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空》2019,(3)
本文以光学反光镜为研究对象,通过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获取顾客对光学反光镜膜层质量需求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质量缺陷统计,结合光学反光镜镀膜工艺,将这些需求以质量屋的形式转换为薄膜镀制过程中影响膜层质量的众多工艺因素,运用DOE(Desiqn of Experiment)试验方法对关键工艺因素进行优化设计、试验过程实施,试验结果采用检验测试、极差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最终获得针对膜层表面缺陷改进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经试验验证,所构建的顾客需求为导向的QFD和DOE集成改进模型在反光镜膜层表面性能缺陷改进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光学工具曲线磨床投影仪中的反光镜常因加工中的机械振动而产生角位移,致使投射光线不再垂直于投影屏,这时使用投影仪来加工零件就可能出现废品。根据入射光线不变而反光镜转动一个α角,则反射光线就转动2α角的关系(如图1)可判断反光镜的位置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1949年前后出现在康太克斯s、阿尔帕等135单反相机上的,采用屋脊五棱镜设计的平视、斜视(与镜头光轴夹角 ■45°)无视差、相位差光学取景器(严格地讲仍有很小的视差),曾经被认为是20世纪照相机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然而,这种无视差、相位差的单反光学取景器视野率可以做到100%、取景放大率亦可做到90%以上,但总是和反光镜及反光镜箱相关联。而反光镜机构运动噪声及震动是造成低速快门时成像素质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抑制反光镜系统的震动,改善其动力学性能,成了单反相机设计人员需要绞尽脑…  相似文献   

4.
立式光学计是各级计量部门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 ,其精度高 ,示值稳定 ,操作方便 ,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使用不当 ,仪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 ,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 ,对仪器常见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做一分析及总结。立式光学计的种类很多 ,以下仅上光厂生产的JDS3型光学计为例说明 ,其他类型的光学计与此基本相似。该仪器光学计管示意图见图 ,图中 1 格值圈 ;2 端盖和紧固环 3 调整螺帽 ;4 测杆 ;5 紧固螺钉 ;6 支座 ;7 顶丝 ;8 钢珠 ;9 小平面 ;1 0 反光镜 ;1 1反光镜支坐 ;1 2 导套 ;1 3 紧固螺帽。图 1一、刻度尺偏斜刻度…  相似文献   

5.
光学系统的调整校正是放映机维修保养的一个重要项目。放映机光学系统分为照明光学部分(指反光镜、氙灯及其调整机构等)和成像光学部分(指放映镜头、银幕等)。需要经常检查、校正的主要是照明光学部分。移动式放映机和固定式放映机相比较,由于移动式放映机轻便小巧,机头体积有  相似文献   

6.
基于镜像序列的体积显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立新 《光电工程》2007,34(10):139-144
描述了一种基于镜像序列的体积显示方法及其原理样机.该方法用基于DMD的数字光学引擎在静止的背投屏幕上生成二维图像,此图像经沿法线方向作往复运动的前表面反光镜的反射后,形成一个连续的镜像序列.当二维图像与反光镜的位置作同步刷新时,借助视觉暂留效应,该镜像序列被观察者感知为一个具有物理景深的三维图像.该三维图像由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的体素构成并且没有因屏厚造成的暗影,因而适合三维工程设计对象的精确显示.较之直接移动投影屏幕的方式,该方法避免了实时调焦、放大率校正等光学成像问题,同时将机械扫描的行程缩小了一半.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契机下,我国的超精密加工领域突破了许多关键瓶颈技术,并取得了众多显著的科研成果,建设了一批高水平超精密加工技术创新平台、人才成长平台和应用示范基地,开创了一条我国超精密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解决了该领域一些相对应的技术难关。本文主要介绍了厦门大学精密工程实验室在光学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方面的研究进展,围绕大口径光学非球面元件的磨削与抛光加工,阐述课题组研发的加工工艺、磨削与抛光装备、装备监控与控制软件以及相关单元技术。这些研究成果可为实现高端光学元件的超精密加工提供制造加工技术支持与装备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光学行业的市场需求,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是实现低成本、批量化、高精度生产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包括精密光学玻璃模压成型技术和精密光学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并对两种技术与其他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制造技术进行了对比,阐述了模具材料种类、模具加工方法、成型材料、成型过程等内容。最后总结了近年来非球面光学元件的快速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光学微结构的超精密加工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微结构光学元件在光电产品及光通讯产品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采用多轴超精密机床加工光学微结构,可达到亚微米级形状精度和纳米级表面光洁度的高精度水平,详细介绍了光学自由曲面及光学微结构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并开发了适合超精加工微型槽和微透镜列阵的刀具轨迹自动生成软件。  相似文献   

10.
针孔成像是利用在暗箱上穿孔投影感光成像的一种技术。它不需要镜头、反光镜或其它光学部件,而是让光线穿过一个小孔,在暗箱形成外部景物的倒像。针孔摄影是早期的摄影成像手段。  相似文献   

11.
光学计是一种精密的几何量测量仪器,文章给出了投影式立式光学计的几种常见故障现象及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立红 《照相机》1999,(9):42-42
1单反相机的反光镜污染变色怎么办?照相机的反光镜位于镜头后方,悬挂于机身反光镜箱体空间中,靠上弦机构和释放驱动机构带动,实现反光镜的上翻和复位。反光镜是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取景光学系统的关键部件。反光镜的反光面在反光镜处于复位状态时与镜头会聚入射的景物光线成45°,反光镜位于取景对焦屏和焦点平面之间,相对保持45°共轭关系。反光镜的作用:取景时将镜头会聚入射的景物光线反射到焦屏上,并通过对焦屏成像经屋脊棱镜转换为直立正像,如图1所示。在取景状态,反光镜被机构锁保持复位状态,在接通取景光路的同时,又与…  相似文献   

13.
杜泉  谌晓洪  朱自强 《真空》2006,43(1):27-29
介绍了汽车防雾反光镜的膜料选择和膜系设计原理,给出了实现反光镜膜层均匀性的实用装置,叙述了汽车防雾反光镜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符合汽车防雾照明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电影放映机光学系统中深椭球冷膜反光镜的参数、技术特性及在使用深椭球冷膜反光镜时的有关质量检测方法 ,以及对反光镜色温、银幕亮度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彩色冷反光镜的斜入射效应与补偿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斜入射对薄膜的光学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呈椭球旋转面的彩色冷反光镜膜层的均匀分布不同行于平行平面薄膜的均匀分布,在同一圆周方向上的膜层分布应均匀等厚,而从镜底到到镜口的轴向方向膜层应逐渐加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标准椭球面反光镜的成像特点入手,通过对轴外点发出光线的分析,推导了椭球曲面内任意发光点的光线追迹公式;系统地认证了椭球反光镜的设计理论和误差分析,为准确设计反光镜提出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端光学元件是决定高端装备性能水平的核心零件,研究高端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发展,对于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满足高端装备产业需求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剖析了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方法与装备、高性能基础部件、超精密光学加工中的测量方法与装备等的发展情况,凝练了精度与尺寸极端化、形状与性能一体化、加工工艺复合化、加工与检测一体化、装备与工艺智能化等发展趋势。通过广泛的行业调研和研讨,从需求、目标、产品、关键技术、应用示范、支撑保障等方面着手,形成了面向2035年我国高端光学元件超精密制造技术路线图。针对性提出了优化创新体系设置、组织优势资源成立技术联盟,加大资源保障力度、布局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计划,加强人才培育、构建梯队并扩大队伍规模,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培育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发展建议,以期促进高端光学元件加工产业提升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光学非球曲面器件塑性域的超精密加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君 《高技术通讯》2000,10(10):98-99,97
较全面地列举了国内外已实现光学器件非球曲面超精密加工的各种先进方法,并总结出了这些加工方法的优缺点,从这些加工方法中可得出:超精密磨削不仅有较高的磨削效率,而且能获得很高的面形精度和极低的表面粗糙度,它是光学非球曲面器件塑性域超精密加工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放映机光学系统的调校要求是 :反光镜处在最佳工作距离上 ,反光镜的光轴与放映镜头的光轴共轴 ,并且通过片门孔中心 ,与片门孔平面垂直 ;光源处在反光镜的第一焦点位置 ,以达到较高的放映机有效光通量和银幕照度均匀率。调校方法如下 :一、用激光检验校准器调校 (以水平使用氙灯的放映机为例说明其调校方法 )1 .选择与调整反光镜的工作距离 :调校光学系统应首先按照反光镜制造厂家规定的反光镜工作距离 ,确定反光镜的位置。当使用 f2 =850毫米的反光镜时 ,其工作距离可取 s= 83 0± 1 0毫米 ;使用 f2 =80 0毫米的反光镜时 ,其工作距离可取…  相似文献   

20.
微驱动精密定位技术应用特点:以高分辨率(10nm)、高速(ms级响应时间)实现微驱动定位。组成:微位移驱动系统,单模光纤耦合台,六维精密微调台,两维精密微调镜座。用途:能动光学器件,光学,微电子加工,激光领域等。评价:1994年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