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樱花宅院     
<正>随着《全能住宅改造王》的兴起和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日本,尤其是旧街区密密麻麻的窄门面住宅的居住模式。同中国传统的街坊制相似,这种与建筑相邻的街道往往车流很少,各家各户都可以就近在街上与邻居聊天、交流。而如今随着街道的拓宽和车流量的增加,许多街道变成了交通要道,亲密的邻里关系也随着尺度的改  相似文献   

2.
论城市街坊的空间设计汪星瀚随着上海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师所面对的已不仅仅是单幢建筑设计,而往往是整个街坊的改造和高层办公、住宅的群体设计。在街坊总体设计中,我们要强调的不是孤立的建筑,而是建成环境的连续性,街区组织结构的连续性。通俗地讲,就是建筑之...  相似文献   

3.
根据上海·鹿特丹友好城市1985—1986年友好交流协议双方政府商定,1987年4月20日至5月3日,由上海市房产管理局、城市规划建筑管理局,与鹿特丹住宅规划和城市改造局,住宅研究院合作举办的住房改造讲习班在上海市房屋管理科学技术研究所举行。供中荷双方专家、学者进行诚意的学术交流。讲习班以上海旧城改造中的住房改造为主要对象,研讨旧房改造实施计划的编制和组织等课题,即以改造旧城区级(街坊)规划中、长期规划,街坊改造的实施计划;旧房改造的技术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资金筹集及政策配套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在住宅区规划建设以及住宅改造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由于当地的气候多民、寒冷,因此多层住宅多采用围合的形式,构成街坊。从外部看,这种街坊较为封闭,但从内部看,这种街坊形成的内院在经过精心设计和维护之后,可以形成安静的小环境,便于住户特别是老人、儿童进行户外活动。街坊的出入口更是设计得独具匠心,如:巧妙地利用地面高差或采用过街楼将公共空间、停车场与半私密空间、内院区分开来,机动车除特殊情况不进入街坊的内部。这种用建筑本身作为空间界定与分隔的方法,显然比简单地采用围墙或栏杆进行…  相似文献   

5.
任国岩 《规划师》2003,19(11):89-91
法国巴约纳旧城改造目标是:促使居民回迁,重新留出街坊中心。其改造方法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建筑并进行维修,整治出具有传统氛围的公共空间,适当加建部分必要的使用空间,在临街及广场地段,鼓励商业、办公等入驻,同时鼓励人口回迁。  相似文献   

6.
<正>胡同、街坊是旧时人们生活的主要公共空间,人们在这里集会、游乐、交流或买卖。旧时的街坊充满了生活气息,欢声笑语让街坊成为了市井生活的代名词。而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商业发展,公寓楼扎堆,街坊变成了人们匆忙路过的走道,生活本该有的闲暇与乐趣都消失了……在这个设计比赛中,我们想将逐渐陷入沉寂的街道唤醒,将曾经那些热闹温馨的市井生活重新展现出来,让人们在街道中能够"停下来""慢生活"。曾有一个展览,名叫《老北京动起  相似文献   

7.
里盖街坊     
里盖街坊位于巴黎第19区内,在它东南界的弗朗德勒路有公共交通线。改建内容除住宅外,还有办公楼、学校、幼儿园、俱乐部和商店。规划设计强调保存传统的生活气氛,为居民创造舒适幽美的居住环境。沿弗朗德勒路布置大体量高层建筑,可减少街道噪声对街坊内部的干扰。通过一个对称布置的入口进入街坊后,可望见由大片绿地环绕着的几幢塔式住宅,空间起了变化,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建筑师施安(I.Schein)认为:“在巴黎市区的改建工作中,大多数规划,包括重要建筑地段的规划,是平凡的,甚至是低劣的。只有里盖街坊才是高质量的和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8.
住宅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住宅建筑是工程建设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工程任务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占社会基本建设量的50%。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旧城区改造的兴起,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热点。近年来已建和待建的高层商住楼日益增多,量大面广,都是历史上少见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商住楼,是指底部为商业营业用房,上部为住宅的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9.
正罗克溪住宅是一个1920年代砖结构建筑改造项目。建筑原来共两层外加与花园同一水平层的地下器械室和有着储藏空间的阁楼。本次翻新和改造利用了与景观的联系和现有结构的坚固性,使阁楼和地下室的面积翻倍,同时为一个5口之家提供了居住空间,并增加了2-3名工作人员的空间。街道北边属于城区,该住宅则位于街道南边,让位于突然下降的罗克溪,同时与周边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步行化空间的历史演化出发,探讨城市街道空间的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品质,分析城市街坊结构、形态、尺度及其变迁特征,论述国内外步行化景观街道设计的成功经验,认为这种景观街道在复兴历史中心区和改造现有衰退区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振兴商业文化功能、形成独特的传统风貌。提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1.
看得出也是处处以原有空间尺度为参照,保持着怡人、亲切、和谐的关系。1.2 建筑空间和环境的改造“古老”与“年轻”的对垒,同样体现在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化商业模式的冲突上。同时,购物环境的新型要求和高标准,也不可回避,BUGISJUNCTION的改造者巧妙地、同时也是极为简约地在原有的街道上方,房屋之间,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在适当的地方覆盖玻璃天棚,再配以空调,既满足了使用功能的要求,又增加了商业面积,既保持了传统商业街区故有街道形式,又满足了现代商业集约空间、规模化的现实要求,形式与内容得到了很好的统一。更为巧妙的是,…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旧城胡同系统建筑空间形态研究 城市历史地段的街道格局是构成城市纹理并体现该地段乃至整个城市个性的重要要素之一,因此,在历史地段的保护过程中,街道格局的保持和街道系统的整理十分重要1.要保护北京旧城的胡同(以至整体格局),就必须先掌握每条胡同两侧街坊的建筑空间形态现况.从北京旧城现行的各种保护规划分析来看,大多着重在街坊内部的建筑个体的风貌与质量评估,未能充分体现建筑的整体空间组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城市离不开院落和街道,无论在北京还是巴黎,四合院的院落与城市街坊之外通常只有胡同和街道。这决定了城市特有的风格——人口集中,家庭单元集中。门外是熙来攘往的闹市,墙内是心远地偏的庭院,  相似文献   

14.
参加今年7月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建筑师会议的中国建筑学会代表团,在大会期间,参观了莫斯科新齐列穆士克地方的第9号街坊。这个街坊内的住宅建筑,都是实验性建筑物。以实践的方法将各种不同设计,不同材料,不同构造的建筑物,(其中主要是新型的设计、材料与构造)集中地组织在一个街坊之内。依据迁入居民群众对建筑物的意见,来评选,考核与鉴定设计、施工、材料等各个方面的优缺点:以迅速地总结经验,改进住宅建筑的设计施工工作;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我根据参观时讲解员的介绍,陈列的图表说明,以及在现场拍摄的照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附图所示的单元式住宅是在俄亥俄洲wilmington地区的40户被动式太阳能住宅和一个被动式太阳能商业中心设计的一部分。其建筑地点:北面为森林地带;南面、北面和东面都有一些传统式的单元式住宅。东部有一条街道通向南面。西南部地势开阔,并有一个湖泊。22户掩土住宅位于湖岸附近,18户地面住宅位于北部。一幢商业掩土建筑将在湖的东南面修建,并与本地街道相邻。掩土建筑设置于湖岸,能使所有的住宅都能观赏湖面风光。此外,建筑的外立面采用石头和木料装修,与当地的原有建筑协调一致。利用山坡作为掩土和屋顶的覆土,大致可节约45%的热能。太阳可提供所需热能的60%到70%。由混凝土墙和瓷砖铺地面的日光暖室收集太阳能。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中寻找形式的意义——上海新福康里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俭  张波 《时代建筑》2001,(2):33-35
本文通过分析上海福康里传统里弄住宅街坊改造实例,探讨城市旧住宅区改造规划与设计中的某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汪维 《上海建材》1999,(4):10-11
提高住宅整体质量水平,推行住宅产业现代化,必须以科技进步为核心,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我们的传统住宅产业。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质量水平,可以全面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符合市场导向、满足人民需求的住宅。提高住宅的科技含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是建筑科技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城镇化率快速增长,建筑能源消耗问题日益引起重视。围护结构是影响建筑能源消耗中的重要一环,在建筑运行阶段,可通过更换或安装新型材料等方法调节其热工参数以降低建筑能耗。因此,以夏热冬暖地区具有改造价值的住宅和商业建筑为主体,根据历年年鉴统计的居住和商业建筑面积,建立面积预测拟合曲线,并基于现有规范,设定不同时间节点的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同时采用夏热冬暖地区典型住宅和商业建筑模型,进行改造已有建筑前后的逐年能耗计算。结果表明:改造已有建筑围护结构后,居住建筑完成“碳达峰”目标,而商业建筑2030年能耗值较上年增长1.30%,后续可通过降低每度电碳排放量的方法完成目标。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住宅建筑的墙体改造已逐步开展和深入,在使用材料和施工(生产)工艺上出现了多种种类和形式,尤其是高层住宅建筑,由于结构上的要求,改造传统的现砌砖墙结构有了较大的进展。改革住宅建筑的外墙墙体是墙体改造任务  相似文献   

20.
二次大战之前,这里是城市广场的一部分。战后,城市道路系统重新作了规划,确定了这里的街坊形式,原先的街坊及旧有的住宅,除了极小数外,己经消失,附近街道上的噪声相当严重。新建的住宅楼沿着东边的城市道路布置。沿着路的一边,安排次要的房间;主要房间都面向街坊内部。在街坊内部,重新开辟一条弯曲的步行路,步行路与地下车库及地上停车场相联系。步行路的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