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使智能小区管理中心通过以太网将信息发布到各单元住户,应用串口服务器设计小区信息发布系统.系统利用串口服务器的协议转换功能,以Modbus和TCP协议的串口通信方式.将信息发布系统的终端——单片机控制系统接入以太网.应用测试表明,系统具有数据传输可靠、响应速度快、扩展灵活等特点,实现了智能小区的网络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网络考勤系统.即将指纹识别技术用于考勤,杜绝代打卡的现象发生,同时结合串口服务器ATOP TigerLink GW21S-256协议转换的功能,将只能提供RS232/485串口的考勤终端接入以太网,实现网络考勤.  相似文献   

3.
基于Internet/Intranet,采用B/S模式,扩展传统DNC之功能,对集成化DNC系统进行了研究,借助RS232串口通信和Windows的多线程技术,采用Moxa公司的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构建出数控加工网络化IDNC系统。该IDNC系统通过内联外延可有效地利用企业局域网乃至广域网进行信息集成和各分系统间实现资源共享,可实现系统的信息集成、制造信息管理、设备状态在线浏览和远程监控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VC++串口通信中多线程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首先介绍了多线程技术的概念,分析了VC++环境对多线程技术的支持以及在串口通信中多线程技术的应用,最后给出了利用多线程技术,在VC++环境下实现串口通信的关键代码。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嵌入式设备快速、廉价地接入以太网,提出了采用Altera公司SOPC技术所提供的软核NIOS Ⅱ处理器和SMSC公司所提供的LAN91C111型10 M/100 Mb/s嵌入式以太网控制器来实现的方法。从而降低了成本、高效、快速的实现了以太网接入。  相似文献   

6.
现场总线的出现是自动控制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但现有的现场总线标准过多,且互不兼容。譬如,现有CAN总线无法直接接入以太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一种协议转换器。该协议转换器以Xilinx公司的Zynq7000为核心处理器,芯片内包含2个CAN控制器和2个以太网控制器,结合简单的外围电路和协议转换通信程序,即可实现CAN总线和以太网的协议转换。通过网络调试助手和串口调试助手进行通信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很好地实现了CAN总线的数据和以太网数据的双向传输,能够满足功能要求,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SC28L198的多串口服务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许多设备不具备网络接口的问题,以ARM7 Cortex-M3处理器LM8962为核心构建嵌入式系统,利用SC28L198芯片扩展8个串口,完成基于μC/OS-II操作系统和TCP/IP协议的多串口服务器设计。该系统能够同时为8个串口设备提供以太网远程数据传输,为具有串行通信接口设备的网络控制提供了条件,实现了计算机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8.
BACnet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新建楼宇与楼宇改造工程中,如何使已有的非BACnet设备接入到BACnet网络是必须要解决的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uClinux的BACnet网关的实现方案,并论述了BACnet网关的设备映射、报文转换及与异构网络系统整合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美国Digi公司推出的高可靠性的Port Server TS H^CC MEI产品,是一款使道路和交叉路口的串口设备可以更方便的连接到以太网的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该产品专为极端的环境条件而设计,客户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连接交通管理设备,从而对这些设备进行远程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设计基于开放网络视频接口论坛(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ONVIF)的物联网图像采集虚拟设备接口,虚拟设备接口由ONVIF客户端、虚拟设备层和网关通信层3部分组成,ONVIF客户端以ONVIF标准接入网络摄像机,虚拟设备层完成ONVIF标准与物联网平台协议的转换,网关通信层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与网关通信。测试结果表明,支持ONVIF标准的网络摄像机接入以太网,即可通过虚拟设备接口连接到物联网平台,并向物联网平台传输图像。虚拟设备接口实现了网络摄像机通过以太网接口的即插即用接入和图像采集。  相似文献   

11.
Windows CE是面向移动计算和嵌入式应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特别为有限的硬件资源设计了多线程、多任务和具有优先级的操作系统环境,且具有强大通信能力,RS 232串行通信是Windows CE支持的最基本的通信方式。本文主要致力于Windows CE下的串行通信,详细介绍了在Windows CE下实现RS 232串口通信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如何打开、配置、读写、关闭串口和使用多线程来实现类似的异步串口通信,深入讨论了正确实现通信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矿井监控系统串网接口转换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井监控系统中具有串行接口的数据采集终端和远程监控设备需要接入工业以太网的实际需求,给出一种串网接口转换器设计方案。该转换器采用STM32F103C8T6作为主控制器,ENC28J60作为以太网控制器,将uIP协议栈合理配置并嵌入到主控制器,通过设备驱动程序,实现串行数据与以太网数据的双向转换与传输。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转换器工作稳定,性能可靠,能够满足矿井监控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嵌入式视频采集与显示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一款基于ARM9的小体积、低功耗的视频采集与显示系统.整个硬件系统分为系统控制处理模块、视频采集模块和视频显示模块.软件部分选择Linux作为操作系统,Linux是个新颖的UNIX操作系统,利用其提供的V4L音视频接口规范实现了视频的采集,并且Linux2.2.xx之后的版本还出现了Framebuffer,利...  相似文献   

14.
基于Java的多核多线程编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核多线程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操作系统多核的处理模式,并结合Java中的多线程技术,讨论了线程和线程池在Java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现了Java对多线程的强大支持,同时也讨论了Java5.0的一些和多线程相关的新增特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以太网传输的远程抄表系统方案;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以及通过89C52控制RTL8019AS实现以太网通信的方法。由于将应用十分广泛的以太网作为传输媒介,故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以太网串口服务器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该服务器以Codex.M3的芯片STM32F107VCT6为核心控制器,采用DP83848CW以太网控制器处理网络数据,使用通信串行接口RS-232传输数据。同时,将TCP/IP协议移植到uCO/OS-Ⅲ实时操作系统中,并用嵌入式系统建立实时多任务,使串口服务器能够以TCP/UDP模式在网口和串口端进行相互通信。研究证明,本服务器能实时、稳定地传输数据,并可以与设置好IP地址的网页进行相应数据的通信。  相似文献   

17.
以太网中8位并行CRC-32软核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太网系统中帧校验序列(FCS)的并行处理方法。根据串行CRC-32编码原理,导出并行CRC-32编码算法,并且给出Verilog HDL语言设计的并行CRC-32软核。使其能够方便、灵活的应用到高速以太网系统设计中。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图像边缘检测系统硬件设计和处理算法的选择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CNN算法结合FPGA的图像边缘检测系统实现方法.研究了系统中图像采集模块、FPGA外围电路、外部存储器和千兆以太网等部分的硬件设计.从简化系统算法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角度出发,采用简化PCNN算法作为系统的边缘检测算法.采用两幅不同图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静态小场景图像边缘的可靠检测,检测效果优于传统Sobel算法和Canny算法,熵值最高可达0. 886.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以太网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由此作为关键网络设备的以太网交换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以太网交换机所使用的以太网控制专用芯片多具有SMI接口,以实现对芯片的控制.考虑到以太网交换机的节能趋势,使用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的MSP430x1xx系列单片机作为以太网专用芯片的主控器件,使用软硬结合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单片机系统与SMI接口的通信.介绍了SMI接口的特征和时序,并以以太网控制芯片RTL8305SC为例,给出了在MSP430x1xx系列单片机上用I/O实现SMI接口的硬件电路和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