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谢浩 《中外建筑》2002,(5):44-44
开平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文化之乡。遍布城乡、风格各异的碉楼是开平最具特色的建筑景观,也是开平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见证。  相似文献   

2.
开平碉楼与村落—自力村碉楼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介华  张冯娟 《华中建筑》2009,27(1):249-251
开平位于中国广东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距广州110km,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和碉楼之乡,在十九世纪初期,广大侨胞为了防洪防匪,保护侨眷安全,纷纷兴建居守兼备的碉楼,现存1833座。2007年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自力村碉楼群建筑精美,  相似文献   

3.
饶氏庄园碉楼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少波  唐丽芳 《山西建筑》2010,36(26):10-11
指出碉楼建筑是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主要揭示了碉楼建筑的起源分类及建造,并以饶氏庄园碉楼为主要对象研究其所包含的文化特征,通过比较进而挖掘碉楼建筑的内涵价值,以期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碉楼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彬 《城乡建设》2010,(12):16-17
历史随着潭江穿过这座开平小城,悠悠岁月,在一幢幢碉楼的身躯上刻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行走在开平市城镇乡村,一座座高大坚固、中西合璧的古老建筑随处可见,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也有两三座,连绵数十公里,蔚为大观——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开平碉楼。  相似文献   

5.
结合开平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探讨了开平碉楼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建筑特征,并分析了开平碉楼与区域环境之间的联系,指出开平碉楼的建筑设计符合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广东开平,素有"无碉楼不成村"的说法,大小村镇到处都可以看到碉楼的身影。碉楼是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华侨乡土建筑群体,现存一千八百多座,最早的碉楼雏形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出现,其作为防御性功能的应用比较广泛。随着华侨文化的发展,碉楼的自然形式受到了外来建  相似文献   

7.
开平碉楼灰塑是中西文化高度融合的建筑装饰艺术。其题材内容宽广、语义丰富,反映了独特的乡土艺术魅力和华侨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薛婧  段威 《建筑创作》2020,(1):91-97
碉楼起源于明清时期,在5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受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碉楼承载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呈现出多样的建筑风格。开平碉楼产生与发展的时期特殊,深受多元的地域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防御性的基础上又呈现出独特的景观价值,是中国乡土建筑与西方建筑风格的融揉。碉楼作为聚落的一部分与山水林田和谐交融,是防御危机与守望风景的载体。本文试从聚落空间、建筑样式、景观风貌三个层面出发,分析开平碉楼的发展过程,总结出开平碉楼聚落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叶娟 《建筑知识》2014,(3):166-167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开平碉楼需要静态武建筑本体保护,更需要赋予其新生命力的活化利用保护,让其内涵和价值能得以延续。本文将着重研究民众参与的开平碉楼活化利用模式,让活化利用与遗产保护相融合。  相似文献   

10.
开平碉楼是中国近代乡土建筑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独特的外观屹立于中国的南方小城--开平.2007年6月28日第31届联合国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将"开平碉楼与村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然而,开平碉楼产生的背景是什么,碉楼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以及开平碉楼对当下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有什么意义,这些是本文试图探讨的内客.  相似文献   

11.
王立明  于莉 《华中建筑》2008,26(12):220-223
作为中国近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的艺术特征。该文使用图示语言分析开平碉楼屋顶的形式与风格特征,探讨开平碉楼建筑所蕴涵的中西交融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2.
罗建平 《华中建筑》2011,29(12):157-160
碉楼在我国分布极广,但它们的起源和发展却有着区别:川西碉楼是西南碉楼的发源地,经过战争传播,由军扩展至民,增强了川黔传统民居的防御性;而开平碉楼来自于传统民居的楼化和碉化;前者实现方式是平面附加,后者则是竖向叠层.碉楼具有的多样性,是各自传统建筑文化与技术对防御功能的地域性应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李娟 《山西建筑》2010,36(34):47-48
通过比较最具防御特色的民居建筑:福建土楼,赣南围屋,桃坪羌寨,粤开平碉楼,探讨了防御式民居之间的异同,以期深入挖掘防御性民居建筑的内涵价值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开平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文化之乡.遍布城乡、风格各异的碉楼是开平最具特色的建筑景观,也是开平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见证.  相似文献   

15.
徐清泉 《时代建筑》1994,33(4):8-10
文化人类学是解读建筑艺术文化本质的一门重要学科,而理解建筑艺术的文化本质恰恰也是文化人类学从宏观理论构建走向微观实际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文化人类学的视域中,建筑艺术提供给人们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  相似文献   

16.
开平市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文化之乡。遍布城乡、风格各异的碉楼是开平最具特色的建筑景观,也是开平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见证。 开平碉楼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于二十世纪20-30年代,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尚存1466座,主要用于当时防洪防匪或民居。它们是由华侨出资,甚至在外国设计好图纸后回来建造,一般每楼都有517层不等,特点是墙厚、窗小、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耐用,且每层都有枪眼,顶层为瞭望台,易守难攻。建筑风格汇集了世界各地建筑的精髓,有法国式、英国式、意大利古罗马式、德国堡垒式、中西合璧、中国硬山顶式、园林式等百余种,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7.
汪薇 《山西建筑》2007,33(32):62-63
介绍了我国民居建筑艺术中碉楼的形成,深入地探讨了碉楼的建筑风格,研究了碉楼的艺术价值,并对瑞石楼和迎龙楼进行了赏析,以使人们对碉楼的文化底蕴有所了解,可为人们处理中西方建筑风格的协调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8.
“五邑侨乡”指的是广东省新会开平、恩平、台山、鹤山等地方。二十世纪初,在特定的历史、经济、地理、人文环境下,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与众不同的一系列地方建筑:碉楼民居、骑楼商业街、独特的祠堂和私家园林等。它们的最明显特征,就是体现在造型、装饰符号以及建筑布局、空间组织上的建筑文化的多元“混杂”而又有机协调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建筑的回归     
曹寅 《建筑》2005,(10):86-88
建筑,一种融汇于人们生活之中的艺术类别。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要比其他艺术类别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要大得多。一座建筑建成后,往往要存在于世上为人们服务几十甚至几百年,它不仅仅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空间,而且也充斥着人们的视线。人们始终都生活在建筑所构成的空间里。每一座建筑  相似文献   

20.
闫宝林 《安徽建筑》2010,17(1):23-24
清昭陵是清初关外较为典型的一座帝王陵寝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研究我国古代丧葬艺术和满文化的演进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清昭陵的建筑融合了多民族文化要素,显示出独特的文化属性,揭示出特定历史阶段下文化交流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