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是继CT之后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又一重大进展。它的基本原理来自于1946年美国学者Bloch和Purcell的发现: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某些绕主磁场(外磁场)进动的自旋的质子(包括人体中的氢质子)在短暂的射频电波作用下,进动角增大,当射频电波停止后,那些质子又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同时释放与激励波频率相同的射频信号,这一物理现象被称为核磁共振。Bloch和Purcell因这一贡献而获得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时隔27年后,英国学者Lauterbur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在主磁场中附加一个梯度磁场,并逐点诱发核磁共振无线电波,然后经过复杂的计算机处理与重建,获得一幅二维的磁共振图像。  相似文献   

2.
谢狄霖 《福建分析测试》2002,11(1):1532-1534
本文介绍了可直接窥视大脑内部活动过程的核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要点、临床应用举例及其目前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脑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脑肿瘤患者均经CT扫描及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并对CT和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诊断脑部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均高于CT诊断,且MRI诊断脑部肿瘤符合率的95%明显高于CT诊断的80%(P0.05)。结论 :脑部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明显好于CT诊断,其具有多方位成像、图像清晰等特点,值得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核磁共振系统当中,磁场均匀性为其重要硬件参数,而有源匀场则能够精细修正磁场。本文基于永磁微型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在确定均匀间隙情况下,开展了匀场理论分析,经模拟仿真与数值计算,设计了一套能够放置在探头屏蔽盒外侧的有源匀场系统。将此系统放置于NMI20微型核磁共振成像仪上,匀场效果从之前的10ppm提升至1.4 pp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采用核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分别行CT与WB-DWI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ADC值是(0.83±0.15)×10-3mm2/s,明显高于对照组(0.27±0.14)×10-3mm2/s;WB-DWI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准确率是96.67%(29/30),显著高于CT诊断准确率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DWI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6.
核磁共振成像仪是检查人体内部病变最新的大型医疗仪器。用该仪器可以早期确诊肿瘤等疑难病症。核磁共振成像仪其磁体可用稀土永磁如Nd-Fe-B与铁氧体混合组成,比用超导磁体或常规电磁体具有更多优越性。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功能、原理及结构;研究了该仪器的选材及磁体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在脑微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7例疑似脑微出血患者分别行MRI常规序列扫描和SWI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检出CMBs阳性例数以及脑微出血灶的数量、位置分布的显示情况.结果:97例颅内检出微出血病灶,SWI序列检出低信号灶1418个,CMBs阳性检出率100%,显著高于常规序列检出率76.5%(P<0.01).结论:磁敏感成像技术对于脑微出血的显示具有高度敏感性,为目前检出脑微出血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述及近期发展的~13C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过程及其在半晶聚合物的结晶度,构型、构象、界面、结构、形态及取向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宁 《影像技术》2023,(6):4-7+33
目的:分析全身骨显像联合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原发肿瘤均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病例100例进行全身骨显像、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常规检查,记录两种检查图像中骨异常显像灶的数量及位置并逐一对比分析。以活检病理、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或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确定骨转移灶的存在及位置。对比分析全身骨显像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全身骨显像联合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瘤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0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45例骨转移瘤。对比不同检查方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瘤效能,常规磁共振成像阳性预测值60.00%、阴性预测值70.00%、准确度65.00%、灵敏度66.67%、特异度63.64%,全身骨显像阳性预测值70.00%、阴性预测值80.00%、准确度75.00%、灵敏度76.09%、特异度72.72%,联合检查阴性预测值92.59%、准确度91.00%、灵敏度91.11%、特异度90.91%,均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成像和全身骨显像(P<0.05),阳性预测值为82.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血管成像与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别对其进行3.0T磁共振血管成像与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检测,对比两种检查的效果。结果:MRA血管成像的诊断符合率为63.64%,明显低于3D-ASL脑灌注成像的86.36%(P<0.05)。结论: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对于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准确率较高,且完全无创具有可操作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Lamb波技术非常适于板类结构的各种缺陷检测。为了得到模态较为单一的Lamb波,使得接收信号更具有解释性,缺陷更容易识别,该文中在板上下表面的相同位置分别布置压电传感器阵列,采用同一位置上下表面的双压电片同相或反相激励,激励出单一S0或A0模态。运用这种单模态的Lamb波激励方式对板中缺陷进行检测,结合椭圆成像算法与数据融合方法对压电传感器阵列接收到的多组信号进行缺陷成像。该方法有效的实现了板中缺陷的二维成像定位,检测出人工缺陷,并提高了缺陷的可识别能力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
13.
中断任务的复杂度和相似性对作业者操作绩效和脑认知负荷有不同程度影响。通过设计不同复杂度和不同相似性中断情景下的乐高模型模拟轻型装配实验,记录作业者操作绩效指标,并利用近红外光学脑成像设备监测其左右脑前额叶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分析中断类型对轻型装配作业者操作绩效和脑认知负荷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中断任务的复杂度不会导致作业者操作绩效和脑认知负荷出现显著差异,相似中断会导致作业者操作绩效下降,不相似中断会导致作业者脑认知负荷增加。研究发现了作业者应对中断时的注意力资源分配规律,并发展了动作技能型任务注意力焦点转换过程中的工作记忆理论,从而指导轻型装配企业合理制定标准作业时间和中断管理策略,降低作业者脑认知负荷,以实现可持续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4.
叶永锋 《影像技术》2023,(6):48-51+74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MRI)多模态成像联合常规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102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均进行常规头颈部CTA、MRI多模态成像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RI多模态成像、常规头颈部CTA单一诊断以及二者联合诊断大脑中动脉大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的价值。结果:DSA检查结果中,无狭窄-中度狭窄人数56例、重度狭窄/闭塞人数46例,经一致性分析,MRI多模态成像、常规头颈部CTA、二者联合诊断与DSA检查诊断大脑中动脉大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8、0.80、0.94;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MRI多模态成像、常规头颈部CTA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大血管严重狭窄及闭塞情况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二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近2年间接收的21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18例患者使用MRI进行检查,17例患者还使用MRV进行检查。结果:使用磁共振检查的21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显示静脉窦异常,其中有18例患者在MRI下表现是静脉窦T1WI、T2WI高信号,有2例患者为T1WI等信号及T2WI低信号,并有脑组织梗死的现象及脑出血的现象,而使用MRV检查的18例患者均显示静脉窦充盈缺损或者有中断。结论:使用MRI及MRV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以作为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路凯 《影像技术》2023,(1):43-47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灌注成像特征及其脑血流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抽选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院内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60例,均接受常规CT扫描与灌注成像,以患者健侧为对照区域,与患侧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域CBF、CBV、TTP及MTT进行对比,并探讨CBF影响因素。结果: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域CBF、CBV水平低于对照区域(P<0.05);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域MTT、TTP水平,相对对照区域偏高(P<0.05);梗死区域CBF、CBV水平,则相对低于半暗带区域(P<0.05);梗死区域MTT、TTP水平高于半暗带区域(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患侧CBF值与CBV值为正相关,与TTP值、MTT值则为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侧CBF影响因素为MTT、TTP、缺血部位(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更好地掌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参数,其血流灌注路径延长,同时速度缓慢;影响患者患侧CBF值的影响因素包括MTT、TTP、缺血部位,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核磁共振研究聚氨酯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超导核磁共振(NMR)测定了各种类型的聚氨酯的^1H和^13C谱,得到了一系列聚氨酯的NMR化学位移数据,可用于未知结构的聚氨酯结构鉴定,同时对鉴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了一系列阐述。  相似文献   

18.
固体核磁共振在高分子材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结构与形态研究中的应用及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固体核磁共振作为一种十分理想的强大的分析手段,已在水泥及水泥水化产物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介绍核磁共振基本原理以及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27)Al和~(29)Si核磁共振在水泥熟料矿物分析、水泥及其他水泥掺合料的水化产物分析、水化过程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评价了目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泥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