和围岩的稀土元素具有同源性;矿石、石英脉及围岩的微量元素特点相似,表明矿体和围岩的微量元素来源相同;围岩和石英脉展示出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和Eu、Ce负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与上部地壳的稀土配分模式十分相似,表明围岩中的稀土元素迁出很少,成矿流体对围岩稀土元素的组成影响很小,说明矿脉中的REE主要来源于上部地壳,赋矿围岩的贡献不大;成矿流体沿近北东-南西向断裂充填,矿床成因类型属于浅成热液充填型锑矿床。  相似文献   

5.
依据矿床勘查,通过详细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厘定并深化了对铁矿床成因类型、成矿条件的认识,认为板桥东沟铁矿矿体围岩以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次之,矿体的主要矿石为磁铁石英岩,矿石结构主要以粒状变晶结构、条纹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片麻状构造为主,矿石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含少量黄铁矿和极少量黄铜矿,矿石元素以Fe、Si、O为主,少量Al、Mg、Ca,矿体夹石主要由混合岩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少量角闪斜长片麻岩、含铁片麻岩。认为板桥东沟铁矿铁矿床为碱长片麻岩—麻粒岩—磁铁石英岩含矿建造,属于区域变质的麻粒岩相,岩石多数是中-基性火山岩等变质的产物,板桥东沟铁矿铁矿床类型属于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为今后类似铁矿的勘查及矿床开发提供技术依据与支持。  相似文献   

6.
PUCAPUCA铜矿区位于秘鲁中南部,该地区受板块俯冲作用影响,火山及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对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铜矿化与晚白垩世PAMPAHUASI超单元中的石英闪长(玢)岩、含硫化物石英网脉带关系密切,石英闪长(玢)岩决定了矿(化)体的分布,具有小岩体控矿的特征。正磁、中低阻高极化和铜元素异常是找矿的指示,经钻孔验证,异常与铜矿(化)体对应较好,具有找斑岩型铜矿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7.
水尾山萤石矿赋存于印支期复式花岗岩体的断裂带中,是赣南地区的一个大型萤石矿床。萤石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围岩花岗岩的稀土总量、轻稀土和重稀土含量远高于矿石,萤石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主要为轻稀土富集型,围岩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萤石矿石的Ce无异常,Eu呈弱负异常。围岩花岗岩的F、Ca含量较高,分析认为萤石中的F、Ca主要来自于围岩花岗岩。综合分析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和萤石矿石与围岩的稀土元素土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萤石矿床为低温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8.
水尾山萤石矿赋存于印支期复式花岗岩体的断裂带中,是赣南地区的一个大型萤石矿床。萤石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围岩花岗岩的稀土总量、轻稀土和重稀土含量远高于矿石,萤石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主要为轻稀土富集型,围岩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萤石矿石的Ce无异常,Eu呈弱负异常。围岩花岗岩的F、Ca含量较高,分析认为萤石中的F、Ca主要来自于围岩花岗岩。综合分析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和萤石矿石与围岩的稀土元素土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萤石矿床为低温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9.
张跃跃  李俊  周堂波 《中国矿业》2021,30(S1):260-265
本文对希望、竹山下矿床外围铀矿化较好的硅化碎裂岩、碎裂花岗岩进行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硅化碎裂岩、碎裂花岗岩富集Rb、La、Ce元素,明显亏损Ba、Sr和轻微亏损Nb、Zr,具有较高的Rb/Sr比值,硅化碎裂岩型矿石Zr亏损明显,反映矿石形成过程中有地壳物质混染;稀土总量ΣREE、Sm-Nd图解反映出矿石稀土元素主要继承了围岩中稀土元素特征,,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萃取了围岩中易被迁移的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10.
普朗铜矿是滇西格咱岛弧著名的超大型斑岩型矿床,地处印支期义敦岛弧—中甸岛弧南缘、德格—中甸陆块东缘,总体属著名的"三江成矿带"南段。在全面分析区域地质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找矿标志。研究表明:(1)北部矿段及外围大量出露三叠系上统图姆沟组二段第二层地层,岩性以板岩、砂岩及安山岩为主,断裂构造发育;(2)受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北部矿段及外围岩浆岩发育,由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构成;(3)矿段内发育斑岩型铜矿体及热液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化(体),分别赋存于Ⅱ#岩体石英脉(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和图姆沟组构造裂隙及围岩触带内;(4)矿化(体)主要受控于岩浆岩、热液蚀变及构造"三位一体"的成岩—成矿系统;(5)矿段岩浆岩、断裂构造、围岩蚀变及物化探异常为有利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选取鄂东南矿集区铜山口铜钼矿床、金山店铁矿床、蜡烛山铁矿床、阮家湾钨铜钼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析技术,对矿床成矿岩体中热液黄铁矿的元素组成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元素在黄铁矿中的含量和赋存形式等综合因素,将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分为弱相容元素和强相容元素。结果表明,对于与黄铁矿相容性较弱的元素,金山店石英闪长岩中的黄铁矿相对于其他成矿岩体中的黄铁矿明显富集Mg、Al、Mn、Ga、Pb等元素,蜡烛山闪长岩中的黄铁矿富集Mg、Ca、Ti、V、Cr、Sn、Ba等元素,铜山口花岗闪长斑岩、阮家湾花岗闪长岩中的黄铁矿则未表现出微量元素的明显富集;对于与黄铁矿相容性较强的元素,金山店石英闪长岩和蜡烛山闪长岩中的黄铁矿明显富集Ni,阮家湾花岗闪长岩中的黄铁矿具有较高含量的Cu、Te、Bi等元素,铜山口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黄铁矿中,Co、Ni、Cu、As等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其他成矿岩体中的黄铁矿。综合对比发现,以铁矿化为主的金山店和蜡烛山矿床相比其他矿床,其成矿岩体中的黄铁矿明显富集Ni元素,此规律可用于指导鄂东南地区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卡特巴阿苏大型金矿床古生代中性侵入岩发育,主要岩石类型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钾)长花岗岩4个岩石单元组成。通过对其岩石化学、岩石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岩石化学图解及地质特征分析,中性侵入岩的SiO2含量较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稀土分布为右倾斜的平行曲线簇,微量元素总体表现为Ti、Sr亏损型,岩石蚀变较强,抗交代蚀变能力弱,P表现为亏损型,Th、K和Zr表现富集型。认为它们基本属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为壳—幔混合源的岛弧“I”型花岗岩类,反映岛弧岩浆岩成因,岩浆在上侵过程中与地壳发生了重熔作用,而具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合源的成因特点。  相似文献   

13.
赵炎  陆庆 《现代矿业》2020,36(12):21
东边张铁铜矿床处于铜陵矿集区的中部,属于扬子陆块下扬子凹陷中的铜陵隆起。矿床位于狮子山矿田北东侧,成矿潜力较大。综合研究分析认为:①矿体赋存于铜头尖组和闪长玢岩接触位置附近的粉砂岩及岩体中;②东边张闪长玢岩系含矿岩体,与铁铜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③矿床成因类型为中—高温热液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位于查盖—拉斯克赫成矿带,产于近EW向Saindak断裂(F1)及SN向Amalaf(FA)断裂之间。结合该矿区地质勘探成果,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1矿体主要赋存于云英闪长斑岩岩体的绢英岩化带内,多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厚度稳定,矿化均匀;2矿石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等为主,矿石组构以结晶结构、交代结构及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3矿区蚀变作用强烈,绢云母化、硅化与矿化关系密切,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钾化硅化带(Kp)、绢英岩化带(Phl)、青磐岩化带(Prl);4矿床主要受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及围岩控制,矿体受山达克闪长玢岩、云英闪长玢岩及云英闪长斑岩复式岩体的控制作用明显,属浅成岩浆热液型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构造、岩浆岩、蚀变、矿化露头等方面总结了矿区找矿标志,综合控矿特征及矿化特征分析认为,构造交汇部位、蚀变(分带)地段及矿化露头可作为寻找同类斑岩型矿床的有利标志。  相似文献   

15.
卡拉麦里地区赋存大量的晚古生代火山岩,记录着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活动。对卡拉麦里双泉金矿中基性火山岩的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对该区域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其意义进行探讨研究。双泉金矿基性火山岩属于过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具富钾镁而贫钠钙的特点;其岩浆热液来源可能为下地壳或上地幔的壳幔混源岩浆。同时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较低,富集轻稀土元素,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岛弧火山岩和地壳受同化混染作用的大陆与大洋板块内的岩石特征。在环境构造判别图上表现出岛弧火山岩特征,由此推测其很可能形成于受洋脊俯冲影响的弧前拉张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6.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脉石矿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多不杂铜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规律,分析花岗闪长斑岩壳幔混染的过程。选择多不杂铜矿床内相关脉石矿物,测试其稀土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各个成矿阶段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均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征,这是地幔流体作用成矿的标志;斑晶石英和黑云母样品具有明显的正铕异常,脉石英样品具有弱的负铕异常,硬石膏的稀土总量最高,并呈现出明显的负铕异常;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稀土元素表现为由正铕异常→无铕异常→负铕异常演变,这正是地幔流体作用导致流体性质变化进而混染成矿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龙头山金矿床不同地质体岩石稀土地球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发现无论是稀土总量,配分曲线,还是δ(Eu)值特点都表明区内金矿体与石英斑岩、角砾岩最为相似,金矿体与石英斑岩、角砾岩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具有继承性演化的特点,成岩成矿关系密切。因此,在今后的找矿预测与勘查中,龙头山金矿需要真正依据中低温次火山期后热液型金矿的成矿特征开展工作,除了在斑岩体内找矿外,还应注意在其他有利构造区段找矿。  相似文献   

18.
黄涛 《金属矿山》2019,48(9):141-146
马鞍山市象塘铁矿地处宁芜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南段的南山铁矿东南边部,位于马鞍山市120°方向16 km,距马鞍山市向山镇约8 km。结合矿区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成因。研究表明:①象塘铁矿为典型的玢岩高-中温气液交代型铁矿床,属玢岩铁矿系列中的“陶村式”铁矿床,区内共发现铁矿体17条,主要赋存于辉石闪长玢岩体中;②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次为假象赤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等,少量镜铁矿、菱铁矿,矿石自然类型多为闪长玢岩浸染状磁铁矿石。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认为:①大王山旋回的辉石闪长(玢)岩为寻找玢岩铁矿的岩石标志;②断裂构造交叉部位、角砾构造体以及层带状冷缩裂隙带为寻找类“陶村式”铁矿的重要构造标志;③玢岩铁矿具有非常强烈的围岩蚀变及明显的蚀变分带,也为有利的找矿标志;④特征性的矿物脉体或团块是寻找深部及旁侧玢岩铁矿的重要线索;⑤磁异常、重力异常为寻找区内铁矿床的有利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9.
肖林  张佳为  周建飞  刘括 《煤炭学报》2018,43(Z2):505-512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XRD、XRF、SEM-EDX等技术手段测试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克鲁克组煤的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分析了克鲁克组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分布特征、赋存状态、配分模式以及指相意义。结果表明,石灰沟克鲁克组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高于中国煤、世界煤和美国煤中稀土元素均值;煤中稀土元素主要以无机形式赋存,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部分稀土元素源于植物本身或受到微沉积环境的影响;通过对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研究发现,该研究区煤层中轻、中型稀土明显富集,且稀土元素与酸性沼泽水介质条件有关,在还原条件下形成,同时煤层中的稀土元素主要受到以玄武岩为主要源岩的陆源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