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场地条件是影响地震动特征和结构震害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场地指数的概念,结合人工地震的动研究的已有成果,提出了一种较为简便的与构筑所在场地条件直接关连的人工地震动的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2.
软弱地基浅埋隧洞对场地设计地震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南京地铁建设的实际背景和南京软弱地基的特点,以某典型软弱地基浅埋隧洞为研究对象,对该软弱场地土的动参数进行了室内外试验研究,给出了各类土的剪切模量比G/Gmax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幅值之间的关系曲线及各土层的剪切波速;λγ同时,采用等效线性化模型描述土的非线性性能,考虑地基土与地下浅埋隧洞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二维有限元整体分析法对软弱地基浅埋隧洞开挖引起的场地地震效应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自由场的地震效应相比,浅埋隧洞对所处场地的地震效应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初步给出了这种影响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以及开挖浅埋隧洞所引起的场地地震效应的一些变化规律,为确定地铁附近已建或新建建筑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提供了参考依据;浅埋隧洞开挖对软弱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应引起工程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场地类别模糊综合评定实用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新编抗震规范(GBJ11-89)场地分类的具体内容,提出考虑场地类别与评定指标间的模糊性实用评定方法。文中概述和讨论了新编规范场地分类原则及分类指标,建立相应的隶属函数,运用综合评判理论求解场地类别的模糊向量。由于建议方法在指标选取和某些具体限值方面都与新编规范相一致,因此可以看作是规范中场地类别划分方法的具体化。本文提出的方法较为简单,可以做为实际工程场地评定类别和中、小城市地震小区划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宋智元  杨晓东  陶忠 《山西建筑》2009,35(19):66-67
基于宁洱6.4级地震的实际地震台网观测数据,结合云南分区地震动特性,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此次地震中地震动大小进行衰减分析,以此衰减到场地基岩的理论地震动值,通过一维场地土层地震反应技术分析,得出场地结构物的地震动大小输入,以期为震害分析做出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结合东、西塔场地实际情况,对其场地类别、地基震害进行评判;然后采用综合概率法对工程场地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最后结合试验测定的场地岩土力学性能,采用一维等效线性化波动法计算地震动土层反应,得到供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场地地震动参数。  相似文献   

6.
场地系数是各个国家和地区规范中考虑地震动场地效应的关键指标,决定着各类工程结构设防水准,但国内外规范就此存在显著差别。采用土层–基岩理想场地模型,导出了土层场地与参考基岩场地地震动响应定量关系解析表达。提出了场地放大系数一般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其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规范场地系数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土层场地地震动响应与参考基岩场地相比,在全频域空间恒定表现为放大,场地放大系数随场地变软整体表现出增大趋势,这与美国新规范场地系数取值和规律一致;中国规范中软场地系数取值严重偏于保守,强烈地震动作用下软场地系数小于1的现象不合理,中国规范Ⅳ类场地系数普遍小于Ⅲ类的取值方案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7.
软弱土层对中欧场地划分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场地中存在软弱土层的多种情况,对中、欧场地划分的差异进行比较。通过对一般场地、20 m深度范围内含软弱夹层场地、20 m深度以下含软弱土层场地的剪切波速的计算,依据中国设计规范GB50011—2001、欧洲设计规范Eurocode 8分别进行场地划分。通过比较分析发现,Eurocode 8的场地分类对20 m深度范围内软弱夹层厚度的反应比GB 50011—2001更敏感,对20 m深度以下软弱土层厚度的考虑比GB 50011—2001更细致,建议中国抗震规范应进一步考虑软弱土层的影响,且将计算深度由20 m进一步向下延伸。  相似文献   

8.
基于 NGA 衰减关系中的场地修正模型,将剪切波速 <> V s30 低于 500 m/s 的非基岩场地上的强震记录转换为 <> V s30 =500 m/s 的等效基岩记录,对等效基岩记录与基岩记录进行了统计一致性的分析,认为这种转换方法在能够保证等效基岩记录和基岩记录的统计一致性的同时,对于记录数量充足的地震能够有效减小地震动分布的离散,而对于记录数量较少的地震,如果有足够数量的等效基岩记录加入,能够改善其由于基岩记录数量不足或分布不合理所导致的不合理的地震动空间分布。这种方法对于以前限于基岩地震动数量不足或分布不合理而无法进行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增加可用地震动记录的可能。而对于这种方法的不足和今后需要完善的几个方面问题,也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潘蓉  李小军  胡勐乾 《工业建筑》2014,(Z1):608-612,620
基于已公布的日本2007年新潟县中越近海地震期间柏崎-刈羽核电站布设的强震动观测台阵获得的加速度记录,对实际地震中观测到的场地不同深度的地震动记录生成阻尼比为5%的加速度反应谱,通过对不同土层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和单位谱比的比较和分析,研究地震作用下土层场地的非线性反应程度,并摸索土层场地对地震动传播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太平洋强震数据库的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并参考美国场地分类标准进行地震动分类;再考虑震源机制、震级、震中距的影响,选取出39条地震动,研究地震动强度参数PGV、PGD、PGV/PGA、E(t)与场地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土质越软的场地条件,脉冲型地震动强度就越大,地震动破坏性越强。  相似文献   

11.
城市燃气是城市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燃气在储存、输送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因此对城市燃气进行危险性评价是一项必需的工作.本文的主要内容即是以沈阳燃气为例研究适合城市燃气系统的危险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汶川地震中不同震中距处获得的基岩地震动,合成了若干条非平稳基岩地震动做为输入,以不同震中距来考虑不同的设计地震分组,通过典型深覆盖软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得到地表加速度响应,对地表加速度响应的反应谱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地震分组对深覆盖软土场地反应谱影响较为明显,深覆盖软土场地反应谱与现行规范设计反应谱具有较大差异。最后,对其反应谱进行了拟合分析,得到符合深覆盖软土场地特征的拟合反应谱,为深覆盖软土场地上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凡  李大华 《天津建设科技》2004,14(1):27-28,38
结合天津软土动力特性,重点分析了软土地基上高层建筑、地铁在抗震设计中应予以充分重视的题,并提出了应重视天津滨海地区的抗震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设防地震动水准的考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设防地震动水准问题,建议在抗震设计规范中舍弃烈度,采用设防地震动区划图, 并建议采用重现期为50年、475年和1000年的地震动参数作为小、中、大三级设防地震动水准。  相似文献   

15.
远场大地震作用下深软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苏州城区典型地层剖面,建立大尺度深软场地的二维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大地震远场地震动作用于深软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结果表明:①大地震远场地震动作用时的深软场地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明显大于人工波作用时的地表PGA,输入地震动特性、土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及其非线性,使不同地表位置的PGA存在明显的变异性;②深软场地的地表设计地震动参数αmax,βmax和Tg值远远大于现行国家规范或标准的取值,且βmax随地震动水平的提高而增大;③沿土层深度的PGA折减系数,对深度5 m以浅土层可取1,对深度35 m以深土层可取0.65,对中间深度土层可线性内插;④苏州深软场地土的最大剪应变幅值出现在土层深度10 m附近的窄带区域内,且中震、大震水平时,深度10~20 m的土介质处于弹塑性变形到大变形的过渡阶段,对该深度的地下结构,尤其是细长地下结构的抗震不利。对于类似苏州城区的深软场地,应充分考虑远场大地震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地环境要素分析与设计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涛 《新建筑》2004,(5):57-59
针对建筑创作过程中基地环境分析的特点,把基地所具有的环境特征归纳为三个层面,即城市层面、地段层面和场地层面。并结合设计实例探讨了不同环境层面设计要素的构成及其表达,试图探索环境分析的可操作性和环境构思的模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杜晓辉  高辉  韦菁  耿昆仑 《新建筑》2009,(1):132-135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出关于汶川地震遗址的保护与开发策略,主要从物质形态的保护与功能开发两个方面来探讨,做到既能真实地记录历史,又能使遗址得到一定的延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人工地面运动时程是工程抗震研究的重要工具。在实际应用中 ,调整功率谱密度函数以适应各类场地土仍是一项困难的工作。本文结合框架结构抗震分析程序SARCF的改进 ,以广泛应用的Kanai Tajimi谱为对象 ,提出了一个新的适用于不同场地土的功率谱密度参数模型。作为校准 ,本文提供了典型地震记录和引用新模型的人工地震记录对框架结构非线性振动反应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