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锚定板挡土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锚定板挡土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挡土结构,由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墙面、钢拉杆和埋在填土中的锚定板组成。这种结构依靠填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力而维持其自身的稳定。与重力式挡土墙相比,锚定板结构轻便并较有柔性。它特别适用于地基承载力不大的地区。本文概述锚定板结构内力平衡和整体稳定的计算方法和原理,并介绍一些已建成的锚定板结构的长期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锚定板挡土结构是一种用于填土的轻型挡土建筑物。它由挡土墙面,钢拉杆和埋置于填土中的锚定板组成。在我国铁路线上已建成数座锚定板挡土结构,并进行了4年左右的现场量测。本文用有限单元法按平面形变情况分析了五座锚定板挡土结构,发现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相当接近。本文发表其中两座锚定板挡土结构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明了锚定式整板支挡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分析比较了墙面板内力计算方法,对土压力的分布图式也进行了探讨,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由于荷载分布比较复杂,使得整体结构的内力分布也复杂化,故适当提高板的安全系数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坑土压力计算存在的不足,基于朗肯土压力理论,建立了考虑支护结构与土体相互作用的土压力计算模型。结合温克尔假定,推导出考虑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非极限主动、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同时,对支挡式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分布进行了简化,提出了适用于支挡式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阶段的土压力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锚定板挡土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锚定板结构是一种用于填土的轻型挡土建筑物。它由挡土墙面、钢拉杆和锚定板等构件组成,借助埋设在土体中的锚定板抗拔作用来平衡土体对墙面的侧压力。这种建筑物结构轻、节省材料,构件可以预制、便于采用机械化施工;柔性大、能适应承载力较低的不良地基。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的锚定板结构形式,并在研究试验的基础上讨论了有关设计原理和内力分析。  相似文献   

6.
161概述由本讲座第10讲和第12讲可知,当多层锚杆(支撑)的位置不同时,其土压力大小与分布以及挡土支护结构的内力各不相同;多层支护施工时,挡土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及内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多支点挡土支护结构的强度计算与悬臂式或单支点挡土支护结构相比,更...  相似文献   

7.
挡土结构侧土压力与水平位移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斌  胡立强 《建筑科学》2000,16(2):14-20
目前挡土结构侧土压力计算方法中,一般未考虑挡土结构位移对土压力的影响。而控制挡土结构位移,使土体不能达互极限平衡状态,正是实际基坑工程中的常见情况。本文通过一定数量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对不同挡土结构位移下,侧土压力由静止土压力逐步向主动土压力发展过程进行了测定,得出挡土结构位移和侧土压力强度值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考虑挡土结构侧向位移的侧土压力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锚定板挡土墙是我国近几年研究的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它的构造为,立柱插于基础中,挡土板横跨两柱间,两端支撑于立柱上,锚杆连接锚定板与立柱,在锚定板与挡土板间夯填土壤。由室内模型试验证实了锚定板挡土墙实质上是借助于锚杆把墙面板,锚定板与其间的夯实填土连接成一整体的复合结  相似文献   

9.
王钊  王协群 《地基处理》2002,13(1):37-40
在进行挡土结构的设计时,首先须计算作用在结构上的土压力和水压力。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挡土结构的高度,土的性质和地下水位。例如基坑支护结构,墙后土体常常是饱和的,存在静水压力,甚至存在渗流的影响,在这些情况下,计算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和水压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盾构隧道穿越临近地下挡土结构时对挡土结构土压力和地表沉降的影响,自制了试验装置,采用活动门下沉模拟隧道地层损失,分别考虑隧道埋深与宽度比、隧道埋深与侧限宽度比、隧道埋深与距离比,进行了15组模型试验。利用挡土板上的18块悬臂式载荷计测得挡土结构土压力。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获取地表沉降曲线,得到侧限条件下挡土结构土压力和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盾构穿越临近地下挡土结构时,挡土墙底部土压力急剧减小,一定高度处土压力出现反转。隧道埋深与宽度比越小,底部土压力减小值变大,转折点提高,地表最大沉降增大;隧道埋深与侧限宽度比越大,土压力减小的范围越大,地表最大沉降越大;隧道埋深与距离比越大,对挡土结构土压力影响越大,地表最大沉降也越大。引入地表沉降最大值修正系数C_1和沉降槽修正系数C_2,建立了C_1,C_2的计算式,得到修正的Peck沉降预测公式,结果与模型试验实测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1.
基坑支护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基坑倾斜坡面的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桩锚支护结构的锚杆水平弹簧系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桩锚支护结构计算主动土压力应否考虑桩、土间的摩擦力等存在异议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简化计算公式的推导,提出基坑倾斜坡面的主动土压力、桩锚支护结构的锚杆水平弹簧系数和考虑桩、土间的摩擦力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基坑倾斜坡面的主动土压力可以直接采用建立在极限平衡理论基础之上的计算公式计算,而无需采用先计算朗肯主动土压力再进行修正的计算方法。桩锚支护结构中的锚杆头部一般不可能发生竖向位移,可假定锚杆轴向伸长量等同水平伸长量,以此假定计算锚杆水平弹簧系数比较合理。用算例对所推导的计算公式和现行规程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比较,工程现象及算例结果均表明,不管是土钉墙还是桩锚支护结构,现行规程土压力计算公式未考虑墙(桩)、土间的摩擦力,计算的主动土压力偏大;现行规程计算的桩锚支护结构的锚杆水平弹簧系数偏小。因此,设计的支护结构均偏安全,不利于控制工程成本,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压力分散型挡土墙受力特性,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埋设土压力盒、百分表和应变片等监测仪器,测得高填土荷载下压力分散型挡土墙位移、基底土压力、侧向土压力、锚杆受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填土增高,挡土墙有外倾趋势,使得基底外侧压力较内侧增大;锚杆的空间遮蔽效应显著;侧向土压力呈反S型曲线分布;锚杆端部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锚杆中间位置剪应力最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进行竖向土拱效应分析,求解出了预应力锚杆之间土拱的曲线方程。土拱的拱高随土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随锚杆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在此基础上,推导了预应力锚杆间土拱效应不完全发挥和完全发挥时分别作用在喷射混凝土面层上土压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下得到的作用在喷射混凝土面层上的土压力,都随土体重度和锚杆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土体内摩擦角、粘聚力以及面层与土体间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且均趋于一个常数解,但前者得到的土压力比后者大。实际工程监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的对比分析表明,土拱效应不完全发挥时的理论解与监测数据较为吻合。本文得到的计算公式可为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面层上的土压力计算以及面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浩  李学宁  张维 《山西建筑》2003,29(16):23-25
通过土压力计算方法分析,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粘性土悬臂桩基坑支护的土压力,结构体系内力和位移的影响,提出了挡土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加设预应力锚杆的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15.
悬锚式挡土墙墙后土压力特征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拉杆和锚定板对挡墙土压力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悬锚式挡土墙进行计算,分析挡墙的土压力分布和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墙后土压力在挡墙底部有减小趋势,随挡墙高度大致线性增加,锚定板和拉杆的布置越多,水平位移控制的越好。计算结果可为后续施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土工袋构筑而成的挡土墙具有一定的柔性, 在墙后土压力作用下,墙体能够发生一定的变形, 墙后土压力分布及大小与刚性挡土墙大不相同。设计并进行了土工袋柔性挡土墙模型试验,通过试验观测了墙体的位移模式和墙后填土的破坏模式,研究了土压力沿墙体高度方向及墙体水平方向的分布;运用水平微分单元法推导了主动平衡状态下土工袋柔性挡土墙土压力的计算公式,土压力理论计算值与模型试验实测值基本吻合;进行了模型试验用土工袋层间摩擦试验,建立了土压力与土工袋层间摩擦力的平衡关系式,分析了土压力沿土工袋墙体水平方向的传递规律。  相似文献   

17.
衡重式桩板挡墙受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重式桩板挡墙是一种新型支挡结构。相比悬臂式桩板墙、桩锚结构等支护形式,其施工更方便,造价更低,且造型更美观。鉴于该结构的特殊性、复杂性及其构造上存在的多个可变因素,该结构的受力特性尚不明确。为此,基于相似理论,以衡重式桩板挡墙的一般形式为原型,通过多组几何比例7∶1的模型试验,研究了衡重式桩板挡墙结构的土压力分布模式。由试验结果得出:①卸荷板下土压力为零;②桩前抗力建议使用m法计算;③整体结构的受力模式与土压力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刘猛  毕才成  刘肖伟 《山西建筑》2008,34(16):84-85
介绍了基坑测试的仪器和功能,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了基坑测试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阐述了土压力盒、钢筋计、锚杆拉力计的安装方法,并跟踪测试土压力、挡土桩内力、锚杆拉力等随施工的变化过程,为类似地质条件的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