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食物过敏发病率的增加,有关食物过敏的研究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食物过敏已成为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介绍了食物致敏原的性质、种类,详细论述了两类主要的食物致敏原检测技术,并对食物致敏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甲壳类水产品是亚洲地区最主要的致敏食物。食物过敏主要由摄入的食品致敏原引起,而食物致敏原的结构不仅与抗原表位的形成有关,也决定了其在食品加工和体内消化过程的稳定性。本文针对甲壳类水产品,首先阐述了甲壳类水产食物过敏及致敏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对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的分子结构及其与致敏性的构效关系展开论述,并基于此提出了致敏原脱敏策略。目前已鉴定的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大部分属于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磷酸原激酶和EF手型钙离子结合蛋白3个家族。针对不同蛋白质家族致敏原的结构特点,通过食品加工技术消减致敏性或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获得低致敏性衍生物都是防控食物过敏的重要途径。但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的结构信息有待完善,其与致敏性的构效关系也仍是未来致敏原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综合阐述了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结构特性及其与致敏性的构效关系,以期为甲壳类水产食物致敏原的系统研究和食品脱敏方法的建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食物过敏现已成为食品安全事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食物过敏病症给人类带来的困扰,综述了引起过敏的食品来源,识别食物致敏蛋白现状,食品变应原的致敏机理以及利用物理化学方法、酶法、生物技术方法脱除过敏蛋白的技术进展。从而根据上述理论对开发低过敏以及抗过敏食品作出指导,并且规范食品过敏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前食物致敏原检测已经成为食品安全领域面临的重要话题。花生是一种主要的食物致敏原, 开展食 品中花生致敏原检测技术研究, 对预防过敏反应, 快速诊断病情, 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 十年来花生致敏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花生的致敏机制, 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举例说明了 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 讨论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 旨在为花生的致敏原检测、脱敏技术等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 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食物致敏原是引起食物过敏的元凶,多为蛋白质.抗原表位是在抗原分子中与抗体反应或被抗原受体识别,并引发机体免疫应答的特殊化学基团.从表位水平认识食物致敏原,能揭示食物过敏的物质基础,为解决食物过敏问题提供精准的靶标.本文基于表位结构和定位方法的不同,介绍了食物致敏原表位定位技术的发展,并进一步展望了致敏原表位信息对于改进...  相似文献   

6.
无致敏原(包括无麸质、牛奶、坚果和鸡蛋等致敏原中的一种或者几种)食品能极大满足过敏人群的需要,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需求。介绍了无致敏原食品的发展状况,揭示了我国无致敏原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无致敏原食品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水生动物原肌球蛋白致敏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是甲壳类动物中的一种常见的泛致敏原,同时部分鱼中TM致敏性已得到证实.其蛋白质结构保守、同源性高、致敏性强,且具有广泛的免疫交叉反应.原肌球蛋白致敏性及其消减方法、免疫交叉反应都与抗原表位有关.因此,表位研究是原肌球蛋白研究中的重点.本文中介绍了国内外水生动物原肌球蛋白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目前由于对食品中致敏原标识的重点和难点的认识相对模糊,国内外诸多食品生产企业还未能有效应对该项法规。对2007~2009年欧盟、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食品中致敏原标识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出该措施对不同类别国家、不同致敏原以及不同无特定致敏原食品的影响,为企业执行该项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花生是一种具有致敏作用的重要食品,能够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花生的致敏性研究是食物安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论述了近年来花生致敏现状及花生主要致敏原Ara h1研究进展,包括花生致敏特点、脱敏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对降低花生引起的过敏反应风险具有一定意义,同时为对花生过敏者的临床脱敏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甲壳类水产品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广受欢迎,但其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致敏原的存在是制约甲壳类水产食品消费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美拉德反应广泛发生于水产品等食品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可影响食物的致敏性。本文首先对美拉德反应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从结构和抗原表位的角度阐述甲壳类水产品致敏原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甲壳类水产品致敏原经美拉德反应处理后致敏性变化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综述。旨在为美拉德反应用于甲壳类水产品致敏性控制与消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食品过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对食品加工行业构成挑战,并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一方面,从食品加工行业的角度来看,食品原料成分、外源添加剂和加工形式的多样性使得现代食品加工中过敏原的存在更加复杂。此外,由于缺乏过敏原识别和有效的检测与评价系统,导致目前食品过敏原筛选与检测、跟踪与预测、干预与控制的理论和技术存在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满足消费者对包括食物过敏原在内的不同类型原料来源的知情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人民的满意度也成为当务之急;此外,随着人们接触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食物过敏的发生概率也越来越高,日趋复杂化、广域化和严重化的食物过敏所带来的食品安全健康问题已很难避免。鉴于此,针对大健康背景下日益严重的食品过敏安全问题,本综述介绍了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方法,总结了食物过敏原消减与控制技术,阐述了低致敏性食品以及抗过敏活性物质,综述了目前食物过敏原口服免疫治疗进展,旨在为预防和控制食物过敏,保障食物过敏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食物过敏在人群中的収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食物过敏已成为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食物过敏事敀最有敁的预防方式是过敏者避克食用过敏食物,因此检测不同食物中是否含有过敏原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比较了食品法具委员会、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日本、南非、美国对食品过敏原标识管理的情况,综述了基于蛋白水平的酶联克疫(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法、克疫层析技术和基于核酸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检测食物过敏原的方法,探讨了质谱法以及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等兵他新关检测技术在过敏原检测领域的应用,有利于加强食品质量监管的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食品过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基于国内外大量关于过敏原的文献,归纳了国内外关于过敏原信息标注的法律法规、管理现状,与中国现有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比较,提出对应的建议与意见。本文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各种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经典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和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各有不可忽视的缺点,而基于质谱技术的检测技术集合了上述方法的优点,摒弃了它们的缺点,是未来过敏原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食物过敏原标准物质是解决食物过敏问题的关键实验材料之一。在食物过敏原标准化方面,鸡蛋、牛奶和花生过敏原的分离纯化、结构和免疫学性质表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研发单个过敏原蛋白标准物质提供了支撑。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颁布的8种过敏性食物标准物质中,只有RM8445用于检测食物过敏原;由欧盟资助的两大项目中,EuroPrevall项目主要构建了一个食物过敏原信息的数据库,而CREATE项目则首次证实重组花粉过敏原rBetv1可作为天然花粉过敏原Betv1的候选标准物质,为开发重组食物过敏原标准物质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策略。总之,研发食物过敏原致敏性蛋白标准物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15.
食物过敏原介导食物过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食物过敏已成为严重危害成人、儿童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食物过敏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 但目前针对食物过敏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只能通过食物规避或针对食物过敏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由于复杂的环境和遗传因素, 食物过敏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晰。本文就近年来食物过敏致病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食物过敏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相应的过敏原检测方法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相比于传统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质谱技术在检测加工后以及复杂基质中的食物过敏原中,具有高通量和高灵敏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本文主要从定性和定量2方面介绍了质谱技术在食品过敏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对牛乳、鸡蛋、小麦和榛子(坚果类)等主要食物过敏原均有涉及。在定性研究中,以肽质量指纹图谱法和肽碎片离子鉴定法为主,鉴定食物中的过敏原蛋白。在定量研究中,通过标记/无标记技术,也能够实现对微量的目标蛋白进行相对/绝对定量。质谱技术应用于食物过敏原检测中,将有助于提升过敏原检测能力,降低食物过敏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7.
如今食物过敏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重要食品安全问题,发病率持续升高,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食物过敏及其机制,详细分析了近五年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发现这五年文献数保持稳定,各国的研究重点仍集中于八大类主要过敏食物,过敏原的3大类消除方法中以物理化学法的研究最为丰富。因此本文在总体介绍各种消除方法的同时,详细介绍了最常用的4种物理消除方法:热处理、辐照、超声和超高压技术。此外,文中还介绍了消减机制的4种主要研究方法,但如今机制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得出系统明确的结果,因此相关的深入研究具有良好的前景。可以以体外模拟消化为基础,继续研究消化片段的致敏性变化与构象变化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实现过敏原的消除。  相似文献   

18.
酶解法脱除食品过敏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食品脱除过敏原的必要性。介绍了食品过敏原及食品过敏机制,重点综述了近几年酶解法在食品脱除过敏原中的应用研究,并针对当前酶解法在食品脱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中致敏原声称的使用情况,为修订《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提供建议。方法 在全国各地大中型超市进行采样或拍照,收集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标签声称信息并录入Excel,对各类食品的致敏原声称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共采集8 694份样品,致敏原标签的总体标识率为21.58%(1 876/8 694),其中焙烤食品含有致敏原声称的标识率最高(65.73%, 468/712)。各致敏原成分中,关于乳及乳制品致敏原的声称率最高(17.09%,1 486/8 694),使用“可能含有”“本生产线也生产”“本加工设备也生产”“本生产工厂也加工”等常用于表明存在交叉接触的预防性致敏原声称的频率较高,主要集中在焙烤食品、膨化食品、谷物及其制品等3类食品中。结论 我国预包装食品中使用食品致敏原声称的食品种类较多,致敏原声称的使用缺乏规范,个别食品类别使用预防性致敏原声称的频率较高。致敏原声称在食品产品中广泛使用,应将其作为我国致敏原标识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食物过敏原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食物过敏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综述食品过敏原、过敏的免疫学发生机制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涉及致敏的食物种类及相应过敏原,过敏的免疫学分子发生机理,并对食物过敏原现存的检测技术做了相关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