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田宝林 《山西建筑》2006,32(22):82-83
分析了地震对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各个部分的破坏情况,并从限制房屋的高度和加强房屋的整体性两方面对多层砖混房屋抗震构造措施要求进行了论述,以尽量减少地震对房屋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境设计》2014,(8):266-269
坐落干中国云南省双河村的Pinch项目是一座图书馆兼社区中心.此项目是2012年九月地震之后当地政府规划灾后重建的一部分.村里大部分房屋在地震中遭受破坏,致使村民在帐篷中生活长达一年之久.地震过后,政府资助这座村庄兴建了新的砖混结构民房和一个中心广场.在首次到访该村时,房屋仍未建成,广场也还是一块空地.  相似文献   

3.
正坐落于中国云南省双河村的PINCH项目是一座图书馆兼社区中心。项目是当地政府在2012年9月地震之后规划灾后重建的一部分,村里大部分房屋在地震中遭受破坏,导致村民在帐篷中生活长达一年之久。地震过后,政府为兴建新的砖混结构民房和一个中心广场提供资金援助。在首次到访该村时,房屋仍未建成,而广场则还是一大块空地。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砖混房屋在九寨沟地震中的抗震能力,本文首先总结了九寨沟地震砖混房屋的破坏特征,然后选取九寨沟白河强震台站的两条水平向地震动记录,分别对8栋砖混房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其中4栋(代号为A1~A4)为九寨沟地震灾区的设防砖混房屋,另外4栋(代号为B1~B4)为未设防砖混房屋,除未设置构造柱圈梁外,其他条件均与A1~A4相同。将时程分析结果与震害进行对比,分析抗震构造措施对砖混房屋抗震性能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地震动作用下房屋的地震反应,评价九寨沟地震砖混房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设防砖混房屋能够满足抗震设防"三水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依据芦山地震中不同烈度区内28个抽样点的震害调查资料,分析了砖混结构民居在本次地震中的破坏特征。首先,统计了不同烈度区内不同破坏等级房屋的建筑面积,给出了砖混结构民居的破坏比例;其次,总结了砖混结构民居的震害特征,给出了不同烈度区内砖混结构民居在本次地震中的典型破坏形态,据此指出了震区砖混结构民居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震害实例说明了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最后,对比了汶川地震前后建造的砖混结构民居,发现新建房屋的抗震措施普遍优于汶川地震前建造房屋的抗震措施,其抗震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砖混结构房屋具有造价低廉、构造简单及施工方便等优点,是我国目前房屋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砖混结构房屋以砖墙作为承重和抗侧力构件,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较易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从而导致结构整体或局部突然倒塌。为了使多层砖混结构在地震时不被破坏,或尽量减轻其震害程度,文章在总结汶川地震中砖混结构房屋震害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抗震设防的要点,为砖混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做理论性的指导,从而达到概念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村镇房屋在汶川地震中受损严重,通过对村镇房屋进行震害调研,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村镇房屋建筑在本次地震中的破坏形态及原因。对村镇在灾后重建时房屋结构抗震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对村镇建筑灾后重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地震现场考察,介绍了云南宁洱6.4级地震造成砌体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研究了房屋震害特征,对房屋破坏原因作了初步分析,总结了防御和减轻震害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以地震灾后人体热适应能力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在地震灾后房屋损毁,基础设施破坏的特殊情况下.人体热适应性能力的变化.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实地测试和问卷工作,结合热适应性模型,分析了灾后人体热适应性能力的变化.并与常规条件下的热适应性能力比较,得出了地震灾后人体的热适应能力有增强的趋势,并对这种特殊情况下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云南宁洱6.4级地震情况,研究了砖混房屋震害特征并对房屋破坏原因和震害指数作了初步分析,最后总结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1.
王芳  刘加平 《华中建筑》2012,(2):142-146
怒江流域是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区;也是多民族混居区,国家级贫困区。怒江流域的新民居建设对于改善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该文通过对怒江中游地区怒族、傈僳族传统民居的调研和实测,分析其建造特点及空间构成。同时,对比研究怒江流域大量新建的砖混民居,得出传统民居为低碳模式兼低的居住环境质量,而新建砖混房屋则为高碳模式兼"高"的居住环境质量,并指出新建民居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地域民居建设的指导原则以及具体实施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形成一套新地域民居的建筑模式,积极推动新民居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震后砖混结构民用住宅的加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统  晁忠贵 《山西建筑》2009,35(6):103-104
针对汶川地震中砖混结构民用住宅的破坏特点,总结了加固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加固方案,指出加固设计应从结构整体出发,在对局部进行加固维修的同时要注意对结构整体的影响,避免形成新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3.
董君  唐鹭 《山西建筑》2013,(34):62-63
简要介绍了砖混结构房屋主要特点,从各个方面研究和分析了对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有利的因素,并对砖混结构房屋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西北农村住宅为研究背景,以甘肃某村庄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村民的居住现状。根据调研,农村住宅现以砖混结构为主,主要建造方式为个人自建,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较大。鉴于此,应用装配式建筑于农村住宅至关重要。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在农村住宅中应用的优劣,并对推广装配式建筑在农村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砖混结构是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从砖混结构震害特点入手,分析了砖混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从加强结构连接、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合理布置圈梁、重视楼梯间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砖混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6.
廖继原 《工业建筑》1997,27(3):30-32
对上部有多层砖混,底层大空间无内柱的房屋,提出用刚架取代一般框架梁的新型结构形式,刚架设在框架上部的砖墙内,在获得较好的建筑空间的前提下,解决了底层无内柱框架上部砖房的结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混合结构房屋裂缝影响安全使用的角度出发,根据混合结构房屋裂缝的安全鉴定情况,介绍了沉降裂缝、承载能力不足产生裂缝构成危点的鉴定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  相似文献   

18.
孔鹏 《山西建筑》2007,33(4):78-79
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混结构的震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基本要求,并提出了防止震害的具体措施,指出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工程结构形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科研成果和设计实践,结合对抚顺该类房屋结构易损性分析情况,叙述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