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海南的规划实践为例,探索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规划的内容重点、技术路线与方法。从城乡一体化的独特模式、圈层网络化的空间组织、生活圈的构建、无空间差别的政策与空间政策的结合等4个方面总结了海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规划的主要创新内容。最后,提出对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正在形成.针对现阶段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薄弱、相关政策和体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需强化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完善户籍、就业、土地等体制和政策,建立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表达机制,支持和促进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及其他民间组织,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机制,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3.
城乡一体化思想最早于19世纪末出现于西方国家,为解决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2002年开始党中央提出了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党中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其实质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城市发挥带动、反哺作用,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综合运用政府、社会、市场等多种力量,推进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其目标就是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文明成果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4.
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构建促进城乡之间资源的合理公平流动的机制和体制。本文以高城镇化地区的安徽铜陵为例,从农业生产、转移劳动力、乡村旅游和空间资源四个层面,阐述了推进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为了贯彻落实这一工作会议精神提高海南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的科技意识.进一步推动海南建设科技创新与进步实施科教兴琼战略和科教兴业战略,促进海南城乡又好又快地建设发展,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对建设科技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扎实推进建设科技创新.加强建设科技工作领导和落实各项工作三方面开展海南“十一五”建设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6.
即使是农民市民化真的引起“新的城市病”并加重失业问题,那也可能是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须付出的成本。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走出以往认识上的误区,不能因为有成本就放弃。因此,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要考虑如何吸收国内外的经验降低成本,而不是不付成本地获取,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相似文献   

7.
<正>1了解中国的区域特点京津冀一体化,首先是一个区域问题,中国的区域问题和国际不太一样,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区域特点。第一,以行政区为主导的区域发展大框架。行政区导致基础设施的配置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在某种程度上相对封闭。第二,区域内有不同等级的行政区。通过不同层级城市来体现,使城市的等级和行政区紧密联合在一起。第三,中国的区域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竞争的关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国家建设投资每年增长迅速,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建筑企业如何抓住当前的有利形势,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离不开健康的发展环境,更离不开企业自身的改革创新。而企业自身的改革创新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东西湖区地处武汉市西郊,是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园,台商投资区,全区495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东西湖区于1958年围垦建区,辖12个农场,原为血吸虫病疫区,2001年前仅东西湖区中心吴家山街约10平方公里7万人由区自来水公司供水,其它地区均是各农场的自办水厂供水,取水水源是被血吸虫和工业重金属污染的河水或地下水,而且有近10万人靠挑水和自家打井用水,少数大队因河水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4)
海南黎族制陶技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技艺,即使在今天,它的艺术魅力也没有降低,但黎陶古老的传承方式与材料、烧制工艺限制了这项古老技艺的发展。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南黎陶应在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创新,从而促进民间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部城乡总体规划。该规划强化了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职能、统筹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城乡发展等规划战略。规划正在发挥着指导重庆城乡快速健康发展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终极状态化的总体规划存在的对于城市发展实际情况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的不足,在统筹调控全市城乡和区域空间发展能力的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建立符合重庆实际的城乡规划工作机制和严格高效的规划实施动态调控机制等,推进统筹城乡规划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2.
钱紫华  易峥  王芳 《城市规划》2015,39(1):57-63
在过去30年中,出于改变我国城乡发展和城乡规划二元格局的要求,城乡统筹理念贯穿了城乡规划编制探索和改革的整个历程。20世纪80年代属于城乡规划编制的初步探索阶段,相关概念被正式提出,理念应用则出现在上海的规划实践中;20世纪90年代进入深入探索阶段,规划实践主要在东部地区的中等城市展开,重点围绕部门规划的协调与规划编制内容进行了有效创新;进入21世纪以来,规划编制内容在持续创新的同时,规划类型、规划编制体系、规划实施等进入到规划改革序列。城乡规划编制的改革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要实现编制体系与内容的多元化,二是要实现技术标准的均衡性,三是要稳步推进规划实施制度的改革,四是要辅以其他相关制度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李敢 《城市规划》2021,45(3):109-114,120
为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障碍,在具体举措方面,各地实践尚有拓展空间。在浙江德清,土地使用和设计决策层面的探索创新是其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突出亮点。据此,本文提炼出实践社会学视野下"实践逻辑与实践过程相交织"的分析框架,并关注其间动态辩证关系。对于国家层面城乡一体化改革推进而言,浙江案例结论是否具有见微知著与"一叶落而知全秋"的功效,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检验。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空间计量分析模型,就我国31省份城乡一体化程度进行测度,并对城乡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相关,城乡一体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其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较快提升。区域经济增长和城乡一体化在相邻省份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相关性。城乡人口融合、城乡基础设施融合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应实施有差别的城镇化政策,推动城乡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绝非"毕其功于一役"的社会革命,而是围绕人文本位为核心,逐步撑起一个立体的新型发展结构,最后形成以人的发展为主要脉络并一以贯之的社会系统。这就要求城乡统筹规划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脱离直觉规划,走向系统规划。本研究论述了这一规划转型的过程,并认为中国未来的改革需要关注三件事:边缘革命、区域竞争和思想市场。城乡统筹规划的具体方法与这三件事密切相关。首先,应通过城乡统筹规划建立全社会共同的底线,目的在于规范市场,优化服务;面对区域竞争,城乡统筹规划应以全民规划为导向,纠正地方政府的偏好和干预,利用规划指引的方式迅速介入地方城乡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矛盾;为了实现城乡思想市场的长久持续繁荣,城乡统筹规划应本着和合共生的文化理念,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容纳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发挥城乡文化的持续创造力。城乡统筹规划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持守底线、顺势而为和多元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分割城乡规划的时代即将过去,城乡的二元结构正在被打破,城乡统筹发展的崭新时代已经来临。城乡规划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深入研究城乡规划工作,充分认识城镇的特征,以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解决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保证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江阴新一轮优化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结合江阴城乡规划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一体化规划是一种新的规划类型和当前的规划热点。本文总结了山东省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探索与实践,对该类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空间尺度的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制方法、内容和深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市县域范围内最大的规划,在"三规合一"中应代替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相似文献   

18.
李建飞  陈玮 《城市规划》2007,31(3):73-76
反思海南城乡总体规划,进一步思考深入贯彻“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探讨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的制定为例,通过对规划原则、法规调整范围、统筹城乡的规划管理体制、统筹城乡的规划体系、统筹城乡的规划实施制度、集体土地上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等内容的介绍,阐述了《条例》制定中对统筹城乡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