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志清  张烨 《江苏陶瓷》2012,45(1):54-54
宜兴紫砂陶瓷艺术起源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而成熟,发展到今天,壶的用料更加讲究,壶的造型艺术日臻完美,壶的装饰艺术种类更加丰盛。紫砂陶土乃是天下独一的自然资源,作为一名陶艺工作者,更要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厚爱。奋发创新出多款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精品。紫砂创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徐赟 《江苏陶瓷》2014,(4):78-78
<正>千年陶都,紫玉金砂。紫砂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存在方式,"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形成了集实用性、艺术性、收藏性等具有艺术文化价值的艺术品珍品,成为陶瓷艺术的一朵瑰丽奇葩。紫砂壶从传统的工艺品,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艺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现代紫砂艺术珍品,一方面是因为紫砂具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特征,同时又具有时代性特征的文化艺术符号;另一方面是因为紫砂陶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内在的文化艺术元素与实用收藏价值不断地被发掘。紫砂艺术沉  相似文献   

3.
<正>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品,随历史变迁而不断发展,已从煮茶器物发展为今天极具收藏价值、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深受国内外文人雅士的喜爱。自紫砂壶诞生至今已有几百年发展历史,成为衔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不论是紫砂壶的发展,还是紫砂艺人的升华,都离不开继承和创新。继承传统,方可解壶艺之精华;不断创新,才能更新紫砂艺术的里程碑。紫砂壶的造型多样极具民俗特色,许多紫砂艺人都将富含吉祥寓意的自然实物作为创作素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紫砂茗壶已经成为很多普通民众收藏、玩赏的重要选择。随着时代的推进,藏家鉴赏能力的提高,大家对于紫砂的创新设计要求越来越高。时至今日,紫砂的创新已经不满足于纯粹形式上的创新,而是要创作出真正反映时代精神,体现作  相似文献   

5.
紫砂壶作为收藏艺术品自古便有,中国收藏的一大门类——雕塑也被紫砂融入到其中,可见紫砂文化有着深厚的根源,跟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在紫砂壶上进行雕塑,将具有中国祝福蕴意的吉祥图腾融入紫砂壶的设计中,使紫砂壶呈现出了德艺双馨的风范。  相似文献   

6.
廖飞强     
正新一代极具潜力陶艺人,1987年出生于安徽,自幼爱好紫砂艺术创作,练就了扎实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手法。后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悉心指点,制壶技艺突飞猛进。经过多年刻苦努力学习,大胆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特艺术风格。其作品雍容大气、线条流畅、注重内涵、古朴典雅,尤其擅长光素器,既凝聚了传统紫砂艺术精华,又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整体美感,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并收藏。  相似文献   

7.
谢芳 《佛山陶瓷》2012,(11):46-46,48
紫砂陶经历代制陶人的努力而闻名世界,作为紫砂艺人,要吸收传统的文化精华,继承紫砂优秀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出具有时代感又不失传统意蕴的作品,只有将思想注入了紫砂,紫砂才能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飞跃。  相似文献   

8.
紫砂艺术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陶瓷艺术形式,其形制多样,品类繁多,体现出文化性和民族性。紫砂艺术的创新应当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及新的市场手段得以实现。紫砂艺术的创新面临风险、挑战和机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学习紫砂艺术,紫砂艺术被不断发扬光大并继续发展的传统仍然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9.
刘蓉萍 《江苏陶瓷》2010,43(5):46-46,49
宜兴紫砂壶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优异的材质、古朴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享誉海内外。在薪火传承中,积淀并衍生了紫砂艺术与紫砂文化,成为我国传统工艺门类中一个十分独特的品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盛世收藏的兴起,壶艺创新已成为当代艺人不断探索追求的目标,揭示了紫砂文化传承有序的发展轨迹。壶艺创新是历代艺人为适应人们不同生活习俗与文化需求而创造不同艺术形式的一个求索过程。  相似文献   

10.
史国棠 《佛山陶瓷》2013,23(5):61-62
紫砂艺术的发展过程,实质走的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只有尊重传统、进入传统才能高于传统,在此基础上赋于传统创新的源泉,这样紫砂艺术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来,紫砂茶具屡屡掀起了收藏界的高潮,各大拍卖市场上,屡创新高,这掀起了一股淘沙寻宝的热潮,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紫砂并开始了解紫砂的前世今生。而越了解紫砂,就越容易被紫砂所散发出的魅力折服,简简单单的紫砂泥,通过艺人的双手衍生出不同的形态,色彩斑斓,风姿卓绝,这些各有特色的作品融入了不同创作者各不相同的个人风格,且又不约而同的契合时代,紫砂艺术品走俏于收藏艺术品市场不是偶然,正是对多年来  相似文献   

12.
以青铜器为蓝本和造型来源的紫砂艺术作品,不仅仅能够体现出古老青铜器的文化魅力和岁月的痕迹,更能在保留原有形制和纹理的同时减轻重量,增加实用性,成为了广大茶友和收藏圈炙手可热的把玩和收藏珍品。紫砂器"盘龙鼎"的设计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古代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整件作品威严庄重、古意盎然。整体观之,这件作品洋溢着紫砂特有的古朴典雅的内在之美和青铜艺术造型装饰的历史沧桑文化之美,充满着中国传统古老文化的浓浓气息,是中华民族古代先民的智慧创造和紫砂艺术才智的完美结晶。  相似文献   

13.
紫砂陶艺瓶作为紫砂艺术的一个品种,既保持我国传统紫砂艺术所具有的古朴、自然、精巧等特色,又富有新意,富有时代气息。传承和创新,是发展我国紫砂艺术不可或缺的两根重要支柱。当代的紫砂陶艺决不是闭门造车、凭空虚构,而是扎根生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特点,谈论了自己对紫砂花壶创新的一些感悟,表明了宜兴紫砂花壶的创作应以传统技术为基础,观察与学习前辈的经典制作,走发扬传统,勇于创新的道路。从事紫砂花壶的创新,还要不断地学习,丰富知识,提高思想品德,并且创造出有自己个性的紫砂艺术。创新的作品,不能脱离紫砂壶的功能性,作为一个紫砂从艺者,要为弘扬紫砂文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王超 《江苏陶瓷》2013,46(4):70+72
紫砂艺术是传统的工艺美术,作为传统艺术的紫砂艺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体现时代的发展和具有当代意义的创造,是紫砂艺术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紫砂的技艺反映了紫砂艺术的基本功,需要一代一代的继承,继承并不是一味单调的模仿,更需要创新,紫砂艺术的创新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它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规律,以下简议在创作"雄风壶"(见图1)的过程中的创作体悟。  相似文献   

16.
《江苏陶瓷》2013,(2):49
3月3日至3月9日,北京赞华艺术之家与中国收藏家协会紫砂艺术收藏委员会共同举办的《潜龙腾渊——紫砂艺术新锐新春三人展》将亮相于北京赞华艺术之家。展览包括三个环节,分别为:紫砂讲座《从收藏角度谈紫砂壶的鉴赏》、紫砂讲座《如何使用和养好壶》、紫砂制壶表演。为本次展览带来作品的三位紫砂艺术家——吴俊峰、周伯娟和周良荣,均为年轻一代紫砂艺术家中的佼佼者。不仅  相似文献   

17.
宜兴紫砂的传统是独特的、优秀的、且历史悠久的,在陶瓷艺术史中具有代表性,从宜兴紫砂传统中求索创新,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以符合时代前进步伐是我们紫砂艺人的责任和义务。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紫砂与外界沟通的广泛,紫砂如何去适应人们文化需求的变化,如何创新就成了至关重要的课题,创新关键在于更新观念,吸纳现代理念,获取更大的的审美空间,求取广阔的  相似文献   

18.
继承宜兴紫砂文化优良传统,并加以发展、创新,是每个技艺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紫砂传统的生命力是永恒的、紫砂艺术的创造力亦是无穷无尽的。任何摒弃传统的"创新"是经不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无论是文化和艺术,还是经济和社会,它必须符合人类本身、自然界万物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规律。由此,为了振兴紫砂壶艺,更好地揭示紫砂文化的深刻内涵,作为一个紫砂艺人,也来谈谈对紫砂壶创新的浅见。  相似文献   

19.
紫砂是中国陶瓷艺苑中的杰出代表,凭借艺人对传统精湛技艺的传承和开拓,将古朴、素雅和现代融为一体,赋予紫砂壶新的思想和精神,使其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在古今中外紫砂艺人的努力下,不乏好壶现世,逐渐形成了紫砂艺术百花齐放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传统是根,创新是本,每个时代都具有它独特的审美和生活方式,紫砂器的创新不能脱离传统。基于对宜兴紫砂的制作工艺的研究,我试图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探寻前人的生活美学和设计思维,将传统文化与紫砂元素结合,期望寻求符合现代人审美和贴近现代生活方式的紫砂器皿形态,以致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