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某高位层间隔震加固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间隔震技术对某建筑进行加层与加固的减震设计,并对高位层间隔震结构和加层后无隔震传统结构进了对比分析,包括反应谱和局部非线性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位层间隔震结构能明显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减少底部原有结构构件的加固数量,并且能使结构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最后还提出采用高位层间隔震技术时电梯井的处理方法,可供相关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董靖 《福建建筑》2008,(7):36-38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12章提到的隔震结构仅指基础隔震结构,针对此现状,本文对比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体系与层间隔震结构体系的的工作原理、工程应用范围等,探讨了隔震技术至今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了应用层间隔震技术改善底层框架上部砌体建筑的抗震性能,推动隔震技术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其抗震性能,介绍了近年来减隔震技术在提高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基底隔震体系、层间隔震体系、梁柱节点安装耗能阻尼器等。鉴于减隔震技术在提高结构抗震性能方面的有效性,总结了该项技术在预制混凝土结构中的国内外应用概况,并探讨了预制混凝土结构减隔震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针对减隔震技术在提高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中的不足,指出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多维减隔震分析理论及新型减隔震装置研发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隔震技术在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抗震设防9度区的一多层砌体结构作为算例,探讨了采用隔震技术对多层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的计算分析方法、施工工艺及相应的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进行抗震加固,可通过降低隔震层上部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来降低其抗震鉴定标准,从而使其满足抗震鉴定的要求,达到抗震加固的目的。在抗震设防高烈度区采用隔震加固方法进行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比常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综合门诊楼的工程概况,确定了该建筑的隔震设计目标与基本设计参数,介绍了隔震层的设计方案,并通过模型,对隔震层进行了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指出采用隔震技术可使隔震层以上的非隔震结构烈度降低1度。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材》2016,(2):29-30
对云南省丽江市某培训楼进行了基础隔震分析与设计,包括隔震支座的选型与布置、水平向隔震系数和抗震等级的确定以及隔震结构在隔震层的设计与构造。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设计能有效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结构的延性。  相似文献   

7.
宿迁海关大楼采用组合隔震技术,隔震层设置在地下室顶板和首层之间,结构主体17层,属于高层隔震建筑。主要阐述了主体结构的设计、隔震元件的选取与布置、隔震层相关构造以及隔震结构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抗震结构,采用组合隔震技术能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上部结构可按降低1度进行常规设计,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层间隔震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层间隔震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并介绍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各种反应分析模型。对层间隔震结构的简化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对目前隔震设计方法的总结研究以及在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的有关规定,提出了许多层间隔震结构设计方法的建议和意见。这将更好的推广层间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外套结构加固方法及加层减振体系的设计方法,对既有14层剪力墙结构进行外套增层隔震加固设计,研究增层隔震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建立1/6缩尺结构试验模型,设计橡胶隔震支座,通过调整隔震层刚度完成层间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隔震与非隔震结构前两阶频率变化,分析隔震与非隔震结构位移、加速度、混凝土应变响应以及破坏现象的区别。结果表明:增层隔震加固体系能够明显延长结构的二阶周期,并有效地控制结构地震响应;外套结构与原结构协同作用良好,均未发生破坏;既有结构外套增层隔震加固设计方法是可行性的。研究为既有结构抗震加固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山地掉层结构的上、下接地层设置橡胶隔震支座,形成山地掉层隔震结构。为研究山地掉层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某8度抗震设防区掉2层1跨的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相似关系1∶10制作了振动台试验模型,通过在试验模型底部安装和拆卸橡胶支座的方法分别进行了掉层隔震与非隔震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了山地掉层隔震与非隔震结构模型宏观试验现象、频率变化、楼层加速度、楼层位移以及混凝土应变的区别。结果表明:与山地掉层非隔震结构相比,山地掉层隔震结构的扭转效应减小,地震响应得到有效控制,其抗震性能明显高于非隔震结构,且安全储备高;将隔震技术应用于山地掉层结构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隔震结构设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烈度地震设防地区,建筑工程中的隔震技术应用发展得很快,从业人员对这一技术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本文从结构设计角度,对隔震建筑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对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高层建筑隔震、多塔楼建筑隔震、带地下室建筑隔震模型等技术热点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看法,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震中大跨连廊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容易破坏的特征,以某大跨异形钢连廊连体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基础隔震与非隔震连体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对比分析.首先,对原连体结构进行基础隔震设计,并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分别建立隔震与非隔震连体结构的数值模型.然后,定义隔震连体结构中框架-剪力墙结构、连廊橡胶支座端、连廊预埋锚固端和基...  相似文献   

13.
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未来建筑设计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建造的现代建筑已经遍布全世界 ,不少隔震房屋经受了强地震的考验 ,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有些国家已颁发了隔震结构的技术规程 ,预计基础隔震技术将越来越多地用于不同形式的结构上。隔震技术的出现使我们有更多的设计方案选择。依据所要达到的安全程度 ,可选择采用主动隔震结构控制技术、被动隔震结构控制技术或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每一种设计方案将保证建筑物内的人员安全、财产安全或设施的正常运行。这种概念以及相应的技术规程已经开始进行研究 ,并可能在本世纪初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阐述了将隔震技术引入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教学过程的方法。过程包括:在结构力学课程中增加与基础隔震技术工作机理有关的动力学内容;在建筑抗震设计原理课程中增加基础隔震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在毕业设计中增加基础隔震结构设计题目,通过用混凝土长柱来模拟隔震支座,实现用PKPM设计软件进行隔震结构设计的目的。实践表明,此方法对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隔震技术的日益成熟,隔震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层建筑中.本文以某新区一采用基础隔震的高层建筑为例,应用ETABS三维有限元程序建立实体模型,通过振型分析和时程分析,研究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其抗震性能,并对其进行隔震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隔震结构作为一种有效的被动控制方式,已经被广泛用于建筑结构、桥梁、核电站等工程领域中。现有规范在对其进行理论分析时通常沿用刚性地基假定,忽略土-结构相互作用(SSI);实际上结构物如果不考虑SSI会给其动力特性及地震反应的计算带来较大失真;因而有必要研究SSI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影响。视地基为均匀、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采用弹簧-阻尼系统对其进行模拟;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场地类别下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考虑SSI时结构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考虑SSI时结构的动力特性、地震响应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杜东升  王曙光  刘伟庆 《特种结构》2009,26(4):11-15,39
皇冠国际公寓楼建筑总高度72.90m,位于地震高烈度区宿迁市,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对其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由于我国规范对地震高烈度区建造高层隔震建筑还没有明确的设计依据,本文将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应用于该建筑的基础隔震设计中。为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隔震层采用了组合隔震形式,由纯天然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和粘滞阻尼器组成。分析研究表明,组合隔震层工作状态稳定,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有了明显的降低,各项性能目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隔震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结构、桥梁等工程领域,现有规范和基础隔震抗震理论,忽略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但是,土-结构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体系的影响程度、影响因素是值得探讨的。通过ANSYS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输入El-Centro(N-S)波、TAFT波、唐山滦河地震记录、天津宁河地震记录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并对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某办公楼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在机座隔振方案分析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结构有限元分析程序SAP2000为工具,针对不同的隔振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和对比研究,并从中选择出综合隔振效果最佳的隔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