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软交换系统是一系列分布于IP网络之上的设备的总称,而不是一个单独的设备。结合软交换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功能以及其所提供的业务,引入J2EE技术,提出了基于Web方式的软交换配置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案,以实现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软交换系统配置管理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
软交换系统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设备,而是一系列设备的总称。结合软交换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功能配置,提出了配置软交换系统中各个设备性能的一系列方法,以期在满足用户需要的前提下。通过这些方法尽量提高软交换系统中各个设备的利用率,节省用户投资,提高软交换系统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基于PHP的PDU配置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通过采用PHP语言设计,结合IPC (进程间通信)原理和UDP通信协议,实现了设备的动态数据监测和远程控制。其主要使用共享内存机制,实现系统WEB端对设备电压、电流、功率等电能参数的采集和监测;同时调用相关API接口将界面相关数据以规定格式传送至设备端,实现配置管理系统对PDU设备的远程控制。此外,配置管理系统还具有对日志的查询、清除和导出功能,运维人员通过配置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管理设备和高效地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层次式网络拓扑显示方法的设计与Web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集成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越来越重要,以图形方式显示网络拓扑是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和要求。文章介绍了863项目《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系统》中的配置管理子系统采用的网络拓扑显示方法,并阐述了使用Java实现B/S模式的拓扑显示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王晓琦  卫冬 《无线电工程》2003,33(10):7-8,39
文章阐述了软交换技术以及软交换的功能及其设备,提出了支持多媒体的软交换技术系统体系结构、设备功能、开放接口、应用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目前软交换技术还仅仅处于摸索阶段,要实现利用软交换来接入各种终端设备和各种网络还需要漫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关于网管软件与设备厂商如何融为一体? 融合可以分为两种方式:1、通过Web方式集成到BTNM平台中。 2、将10%的配置管理交给设备厂商的网管系统,将90%的运维管理交给北塔BTNM系统。  相似文献   

7.
网络的融合及终端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为个人监控通信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借助于M2M技术,软交换网络可以为个人监控通信提供理想的实现平台。基于软交换的网络架构和实现原理,个人监控通信系统可分为网络侧和用户侧两部分。网络侧设备包括软交换机、现场业务中心等,位于核心控制层和业务层;用户侧设备包括监控设备、现场设备、网关和现场控制平台,位于接入层和现场设备层。通过基于软交换的个人监控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家庭自动化、公共服务、资源调度、安全监测以及社群互助等多种人机通信业务。随着机器智能的提高和网络的融合,将来个人监控还会不断完善和发展,极有可能成为未来通信的主流业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软交换是网络演进和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随着网络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交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和其在实现VoIP中的应用,并重点讨论了软交换实现VoIP和现有H.323方案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中的核心设备,首先介绍了软交换计费的功能要求,然后提出了一个软交换计费系统的模型,此模型主要采取RADIUS协议进行认证计费,介绍了RADIUS协议的数据包格式、认证流程以及他在软交换环境中的工作流程。介绍了此计费系统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软交换平台和软电话的设计、RADIUS服务器的设计和数据库的设计。最后对软交换平台的软件实现、数据库的实现、RADIUS服务器的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兴通讯与香港九仓电讯(Wharf T&T)签订NGN项目合同。这是继承建罗马尼亚全国骨干网、菲律宾软交换网络项目后,中兴通讯软交换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又一重要突破。中兴通讯软交换系统以强大的组网能力,丰富的标准协议接口,业务的可扩展性,对现有设备、业务的兼容性获得了九仓电讯的青睐。根据合同,香港九仓电讯将利用中兴通讯软交换系统在现有有线电视网上实现软交换业务,具体包括直接由中兴通讯软交换控制设备提供PSTN基本业务、补充业务以及点对点的视频业务;通过与现有SCP互通,充当虚拟SSP,实现现有的传统智能业务;通过支持应…  相似文献   

11.
移动软交换系统是搭建在IP网上的,IP网络接入设备的不断增加将引入不稳定因素,将会对软交换核心设备带来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与质量。通过对现有网络拓扑的优化改造,实现软交换核心设备与网管、计费进行三网分离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面向下一代网络的软交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以VoIP技术、分离网关技术和网络智能技术为基础。介绍相关的定义、技术特征以及分层功能结构,并将软交换网络与会话启动动议(SIP)体系及H.323网络进行了比较,简要介绍了软交换网络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软交换设备、组网技术及网络的QoS技术。  相似文献   

13.
软交换中智能业务的提供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说明如何用互通方式在以软交换设备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中提供智能业务及该实现方式的关键所在,然后探讨了软交换网络中引入应用服务器后,在JAIN体系结构下提供智能业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浙江移动私有云资源池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有设备驱动模块的缺陷,提出CLI(命令行界面)模板化配置管理方案.该方案主要涉及模板化配置文件和解析引擎.配置文件以XML作为数据的编码方式,封装CLI命令和业务流程;解析引擎使用DOM(文档对象模型)解析配置文件,根据预设规则调用相应的接口实现对设备的操作.该方案使设备驱动和系统解耦和,有利于设备驱动的维护和升级,并增加了系统的扩展性,实现灵活、高效的网络设备配置管理.  相似文献   

15.
李南 《通信工程》2004,(2):37-38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以VoIP技术、分离网关技术和网络智能技术为基础。本中介绍了相关的定义、技术特征,简要介绍了软交换网络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软交换设备、组网技术及网络的QoS技术。  相似文献   

16.
软交换系统软件架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制出符合行标技术规范以及功能增强的软交换系统,经对前人技术经验的吸收和借鉴,给出了一个软交换系统的软件框架结构,并对其每一个子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说明。对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开发环境、内存数据库及系统初始化进行了概要说明。依据该设计思想研制出的软交换机达到了高可靠、多协议、大容量、行政调度合一、配置管理灵活的设计目标,并已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7.
软交换双归属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软交换为核心的通信网络是未来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软交换设备的安全性备受关注,将关系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进程,文章旨在讨论软交换设备应用层的安全策略,通过软交换“双归属”技术的跟踪和研究,对软交换网络中所涉及的安全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阐述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基础上,分析了应用软交换系统的意义,介绍了石油化工行业在应用软交换方面的积极探索,以及目前的体系架构、设备,论述了如何通过软交换技术引入新的多媒体调度通信业务,实现通过多媒体通话达到远程指挥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软交换网络安全认证的特点和相关协议,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基于媒体网关控制器(Media GatewayControllor,MGC)的软交换网络安全认证机制,并对该机制实现的基本原理、使用协议和认证信息流程分别进行了阐述和说明,实现了软交换系统设备注册、动态接入识别、用户授权访问等安全认证功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如何使管理员更简单快捷地获取设备信息以对设备进行配置,设计了有限状态机模型,实现了对不同设备命令的统一转换.基于统一命令转换,实现了Telnet对远程设备的统一命令配置,通过SNMP协议可视化配置设备更加方便.最后,搭建测试环境,测试配置管理各个功能,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远程设备的灵活监测与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