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车辆在圆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在前轮轨迹的内侧存在一个偏移量,为安全起见,圆曲线范围内的车道需要进行加宽设计。加宽值应由车辆在圆曲线上的轨迹偏移量及侧向安全距离组成,从圆曲线加宽计算方式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规范与相关研究成果,论证了现有规范加宽值偏大,可适当减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山区公路小半径曲线处的行车事故发生率,文章通过对山区公路长大下坡加小半径曲线段的现场调查,从行车速度、行车轨迹和车辆行驶稳定性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针对上述原因,从交通管理、安全设施、交通标线渠化,设置紧急避险车道、曲线的加宽超高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和安全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路建设行业必须对路基加宽行业进行思考,从路基施工出发,对设计、施工、工艺和技术展开了研讨,形成了一整套路基加宽施工的技术要点,达到了减少加宽施工后公路出现裂缝和破损的效果.本文根据路基加宽施工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对路基加宽施工准备、路基基底处理、路基加宽和补强措施等相关环节展开了研讨,在提供路基加宽施工的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希望为整体加速公路系统增容和扩建工作起到环节分析和技术强化的综合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北京市G103国道上在役桥梁的承载能力,需要对实际交通流作用下的公路桥梁车辆荷载模型进行研究。笔者基于动态称重系统WIM实测的交通轴载数据,结合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和JTJ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桥涵设计规范》中车辆荷载模型的建立方法 ,对车辆总重、轴重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拟定符合北京市G103国道实际交通状况的车辆荷载参数,并提出了2-1-3轴型的典型6轴重型车辆荷载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实测车辆荷载模型和规范车辆荷载模型对大柳树2号桥梁的车辆活载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测车辆荷载模型各参数均与规范建议值有较大差异,其车辆活载效应比规范车辆荷载模型的计算结果增加了20%~50%,超重车辆对在役桥梁安全性能存在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7)
根据京珠高速公路南段某一收费站口的车辆荷载称重数据,分别以极值I型分布及Rice公式外推来预测在规定重现期内可能出现的车辆荷载最大值,在此基础上,对40m跨径的拱桥结构产生的拱顶正弯矩及拱脚负弯矩效应进行了计算,与现行规范中的设计荷载在桥梁上所产生效应值进行对比,旨在为我国公路桥梁车辆荷载标准的研究修订,以及车辆荷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梁莉 《砖瓦》2020,(5):91-91,93
相对于直线地段,轨道线路中的曲线地段更容易产生病害和安全事故,作为整个轨道线路中的薄弱环节之一,曲线地段的加宽也就成了轨道线路中曲线地段设置和管理的重点。论文重点分析了因设置外轨超高产生的曲线地段路基加宽、因车辆中心线偏移产生的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因曲线半径较小而设置的曲线地段轨距加宽等3种情况。分析成果对正确认识曲线地段加宽设置的原因和规律,保证曲线地段线路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控制和减小差异沉降是确保公路加宽工程质量的关键和基础。本文基于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流态轻质土加宽公路路基时,路基的变形特性,系统分析了差异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与作用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新建部分路基的基地沉降量随着加宽路基宽度和高度的增大而增加,新旧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随着路基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流态轻质土加宽路基的优化设计、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8.
现有汽车荷载模型往往低估小跨径桥梁的车辆荷载效应。为解决此不足,基于安装在某公路的WIM系统采集到111 d的车辆荷载数据,用杆系有限元法计算小跨径桥梁车辆荷载效应。首先提取车辆荷载效应日最大值样本,用极值Ⅰ型概率纸拟合其概率分布,发现:车辆荷载效应日极大值样本中少数特大值的分布极为离散,导致车辆荷载效应日极大值样本不服从极值Ⅰ型分布。然后,用分段复合函数拟合车辆荷载效应样本的分布曲线,基于经典极值理论计算车辆荷载效应基准期极大值分布,并研究了车辆荷载效应样本中的特大值对设计基准期车辆荷载效应极大值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荷载效应样本中的特大值数量虽少,但其对设计基准期车辆荷载效应极大值的概率分布和车辆荷载效应标准值起主要作用,而车辆荷载效应样本中的一般值数量虽多,但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9.
王雷  孟凡铁 《山西建筑》2013,(7):155-157
论述了同心圆设计的方法,并给出算例,由计算过程可知,同心圆中的内圆缓和曲线长应取满足设计要求的最小长度;同心圆段的线间距不小于两端直线段线间距同加宽值的和。  相似文献   

10.
公路测量中卵形曲线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邱黎 《山西建筑》2009,35(25):352-353
对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卵形曲线进行了介绍,进行了公路测量中卵形曲线的计算,包括补全缓和曲线计算和曲率计算,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说明,以积累卵形曲线的计算经验,推广卵形曲线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交通流量飞速的发展,既有公路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需求,因此,高速公路路基加宽工程不断的增多,土工格栅技术的应用,对于公路路基加宽工程的顺利完成、以及公路的使用寿命更长久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规范中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指标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两种规范差异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并从影响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了差异性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两种规范在保证停车视距方面相关参数取值和计算公式不同。文章对两种规范现行的停车视距的计算方法进行统一,明确了不同设计速度下停车视距中的反应时间,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的取值,并提出了新的停车视距推荐值。同时文中计算发现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控制因素为夜间停车视距而不是缓和冲击。最后根据文中计算结果给出了新的公路与城市道路统一的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推荐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在对新加宽部分桥梁施加预压作用力条件下,浇筑新旧结构连接处混凝土的公路空心板桥加宽预压施工工艺,提出了该预压施工工艺结构计算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现步骤,并在某工程实例桥加宽改造施工中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陶成富  陈锐  王闰 《市政技术》2015,(2):66-69,73
依托江苏省333省道兴化段改扩建工程项目老桥改造方案的课题研究过程,对该省几条干线和高速公路的桥梁加宽改造方案进行了调研对比,并通过计算程序进行了详细的模拟计算,为该项目也为将来类似项目加宽改造及省内外的干线公路改造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某高速公路隧道二次衬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二次衬砌作为Ⅲ类以下围岩隧道的主要承载结构和最后一道防水防线,其结构安全对隧道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和普氏地压理论,对某高速公路隧道围岩压力进行计算,为现场二次衬砌压力实测值提供了可比较的参考标准。然后,根据二次衬砌压力实测值,应用同济曙光软件对最大实测压力断面二次衬砌结构内力进行数值计算,根据规范对二次衬砌轴力和剪力设计值进行计算,并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对二次衬砌进行了结构强度校核。最后结合隧道设计、工程地质、施工及地质雷达探测情况,分析了该隧道加宽段及其附近二次衬砌压力明显偏大和产生细小裂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虽然国家在新建公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不可否认,原有公路的升级改造是最快捷、最有效的缓解公路客、货运输能力压力的方式。原有公路的升级改在主要以路面平整和扩宽为主,其中路面扩宽是增加运输能力的主要途径,公路拓宽过程中的桥梁加宽是技术含量最高、施工工艺最复杂的项目,且公路桥梁的加宽对公路客、货运输能力的影响最大。本文从公路桥梁加宽的设计原则、施工准备、桥梁加宽方式以及施工要点等方面入手,探讨我国公路桥梁加宽的设计和施工现状。  相似文献   

17.
公路规划过程中会综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貌、构筑物及国家法规、规范的有关规定对公路线形进行设计,通常会运用连续特殊曲线来实现整体规划构思,而公路曲线桥在梁板预制过程中,边梁外悬臂曲线线形控制一直是工程人心中的难点和痛点,因此,研究公路曲线桥边梁预制施工技术迫在眉睫,此技术需要在传统边梁预制施工基础上,克服钢模板在翼缘板处曲线不顺直、曲线变折线等带来的预制梁外观质量较差、需要进行二次修复的问题。此项技术的综合研究有助于在施工中确保预制梁在翼缘板处设计弧度,提高预制梁细部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对低交通的单车道道路弯道路面加宽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从保障行车安全角度进行了不同弯道情况的加宽计算,最后给出了加宽值的具体取用建议,这对农村公路建设及其安全使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简述中小跨径桥梁加固、加宽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道路、公路改、扩建进行,原有的桥梁需要加固、加宽利用,本文通过对中小跨径旧桥加宽设计的总结,提出设计中常遇到的主要情况及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0.
丛强滋 《中华民居》2013,(2):316-317
平面设计是公路设计工作的基础。本文在总结国内多条高速公路平面设计指标运用情况的基础上,对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旧规范,需要修改)中规定的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在实际运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关于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选用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为公路设计和规范修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