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三氯乙酸为原料,经酯化、酰化、酰胺脱水等反应,合成了三氯乙腈.阐述了合成反应的原理,初步讨论了反应条件对三氯乙酸酯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符合要求的蓖麻油磷酸酯盐,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双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酰氯法合成双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酯.实验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以及阻聚剂的用量等因素对产品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酯化反应的酯化率最高可达89%.生成的产物为浅黄色黏稠状液体.产物经红外光谱、质谱定性分析,确定为目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反应精馏合成丁酸异戊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的玻璃填料塔中,以硫酸为催化剂,以丁酸、异戊醇为原料,对反应精馏合成丁酸异戊酯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各操作参数对酯化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反应精馏合成丁酸异戊酯的收率为93.6%,比间歇酯化反应酯的收率78.9%高。  相似文献   

5.
用成熟的方法合成了固体酸SO4^2-/Fe2o3,并将其作为催化剂代替浓硫酸以异丙醇和水杨酸为原料合成水杨酸异丙酯.研究了催化剂的类型对水杨酸异丙酯酯化产率的影响;考查并优化了固体酸催化合成水杨酸异丙酯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固体酸为催化剂时酯化反应的产率明显高于其他催化剂催化条件下酯化反应的产率,并且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投料比为1:5(水杨酸:异丙醇)、催化剂占15%、反应7小时,得到水杨酸异丙酯的酯化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愈创木酚为起始原料、经硼酸酯化后再与多聚甲醛进行羟甲基化合成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醇的方法,探讨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合成方法具有原料价廉易得、合成操作简便、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前景。产物结构经核磁共振确认,HPLC测定产品纯度达到99.2%。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以纤维素和癸二酸为原料、甲苯为溶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反应产物再与正丁醇进行二次酯化,最后得到纤维素改性高吸油树脂———纤维素交联癸二酸正丁酯的合成工艺。重点讨论了纤维素与癸二酸进行酯化反应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纤维素与癸二酸进行酯化反应的最佳投料比,研究了不同催化剂及溶剂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合适的催化剂和溶剂,并探讨了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该高吸油树脂可以吸收自重15倍的汽油。  相似文献   

8.
聚乙二醇与甲基丙烯酸的酯化工艺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和甲基丙烯酸(MAA)酯化合成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PMA)的合成工艺,以该酯化物与MAA和甲基丙烯酸磺酸钠(MAS)为原料,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合成聚羧酸系减水剂.并通过测定水泥的净浆流动度的大小来分析酯化反应的程度.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原料的摩尔比是n(MAA):n(PMEG)=2.0:1;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130℃;催化剂加入量为2%.探讨了酯化的动力学,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以富马酸和十二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富马酸双十二酯。运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及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Amberlyst 35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柠檬酸三正丁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合成柠檬酸三正丁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40℃,醇酸摩尔比4 1,催化剂质量分率20%(以柠檬酸质量计),反应时间4hr.酯化率达84.3%,且催化剂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1.
西草净合成工艺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氯氰、乙胺和甲硫醇钠为原料,以三氯乙烯为溶剂(V)制备了西草净.讨论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反应条件.适宜反应条件为三聚氯氰:乙胺:氢氧化钠:甲硫醇钠=1∶2.1∶2.1∶4(摩尔比),第一、第二、第三取代反应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0,20,78℃和10,30,480 min.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西草净的收率和纯度分别为73.57%和89.52%.  相似文献   

12.
合成扑草净的工艺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氯氰、异丙胺和甲硫醇钠为原料,以三氯乙烯为溶剂制备了扑草净.研究了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反应条件.较佳反应条件为三聚氯氰∶异丙胺∶氢氧化钠∶甲硫醇钠=1∶2.1∶2.0∶5.0(mol),第一、第二、第三取代反应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20,30,82℃和30,30,360 min.在较佳的反应条件下,扑草净的收率和纯度分别为87%和86%.  相似文献   

13.
采用N-酰化反应,将6-胺基-β-环糊精(β-CD-6-en)固载到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MPLA)大分子链上,可得到新型环糊精高聚物PLA-β-CD。反应体系中存在若干反应基团,反应条件对产物产率有着极大的影响,对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条件:反应物β-CD-6-en与MPLA的摩尔比为1.2∶1,低温滴加,反应温度35~40℃,反应时间2 h,PLA-β-CD的产率为50%左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研究了COD去除率与氧化反应4个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各影响因子的最优反应条件:H2O2与CODcr质量比为0.8,H2O2与Fe2+质量比为9:1,反应时间为120min,pH值为3.描述和解释了在各种反应条件下产生的反应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COD去除率可以达到53%,可生化性(m(BOD5)/m(CODcr))从大约17%提高到了30%以上,而且可生化性的提高与COD去除率的提高基本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HY-6 型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合成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MoDDP)。通过对金属的质量分数及收率、反应产物选择性、硫磷酸制备条件等方面的考核,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在混醇与五硫化二磷的摩尔比为3.95∶1 , 控制反应温度为70~ 90 ℃, 反应时间为2 h 的条件下制备硫磷酸。在催化剂存在下, 保持温度为80 ~ 100 ℃, 反应时间4~ 6 h 制备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 产物中金属钼的质量分数达到10 %以上,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氧钼的收率超过85%。制得的产品经摩擦试验机验证其摩擦性能与传统还原法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水解生物质纤维素制取还原糖的实验条件,采用DNS法分别在超/亚临界状态下对目标产物(葡萄糖)的分解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得到葡萄糖剩余率较高的反应条件,并提出了两种新型的纤维素水解方法.研究表明,在超临界条件下甲酸对葡萄糖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在亚临界条件下甲酸对葡萄糖的分解具有抑制作用,在超临界下葡萄糖剩余率较高的实验条件为温度400℃,固液比1.5∶70,反应时间3 min;在亚临界下剩余率较高的实验条件为温度280℃,固液比1.5∶70,反应时间3 min,甲酸浓度3%.  相似文献   

17.
固载化杂多酸催化合成乙基叔丁基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含杂多酸(HPA)的硅基催化剂,在气相反应条件下,将该催化剂用于叔丁醇和乙醇合成ETBE的醚化反应。重点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催化剂预处理温度、反应温度、原料摩尔比、空速等因素对醚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得到杂多酸质量分数为30%,在450℃下处理后的催化剂为最佳,最佳反应条件:温度为110℃,WHSV为2h-1,n(乙醇)/n(叔丁醇)为1.5∶1。在该条件下考察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72h内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采用烧焦法对催化剂进行再生,重复实验结果说明,采用简单的烧焦再生法,催化剂的活性得到很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以阳离子交换树脂(NKC-9)为催化剂,以异丁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异丁酸正丁酯.通过实验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得到了酯化反应工艺条件:n(正丁醇):n(异丁酸)=1.4:1,NKC-9催化剂用量为异丁酸和正丁醇总质量的5%,反应温度≤125℃,反应时间2.5 h,在该条件下异丁酸的转化率达到97.7%,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异丁酸的转化率为96.3%.  相似文献   

19.
辽河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条件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劣质辽河渣油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釜反应模拟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考察了自制的自身含硫的油溶性分散型镍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对于此油溶性催化剂,使用硫化剂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无硫化剂的情况,其中硫粉作为硫化剂的效果最为理想。用此油溶性催化剂处理辽河渣油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油溶性催化剂质量分数为300μg/g,反应初始氢气压力为7.0MPa,反应温度为基准(t+5)℃,反应时间1h。  相似文献   

20.
对羰基液相合成醋酐反应过程中受温度、压力、停留时间等反应条件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确定优化条件为:反应时间15~20 min,反应压力(10~15)×105Pa,反应温度290~300 K,催化剂浓度40~45 g/L,搅拌速率10~12 n/min,为工艺的工业化放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