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应力松驰模量与复模量转换计算的工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庭芳  高呜 《兵工学报》1995,15(3):40-44
现有的动静态力学特性转换公式,对固体推进剂因计算误差太大而不适用。本文对3种丁羟复合进剂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实验,通过对静态和动态力学特性相互转换关系的推导、分析、计算和修正,提出了适用于固体推进剂装药的静态应力松弛模量和动态复模量相互转换计算的工程方法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应力松弛模量与复模量转换计算的工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动静态力学特性转换公式,对固体推进剂因计算误差太大而不适用。本文对3种丁羟复合推进剂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实验,通过对静态和动态力学特性相互转换关系的推导、分析、计算和修正,提出了适用于固体推进剂装药的静态应力松弛模量和动态复模量相互转换计算的工程方法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销式无固有振动擒纵调速器周期和振幅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介绍了在高速摄影实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销式无固有振动擒纵调速器的物理模型。提出(1)卡摆和擒纵轮的碰撞是非完全弹性碰撞,而是一系列衰减的多次碰撞;(2)一般说,销传冲阶段是存在的。传冲结束的位置由销传冲阶段的运动方程确定;(3)擒纵轮正转时的力矩M_1与擒纵轮反转时的力矩M_L是不相等的,M_L>M_l。本文提出了销式无固有振动擒纵调速器周期和振幅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机程序。使用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对北京钟表厂、日本三协生产的两种调速器进行了计算,其计算与实测结果表明,周期的计算误差不超过5%,振福的计算误差不超过10%,碰撞、传冲等各阶段的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上吻合。无固有振动擒纵调速器广泛地应用于精度要求不高、抗干扰能力强、能够适应较为恶劣的外界环境的各种短时段定时机构中。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对这种调速器的设计、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目前广泛采用的销式无固有振动擒纵调速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高速摄影实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调速器的物理模型,并提出了周期和振幅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机程序。利用该算法不仅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周期和振幅,同时还可用以考察动力因素和结构参数变化对调速器运动特性的影响,为调速器的优化设计和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某深弹尾壳体分离系统作用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针对高燃速抛射火药和降落伞,建立了尾壳体分离系统理论模型,给出了计算公式和状态方程,得到了理论计算结果;此外,进行了降落伞吹风试验及尾壳体静态爆炸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所建立的理论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系统分析了火炮方向机齿轮传动过程中产生的静态传动误差和动态传动误差因素。考虑到误差的随机性,采用概率法分析了齿轮传动的静态传动误差;考虑到齿轮时变啮合扭转刚度对动态传动误差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齿轮传动的动态传动误差。基于以上提出的计算方法,推导了齿轮传动误差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得到了方向机在不同载荷下动态传动误差曲线,可为研究火炮方向机对调炮精度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MEMS平面微弹簧弹性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了在MEMS引信安全系统中平面微弹簧的作用、性能等特点.针对平面微弹簧的设计没有有效的计算公式这一问题,应用力学中的能量法,对一种应用在引信安全系统中的“Z型”平面微弹簧进行了弹性系数计算公式推导,并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与公式计算结果相吻合,验证了公式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尖卵形弹丸侵彻十字形加筋薄靶的花瓣型破坏模式,研究弹丸动能损失主要用于花瓣弯曲应变能、裂纹扩展应变能和加强筋弯曲应变能。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得到了弹丸穿甲后的剩余速度计算公式,并对不同初始速度的弹丸侵彻不同厚度薄板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剩余速度计算公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结构构件的延性对提高抗爆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通常用延性系数表征延性,延性系数越大,构件的延性越好。推导静态和动态荷载下延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在动态荷载下对已进行静态单调分级加载实验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延性系数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证明动态延性系数可以很好地表征梁构件的动态延性,减小纵筋配筋率、提高钢筋强度或混凝土强度等均可以改善钢筋混凝土梁的动态延性性能。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与静态延性相比,在动态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延性性能会变差。  相似文献   

9.
文中对连续型、加乘逻辑运算、重心解模糊典型模糊控制器进行了推导,并应用积分原理和控制规律对其近似处理,得到了简便的计算公式,其计算量接近离散型,为其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并通过仿真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对Jorgensen非圆截面弹体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推导出适合于矩形截面弹体的计算公式,并对两个具体外形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和风洞实验结果比较,法向力系数误差在10%以内.可用文中所发展的方法进行矩形截面弹体的气动特性预估。  相似文献   

11.
弹药可靠性鉴定中的Bayes方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Bayes理论导出了寿命型有更换情况下定时切尾试验下的可靠鉴定模型,给出了可能犯的两种错误的概率计算公式.讨论了先验分布函数的选取,结合弹药进行了计算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某小口径多用途弹丸的冲击起爆能力,采用分步试验,结合ANSYS LS-DYNA动力学分析软件,对该型弹丸的冲击起爆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整弹丸半径方向网格数量 λ,建立了有效的弹丸穿甲计算仿真模型.对比仿真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网格划分对计算结果精度影响较大.当 λ>12时,仿真计算的临界击穿速度与试验值基本一致.在弹丸能够穿透钢板的基础上,对弹丸静态引爆炸药盒的试验研究,验证了该型小口径榴弹的冲击起爆TNT炸药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典型高速破片对半无限厚45号钢靶侵彻试验,并根据Tate-Alekseevskii弹体侵彻模型及理想刚塑性材料模型假定,推导了高速破片冲击下,半无限厚钢靶的侵彻深度计算公式,提出了靶体的抗侵彻阻力以及靶体材料动态屈服强度的计算方法,计算侵彻深度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半无限厚45号钢靶的抗侵彻阻力约为5.246倍静态屈服强度;在平面应变侵彻条件下,当弹速为500~1300m/s时,45号钢的动态屈服强度约为静态屈服强度的2.998倍;弹体的临界侵彻速度为319.9m/s,冲击速度小于临界侵彻速度时不会发生侵彻。  相似文献   

14.
直列装药火箭爆破器中火箭对钢丝绳拉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直列装药火箭爆破器的原有质点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直列装药火箭爆破器的火箭刚体运动方程和柔性部分质点运动方程,推导了拉力计算公式,并以某型火箭爆破为例计算出了弹道上的拉力曲线,结果说明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在可靠性工程实践中,环境因子是对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利用的重要参数。环境因子理论计算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探讨了指数型数据环境因子的工程确定方法,针对当被试系统故障数为零时,公式不可用问题,对其假设条件进行了修订,从而使环境因子计算结果更为合理。改进后的方法在增强了环境因子理论计算公式适用性的同时,具有更为广泛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Bayes方法,根据成败型数据的几何分布模型,将“零失效”数据扩展成“1次失效”数据,从而获得了“零失效”实验数据可靠性下限及含“零失效”成败型串联系统可靠性下限的计算公式。文章给出了算例,并与现有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固体推进剂体积松弛模量的数值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鸣 《兵工学报》1996,17(3):257-259
以粘弹理论为基础,采用拉氏逆变换和数值积分的方法,推导出由拉伸松弛模量E(t)、静态粘弹泊松比υ(t)计算固体推进剂体积松弛模量K(t)的计算公式和数值解法。计算结果表明,由该方法计算的K(t)值与实验得到的K(t)值一致,且该方法简单,实用,方便,精度高。  相似文献   

18.
窄角扇束CT在工业中应用广泛,为了研究其图像重建算法,节省扫描检测成本,对其进行仿真研究很有必要。在分析窄角扇束CT扫描特点的基础上,推导建立了窄角扇束CT仿真投影计算公式。为了验证仿真投影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对Shepp-Logan头部模型进行仿真投影计算和图像重建,重建结果验证了仿真投影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舰船腐蚀相关静态电场实时预测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点电荷(电极)模型的快速建模方法。对舰船的结构进行合理分区,通过计算混合电位值确定电极的极化状态;在电极极化曲线及电化学系统电流和为0的准则基础上,建立了点电极电位和电流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最小二乘算法计算点电极的电流值,并根据点电荷3层模型下的电位计算方法预测舰船腐蚀相关静态电场;分别利用仿真数据和船模试验数据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对舰船腐蚀相关静态电场进行快速预测。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速运动目标的精确定距问题,提出应用复变函数法对基于准静电场的耦合式电容探测器进行电容分析。该方法适用于分析对称模型,简单有效,计算结果更为精确,直接反映电容与电极结构参数间的关系。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表明,增大电极直径对提高传感器探测灵敏度效果更为显著,而极间距大小对灵敏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限度,选择时需综合考虑探测距离及范围要求。复变函数法电容计算公式和有限元仿真结果均与静态实验结果吻合,为后续优化实验方案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