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级食用酒精与新型白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级食用酒精采用国际先进的六塔差压蒸馏新工艺,产品纯度高、杂质低(甲醇、杂醇油、醛)是勾兑调制新型白酒、纯净酒、伏特加酒、果露酒等最佳酒基,产品不仅有利于人体健康,同时又是人们很好的“寄托”品和“嗜好”品。 相似文献
2.
食用酒精勾兑新型白酒时,酒精、香料等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酒的质量,而各种香料的用量是勾兑的关键,加大酸类用量可突出浓香味,酯类呈味醇类助香,醛酮类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调味用的酒尾、调味液、曲香酒及芳香调味液等调味酒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白酒已成为白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酒精是生产新型白酒最重要的基础物质,食用酒精的处理方法有:(1)高锰酸钾法,高锰酸钾的最适添加量:在玉米酒精中为千分之0.5,木薯酒精为千分之0.9,糖蜜酒精中为0.7‰。(2)活性法,玉米酒精中加0.8‰的203型活性炭,适中,木薯酒精加1.2‰的203型活性炭,蜜酒精中加1.0‰的205型活性炭最好。(3)综合法,即在不同原料生产的食用酒精中添加最佳高锰酸钾和活性炭用量,混合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液结合”大比例食用酒精勾调清香型降度和低度白酒,有利于白酒工业节约用粮,我省3年来的实践证明,勾调过程如能严把基酒及其添加剂的质量关,所勾调的清香型低度白酒口感纯净,卫生指标先进,可以做到口感协调,低而不淡,但它们的理化指标很难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如为了达标而过量添加非白酒自身发酵的添加物,相反出现口感不协调,建议将相关标准中的酯酸等指标作相应的修改。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不法分子用甲醇含量高的酒精兑制白酒致死人命的事件时有发生,卫生部、商业部、轻工业部等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各生产厂家今后只准用食用酒精(即二级酒精)兑制白酒,否则,不准出厂。那么,这种规定的科学性,以及酒精是否是越纯越好,是否应该含有适量的酸、酯、醛、高级醇及多元醇呢?我想就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缺点和谬误一定很多,敬请各位老师指教。 相似文献
6.
节约用粮提倡酒精改制白酒龚文昌北京市右内大街轻工部宿舍10门321号(100054)新华社1月18日发稿,在《人民日报》登出《光明日报》提出的“节约粮食少喝白酒”倡议,并登出国家计委等23个单位作出反响,决定在公务宴请中不喝白酒(反响单位中没有轻工总...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以传统固态法工艺生产的中国白酒正在向固液结合法生产白酒的新工艺转化 ,即充分利用固态法优质白酒的质量特点和充分发挥食用酒精的纯净、卫生及价格优势 ,通过新的、科学的工艺进行有机的组合 ,生产出香型各异、质量好、品位高的中高档白酒 ,这类产品现时已成为我国白酒市场上的主角 ,这是中国白酒行业的一次新的革命 ,它推动了中国白酒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1 食用酒精的选择与预处理1 1 食用酒精的选择食用酒精由于生产原料与工艺、设备等不同 ,可分为粮食酒精、薯类酒精、糖蜜酒精等。其质量又可分为普… 相似文献
8.
近来,文汇报一篇题为《中国白酒协会负责人揭“老底”:七成白酒系食用酒精勾兑》的短文在全国白酒市场上引起波澜,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争相转载,造成误解,一时间不少消费者议论纷纷。中国白酒协会负责人果真如报道所称是在揭“老底”还是另有长远思考?消费者究竟... 相似文献
9.
怎样看待食用酒精?怎样对待传统工艺白酒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食用酒精是兑制白酒的最好基础物质,主要优点有两条:(1)无色、无异杂味,感官指标好;(2)卫生指标甲醇、杂醇油含量低。目前凡是生产的白酒均含有对人体健康无害的食用酒精。传统工艺白酒的缺点和现代人消费需求的变化及国际市场对纯净酒体的需求,推动了白酒工业的改革。其改革转化有4个方面;1.传统白酒向新型白酒的转变;2.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白酒转变;3.共性产品向个性产品转变;4.口味丰满、门牌辣向口味淡雅、 相似文献
10.
不同等级食用酒精对固液法白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等级食用酒精感官和理化指标、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食用酒精中影响固液法白酒风味质量的成分较多;酒精等级越高,"杂质"越少,刺激性越少,且带甜味;应用于固液法白酒生产可减少成品酒中影响口感的成分,减少基酒中"饮后上头"、"醉酒时间长"的成分;使用特级食用酒精勾调的固液法白酒,只要固态法基酒和调味酒优质,可达到绵柔、顺喉、回甜、爽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1 揭开面纱看酒精1 1 食用酒精特性 酒精是指含有大量乙醇 ,少量水及其它微量成份的液体。酒精按其工艺来划分可分为化工合成酒精、谷物发酵酒精 ;按用途可分为工业用酒精及食用酒精 ,我们酿酒行业主要是用食用酒精来兑制各类酒。用来兑白酒的食用酒精主要优点有两条 :一是无色、无异杂味 ,感观指标好 ;二是卫生指标甲醇、杂醇油含量低。把这种酒精加入白酒中 ,不但不会影响酒的感观特性 ,而且在理化卫生指标上更具新的优点 ,所以我们肯定的宣告 :食用酒精是兑制白酒的最好基础物质 ,以此为主体的白酒不但能达到传统白酒的质量水平 ,而且… 相似文献
12.
作者总结了国内用酒精改制白的两大类方法:①固液结合法(包括香醅串蒸法、酒醅串蒸法、糟活串蒸法、成品酒配制法、尾酒配制法);②酒精直接配制法(包括伏特加配制法、中草药馏液法、调味配制法、添加剂配制法)。同时,还介绍配酒的方法与程序。 相似文献
13.
吴佩琮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1990,9(2)
本文从液体发酵法生产酒精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以及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出发,对本院研究成功的“两塔三段式食用酒精蒸馏技术”的特点和工艺流程进行了介绍,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五粮浓香型白酒(原酒和成品酒)掺杂玉米及大米食用酒精后的乙醇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从而为白酒掺假鉴别服务。方法利用高温氧化还原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sotoperatiomass spectrometer,IRMS)联用仪,对五粮浓香型白酒(原酒和成品酒)掺杂玉米及大米食用酒精后的乙醇碳同位素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宜宾地区所产不同年份和不同酒精度的原酒和成品酒,δ13C乙醇值范围分别为-21.42‰~-23.57‰和-21.01‰~-23.15‰,原酒和成品酒δ13C乙醇值分布范围基本一致,随年份和酒精度的不同其乙醇同位素组成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添加玉米酒精的原酒和成品酒的δ13C乙醇值明显增加,其值与添加量表现为正相关,当成品酒中酒精添加量为10%时,其δ13C乙醇差值为1.85‰,单样本t检验时差异性显著(双尾)0.0000.05。添加大米酒精的原酒和成品酒的δ13C乙醇值明显减小,其值与添加量表现为负相关,当原酒中酒精添加量为10%时,其δ13C乙醇差值为0.50‰,单样本t检验时差异性显著(双尾)0.0220.05。结论利用乙醇碳同位素组成判断宜宾产五粮浓香型白酒掺杂单一原料食用酒精,当掺杂食用酒精体积达到一定比例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提高食用酒精质量浅议王惠珍,王福庆酿酒,1993(4):14~16①乙醛、乙酸乙酯、乙酸甲酯、甲酸乙酯在酒精溶液中,其挥发系数与精馏系数始终大于1,它们聚集在醛塔或精馏塔的最高层及冷凝系统中,利用这一特性将它们排除。②蒸馏时提取的杂醇油含量约占成品量... 相似文献
17.
18.
白酒的感官分析方法在白酒业精英们的努力下早已有了详尽的细则,并且在历届白酒评奖和日常生产中发挥了指导作用。食用酒精感官质量的重要性近年来亦已日益受到重视。一些酒厂对进厂食用酒精的感官质量已作为重要的把关项目。但是,食用酒精的感官分析却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饮料酒工业不断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100多万吨葡萄酒、果露酒和300多万吨液态法白酒的生产与食用酒精的产量和质量紧密相关,所以提高食用酒精质量是当务之急,具体讲就是尽可能地排除酒精中的杂质。一酒精杂质的分类 1.按精制过程,沸点的高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