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钢中贝氏体相变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简要地总结了国内近年来在贝氏体相变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发现钢中的贝氏体超精细结构;(2)贝氏体表面浮突完全由贝氏体铁索体长大过程中形变产生,单一超亚单元对应的浮突呈帐篷型;(3)贝氏体铁索体宽面上存在三维巨型台阶,在近N—W关系下相变单元宽面接近(335)f,为扩散型界面;(4)发现钢中贝氏体碳化物在α/γ界面的γ侧形核并向奥氏体内生长;(5)建立了贝氏体激发形核一台阶长大模型,理论计算表明这种机制是合理的,它成功地解释了贝氏体的多层次复杂结构,以及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等不同形态的形成原因等。 相似文献
2.
贝氏体相变的激发—台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总结了贝氏体相变切变及扩散控制台阶长大理论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首次基于台阶长大理论,提出贝氏体相变的激发-台阶机制及其相变模型。 相似文献
3.
4.
贝氏体相变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国内外贝氏体相变理论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急论焦点和重大分歧,涉及贝氏体相变过程伴随的表面浮凸效应,相变产物晶体学,贝氏体铁素体的“中脊”和“边脊”,下贝氏体碳化物的析出形态等,研究了贝氏体碳化物的不同特殊析出形态和α/γ相界面的巨型台阶,提出贝氏体铁素体可能按置换型原子体扩散控制台阶机制长大。 相似文献
5.
简论贝氏体相变的形核与长大--复康沫狂教授等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指出康沫狂教授文中的一些疑点,主要为:缺乏产生贫,富溶质区的所谓“类spinodal分解”所应具有的理论基础;没有缺陷浓度的计算,以论证偏聚量和缺陷偏聚的实验证据;以及预贝氏体相变尚属疑问。近来高分辨透射电镜实验已证明:贝氏体以相界面台阶扩散长大。作者强调贝氏体相变以扩散机制形核和长大。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贝氏体相变领域切变和扩散控制台阶长大理论的核心内容:论述了贝氏体机变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及争论焦点:涉及贝氏体定义,转变不完全性,溶质拖蓝及类拖效应,表面浮突的形态,特征及本质,相变产物的晶体学,贝氏体铁素体初始碳含量,贝氏体“中脊”,下贝氏体碳化物来源及形成模型等。 相似文献
8.
首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了CuZnAl合金的贝氏体和马氏体表面浮突,发现贝氏体浮突是由许多亚单元组成的浮突群,单个亚单元浮突呈“V”型,不同于马氏体相变不变平面应变的“N”型浮突,从而说明贝氏体不可能切变形成。同时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贝氏体激发形核-台阶生长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贝氏体相变的激发-台阶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总结了贝氏体相变切变及扩散控制台阶长大理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首次基于台阶长大理论,提出贝氏体相变的激发-台阶机制及其相变模型.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国内外贝氏体相变理论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争论焦点和重大分歧,涉及贝氏体相变过程伴随的表面浮凸效应、相变产物晶体学、贝氏体铁素体的“中脊”和“边脊”、下贝氏体碳化物的析出形态等;研究了贝氏体碳化物的不同特殊析出形态和α/γ相界面的巨型台阶;提出贝氏体铁素体可能按置换型原子体扩散控制台阶机制长大。 相似文献
11.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研究了Fe-0.37C钢中仿型铁素体的表面浮凸,发现GBA确实产生了表面浮凸,浮凸只是由GBA本身引起的,而不是由GBA和它在基体中的塑性变形共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13.
贝氏体相变新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以来,内蒙古科技大学在贝氏体相变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新成果。指出了过渡性是贝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贝氏体的新定义和贝氏体相变的新机制;贝氏体相变在晶界形核,晶核是单相贝氏体铁素体(BF),不是BF共析分解;在贫碳区形核,是贫碳的γ→α理的无扩散相变,不是切变过程,而是以界面替换原子非协同热激活跃迁方式形核长大;钢中贝氏体碳化物(Bc)在γ/α相界面上形核,向BF中长大,最终被铁素体包围,也是以界面原子热激活跃迁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近年来贝氏体相变理论三个学派的研究工作均有明显进展,有些观点渐趋接近,有些观点依然存在严重分歧,各自都有亟待澄清的难题。各派间在学术上的批判反批判旨在指明探索方向和途径,发展理论,这已充分为当今相变理论研究进展事实所证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