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50年代开始的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创作,曾走过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年代中期以前。以当时被称作“民族形式”的创作方式为主导,是20~30年代开始的“民族形式”建筑运动的延续。主张将宫殿、庙宇等传统建筑样式应用于新建...  相似文献   

2.
通神学是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产物.当科学和人们信仰的宗教产生冲突时,人们的精神该何去何从?最终,人们的精神从通神学那里获得了安宁.本文通过研究通神学的产生,以及它对艺术,包括建筑艺术的影响,探索当代建筑的本原和发展方向--表达情感、激起情感.  相似文献   

3.
王辉 《建筑学报》2016,(4):55-59
介绍了当代西方建筑思想中存在的发展悖论,从价值观、模式与边界3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建筑设计基本问题的不同见解,试图在此基础上对当前西方建筑思想的多元状况进行解读与剖析。  相似文献   

4.
建筑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王续琨 《华中建筑》2005,23(1):170-172
建筑学是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个介于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门类——建筑科学。建筑科学现在依然存在着分化发展和通过交叉融合的方式建立边缘分支学科的开阔空间。为推进建筑科学的持续、加速发展,建议采取“一个基点、两条主线、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1.前言 香港在被英国殖发统治了150年后,于1997年作为特别行政区回归中国。本文将以香港为例,来说明最近几年的情况。今天,香港已从一个外部的贸易口岸转变为南部中国一个主要的金融和服务中心。这里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区域之一,有6,000,000人口在此居住和工作。 香港中文大学在1991年设立了建筑系。研究表明,香港地区对职业建筑师的需求在不断地增长。建立这所学院,正是基地  相似文献   

7.
走向真诚向真实:当代建筑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千里 《新建筑》1994,(4):7-10
当代建筑对意义的关注和重新致力于如“创造场所感”这样的主题。表明建筑正由被异化的境地向基本源回归。这种本源可以归结为一种人文精神,在此精神下,当代建筑可望走上真诚与真实的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设计实例,从四个方面(建筑学的哲学范畴;建筑的科学技术性;建筑的艺术性;建筑的文化范畴)来论述建筑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存在逻辑上的“唯一”性,提倡一种理性的设计观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建筑学的概述,探讨了以文化作为依据的建筑潮流发展方向和以技术作为依据的建筑潮流发展方向,从而有助于大众对当代建筑发展状况的审视,同时促进建筑界对建筑本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数百万年以来,地球的大自然怀抱以其丰富资源养育着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200多年前近代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征服自然的手段和能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在蒸汽机、电气化、汽车、原子能、微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革命一次又一次的造福人类,改变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对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肆破坏。20世纪是人类从未有过的伟大而进步的时代,同时又使人类走向与自然相抵触的道路。能源和资源的任意挥霍浪费,一批又一批生物物种的灭绝,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工业二氧化物排放所导致的全球大气变化等等,已开始威胁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建筑技术的角度入手,从建筑材料、结构、及相关技术等三方面,探讨了世界博览会对于建筑技术的发展所起到的展示和促进作用,初步探讨了世界博览会与建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黎湛 《南方建筑》1998,(2):26-27
时至今日,“文化”一词已经用得十分频繁了。衣食住行均是文化,故此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之说。“文化”一词虽常用,但我们对它的理解,多数情况下却是狭义的。有人将文化和技术看作是建筑的两极。这种对建筑文化的理解显然局限在社会的人文领域,而把技术排斥在外,对建筑文化的狭义理解本来也无可厚非,不过,我们据此无从把握建筑文化的整体结构特点。因为文化并非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那样神秘,而是能为我们把握,认知的复杂系统。揭示这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有利于建筑理论的建设和创作的繁荣。文化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  相似文献   

13.
十几名北京和来自海外的建筑师、艺术家、建筑史家、美术评论家.以及新媒体建筑专业网站的执行长官,聚集在一起讨论“新媒体与当代建筑”,这一崭新话题。这个非组织性“北京链接(BEIJINGLINK)”,是在迅速发展的信息革命(IT)中闪出来的论坛.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时代的特征,既通过网络链接分据在世界各地的信息,通过高速无形的LINK强化交流的力量。那么新媒体的出现,对建筑和艺术带来怎样的冲击,是这次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顾孟潮 《建筑工人》2002,(11):40-41
这次讲台阶的故事。台阶似乎太平凡了。尽管人人都有上下台阶的经验 ,然而 ,很少有人去认真思索或考证过台阶的发明者及它的古今沿革  相似文献   

15.
郁枫 《城市建筑》2014,(5):118-120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人文的感性.本文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尝试在科学哲学的视角下来研究建筑思潮.文章首先分析了科学哲学与建筑学的关系,并论述了20世纪以来建筑思潮发展与变革的三个阶段,重点阐述了建筑思潮与科学实证精神、哲学思辨的相互影响.建筑思潮的变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建筑风格的变化,实质上是社会、哲学等深层次背景的变化使然.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不仅是思考,感受或运用。建筑更是通过行动建立意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世界上有“墙壁王国”之称。中国人自古就偏爱墙,创造了数量众多的堪称世界第一的墙。例如朴实无华的夯土墙、变化多端的园林墙、耐人寻味的女儿墙、家喻户晓的影壁墙、金碧辉煌的九龙壁墙、神奇无比的回音壁墙……而最被我们引以自豪的是被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它是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18.
通过科学的论证方法.来求证正在形成的建筑文化学的关键概念——建筑文化.并对其内涵的合理给定,为建筑文化学的创立和继续深入研究作此基础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建筑构成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已进入一个多元、参与、共享的时代,建筑在这个时代所处的位置是相当显明的。建筑为人所造,又意味着人自身的观念,它是文明和进步的物质载体,又是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筑这种再现性艺术,因其内容在历史上演进而含有人们所认同的象征和比喻,具有社会指征的作用,它是客观的科学事实和人类情感的统一。 在社会技术、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发生一系列变化的情况下,认识建筑的大趋势,探讨应用的手法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文化具有连续性,可以用适当的原则把握未来的趋势。对照全球文明的进程,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计划,从定性的角度可以分析出将来建筑构成的基本特征:①灵活性特征;②复合性特征;③环境性特征。 1 灵活性特征 灵活性特征是未来建筑应付人——物短暂联系的方式。早在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中就提出了模式化的方法(如  相似文献   

20.
杜鹏 《华中建筑》2003,21(3):20-21
建议在突破形式本位和深入形式科学的结合中探讨当代建筑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