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评价径流变化特别是水土保持措施对陕北秃尾河径流的调节效果,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该流域实测资料,利用成因分割法等方法对秃尾河流域径流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计算出水土保持措施径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经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秃尾河流域径流量相对减少,其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径流效益显著。可为更好地维护陕北地区生态环境、治理黄河中游流域水土流失以及科学合理调配利用水资源提供依据。 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秃尾河流域表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秃尾河流域为例,围绕地下水建立了流域表生生态环境各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根据自主开发的基于MAP-G IS的生态环境评价与预警信息系统,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秃尾河流域表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生态环境现状总体较好,其中盖沙丘陵区、河谷阶地区及沙漠区是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秃尾河流域年径流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流域径流的变化规律进行准确地分析及合理地预测对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小波分析理论对秃尾河流域的径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径流变化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秃尾河流域年径流量变化总体上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小波系数图可以看出年径流过程主要存在2年、8年和19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其中19年左右时间尺度为第一主周期,同时发现目前年径流处在枯水期后期,水量有转向增加的趋势;采用BP神经网络法对秃尾河流域高家川站年径流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相对误差仅为5.92%,说明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该流域的年径流预测得精度较高,是一种有效地年径流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淤地坝是韭园沟与秃尾河流域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之一,淤地坝所处流域和工程结构的不同,淤积物的粒径大小存在差异。通过钻孔取样法采集了韭园沟流域21座淤地坝和秃尾河流域36座淤地坝淤积物样品623个,根据样品的颗分结果,分析得出韭园沟流域淤地坝坝内粗泥沙粒径主要为0.05 mm,秃尾河流域淤地坝坝内粗泥沙粒径主要分布于0.05~0.10 mm之间,说明淤地坝能有效拦截流域内的粗泥沙;两流域淤地坝均呈现库尾泥沙粒径总体大于坝前,库尾泥沙粒径的大小取决于入库泥沙粒径的大小,入库泥沙粒径越大,淤地坝对其分选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根据河流功能的内涵和河流本身的自然特征,考虑到河流的自然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借鉴国内外对于河流功能评价的相关研究,构建了包含18个指标的河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河流功能的评价标准。以柏条河为例对建立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应用,评价结论符合柏条河流域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AHP的特点以及应用于规划环评的优势,针对狗河流域规划环评,确定水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淹没及移民安置、地质环境等五大环境要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估决策。在充分考虑对整个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前提下,对开发方案进行评价与决策,筛选出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要求的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7.
秃尾河流域表生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秃尾河流域为例,从地下水与表生生态环境关系的野外调查入手,以地下水为主线,在深入分析流域表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驱动力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表生生态环境递阶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流域表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生态环境现状总体较好,其中盖沙丘陵区和沙漠区是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黄河中游窟野河温家川水文站1958年7月10日实测含沙量1 700 kg/m^3这一世界泥沙极值的可靠性,在分析窟野河流域及相邻皇甫川、孤山川、秃尾河等流域高含沙量悬移质泥沙组成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窟野河流域泥沙样采集,分别对原状沙样、混合沙样和配比沙样等进行了高含沙量模拟试验。试验表明:当悬移质泥沙颗粒组成符合该区域高含沙量悬移质泥沙颗粒组成特性时,窟野河流域最大可能含沙量可达1 750 kg/m^3。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所带来的泥沙堆积影响了河道的畅通,同时也影响了河道的防洪功能。为了提高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结合项目实际,对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进行总结,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某排土场水土保持生态措施及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评价。实践表明,该生态措施的实施有效防治了因工程建设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保护了项目区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的疏勒河流域生态景观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卫星遥感技术解译疏勒河流域三时相主要生态景观环境状况,采用GIS技术分析30年来的生态景观的发展变化,用GPS技术对卫星遥感解译结果进行验证,进而阐明绿洲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绿洲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地进行河流健康状况评估,本文基于物元可拓原理,从河流形态特征、水文特征、水环境状况、水生生物状况、陆生生物状况5个层面建立了河流健康评价体系,并将其应用到渭河流域甘肃段干流的河流健康评价中。结果表明,渭河流域甘肃段干流的健康等级为亚健康;相较于基于算数平均法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基于物元可拓原理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能够合理地均衡各指标之间的重要性,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不仅可以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还能够确定河流管理行为的有效性,提高河流综合管理能力,对于河流的可持续管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娟 《陕西水利》2016,(6):144-146
本文结合博河流域现状,综合评价了博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及水资源质量,以博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指标COD指数和氨氮评价博河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分析了博河排污口、干流、省界监测断面和全流域历年水质变化情况,结合入河排污口的实测资料,针对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需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评价结果可为博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赵琪 《云南水力发电》2003,19(Z1):11-13
根据苏帕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作者对流域梯级水电站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保护流域生态平衡需要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濮阳市马颊河水文特征以及流域地形、地貌、气候、水质状况、生态环境分析,找出马颊河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治理和改善马颊河生态环境的措施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环境的变化要求对河湖流域等区域进行治理并亟待取得效果。鉴于此,研究对麻坪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治理并对治理效果及影响治理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研究首先通过三阶段DEA模型计算得到全国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并通过多种方法得到治理效率的均值与评价体系,最终总结得到针对麻坪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效果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把握命脉,利用新技术建立新的创新治理模式并且引进大量人才。  相似文献   

16.
柏杖子水库位于凌源市刀尔登镇,属滦河水系青龙河流域上游二级支流,柏杖子河中游。该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殖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文章阐述了该水库的基本概况,着重对水库区域的工程地质状况与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为柏杖子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提供了详细数据和参考依据,也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和田河流域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作为干旱地区内陆河塔里木河的第三大支流,在新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刚性约束条件下,保护水资源,解决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尤为至关重要。本文以和田河流域2007—2010年各时期水质监测数据为主要依据,对和田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和未来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与预测评价,通过河流水体纳污能力的对比分析,表明尚可满足和田河水环境容量的纳污要求,不会对和田河水生态环境造成大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子牙河流域干旱少雨,下游河道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在分析污染原因基础上,为改善流域生态状况,研究水利工程调度运用方案,提出环境生态治理措施,以实现环境、资源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辽河保护区铁岭段河流健康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辽河保护区铁岭段河流的健康状况,针对河流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治理和维护建议,以促进河流健康发展。基于河流健康内涵和辽河保护区铁岭段河流的具体情况,构建了自然形态状况、水质状况、底泥状况、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状况和社会服务状况5个准则层和23个指标层组成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河流健康体系中的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辽河保护区铁岭段河流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辽河保护区铁岭段河流的综合健康状况为中等。其中,自然形态健康状况为中等,水质健康状况为优,底泥健康状况为优,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健康状况为良好,社会服务健康状况为中等。河流存在水质指标污染物超标排放、底泥中Cd潜在生态风险很高、植被覆盖率低、湿地保留率低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表明还需要实施具体措施以提高辽河保护区铁岭段河流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汭河流域地形破碎、坡度陡峭以及汛期多暴雨等情况,导致其生态敏感区较大,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文章从地形、环境和人类活动3方面选取了9个引发水土流失的因子,在ArcGIS软件支持下,采用“双评价”指南中的水土流敏感性评价指数,计算了该流域水土流失空间敏感性大小。结果表明:汭河流域水土流失高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的面积分别为980.52、647.86km2,主要集中于崆峒区和泾川县。通过对研究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与敏感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汭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