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分散聚合法合成2~6μm单分散好的聚苯乙烯微球,分别考察单体、稳定剂的两步加料方式,以及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对所合成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加料方式可以显著改善微球的单分散性;随着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最终得到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虽有所增加,但微球粒径分布变宽。将反应液体积放大、单次合成聚苯乙烯微球量不低于250g时制备出的2~6μm系列的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镜等进行表征可知,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球形度均大于0.9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2.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镜测定了微球粒径大小和分布,随着介质溶解度的大小,微球的粒径先增大而后减小,引发剂浓度的提高微粒径的增大和粒径分散系数的变大。  相似文献   

3.
以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乙醇/水为分散介质,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分散剂的浓度,分散介质中乙醇与水的比例对制备PS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动态光散射(DLS)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貌、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合适条件下,分散聚合法可以制备粒径200~1000nm范围内可控、球形度良好、表面光滑、互不粘连的单分散PS微球。  相似文献   

4.
王东莎  刘彦军 《材料导报》2007,21(Z2):265-267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醇和水为分散介质,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球.利用扫描电镜(SEM)、离心式粒度分析仪(PSA)对微球的外观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介质的特性对聚合物微球的单分散性及粒径分布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为分散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水为分散介质进行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讨论了丙烯酸浓度、引发剂浓度、pH值、反应时间与温度等因素对微球制备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最佳的制备工艺参数。采用旋涂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模板,并发现其表面排布存在两种排列方式:(1)呈现面心立方〈100〉面的排列方式;(2)呈现面心立方〈111〉面的排列方式。  相似文献   

6.
吴丰顺  何敬强  吴懿平  安兵  王佳  张金松 《功能材料》2006,37(11):1848-1850,1858
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用于各向异性导电胶膜导电粒子核心的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加料方式、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以及反应介质对微球粒径及分散性的影响,随着PVP用量的增加、醇/水比的降低,微球粒径减小、分布变窄,且一次性加料法所得微球粒径均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为3.0μm.  相似文献   

7.
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直径大于2μm的聚苯乙烯种子,合成的种子先用小分子化合物溶胀,再用单体溶胀后聚合,得到了直径为4~8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研究了甲醇浓度和苯乙烯浓度对种子直径的影响以及小分子化合物的种类和用量、溶胀温度和时间、溶胀剂用量等对生成的微球的直径和分散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搅拌乳化方法制备水包油(W1/O)型乳状液,经膜乳化法制得单分散的复乳(W1/O/W2)型乳状液,再通过液中干燥法制得单分散中空聚苯乙烯(PS)微球.考察了shirasu porous glass(SPG)膜孔径对乳状液液滴粒径及粒径分布、表面活性剂浓度对PS微球中空率和单分散性的影响.由激光粒度分析仪结果及PS微球的SEM照片证实,制得的PS微球,粒径呈单分散,是SPG膜孔径的2.0~2.4倍且具有中空结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种子溶胀法合成1~10μm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研究单体与种子微球的不同质量比、聚合温度、分散介质中乙醇浓度以及搅拌速度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体与种子质量比的增大和聚合温度的升高,微球粒径越大,粒径分布变宽;合成聚苯乙烯微球的适宜条件是单体与种子的质量比范围为0.5~3.5,聚合温度为70~75℃,搅拌速率为150~350 r/min,乙醇在分散介质中的质量分数为10%~15%;合成的粒径分别为6、7、8μm的聚苯乙烯微球的球形度大于96%,粒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0.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雯  黄芳婷  董观秀  张明 《功能材料》2012,43(6):775-778
以苯乙烯(St)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单体、引发剂的浓度,引发剂加入方式,聚合温度对制备PS微球粒径的影响。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电势与纳米粒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表面电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球粒径均匀,在100~200nm范围内,球形度良好且呈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11.
用分散聚合法合成4~8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实验考察反应温度对体系的黏度、微球分子量及微球密度等结构参数的影响,同时考察反应温度以及单体、引发剂和稳定剂等分散聚合的主要组分对所合成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70℃时,制备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结构最致密,微球产率较高,微球耐有机溶剂的能力较强;随着初始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最终得到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虽有所增大,但微球粒径分布变宽;随着稳定剂用量的增加,最终微球粒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  相似文献   

12.
单分散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异丙醇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稳定剂、乳酸为共稳定剂及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得单分散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微球粒径均一且粒径范围为2.22-4.15um.研究了乙醇/异丙醇比例、PVPK-30、乳酸、BPO及单体浓度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并...  相似文献   

13.
以苯乙烯为主单体,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乙腈和甲苯为溶剂,采用回流沉淀聚合法合成了单分散羧基化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然后以1,2-二氯乙烷为溶胀剂,二甲氧基甲烷为外交联剂,在三氯化铁的催化下发生傅-克超交联反应,实现微孔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及Zeta电位、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对微球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实验可以得到具有良好球形形貌和单分散性的交联微孔聚苯乙烯微球;随着丙烯酸含量增加,交联微球的带电量增加;随着DVB含量的增加,实现了微孔化且比表面积呈上升趋势,其中当DVB用量为60%时,其比表面积达到606.06 m2/g。  相似文献   

14.
大粒径由羧基修饰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散聚合法制得的聚苯乙烯微球为种子,以1,2-二氯乙烷为溶胀剂、己二酸二辛脂(DOA)为助溶胀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及甲基丙烯酸(MAA)或丙烯酸(AA)为水溶性功能性单体,采用活性溶胀聚合法成功制得大粒径由羧基修饰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溶胀剂种类及活性种球粒径对交联聚苯乙烯羧基微球最大平均粒径及粒径分...  相似文献   

15.
微悬浮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油酸表面改性后的F e3O4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苯乙烯中,并采用微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用于生物功能材料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得到较好的球状产物,粒径范围在15μm~25μm,该磁性微球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和超顺磁性。微球的形貌、粒径及其分布和磁性能分别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磁强计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合成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和研究新进展,具体介绍了分散聚合法、种子聚合法,同时对一些特殊的单分散微球制备方法如SPG玻璃膜乳化法,微波、电离辐射诱导聚合法,气溶胶光聚合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这些方法进行评述分析,可知前三种方法对环境污染小,为聚合物微球的工业化绿色生产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散聚合法研究了单分散纳米聚苯乙烯(PS)微球和宽稀土含量荧光PS微球的合成。在沸水排氧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单分散纳米PS微球、稀土配合物(Eu(MAA)3phen)与苯乙烯(St)共聚微球的合成和反应体系稳定性控制,成功制备出了粒径范围在120~260 nm的单分散PS微球及Eu~(3+)-PS共聚物荧光微球,拓宽了分散聚合制备PS微球的粒径范围。采用红外光谱、同步热分析、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产物的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产物的单分散性良好,具有Eu~(3+)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乳液聚合法,通过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KH151)共聚修饰,制备系列有机/无机杂化聚苯乙烯复合微球。使用激光散射和TEM分别对微球的粒径分布和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有机/无机杂化修饰微球的颗粒分散性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KH151)共聚修饰剂的加入过程,可制得粒径分散均一、表面光滑的杂化修饰微球。使用FT-IR、NRM、TGA和DSC对微球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显示微球表面富含羟基功能基团,热稳定性较好,并分析了有机/无机杂化修饰苯乙烯微球的形成和热稳定性增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