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给压裂施工提供合理的泵压增量及地层破裂压力参考值,需要预测压裂裂缝的高度.利用声波全波测井获得的地层纵横波时差,结合密度测井和自然伽马测井资料,可以计算地层弹性参数、泥质含量和孔隙度,进而可得到合理的岩石固有抗压强度.通过定量计算岩石的断裂韧度和地层的应力强度因子,便可预测压裂裂缝的延伸高度.设计了相应的实际资料处理计算软件.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预测压裂裂缝延伸高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塔河油田地层破裂压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文梅 《石油物探》2003,42(1):117-121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 ,介绍了地层破裂压力预测和地层裂缝高度预测的基本原理 ,选择了塔河油田 4口井的资料进行了破裂压力和裂缝高度预测的成果处理。为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3.
̼�����ҵز�����ѹ���IJ⾮Ԥ���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测井信息准确地计算碳酸盐岩地层的破裂压力难度较大。文章在对现有的各种地层破裂压力计算模型进行分析评价之后,根据三向地应力模型和岩层破裂机理,结合碳酸盐岩地层的低孔、各向异性、非均质性和岩石力学特性及测井响应特征,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碳酸盐岩剖面的地层破裂压力的测井预测新模型,并重点研究了模型中各参数的提取方法。利用该模型及其解释程序对川东地区DKH构造DU4井等的碳酸盐岩井段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地层破裂压力预测处理。应用表明,该法从测井信息中提取的碳酸盐岩地层破裂压力是可靠的,且精度较高、实用性强,可以用于指导碳酸盐岩地层钻井液密度的设计与选择合理的压裂施工压力。  相似文献   

4.
胡南  夏宏泉  杨双定  赵静 《测井技术》2011,35(4):371-375
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砂岩油层常需进行水力加砂压裂改造.为了防止压开围岩,将压裂缝控制在产层段内,需要预测给定施工压力下储层压裂缝的延伸高度.分析压裂缝延伸机理、确定压裂缝形态和方位及延伸方向;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地层应力和破裂压力,定性分析压裂缝延伸情况.压裂缝的形态取决于地层应力的大小和方向,裂缝的方位垂直于最小水平主应力方...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利用声波全波资料和力学理论预测地层的破裂压力和压裂裂缝高度的方法。用该方法对吉林某区块一口井的破裂压力和压裂裂缝高度进行了预测,并通过现场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选取钻井液密度和压裂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准确预测地层自然破裂压力是防止井壁失稳、实现科学钻井的必要条件。本文针对碳酸盐岩地层破裂压力预测相对较难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视上覆岩层压力来估算地层自然破裂压力的新方法,重点讨论了在碳酸盐岩剖面中如何构建视上覆岩层压力模型,以及利用漏失测试资料和密度测井曲线确定模型参数的问题。利用所构建的地层自然破裂压力方程对川东6口井的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剖面裂缝-孔隙型储层的地层自然破裂压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法对碳酸盐岩地层自然破裂压力预测精度较高,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考虑温度时碳酸盐岩地层破裂压力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地层破裂压力(梯度)是确定地层压力检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钻井、完井和压裂等施工都相当重要。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为岩溶-缝洞型的特殊性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渗空间形态各异,大小悬殊,分布不均,油气储集空间多为裂缝-孔洞型,压裂作业时,储层易受伤害。对于碳酸盐岩储层,裂缝越发育,地层破裂压力越低。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上覆岩层压力、孔隙压力、井壁应力集中、构造应力、岩石抗拉强度和温度对碳酸盐岩地层破裂压力的影响,得到了新型破裂压力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地层破裂压力的影响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漏失机理的碳酸盐岩地层漏失压力模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漏失压力预测是防漏堵漏的关键。在孔隙型或含微裂缝的砂、泥岩地层中,依据破裂压力设计钻井液安全密度上限值是比较合理的,然而在缝洞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往往使得钻井液设计密度值偏大。为了保障安全顺利钻井,亟需建立碳酸盐岩地层的漏失压力预测理论。基于对碳酸盐岩地层钻井液漏失机理的新认识,建立了压裂性漏失、裂缝扩展性漏失、大型裂缝溶洞性漏失的漏失压力模型。压裂性漏失主要抵抗地应力,漏失压力近似等于地层破裂压力;裂缝扩展性漏失需要抵抗地应力和地层压力,漏失压力一般小于地层破裂压力;大型裂缝溶洞性漏失只需抵抗地层压力,漏失压力一般略大于地层压力。实例分析表明,漏失压力模型科学依据更加充分,也更具针对性,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为合理的钻井液密度设计及防漏堵漏提供了依据。因此,建议将漏失压力纳入到钻井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9.
川西须家河组气藏属于低孔低渗致密深层气藏,地层压力高,5口井压裂施工其中3口井施工未成功。施工时,最高井底压力高达159.6MPa。破裂压力高,影响储层压裂改造。综合Eaton法、实测法和测井法等三种计算方法,对典型井破裂压力进行了预测,得到三口典型井破裂压力在147.0—163.7MPa之间。研究发现,测井资料求取破裂压力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测井资料的压裂井地层应力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应力数据是进行压裂方案模拟分析的重要输入参数,破裂压力又是选择合理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措施的重要依据。综合应用测井资料、室内岩石力学实验测试和压裂施工资料,完成了纵向分层应力剖面与破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针对目前压裂井地层应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开发了压裂井地层应力分析软件。该软件方便、实用、可靠,应用于川西致密气藏的地层应力和破裂压力预测,结果与实际符合度高。  相似文献   

11.
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气田两种构造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大背斜构造储层主要表现为孔洞型储层,披覆构造储层主要表现为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储层。对于大背斜构造储层,孔喉中值半径越大,孔喉分布越偏向较大孔喉,呈现“好上加好”的特点。针对碳酸盐岩天然气储层及其开发特点,从动、静态角度以及物性综合指数与毛细管中值压力等试验结果的相关性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的新物性综合指数 Zs。结合毛细管中值压力和新物性综合指数 Zs,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4个级别,并在实例分析中验证了 Zs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应用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还原气藏条件下各级别储层的气柱高度,并结合常规测井、成像测井以及地层测试资料研究了储层纵向和区域上的气水分布特征。储层普遍存在气水过渡带,相比于大背斜构造储层,披覆构造储层气水过渡带要更厚一些。裂缝在该区域发育程度和有效性存在明显差异,裂缝及微裂缝对于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求产,尤其是披覆构造储层求产作用关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随钻录井资料确定页岩气储层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达到随钻快速识别与评价页岩气的录井显示目的,基于页岩气储层同时具有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油气层的特征,运用岩屑伽马录井、地层元素录井及钻时资料识别页岩气储层岩性的方法与标准,提出了运用气测及综合录井资料确定地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地层压力与地层破裂压力、地层含气饱和度与地层含气量、气层产能预测的方法,丰富了录井页岩气解释评价方法与手段。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首口页岩气勘探试验井--J111井录井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上述方法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复杂孔隙结构的页岩气层的精细解释提供了参考,有较强的实用性,满足了页岩气录井现场快速解释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MDT测井技术在LG地区多井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G地区的预探井钻获工业气流后,在该井周围相继钻探了多口井,地质上迫切需要了解储层在横向上的变化情况、气水层在纵向上分布状况和气水界面等。为此,对LG地区10多口预探井及评价井进行了MDT地层测试,较好地解释了二叠系长兴组各个礁滩气藏以及三叠系飞仙关组各个鲕滩气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中,LG1井与LG001 1、LG001 3、LG001 6井等属同一压力系统,而与LG2井、LG3井和LG6井为不同的压力系统;长兴组礁滩储层中,LG1井与LG2井气层不属同一压力系统,而与LG001 1井、LG001 3井为同一压力系统,LG12井与LG28井为同一压力系统,LG8井和LG11井分别为单独压力系统。该分析结果为单井地层压力分析、气水识别、压力系统分析及后期的储量计算和开发方案的实施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4.
裂缝识别是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常规测井是油田开发最丰富的资料库。建立常规测井的裂缝识别方法,是裂缝性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有力手段。通过对新立油田扶杨油层相似露头区裂缝调查和岩心裂缝描述,总结研究区构造裂缝发育特征,在深入分析裂缝常规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优选了双侧向测井电阻率及其幅度差和微电极测井电阻率及其幅度差六个参数,分别应用图版法、判别分析法和神经网络法对新立油田扶杨油层的裂缝进行了识别和分析。利用产吸剖面、同位素示踪剂测试、钻井泥浆漏失等资料进行了动态验证,证明上述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邱泉  谢刚  安维东 《测井技术》2009,33(5):472-474
分析了近几年交叉偶极阵列声波资料在川中地区所钻井的实际应用情况,利用交叉偶极声波测井资料计算出××2井长兴组的地层应力(地层闭合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和压裂缝高度,其结果可为试油设计与储层改造等提供有力的依据。在川中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川西地区天然气储层主要集中在浅中层及深层的致密碎屑岩储层中一对于浅中层近常规一致密储层,主要利用常规测井信息开展评价,建立了多参数判别、视地层水电阻率含气性识别、基于中子挖掘效应含气性识别等储层评价技术;对于深层须家河组致密一超致密储层,依据成像、核磁、偶极声波测井资料,建立了裂缝识别与有效性评价、核磁测井储层评价、纵横波速度比等储层评价技术,评价的关键在于裂缝识别与有效性评价,流体识别最有效的手段是基于核磁测井含气性综合识别。通过方法技术适应性分析,认为特殊测井在浅中层测井储层评价中必要性不强,但在深层却必不可少。指出了日前的技术缺陷及下步研究方向,对浅中层应加强不同地区与层位的针对性研究,深层应加强核磁测井评价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火成岩、变质岩气藏的测井综合评价面临的挑战有岩性的划分、有效储层的确定、裂缝孔隙度及溶蚀孔的计算、流体性质的识别等。为此,综合岩心、元素俘获谱、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等资料,划分了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的岩性:研究区北部区块主要为酸性侵入岩,并夹有薄层的中基性岩脉;南部区块则以花岗片麻岩、斜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为主,岩性与物性无明确的关系。在岩性识别的基础上,将核磁测井、高分辨率电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相结合,建立了基岩的孔隙度计算公式,分别求取了总孔隙度、裂缝孔隙度及溶蚀孔隙度。最后,采用双孔介质裂缝储层饱和度模型计算了含气饱和度,并在多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试气、试采等资料分析了该基岩气藏的成藏特征。结论认为,研究区为底水块状气藏,北部区块气柱高度相对低,南部区块的气柱高度超过350m。该认识已被后续新钻井的测试所证实,所形成的一整套测井综合评价方法为类似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强,利用某种单一技术难以准确定量地刻画出裂缝孔隙度空间分布情况.利用地震属性、多元统计分析理论和ANFIS(自适应性模糊神经网络)综合预测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孔隙度.用成像测井资料准确识别裂缝孔隙发育位置.并计算出裂缝孔隙度的大小,用自适应性模糊神经网络建立井孔裂缝孔隙度和井旁地震属性数据体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结合全区地震属性数据体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定量评价.利用该项技术预测塔中某工区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孔隙度分布,预测结果与钻遇优质储层的井点吻合,说明该方法在该区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在以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为主要开发井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中,要想获取裂缝在井点不同空间位置的产状较困难,裂缝精细描述存在不准确性,这些均影响了对气藏渗流通道的刻画,制约了边水气藏的科学、均衡开发。以磨溪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利用岩心照片、FMI成像测井、叠前地震各向异性裂缝预测和不连续性检测以及动态监测等资料,在大斜度井、水平井裂缝定性识别的基础上,定量表征了裂缝产状、开度、密度、孔隙度等参数,再结合所获取裂缝参数建立多尺度非结构化网格离散裂缝模型,明确了气藏高、低渗区域分布,优势水侵通道和水侵方式。结果表明:在磨溪龙王庙组气藏离散裂缝模型中,大尺度和中小尺度裂缝均较发育,高渗区呈连片状广泛分布;发育于气藏外围4个方向的9条边水水侵的高渗通道,表现为沿裂缝水窜型和沿溶蚀孔洞均匀推进型2种水侵方式。该方法及研究结果对同类特大型超压有水深层碳酸盐岩气藏裂缝精细描述、水侵优势通道刻画和水侵模式建立等理论和技术研究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