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组合变风量空调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8个典型气候条件下大型商场空调负荷及室外空气焓值的分析表明,在过渡期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室外空气焓值低于室内时,因无法加大新风量,只好使用制冷机冷却空气.采用加大不经热湿处理的新风并与回风分别设计成独立的子系统而构成组合式变风量空调系统CVAV,并以人体舒适指标PPD为依据,计算了8种气候条件下系统所需的最大和最小风量.按回风系统为CAV或VAV,新风系统为VAV CAV或VAV VAV等组合计算得出,与现有定风量系统相比,在这8种气候条件下的节能量可达10%~36.6%.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6年~2015年合肥地区室外空气气象参数,构建数学模型用于计算室外日平均空气焓值,研究室外空气焓值分布规律,并统计满足人体Ⅰ级、Ⅱ级热舒适范围焓频值。冬、夏季满足人体Ⅰ级、Ⅱ级热舒适范围焓频值占全年天数比例较小,仅自然通风无法满足室内舒适要求,需辅助人工手段加以调节;过渡季节满足热舒适要求焓频值较大,有较大的自然通风潜力,仅单一调节温、湿度可满足室内舒适要求。合肥地区热舒适Ⅰ级以调温为主,Ⅱ级以调湿为主。  相似文献   

3.
空调对象仿真系统中表冷器的数字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介绍了目前空调模拟软件的现状 ,提出了基于空调控制对象的仿真系统 ,建立了空调系统中空气通过表冷器流动的数学模型 ,并用VisualBasic对象化语言实现模拟过程 ,对于实际系统研究以及分析都有很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速空调喷水室中冷却减湿过程的工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纺织工程应用中的高速喷水室内冷却减湿过程进行实际测算,并与低速喷水系统在焓差、热湿交换效率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证实高速喷水系统也可以较好地实现冷却减湿过程,可在不影响热湿交换效果的同时,增加被处理的风量,提高空调喷水室的经济性,能在喷水空调系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空气悬架车身高度调节控制过程中车身高度和阻尼器阻尼力难以进行协调控制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逻辑动态(MLD)模型的空气悬架车身高度与可调阻尼分层控制策略。考虑空气悬架充放气过程中存在的混杂特性,应用MLD建模方法建立具有电磁阀和磁流变阻尼器的非线性空气悬架混杂系统模型,设计描述电磁阀开关状态的混杂自动机进行车高调节上层控制,基于混杂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对磁流变阻尼器输入电流进行下层控制,进而通过改变电磁阀开关状态和磁流变阻尼器输入电流实现车身高度与可调阻尼分层控制。在随机路面激励工况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在有效跟踪车身高度的同时,车身加速度相比于被动悬架和混杂模型预测控制分别降低了34.33%、34.34%,不仅能有效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也能直接防止电磁阀频繁切换现象的发生,从而延长电磁阀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在使用空调系统过程中的用户体验,文章提出了基于空调用电模式优化的自动需求响应设计。该设计综合考虑了定频空调的用电模式与人体舒适度和考虑空调用电成本的经济性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室外温度预测值、电力公司发布的电价信号和用户偏好,对空调的用电模式进行自动优化调控,从而最大化用户综合满意度,实现自动需求响应,另一方面电力公司也可基于对用户空调用电模式的辨识实现对空调负荷的在线调控。对所提算法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电价的变化,能够有效调整定频空调的占空比,从而实现对用户综合满意度的优化以及用户需求响应潜力的挖掘,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空调冷凝水回收具有很大的潜力,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基于不同空调系统在焓湿图上的表示,确定了其冷凝水生成量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各空调系统的冷凝水生成量组成,并针对相同办公建筑,计算了夏季我国各省会和首府城市单位空调冷凝水的生产量。结果表明:夏热地区可产生的冷凝水量最大,其次是寒冷地区、严寒地区,但西部的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无收集价值;相同室内设计温度时,室内相对湿度取值越小,空调冷凝水生成量越多,温度高、相对湿度大的室外环境有利于生成更多的冷凝水;实际运行过程中,空调冷凝水量并不是固定值,其会受到室外空气状态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求全空气空调系统最佳的空气处理方案,分析了一次回风空调系统、二次回风空调系统和固定二次回风比二次回风空调系统等3种不同空气处理方案的特点,对比相应的不同空气处理方案的理论能耗分析,并通过工程实例的能耗计算结果与比较,确定固定二次回风比二次回风空调系统为最佳空气处理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冷却吊顶系统的热舒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描述了冷却吊顶空调系统中冷却顶板的辐射与对流换热及人体与环境的辐射与对流换热,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冷却吊顶空调系统中房间室内温度的确定与常规空调系统的区别,并介绍了评价系统热舒适性的几个因素的特点。结果表明,冷却吊顶系统夏季内温度可以比常规空调系统高1-2℃,但人的舒适感相同,同时该系统还具有适宜的室内温度分布和气流速度分析,从而为人体提供高标准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空气悬架的动力学特性,综合考虑空气悬架系统机械、气动、控制等部件间的相互作用,基于AMEsim仿真平台建立空气悬架的一维动力学模型,对特定工况下的空气悬架进行动力学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空气悬架可以有效降低激励导致的系统振动频率,提高行车品质。  相似文献   

11.
基于Airpak的办公室热环境CFD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办公室作为工作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公共场所,应满足健康、舒适、能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利用Fluent公司推出的专业软件Airpak2.1对某办公室的空调、采暖工况下的气流组织与热舒适性进行模拟研究。为改善办公室的热环境和热舒适性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相变储能机组换热性能的非线性影响因素,分析了室内外不同环境因素下机组运行工况的性能系数(COP)及蓄/放能特征,并在焓差实验室进行机组性能测试。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不同神经网络结构预测模型,预测机组COP及蓄/放能量;通过预测值与实验值结果对比,两者相关系数大于0.99,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平均均方差低于0.2%。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准确地预测相变机组储放能过程及对应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13.
高品质的室内环境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健康、舒适和节能的要求,而且对人类活动的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基于热舒适指标PMV,分析了人体热舒适的基本条件,阐述了稳定、均匀热环境的测量和评估方法,对不均匀、不稳定热环境的特点及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空调房间内热舒适度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空调房间内的热舒适度,应用κ-ε湍流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有内热源房间内三维温度场、速度场及热舒适指标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了4种典型的气流组织形式,同时在对热舒适度评价时引入了有效吹风温度EDT及气流分布性能指标ADPI。结果表明,4种气流组织形式都能满足人体对舒适度的要求,其中散流器送风方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中国夏热地区的室外气候条件,对于冬季,有近乎100%的时间可以采用全新风模式,而过渡季节会有一半左右的时间可以采用全新风模式,从而全年可以减少30%~60%的人工冷源运行时间。通过对焓值控制和温度控制2种调控模式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室内负荷强度、不同通风量和不同室内空气温湿度设定值条件下的调控方案。研究发现:室内负荷越大,采用全新风模式的节能效果越好;送风量宜设置为6~8 h-1;室内空气参数对节能效果影响很大,考虑到室内外温差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可以考虑不同季节不同的室内空气参数设置;对于调控模式,冬季和过渡季节可采用焓值控制模式;夏季宜采用温度控制模式。采用全新风模式,每年可以实现100~180kWh/m2的节能效果,从而产生30~50 kg/m2的碳减排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分析以风冷热泵热水机组为热源的集中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借鉴工业领域能耗强度的概念,提出在满足热舒适度的前提下,为空调区域提供单位热量整个空调系统的能耗强度(Energy Intensity,EI)的概念.该概念将整个系统各环路的能耗全部包含了进来,又通过对EI的分解分析,建立了系统及其各环路能耗的e-p分析法,运用这种方法可将两种工况下系统各环路e和p的改变对系统能耗强度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为了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强度EI,有两种途径:一是减小系统各环路为输送单位流体流量所产生的耗功率e,二是减小为空调区域提供单位热量,各环路所输送的流量p.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没有集中热源的空调房间采用工作区水平送风方式的气流流动及人体热感觉。对不同型式的风口的送风气流分布规律做了研究和比较。探讨了在人员活动量较小时,采用这种送风方式对人体整体及局部的热舒适性问题。研究表明,工作区内垂直高度上气流分布越均匀对于节能和人体热舒适都越有利,并提出了改善风口性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节约资源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本国策,从汽车空调热湿负荷的组成,汽车空气处理过程探讨客车空调节能的途径,提出合理控制新风量能有效实现汽车空调的节能,对研究空调客车节能途径,降低空调客车运行成本,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主观评价的方式,对32件实验样衣(连体裤装)的静态美观性与动态舒适性进行主观评价.利用聚类分析对主观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得到胸部造型、臀部造型、裆部造型、裤腿造型4个美观性指标,以及背部舒适性、胸部舒适性、臀部舒适性、裆部舒适性4个舒适性指标.再对上述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把32件样衣分成了4类:1)美观性样衣;2)兼顾美观性与舒适性样衣;3)舒适性样衣;4)舒适性比较好,而美观性不够的样衣.最后通过对各类别样衣结构参数的回归分析,建立了连体裤装结构参数之间的回归函数,从而建立了不同类别连体裤装的结构数学模型,为服装结构设计人员从事连体裤装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