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黑色岩系赋存油气、煤、页岩气等能源资源和铁、锰、磷、钡等多种固体资源,沉积成藏和沉积成矿条件的恢复是资源预测的基石,古沉积环境和同沉积构造的恢复因而受到额外重视。在黔湘边界地区的黑色岩系中有大量结核,而结核对原始记录有封存特性,因此,在对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和室内显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沉积作用—构造作用的一体化分析,发现不同层位的结核在矿物成分和结构类型上差别很大:(1)上震旦统—寒武系纽芬兰统留茶坡组(Z€l)的结核是重晶石、钙质、磷质和硅质等多成分的集合体,砾屑或砂屑结构;两层结核的胶结温度不同,直接覆盖重晶石矿的结核层温度较高;(2)寒武系第二统杷榔组(€2p)的结核以黄铁矿为主要成分,发育三期生长构造:核心层呈草莓状结构,外面两层呈肾状结构;(3)寒武系第二统乌训组(€2w)结核的矿物成分为钙质和黄铁矿,并以钙质为主,黄铁矿呈星点状散布其中,有四期生长构造,第一和第三期黄铁矿含量较高。从不同层位的结核中分别破译出不同的古沉积环境条件和同沉积构造的活动信息:(1)留茶坡组含重晶石结核属低温热液成因,还原环境局限在断裂带附近;(2)杷榔组黄铁矿结核形成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环境具备高浓度活性铁的介质条件;(3)乌训组钙质—黄铁矿结核形成于低浓度铁的周期性还原环境,推测为基底的幕式陷落引发频繁的相对海平面变化,从而导致水介质氧化还原性的频繁变化。因此,结核研究有助于重建黑色岩系的介质条件,对资源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一段1砂组(N1 s 11)勘探程度整体较高,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急需转变研究思路,为后续油藏再认识和寻找新的勘探目标提供支撑。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砂体内部钙质隔层识别标准、成因机制和盖层性能进行了研究,剖析了钙质隔层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钙质隔层位于1砂组砂体中上部,岩性主要为钙质胶结细砂岩,测井曲线上具有高Rt、低AC、高DEN、GR值变小、SP具有一定回返幅度的特征。钙质隔层具有“三元复合”成因,“短期旋回进积—退积作用转换面、干旱环境下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期—浅埋藏期强烈钙质胶结”三要素控制了钙质隔层的形成。根据盖层突破压力分析,钙质隔层可以作为有效盖层。以上述认识为指导,开展了基于隔层分布的油藏特征再认识,在储量区周缘新发现多个有利勘探区块,指导了多口井的成功钻探,发现了规模储量,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岩心、薄片鉴定、测井和测试等资料对文昌油田群珠江组储层中钙质夹层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钙质砂岩层主要分布在介壳碎屑富集区、泥岩或砂质泥岩突变接触带。主要有大气成岩、埋藏成岩2 种成因类型,其中以埋藏成岩作用为主。钙质砂岩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类型、构造幅度、泥砂岩厚度比3 个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于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结核体发育特征及其对黑色页岩段沉积环境指示意义的研究甚少。为此,以该盆地川南—川东坳陷及周缘的露头和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自然伽马、岩石矿物、薄片、地球化学等资料,并结合围岩岩相、地球化学、电性等地质特征的研究结果,探究龙马溪组结核体的发育特征,揭示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龙马溪组结核体产出层位与岩相特征区域差异大,结核体层在川南—川东南坳陷区发育于Coronograptus cyphus、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笔石带中,以钙质硅质混合页岩相、钙质黏土质混合页岩相、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相和钙质页岩相为主,在川东—鄂西坳陷区发育于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Lituigrapatus convolutus笔石带中,以黏土质硅质混合页岩相、硅质页岩相和钙质硅质混合页岩相为主;②结核体层自然伽马曲线呈低谷响应特征,核体中心富集钙质或硅质,边缘富集黏土质和有机质;③结核体层多赋存于TOC介于0.8%~2.4%、黏土含量超过40%、脆性指数低于50%的碳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中,与优质页岩不共生;④鲁丹阶结核体层可作为川南坳陷腹部Coronograptus cyphus带中段对比标志层,埃隆阶结核体层不能单独作为区域对比标志层;⑤结核体主要形成于同沉积—早期成岩阶段,发育于前陆挠曲初期和前陆挠曲发展期,是前陆期深水—半深水陆棚相快速沉积的产物,结核体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反映出前陆挠曲坳陷自南向北迁移。结论认为,结核体层与笔石、斑脱岩密集段相结合,对于笔石带分层和优质页岩分布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密闭取心资料及测井资料,对文昌C油田ZJ1-5油组钙质夹层的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在岩心描述结果及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运用Petrel建模软件中神经网络方法识别出钙质夹层,通过建立岩相模型明确了钙质层在平面上及纵向上的展布规律,并分析其不同展布规律对底水油藏开发的影响。研究表明:钙质夹层体现出"三低两高"的电性特征;钙质夹层成因受成岩作用控制;该油组钙质夹层呈局部连续分布;油层中钙质夹层在不完全封隔的情况下,具有分布连续性越好、底水锥进越缓、开发效果越好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综合利用露头、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氧稳定同位素、常规测井和地层倾角测井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哈得油田东河砂岩钙质隔夹层的岩石学特征、测井响应特征、成因模式及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区钙质隔夹层主要为钙质细、粉砂岩,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都较高,钙质成分包括方解石、铁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硬石膏等。虽然钙质隔夹层一般厚度较薄,但结合常规测井和地层倾角测井资料仍可将其识别。建立了3种钙质隔夹层的成因模式:浅埋藏淡水环境隔夹层、蒸发作用隔夹层和深埋藏期隔夹层。结合沉积相带发育情况,认为钙质隔夹层在临滨、后滨较为发育,容易连片,井间易连续;结合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特征,认为东河砂岩岩层组界面钙质隔夹层具体产状主要有5种:"上钙下泥"型、"上泥下钙"型、"钙-泥-钙"型、钙质单层界面型和钙泥质界面型。  相似文献   

7.
以四川盆地及周缘露头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系统研究了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结核体发育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得到3点认识:①筇竹寺组结核体产出层位与岩相特征区域差异大。在川东—鄂西—湘黔和川南坳陷区,结核体主要发育于SQ1段,并以钙质硅质混合页岩相、硅质页岩相、云质页岩相和白云岩相为主,黏土含量普遍在25%以下且明显低于围岩,TOC含量为下部核体高、上部核体低。在川中—川北坳陷区,结核体在SQ1段和SQ2段均发育,且以钙质页岩相和泥灰岩相为主,钙质明显高于围岩,黏土质较围岩显著降低,TOC含量普遍在1.50%以下。结核体内岩石矿物成分差异明显,钙质、硅质等脆性矿物主要富集于结核体中心区,黏土质和有机质则富集于结核体边缘,GR值大多表现为在核体中央区为相对低值响应、在核体边缘响应值明显升高的显著特征。②结核层普遍赋存于TOC含量在0.7%以上的炭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和硅质页岩中,在SQ1段TOC>2.0%的炭质页岩和硅质页岩中尤其发育,在TOC>0.2%深灰色粉砂质页岩中也偶尔产出,显示结核体与深色页岩(尤其优质页岩)具有共生关系。③结核体为扬子海盆裂陷活动的重要沉积响应,根据筇竹寺组结核体分布特征及其与黑色页岩的配置关系,将筇竹寺期扬子海盆的裂陷活动划分为发展期(SQ1时期)、调整期(SQ2时期)和萎缩期(SQ3时期)3个期次。受SQ1时期大规模裂陷作用和上升洋流活动共同控制,扬子海盆结核体和富有机质页岩广泛发育于筇竹寺组下部。在裂陷调整期和萎缩期,随着裂陷活动减弱和萎缩,构造活动以区域抬升为主,水体变浅,洋流活动向东南方向退却,结核体和富有机质页岩仅在少部分裂陷区呈小规模沉积。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及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识别出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等8种沉积相类型,并组合为冲积沉积体系、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等4种类型。研究表明在箕状单断凹陷的构造背景下,十屋断陷早期以冲积沉积体系为主,从沙河子组沉积期至泉头组沉积期,西部断裂带及北部陡坡带沉积体系由冲积沉积体系演化为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南缓坡带的沉积体系由滨-浅湖相沉积体系演化为辫状河三角洲-河流相沉积体系,中部沉积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9.
泌阳凹陷页岩油甜点富集与钙质页岩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研究页岩中晶粒灰质纹层的成因具有较大的意义。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电镜能谱等实验分析,从矿物成分、物理特性、岩石结构、构造特征等方面综合研究了钙质页岩纹层成因,结果表明,泌阳凹陷钙质页岩中的晶粒灰质纹层形成于同生早成岩期,为淡水溶解早期形成的泡碱纹层,后期被富钙碳酸盐流体通过黏土渗流、过滤、结晶、交代或填充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0.
古河型演化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古代河流沉积体系中识别出了河型随时间演化的 6种模式 :辫状体系→曲流体系 ,曲流体系→辫状体系 ,辫状体系→网状体系 ,网状体系→辫状体系 ,网状体系→曲流体系 ,曲流体系→网状体系。依据具体实例讨论了 3类河型的 6种转化模式的特点及其成因 ,分析了对应于各演化模式的古河型可能的空间分布特征。系统总结了古代冲积河型演化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 :①河道比降 ;②河岸及河漫滩物质组成 ;③植被覆盖度 ;④流域来沙量大小及来沙组成 ;⑤流量变率 ;⑥气候因素 ;⑦构造因素 ;⑧海平面变化。认为这些因素对河型的控制往往彼此相关 ,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其影响作用的相对大小有所不同。与现代冲积河型空间转化的影响因素相比 ,地质构造作用和古气候变化是古代河型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二段沉积相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露头分析和岩心观察入手,应用现代沉积学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二段露头和盆内岩心中的沉积序列及构造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山二段砂岩露头及岩心中广泛发育韵律层理、块状层理、侧积交错层理等高流态层理,露头砂体为透镜状,并在一定范围内相互切割、叠置成宽度和厚度巨大的带状砂层,体现了辫状河高流态及辫状河道砂体频繁摆动、迁移的特征。通过岩石沉积相、测井沉积相、砂体厚度、古地形结合古地理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认为,山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远源砂质辫状河—"浅水型"三角洲沉积体系,自北向南依次发育冲积平原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或滨海浅湖相,并识别出辫状河主水道、河漫沼泽、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等多种亚相、微相类型,明确认为辫状河主水道部分形成的宽厚巨大的主砂带是有利勘探相带。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通过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盆地共发育冲积扇、辫状河、冲积平原、三角洲、滨浅湖及半深湖等沉积相。岩性上冲积扇以砂砾岩为主,辫状河以含砾砂岩、中细砂岩为主,三角洲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冲积平原、滨浅湖及半深湖则以泥岩为主;底砾岩层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及冲积平原沉积。清水河组、呼图壁河组、胜金口组—连木沁组各个沉积时期,均发育三角洲、滨浅湖及半深湖沉积。东沟组沉积时期,辫状河、泛滥平原发育。清水河组、呼图壁河组三角洲砂体为盆地白垩系的有利储层及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漠河盆地中侏罗统沉积演化及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漠河盆地中侏罗统绣峰组、二十二站组、额木尔河组及开库康组露头剖面详细沉积学研究,查明漠河盆地绣峰组为冲积扇、扇三角洲及湖泊沉积,二十二站组和额木尔河组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开库康组为冲积扇、扇三角洲及湖泊沉积,湖底扇和湖泊相在各组均有发育。从绣峰组到开库康组,具有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的沉积演化规律。这一沉积演化规律决定了漠河盆地中侏罗统生油气层、储层、盖层均较发育,具有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梨树凹陷下部为断陷构造层序,上部为拗陷构造层序。断陷构造层序由四个层序组成,包括沙河子组下、中部,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在深部断陷中广泛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三角洲体系和湖泊体系沉积,其中湖泊体系沉积所占比例较大,构成梨树凹陷主要的烃源岩,辫状平原型扇三角洲砂体和三角洲砂体构成深部断陷主要储集层。本文在沉积体系和成因地层格架研究基础上,阐述深部断陷的层序地层及含油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东明凹陷是华北拗陷区南端的一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呈北北东向,北窄南宽,面积5000平方公里。凹陷为一早第三纪发育的地堑型断陷盆地。东侧以聊兰断层为界,西侧以长垣断层为界,北与临清地区的等县凹陷毗连,南隔胙城—兰考凸起与中牟凹陷时有相通。具有东部次凹带、西部次凹带、中央隆起带的"两凹一隆"构造格局。中原油田即位于凹陷的北部。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及周缘晚泥盆世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东河塘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观测、钻井岩心观察、测井曲线解释,认为东河塘组是一个具有完整海侵至海退旋回的标准I型层序,相当于3级海平面旋回的沉积地层.东河塘组由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与高位体系域(HST)组成.低位体系域仅发育局部的河流沉积体系;海侵体系域主要为受潮汐控制的滨岸沉积体系,由一系列向上变浅和变细的准层序叠置成退积的准层序组;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浪控滨岸沉积体系,由一系列向上变浅和变粗的准层序叠置成进积的准层序组.此外在盆地周缘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运用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根据对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分析,划分出东濮凹陷文东—前梨园地区沙三段、沙四段的4种沉积体系,即湖泊三角洲体系(一般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体系、冲积扇和重力流体系;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可分为3期:Es4期(初始裂陷阶段)、Es3^4期(快速裂陷阶段)、Es3^3—Es3^1期(衰减断陷阶段);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反映了湖水浅—深—浅的变化过程和受控于构造影响的特征。研究结果,该区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勘探目标主要是:东侧扇三角洲砂体与鼻状构造、扇三角洲远端砂体与上倾尖灭圈闭、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与断块圈闭、冲积扇砂体与上倾尖灭圈闭和重力流、滨岸砂坝砂体类岩性圈闭。图6参13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盆地喜山运动Ⅱ幕研究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渐新世末至早中新世,喜山运动Ⅱ幕促使中国东部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由断陷沉降向整体坳陷转变,造成古/新近系地层的广泛不整合、盆内次级断层发育以及局部地区的正反转构造等特征;并且造成不整合面附近地层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由渐新世末的滨浅湖、冲积扇和河流—三角洲相沉积为主到中新世的冲积扇—辫状河相沉积为主的转变。文中重点探讨了喜山运动Ⅱ幕活动时限、剥蚀程度、对油气成藏影响以及动力学机制等仍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其中剥蚀恢复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综合利用声波时差、磷灰石裂变径迹以及镜质体反射率等多种剥蚀恢复手段可以有效地研究喜山运动II幕的剥蚀程度。喜山运动II幕的成因主要存在板块碰撞导致的走滑挤压模式和岩石圈弹性回返模式的争议。  相似文献   

19.
应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解释沉积环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岩石的地球物理讯息包括声、光、电、热、力、放射性等,其中与沉积环境有关的测井讯息是声、电、放射性。六十年代,皮尔逊首先应用自然电位曲线解释沉积环境,总结出几种主要成因类型砂体的典型曲线形态,开辟了测井资料用于岩相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琼东南盆地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琼东南盆地的发展经历了由断陷到坳陷的演化过程,盆内充填了巨厚的沉积地层,该套地层在上、下第三系内可识别出14个层序,断陷期6个坳陷期8个.断陷期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幕式构造运动,层序由冲积扇、河流、湖泊、扇三角洲和碎屑滨岸体系沉积的粗碎屑岩组成.坳陷期层序发育主要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并具有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特征,低位域由企底扇、斜坡扇和海底水道沉积组成;海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由三角洲、碎屑滨岸、碳酸盐台礁和浅海陆架体系沉积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