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羊毛和丝在甲酸/氯化锌溶液中溶解性能不同的原理,用甲酸/氯化锌溶液溶解已知混纺织物中的丝纤维,通过试验得出了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的甲酸/氯化锌溶液溶解浓度、时间、温度等试验条件,并与现有方法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甲酸/氯化锌法对羊毛/丝混纺产品进行化学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羊毛和丝在甲酸/氯化锌溶液中溶解性能不同的原理,用甲酸/氯化锌溶液溶解已知混纺织物中的丝纤维,通过试验得出了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的甲酸/氯化锌溶液溶解浓度、时间、温度等试验条件,并与现有方法相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甲酸/氯化锌法对羊毛/丝混纺产品进行化学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羊毛和丝在甲醇/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性不同的原理,用甲醇/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去除已知混纺织物中的羊毛。利用羊毛/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的甲醇/氢氧化钠溶液溶解试验得出的数据结果,来与现有的常用方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甲醇/氢氧化钠对羊毛/丝混纺产品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丝与羊毛羊绒混纺产品定量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准确、便捷地分析丝与羊毛羊绒混纺产品的纤维含量,利用丝和羊毛羊绒不同的化学性质,提出了浓盐酸法。通过试验得出了丝与羊毛羊绒混纺产品含量分析的最佳条件,并对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便捷和准确的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采用759/5硫酸法和35%盐酸法对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进行比对定量分析;验证试验结果表明,75%硫酸法试验结果与试样实际混纺比的差异是0.42%~3.94%,耗时为1h;359/6盐酸法试验结果与试样实际混纺比的差异是0.16%~1.67%,耗时为15min;该试验表明,与75%硫酸法相比,35%盐酸法测试结果与实际混纺比之间的误差小、耗时短,更适用于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求快速、准确的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甲酸/氯化锌溶液对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进行了探讨,分别用40、70℃作溶解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数据均接近设计值。该试验表明,用甲酸/氯化锌对羊毛/桑蚕丝混纺产品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用70℃法更快捷。  相似文献   

7.
文摘精粹     
丝与羊毛羊绒混纺产品定量方法的探讨/黄海敏(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柳映青,等//中国纤检/中国纤维检验局.-2011,(14).-45~47为了准确、便捷地分析丝与羊毛羊绒混纺产品的纤维含量,利用丝和羊毛羊绒不同的化学性质,提出了浓盐酸法。通过试验得出了丝与羊毛羊绒混纺产品含量分析的最佳条  相似文献   

8.
耿榕  陈新生 《中国纤检》2012,(19):60-62
桑蚕丝/羊毛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GB/T2910.18—2009在试验中有时溶解不畅,会造成结果差异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参照FZ/T40005—2009的方法对桑蚕丝/羊毛混纺产品定量分析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混纺毛线中各组分纤维的定量分析,常用化学分离法测定。如羊毛、锦纶、涤纶的混纺制品,可用IN次氯酸钠溶液裂解羊毛,再用20%的盐酸溶解锦纶。但要用化学分离法定量含有羊毛、兔毛的样品,极为困难,因为二者化学性能极其相似。然而由于它们各自的服用特性,近年来锦纶混纺毛的三元毛线产品很多。当然纤维的比例对毛线及其制品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其定量分析的工作量亦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氨纶、蚕丝和纤维素纤维在盐酸中溶解性能不同的原理,用盐酸溶液溶解已知混纺织物中的蚕丝、纤维素纤维,通过试验得出了氨纶与纤维素纤维或蚕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的盐酸浓度、时间、温度等试验条件,并通过与现有方法相比较,探讨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量试验,比较GB/T 2910中二甲基甲酰胺(DMF)和硫氰酸钠对羊毛/腈纶混纺产品中腈纶的溶解情况以及两种试剂对羊毛的损伤程度.试验结果表明,二甲基甲酰胺(DMF)法所得到的数值稳定,重现性好,是对羊毛/腈纶混纺产品进行定量分析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艳  潘建君 《针织工业》2014,(12):65-67
分析GB/T 2910—1982中的氢氧化钠法和GB/T 2910.4—2009中的次氯酸钠法对羊毛木棉混纺产品进行定量的不足之处。受标准FZ/T 01048—1997的启发,选用硫酸对羊毛木棉混纺产品进行定量分析,利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确定出最优试验方案:硫酸浓度75%,处理温度40℃,振荡频率150 r/min,时间45 min。通过进一步试验,确定出最优处理工艺条件下羊毛的质量修正系数d值为0.985,然后用不同混纺比的羊毛木棉混纺产品对试验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木棉完全溶解且对羊毛的损伤小;实测值与理论混纺比的绝对误差小于1%,溶解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丁钰  葛元宇  林娟 《中国纤检》2012,(23):54-55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羊毛/蚕丝混纺织物纤维定量分析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对于纱线类或者薄型丝毛混纺织物,采用超声波辅助溶解丝毛混纺织物可以适当缩短溶解时间。对厚型、深色或者经化学整理的复杂丝毛混纺样品,溶解时间为60min时增大超声波功率是可行的辅助溶解手段。  相似文献   

14.
由于市售的次氯酸钠溶液不能满足实验条件,会对羊毛与棉、粘胶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造成较大误差。使用2.5%氢氧化钠溶液在沸水浴中保持10 min将羊毛从混纺试样中溶解去除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得到的结果与真值之间的误差小于1%,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是羊毛与棉、粘胶纤维混纺定量分析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的混纺比是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研究了Tencel、Modal、竹浆纤维分别与棉纤维双组分混纺产品混纺比的定量测定方法.分别用5种常用的酸性溶剂对几种纤维进行了溶解性试验,最终确定的定量分析试验条件为:37%盐酸,溶解温度25℃,溶解时间10 min;甲酸.氯化锌溶液,溶解温度50℃,时间90 min.  相似文献   

16.
目前羊毛、桑蚕丝的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主要采用GB/T2910.18—2009中的75%硫酸法和FZ/T01112—2012中的甲酸氯化锌法,但浓硫酸法和甲酸-氯化锌法配制及使用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浓盐酸法,将浓盐酸法与GB/T 2910.18—2009中的75%硫酸法、FZ/T01112—2012中的甲酸-氯化锌法方法进行对比,测试羊毛与桑蚕丝不同混纺比例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结果表明,采用浓盐酸法测试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浓盐酸法溶解桑蚕丝时对羊毛的损伤较小,试验误差最小,结果重现性最好,且试验时间较短,易操作。  相似文献   

17.
陈琼 《针织工业》2016,(7):72-74
介绍了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即75%硫酸室温法和75%硫酸50℃法。测试并分析了75%硫酸50℃法的最佳溶解时间,并确定了50℃法时羊毛纤维质量修正系数,同时对比了75%硫酸室温法和75%硫酸50℃法测定的羊毛含量偏差。结果表明,采用75%硫酸50℃法对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耗时短,试验数据稳定,且羊毛含量偏差小,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GB/T 2910.2—2009溶解羊毛/桑蚕丝/腈纶混纺产品时存在因不能完全溶解纤维、剩余物难以收集而造成定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文采用甲酸/氯化锌在(70±2)℃下溶解桑蚕丝、腈纶和1mol/L次氯酸钠溶液溶解羊毛、桑蚕丝以定量分析羊毛/桑蚕丝/腈纶混纺产品。通过与标准方法做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在时效性上要优于传统方法,且拥有更高的精确度,此方法可用于羊毛/桑蚕丝/腈纶混纺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分析中,羊毛和粘胶等纤维的混纺比测试,ISO标准及I.W.STMNo.0.155标准(国际标准和国际羊毛局标准)中规定,用1NNaClO(含NaOH5g/l)溶解羊毛,剩余其它纤维。在GB2910—82和GB2911—82(国家标准)中也采用1±0.1N NaClO(含NaOH5±0.5g/l)溶解羊毛的方法作为基本方法。我省有几十家毛纺织厂都有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测试。目前大多数釆用2.5%NaOH溶  相似文献   

20.
信息动态     
因木棉纤维较理想的保暖特性,近年来多与羊毛混纺.关于羊毛木棉产品混纺比的鉴定,相关标准中有氢氧化钠法和次氯酸钠法.但在实际测试中发现,两种方法均存在木棉纤维损伤问题,且前者的溶解过程中需保持沸水浴;后者次氯酸钠不易保存,需滴定后方可使用.为此我们选用硫酸对羊毛木棉混纺产品进行定量分析.观察发现,木棉纤维均能完全溶解,无剩余.羊毛纤维有不同程度的发黄变硬,质量有所变化.故以溶解剩余物羊毛纤维的质量修正系数d为考核指标(为简化计算,实际计算中采用修正系数减去1的绝对值),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找出最优溶解方案.羊毛纤维的质量修正系数越接近1,羊毛纤维的损伤越小,为最优处理工艺.试验用硫酸体积质量1.84 g/mL,浓氨水体积质量0.880 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