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光电位置敏感器件(PSD)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非线性,提出采用电桥理论分析PSD非线性误差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高精度低温漂高输入阻抗前置放大器、加法器、减法器、除法器等电子元器件,对改进型的2D-PSD的信号调理电路进行了设计与调试;使用连续发射的激光光源、分光器、滤光器等光学元器件,设计了一种消除光束漂移的光学系统.通过对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设计,研制开发出直线度的测评软件与研制的高精度多功能激光准直仪相结合,对直线度进行了实时测试与分析,并给出了实验测试结果及其仪器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最后对仪器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国家科委基础研究及新技术局委托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于今年5月29日—31日在杭州召开了“激光高精度准直仪攻关项目技术方案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杭州大学、上海电力建设局、上海第二光学仪器厂、上海玻璃仪器一厂、沙市光学仪器厂、上海机床厂、成都峨嵋机械厂等12个单位。会议在充分发扬技术民主,本着对国家负责的气氛中就有关单位提出的三个提高激光准直仪精度的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着重评议了上海激光所、杭州大学、上海电力局、上海二光厂、上玻一厂等五单位根据60万瓩汽轮发电机组安装要求而提出的采用重合双光束技术消除激光器光轴漂移影响的技术方案。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国家科委将高精度准直技术列为激光工业应用的重点攻关任务之一是合  相似文献   

3.
1990年12月23~24日在重庆市由市科委主持召开了该课题的科技成果鉴定。来自全国20多个有关单位的30多位同行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鉴定会评议认为:该仪器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整机设计合理、功能齐全、性能稳定,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原要求。特别是光压电型探测器设计新颖,耐辐射强度高。尚未见国内报道。仪器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仪器八十年代中期水平。部分功能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可代替进口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于克明  樊玉珍 《中国激光》1986,13(4):230-232
提出一种新型激光准直仪理论根据,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激光束平移或角位移并不影响基准线的位置。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很好相符。  相似文献   

5.
激光准直仪     
本文介绍了激光准直仪的特性.研究了激光光轴的稳定性,接收靶类型、方位显示器性能及激光强度稳定性对激光准直仪的影响.测试了准直仪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激光准直仪     
《激光杂志》1981,2(A02):78-78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激光准直仪中光纤系统设计和消杂光的新措施,并给出了该系统的准直曲线。  相似文献   

8.
激光准直仪的漂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光学矩阵导出望远镜对准直光束方向漂移的变换作用关系式.由此,提出减小方向漂移的措施——主要是减少激光管对望远镜的热传播.经过这样考虑和处理的激光准直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0.1"(或±0.5×10~(-6))的稳定精度.  相似文献   

9.
目前正在施工中的重庆长江大桥,是我国继武汉、南京两座长江大桥之后的又一巨大工程。工程艰巨,技术复杂。重庆长江大桥共有七个桥墩,每个桥墩(高70米)垂直度的允许误差为30毫米。重庆  相似文献   

10.
单模光纤激光准直仪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其波  梁晋文 《激光技术》1994,18(6):357-360
本文在简要分析影响激光准直精度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单模光纤激光准直仪的原理及其软硬件设计,给出了准直仪在不同距离下的漂移实验.实验表明:研制的准直仪在20m范围内1个小时内的相对漂移值小于2×10-6.  相似文献   

1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促进了我国造船工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激光准直中的基准线定位,也就是调整激光束使其中心线精确地通过二个空间基准点的问题,一般的作法是:在选定的二个空间基准点上,相应地安装上四象限光电接收件或靶环(要求中心对正),用以反映激光束中心对基准点的相对位置。再通过激光管的平动和转动,使激光束巾心线正好穿过二个空间基准点。但是由于上面两个调整因素的互相影响,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即使是比较熟练的操作者也必须进  相似文献   

13.
由上海市科委主持召开的“光盘存贮技术鉴定”于1985年10月25~27日在上海通过。参加鉴定会的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干福熹,董太和教授、章志鸣教授、国家科委赵润乔、上海科委徐加良等40个单位的66名代表。  相似文献   

14.
国家“863”高技术计划308主题项目——‘E三维信息获取与实时(准实则处理技术系统原理样机研制”日前由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等单位完成,1月27日通过中国科学院主持的鉴定。以王大田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308主题项目是一项具有创新特色的机载高效集成系统。据了解,“原理样机研制”是一项集光电成像技术、激光测距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姿态测量技术、地学信息处理技术等软硬件结合的新型遥想集成技术系统,实现了提出的空地定位模式等融为一体的创新思想。据介绍,‘源理样机研制”完成并取得红外图像和米级精度,能较准确匹配…  相似文献   

15.
《光机电信息》2007,24(4):48-48
一项以减轻汽车自重从而降低油耗、减少尾气排放和节省造车成本的高新技术。已在攀钢试验研究成功。2007年3月25日从攀钢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获悉。“攀钢冷轧钢板激光拼焊及应用技术研究”课题。最近在成都通过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鉴定。汽车主要是由钢铁零部件构成的。按照传统的造车工艺.一个甚至若干个零部件都是用一种钢板冲压而成.这就难免会造成“物不能尽其用”或者“物不能胜其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国家“八五”攻关项目“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保密技术的研究通过邮电部鉴定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新梅教授和西南交通大学何大可教授(原西电教师)等共同完成的“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保密技术的研究课题于9月29日通过了邮电部组织的专家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技术中,有许多场合需要测量物体的转速,例如在航空发动机的测试中,转速的测量是发动机运行中重要特征参数之一,也是振动测量、扭矩测量的参考基准,还与发动机的气动性能乃至使用寿命密切相关。本文介绍  相似文献   

18.
大地测量学家认为绝对精度高于2厘米的激光测距有可能利用卫星以增进对地震的了解。随着技术的改进,这一概念目前正接近于现实。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精确温控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温控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采用数字PID控制以及细分温度区间的方法,实现了精确温控。在对某大功率激光器的试验中,在高低温环境下,温控精度可以达到±2℃。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温控精度高,加热/制冷效率高,为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控制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日本工业技术院计量研究所开发出用激光测量30km以上的远距离时误差只有几毫米的新技术。迄今的激光测量由于空气的波动和温度无法修正,故只能测量5~6km的距离。新系统为测出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