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稠油油藏凝胶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建立的可动凝胶体系驱油渗流数学模型,描述可动凝胶体系在多孔介质的复杂渗流行为.在此基础上编制数值模拟软件,并运用软件对稠油油藏凝胶调驱注入参数进行优化方案设计,实施后效果良好.该方法对于陆上常规稠油油藏采用凝胶调驱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新型可动微凝胶深度调驱已成为老油田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新型可动微凝胶(SMG)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并建立渗流模型,给出方程解析解;定义有效渗滤系数为新型可动微凝胶体系的表征量,并对模型参数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对分析计算SMG 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注入浓度分布、注入压力变化,明确体系作用有效范围等,具有一定的方法参考和理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海上稠油油藏可动凝胶调驱参数优化——以SZ36-1油田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SZ36—1海上稠油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表现出含水率上升快、水驱动用效果差的问题,须采用可动凝胶调驱作为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可动凝胶调驱质量传输流体力学、化学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初步建立了可动凝胶体系深部调驱数学模型,描述了可动凝胶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复杂渗流行为。编制了数值模拟软件,对SZ36—1海上稠油油藏凝胶调驱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当地层原油粘度小于70mPa·S,油藏综合含水率小于60%,最佳凝胶用量为0.2倍孔隙体积时,最适宜用可动凝胶调驱。  相似文献   

4.
三元复合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渗流实验,分析了影响三元复合体系及其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特性的因素,建立了三元复合体系在多孔介质中表现为粘弹流体的本构方程,分别推导出了三元复合体系表现为粘性和粘弹性流体的渗流方程。结合实验,对其渗流方程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用粘弹流体的渗流方程可以较准确地描述三元复合体系的渗流特性。此研究结果对油田开展三元复合驱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可动凝胶渗流规律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可动凝胶与聚合物体系驱油机理和适用条件的区别以及在渗流规律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出了聚合物凝胶一般分类及其特性。提出了研究可动凝胶渗流规律需要分段试验研究流变关系来确定视黏度的变化规律,需要确定视黏度下的相渗规律变化,需要对可动凝胶的整个驱替过程统一考虑,具体研究工作中应该进行分段研究的观点。该研究对指导可动凝胶渗流规律研究和可动凝胶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长岩心模拟流动试验、短岩心地下候凝与渗流实验,探索了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成胶特征和流动特性,测定了微凝胶的渗流特性参数,分析了微凝胶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对微凝胶驱数值模拟、方案设计和工艺改造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凝胶渗流特性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长岩心模拟流动试验、短岩心地下候凝与渗流实验,探索了低浓度微凝胶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动态成胶特征和流动特性,测定了微凝胶的渗流特性参数,分析了微凝胶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对微凝胶驱数值模拟、方案设计和工艺改造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元复合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渗流实验,分析了影响三元复合体系及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特性的因素,建立了三元复合体系在多孔介质中表现为粘弹流体的本构方程,分别推导出了三元复合体系表现为粘性和粘弹性流体的渗流方程。此研究结果对油田开展三元复合驱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可动凝胶体系渗流流变特性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流变实验和渗流流变特性实验,研究了可动凝胶体系的流变特征,分析了可动凝胶体系的损耗模量和储能模量的量值变化关系,阐明了可动凝胶体系的粘弹特性及触变性。根据实验和非牛顿流变学理论,建立了多参数粘弹-触变性本构关系,并在实验和应用中得到验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本构方程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可动凝胶的封堵性能及其对渗流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动凝胶在油田稳油控水中具有重要应用,可动凝胶的封堵行为及其对油水渗流规律的影响对于油田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用常规岩心驱替流程进行了可动凝胶对岩心的封堵性能实验及可动凝胶对油、水单相渗流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渗透率低于2200×10-3 μm2的岩心,可动凝胶的有效封堵能力在90%以上;油水在可动凝胶封堵的岩心中单相渗流呈现非线性渗流特征,油相启动压力低于水相启动压力,油相渗流能力大于水相渗流能力;油水在可动凝胶封堵的岩心中两相渗流特征也发生变化,两相区范围变?,油水渗流能力变差,油相相对渗透率恢复明显高于水相,说明可动凝胶对水相的封堵远大于对油相的封堵,可以稳定油相,控制水相。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藏拟启动压力梯度   总被引:62,自引:6,他引:56  
对大庆外围和长庆西峰油区低渗透油藏岩心进行了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和渗流实验,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低渗透储集层拟启动压力梯度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由于储集层中固液作用形成的边界层的存在,且低渗透油藏喉道非常微细,因而低渗透油藏流体流动需要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在低压力下,参与渗流的喉道少,岩心断面上的渗流截面小,随着驱动压力增加,参与渗流的喉道数量增加,岩心断面上的渗流截面增大.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可动流体饱和度对拟启动压力梯度有显著的影响.主流喉道半径及可动流体饱和度越大,拟启动压力梯度越小.拟启动压力梯庹是储集层渗流非线性程度和渗流能力的表征参数,是孔隙结构、固液作用的综合体现.图6参14  相似文献   

12.
针对笼统注入方式下可动凝胶的选择性问题,分析了可动凝胶在地层中的流动形态,建立了非均质油藏径向流和线性流下的可动凝胶选择性相对进入深度数学模型;同时根据可动凝胶在地层中的渗流特征,结合数学模型,对不同情况下可动凝胶选择性相对进入深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可动凝胶的选择性相对进入深度均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而减小;但...  相似文献   

13.
弱凝胶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在凝胶处理后,油/水相相对渗透率均大幅度下降,可动饱和度范围明显缩小,弱凝胶的易屈服性导致渗透率随流速增加而上升.凝胶处理使油/水相渗透率产生不均衡减少是由于油在通过凝胶时部分残余油占据的孔隙形成了新的流动通道;但水驱时,由于油/水界面张力较高,残余油形成的大部分通道关闭.所以,在同样的驱动力下油/水通过凝胶处理后的含油地层时,油相渗透率高于水相渗透率.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水驱特征曲线的基础上,将微分和物质平衡方程、Welge方程相结合,可得到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水驱特征曲线对应的微观油水渗流特征方程,为利用油藏生产数据确定油水渗流特征提供新的方法。利用物性好的大庆油田南二三开发区葡Ⅰ组油藏生产数据,给出详细计算流程,其计算结果与水驱油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新方法可行。利用三塘湖油田牛圈湖特低渗油藏马62井区油水渗流特征进行验证,发现马62井区体积压裂后所表现出的油水渗流特征与相邻井区室内实验确定的结果相差较大,表明室内实验得到的油水渗流特征只反映了基岩的油水渗流特征,未能反映多孔介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水驱油特征。  相似文献   

15.
凝析气藏三区渗流模型及试井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凝析气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的相变特征,建立了凝析油-气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方程,并引入凝析油-气两相拟压力函数使渗流方程线性化;建立了适合于凝析气藏实际情况的三区油气渗流新模型,并求出了凝析气藏油-气拟压力分布的解析解,确立了凝析气井压力恢复试井资料的解释方法;通过某凝析气井的压力恢复实际资料的应用,证明了该模型在凝析气田开发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可动凝胶调驱是高含水老油田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大量资料调研和实验结果分析基础上,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可动凝胶体系的发展现状。新老凝胶体系的对比研究指出,可动凝胶体系利用自身的选择性封堵大孔道、克服贾敏效应和"变形虫"的独特特点,可以在油藏深部实现"封堵—突破—运移—再封堵"的驱油过程,达到"远调长驱、间歇调驱"的持续增油效果。同时指出,可动凝胶调驱技术在新体系的评价标准、机理研究及描述、数值模型及软件研制以及相关配套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有待继续深化和完善,而这些方面也是可动凝胶调驱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考虑储层孔隙介质分形特点以及储层压力变化对储层介质渗流参数的影响,根据气体不稳定渗流理论,建立了衰竭气藏储气库储层压力动态分布的分形渗流模型,并推导出了注气过程动态储层压力的预测公式。在对本文模型计算结果与三维渗流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基础上,研究了分形维数、弯曲率、储层厚度、气体黏度、注气速率和注气时间对地下储气库储层压力分布的影响,并计算了国内某衰竭气藏储气库BN-4井注气后的储层压力分布。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实际工程计算需求;分形维数和渗透率随着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储气库储层介质的应力敏感性受毛细管外壁的岩性影响较大;衰竭气藏储气库的储层压力随着储层介质弯曲率、气体黏度、注气速率、注气时间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分形维数和储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分形维数、储层厚度、注气速率、注气时间对储气库储层压力的影响比较显著,而介质弯曲率和气体黏度对其影响不明显。为充分利用储气库储层,实际工程中注气井的间距不宜过大及可适当延长注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前景良好,但储层广泛发育的微纳米孔喉使得多孔喉介质空间内流体赋存、运移规律复杂,导致天然气开采难度较大。为明确储层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苏里格气田西区主力产气层盒8段与山1段储层开展核磁共振、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及恒速压汞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盒8段与山1段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特征差异明显,前者(平均为48.75%)明显高于后者(平均为23.64%)。②盒8段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受物性及孔喉结构控制明显,优势渗流通道的广泛发育及相对丰富的较大孔喉是储层较高可动流体饱和度的重要控制因素,复杂的孔喉配置关系导致山1段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影响因素复杂。③可动流体综合评价模型表明,强粒间孔-溶孔信号,高过渡半径及高过渡进汞饱和度均是较大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关键控制因素。该研究成果明确了不同段致密砂岩气藏可动流体控制因素,为致密砂岩气藏"甜点"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规律,决定了在开发过程中,与中、高渗透油田的技术措施有显著的差别。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在工艺技术部分突出研究和探讨了以下问题:1)低渗透油田的油藏描述重点是仔细研究地层裂缝,包括裂缝的生成、形态、展布、规模以及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因为裂缝(无论是原生的或是人工压裂形成的)是控制低渗地层渗流的主要因素;2)油层保护技术对低渗透油田来说,必须贯彻于油田开发的全过程;3)因为低渗油田的注水费用和技术难度比中、高渗透油田大得多,应该慎重对待低渗透油田的注水问题;4)油层压裂改造是开发好低渗透油田最基本的措施以及尽早卡堵水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