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成气潜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不同地区石炭系气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及热演化程度的研究,证实石炭系是一套重要及一实的气源岩,其有利成气区主要分布于五彩湾凹陷,东道海子北凹陷东部,三台凸起及其以西的昌吉凹陷东斜坡,中拐凸起及石钱滩凹陷。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统圈闭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明洁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0,12(1):1-5
本文从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圈闭形成的地质条件、圈闭类型、圈闭形成与演化阶段等方面来研究准噶尔盆地石炭圈闭。通过研究认为其形成主要受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和风化剥蚀作用的控制和影响;根据不同分类依据对石炭系火山岩圈闭进行了合理分类,并阐述了各类型的特征;石炭系火山岩圈闭的形成与演化大体可分为圈闭形成阶段、圈闭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3.
油气系统理论及中国西北含油气系统划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靖舟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7,12(5):14-18,38
提出含油系统由5大要素和5大作用构成,即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圈闭和运移通道(要素)以及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圈闭形成和成藏期后作用,含油气系统可进行超系统、系统和亚系统3级划分,其中超系统适用于叠合复合型盆地或跨盆地范围的含油气系统划分,系统和亚系统应限于盆地以内,前者至少应有一套烃源岩,后者可以不含烃源岩。根据盆地构造特点和成藏特点,将西北地区的含油气系统划分为前陆型、克拉通-前陆复合型及造山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准噶尔盆地炭系(油)气藏中的油气主要来源于二叠系和石炭系,紧临生烃凹焰,火山岩集层集层发育是油气藏形成的根本前提,继承性古构造控制了古原生油气藏和现今油气的分布。石炭系(油)气藏形成时间早,油气能否保存至今完全取决于后期构造运动对古构造的改造程度。盆地内发育的断层对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录井的角度对凹陷内烃源岩、储集层、生储配置、油气显示分布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主要含油层段储集条件不佳、生储搭配不理想,限制了该区成藏规模;针对其特点,提出了对沔阳凹陷勘探的建议:勘探目的层仍应以新下段和白垩系为主;在凹陷东北面寻找受断层控制的圈闭或凹陷斜坡带上有利岩性圈闭部位开展钻探。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紧邻玛湖富生烃凹陷,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有利指向区.为认识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手段,分析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等,研究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储集性能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火山岩岩石类型复杂,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安山岩、凝灰岩和玄武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次生溶孔、裂缝及少量原生孔隙(砾间孔和残余气孔);储集性能较差,以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为主,非均质性强,火山角砾岩物性最好,是石炭系最有利的储集层,其次是安山岩和凝灰岩,玄武岩储集性能最差;储集性能影响因素主要有火山岩的岩性、岩相、构造活动及溶蚀作用.该研究结果对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炭系断裂十分发育,断裂样式有逆冲、背冲、对冲断裂类型,断裂平面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定向性,断裂主要沿NE-SW向、NWW-NEE向、NEE-SWW向、NW-SE向、近EW向5个方向展布.断裂发育时期特征明显,各期构造运动对石炭系断裂发育及分布的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别.现今石炭系断裂应是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产物,在地震剖面上通过分析断裂及其相邻地层所具有的反射特征的差别,根据断裂上下地层的变形特征、厚度变化和断裂切割地层年代的差异来判别断裂发育的时期和持续的时段,将石炭系断裂按发育时期进行分离,再现各个主要构造运动期石炭系断裂的平面分布特征.盆地石炭系断裂按主要发育时期可分为海西期断裂、印支期断裂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断裂.海西期断裂是石炭系发育的主要断裂,海西期发育的断裂多数在后期又继续活动,仅在海西期发育而后期不再活动的石炭系断裂主要分布在盆地腹部地区;印支期发育而后期不再活动的石炭系断裂主要分布在盆地东北缘地区;仅在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发育的石炭系断裂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含油气岩芯蕴含有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的丰富信息,对于这些信息,以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为例,根据地质与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成藏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流程.认为研究中应首先分析含油气岩芯在油气显示段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主要分5步开展工作:判识油气源、恢复油气运聚过程、识别油气水层、研究油气运聚类型、建议有利成藏领域与勘探方向.这一基本研究思路可供同类工作参考借鉴.基于陆西地区提出的一些新指标参数和认识结论可应用于区域勘探生产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台北凹陷水西沟群2套主力层段三工河组上段(J1s上)和西山窑组一段(J2x1)为研究对象,研究沉积体系、储层特征和关键成藏时期的古构造,明确有利储集相带,分析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与储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有利储集体;粒内溶蚀孔、基质晶间微孔和微缝是主要储集空间;关键成藏期以来的持续古构造高部位和断裂发育部位更利于发生溶蚀作用,是有利储层分布区,预测台北凹陷4个有利勘探区带,是下一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
江汉平原海相含油气系统特征与勘探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江汉平原海相地层油气成藏的特点,利用"历史-成因分类法"结合构造演化将本区含油气系统划分出早期原生型、晚期改造型两大类含油气系统,并对含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地质作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讨论了含油气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提出下一步勘探主攻目标为牌洲-珂理及其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1.
目前九区石炭系油藏存在开发效果差,部分井无接替层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手段,从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孔隙特征、储层物性等方面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九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分析了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火山岩储层主要为火山熔岩、碎屑岩和变质岩类;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储集空间为气孔、残余孔、溶蚀孔、裂缝等;储层物性影响因素主要有火山岩的岩性、岩相、后期风化淋滤和断裂改造等。 相似文献
12.
含油气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油气系统概念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地质勘探领域,并逐步实现石油地质理论和系统思路的有机结合。目前国内外含油气系统的研究都是基于Perrodon与Dow于1994年综合得到的含油气系统概念,并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和技术手段,将含油气系统的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地质作用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从而预测有利的远景油气区带。但是目前在“含油气系统”名词的翻译、含油气系统的划分原则和方法、含油气系统的具体研究方法,尤其是如何在地质条件和成藏模式复杂的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进行含油气系统分析等方面,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认为:含油气系统的研究逐渐趋向于将静态的地质要素和动态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过程统一起来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并达到定性和半定量化、定量化研究相结合,使含油气系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五彩湾凹陷石炭系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勘探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炭统滴水泉组成成熟的烃源岩为五彩湾凹陷石炭系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气源,彩25井区石炭系顶面的一大型算状的构造,在此背景下局部高点控制了油气的分布,石炭系统存在三个地质界面,其中第一个界面即石炭系风化壳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其溶孔,溶洞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了各井的产能,因此,在该区石炭系油气藏受构造和岩性物性的双重控制,是该区石炭系形成孤立油气藏的主要原因,今后的勘探应以该界面为主要目的层,以寻找高效的串珠状的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14.
川西坳陷T3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区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油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通过对烃源岩分布与演化、古构造、古隆起的分析以及对裂缝和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系统研究 ,划分出了有利勘探区带 .结果表明 ,上述因素对上三叠统成藏具有控制作用 ;灌口—平落坝、大兴鼻状隆起、孝泉—丰谷、中坝—鸭子河、老关庙—九龙山构造带为构造圈闭领域有利勘探区带 ;川西—川中过渡带内须二段地层尖灭带为岩性圈闭领域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气系统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气系统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通过断层活动,油气生成排出和盖层封闭性形成历史分析,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气系统演化及其特征,得到嫩江组末期,明水组末期和早第三系末期是松辽盆地北部中线层含油气系统这扩大的时期,造成扶杨,萨,葡,高和黑帝庙油层形成的“一源多层”和“一层多源”的油气成藏与分布特征,油气运聚成藏模式随含油气系统的演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大型的含油盆地之一,盆地的西北缘为著名的克拉玛依油田,在其外围的玛湖地区进行地表油气化探工作,选择酸解烃、ΔC、热释汞等地球化学指标,并从已知的玛湖油田地球化学剖面研究入手,通过对原油特征、甲烷同位素及未见油气钻井岩芯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建立了该地区油气化探异常模式。酸解烃、ΔC、热释汞等均为“晕圈效应”,从油气藏中心向两侧,直接指标(酸解烃)与间接指标(ΔC、热释汞)有一定的分带性,原油与同位素特征表明已知区和未知区有一定的可比性。该模式在研究区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运用HCZ模型对准噶尔盆地天然气产量增长趋势进行了全生命周期的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气层气产量高峰将出现在2045年,年产量将为104.84×108m3,到2091年累积气层气产量将达到6647.13× 108m3,占天然气总资源量的47.6%.将气层气产量变化趋势划分为上升、持续和下降三个阶段,认为目前盆地天然气产量增长尚处于上升阶段,上产潜力很大.在此基础上,通过盆地天然气开发潜力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已开发气藏稳产难度大,优质可动用的后备资源不足,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提出了三项加快天然气发展的策略,对确保天然气储量、产量稳定增长,缓解天然气供需矛盾,提高勘探开发整体效益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柳忠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8(2)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勘探潜力大,但地质条件复杂,油气富集规律不清。为进一步拓展勘探有利区带和靶区,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圈源高度分离、深源浅聚、古生新储的成藏特点,以隐蔽油气藏理论和含油气系统分析方法为指导,通过对油气藏的解剖和成藏条件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侏罗系油气成藏的控藏要素。研究认为,该区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断裂垂向输导能力、砂体的储集物性和非均质性3因素的耦合控制。因此,将油气运聚作为一个概率事件,建立基于砂体圈闭有效条件下的油气运聚评价模型,分别求取断裂垂向输导评价Kf和砂体充注评价Ks系数,其乘积P即为油气运聚发生的概率,其中砂体的非均质性主要利用可容纳空间增加速率A与沉积物供给速率S的比值定量描述,实现了区内控藏要素的定量化表征,优选出了有利区带和勘探靶区,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相似盆地或地区的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加佳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1997,9(1):7-12
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对西南拗陷石炭-二叠系的烃源岩、储层和盖特征进行描述分析,认为本区石炭-二叠系具备了含油气系统的基本条件,为一大型含油气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关键时刻,持续时间和保存时间以及地质要素和作用在时空上展布的研究,提出了可能油气藏的分布区域及类型,指出了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