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伯 《通信世界》2008,(12):I0005-6
目前,移动网络向All IP演进的步伐正在加快,3GPP、3GPP2、IEEE等国际标准组织相继提出了基于All IP的网络架构。移动网络的All IP化是一个全网络端到端的IP化过程,包括终端应用、接入网络、承载网络、核心网络、维护管理等方面。终端IP化的目标是在提供个性化体验,推进多媒体业务,体现智能化的同时,能够通过软件装载实现多种业务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在多业务融合和高速数据业务需求的驱动下,移动网络将向全IP化演进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ITU、3GPP、3GPP2等标准组织相继提出了基于全IP技术的网络架构,IP技术正逐渐渗透到移动网络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1引言 随着即将到来的中国3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将步人更加精彩纷呈的时期。2G时代的移动业务主要以话音为主,到了3G时代将呈现话音和数据业务并重的态势,而到了后3G时代,将是移动宽带时代。在移动网络的演进中,IP将从边缘走向中心,为包括话音在内的所有业务提供融合的基础。与移动业务网络的IP化相应,移动承载网络也将逐步从核心到接人实现端到端的全IP化。未来几年,我国移动业务和承载网络的IP化进程将随着3G网络的全面部署显著加速,随着后3G移动宽带网络的部署,将迎来全面IP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张立新 《通信世界》2008,(10):I0030-I0030
随着即将到来的中国3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将步入更加精彩纷呈的时期。2G时代的移动业务主要以话音为主,到了3G时代将呈现话音和数据业务并重的态势,而到了后3G时代,将是移动宽带时代。在移动网络的演进中,IP将从边缘走向中心,为包括话音在内的所有业务提供融合的基础。与移动业务网络的IP化相应,移动承载网络也将逐步从核心到接入实现端到端的全IP化。  相似文献   

5.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3GPP在R5版本中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其核心特点是采用SIP协议和独立于承载。目前,IMS支持2G和3G的移动接入方式。在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下,3GPP、ETSI和ITU-T都在研究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方案,目的是使IMS成为基于SIP会话的通用平台,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等多种接入方式,实现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业务发展推动移动承载网络的全面IP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即将到来的中国3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将步人更加精彩纷呈的时期。2G时代的移动业务主要以话音为主,到了3G时代将呈现话音和数据业务并重的态势,而到了后3G时代,将是移动宽带时代。在移动网络的演进中,IP将从边缘走向中心,为包括话音在内的所有业务提供融合的基础。与移动业务网络的IP化相应,移动承载网络也将逐步从核心到接入实现端到端的全IP化。  相似文献   

7.
未来几年,随着即将到来的国内3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及后3G移动宽带网络时代的到来,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将步入更加精彩纷呈的时期,移动网络也将向全面IP化演进。我国移动业务和承载网络的IP化进程将随着3G网络的全面部署显著加速。而随着后3G移动宽带网络的部署,更是将迎来全面IP化的时代,业务发展的需求推动着网络技术不断地从话音向数据和移动宽带方向发展。随着网络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张立新 《通信世界》2008,(21):I0014-I0014
移动承载网络IP化的背景和技术发展趋势 移动接入网的IP化与移动运营商城域网的发展进程关系密切。当前,全球运营商的城域网发展正面临关键时期。—方面,以软交换、IPTV为代表的新一代IP多媒体业务正推动着城域网从尽力而为的传统IP网络向下一代的高可靠、有OoS保证、可运营、可管理的融合多业务IP网络演进;另一方面,移动业务的IP化和宽带化趋势,推动着移动回程网络从TDM、  相似文献   

9.
徐后强 《电信技术》2006,(11):121-123
随着IP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基础更广泛的IPQoS(基于IP的服务质量保证)技术以及迅速提高的IP带宽等IP技术优势越来越清晰。当前业界已经达成共识:ALL—IP是移动网络发展的方向。在3GPP和3GPP2标准中,均明确规定了移动网络分阶段向ALL—IP演进。  相似文献   

10.
杜伟 《电信技术》2009,(10):103-103
移动网络的IP化只是一个接口的改变,而承载网络的IP化则涉及端到端的网络演进,涉及网络管理、保护、故障定位等诸多因素,因此会更加复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网络Marketing解决方案部副部长杜伟在“2009 IP RAN技术发展和移动回传应用研讨会”上介绍了他对IP RAN承载网相关技术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未来的网络将是一个基于全IP的FMC架构,这已经成为目前业界的共识。3GPP/3GPP2/IEEE等标准组织纷纷提出全IP演进趋势。全IP架构核心网络的部署成为近期的建设重点。此时的运营商需要成熟的、可大规模运营和管理的全IP解决方案,这对设备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 传统的网络组织架构和电信传输网络面临从满足窄带的移动语音业务到满足移动分组业务和宽带业务转变的挑战,从技术角度看,这种挑战体现在移动网络的IP化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宽带化.更具体一些,就是传统移动通信网络向3G网络的演进,而与此同时传统电信传输网络也需要实现IP化,以适应移动宽带业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All IP时代城域传输网业务需求变化趋势 All IP或者Everything over IP是近几年业界描述电信网络变化趋势使用最频繁的词汇,其表面含义是未来IP网络将成为统一的业务承载网络.但是All IP的真正内涵是电信网络从TDM内核向分组内核转型的过程,此处IP是一个泛指,其准确涵义是分组化,而非单指三层IP协议.  相似文献   

14.
移动业务的发展推动了移动承载网络的全IP化。简介了阿尔卡特朗讯提供的适应于不同场景、不同层次需求的移动承载网络向全IP演进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刁永平  刁玉平 《通信世界》2009,(15):I0004-I0004
移动接入网(RAN)IP化的最大的问题将是使IP地址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即时恶化,选择合理的IP网络架构,采用实用、有效的IP网络技术方案对移动接入网IP化的成败和发展进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带宽需求、成本需求、竞争需求和全业务运营需求促使移动网络向IP化快速演进。而移动网络接入侧IP化工作则因涉及网元众多,在向移动网络全面IP化的演进中举足轻重。基于TDM的传统基站传送技术难以支撑网络的深度覆盖和高速数据业务传送需求,同时也使成本快速增加。DSL技术因其成本低、易获得、布放快、覆盖广和带宽高的优势,成为移动网络接入侧降低TCO的有效手段,并成为近期讨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7.
刘伯涛 《通信世界》2006,(32B):18-19
为适应移动业务从以电路语音为主的单一业务向多业务转变。移动网络架构也经历了从2G,2.5G到3G网络的演进。而IP技术的成熟。使得业务承载的技术从TDM方式向IP方式全方位转化成为了可能。承载网络IP化是大势所趋。那么如何合理的进行承载网络的部署在满足用户的多业务体验的同时。满足网络经济有效的演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胡晓女 《通信世界》2009,(39):I0016-I0016
随着3G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以及全业务竞争的全面展开,移动网络IP化的进程日益加速,移动软交换网络的建设拉开了移动核心网络向IP化演进的序幕,在电信业务IP化趋势推动下,传送网承载的业务从以TDM为主向以IP为主转变,移动接入网(RAN)侧的IP化也逐渐成为电信运营商关注的热点。未来的市场需要一种能够有效传递分组业务,并提供电信级OAM和保护的分组传送技术。  相似文献   

19.
《电信网技术》2005,(8):42-44
随着IP技术的应用与成熟,目前国内的传统电信网正朝着以IP分组为承载的方向演进。由于移动通信网在国内拥有庞大的用户数量,其向分组化的演进进程更加受到了业内厂家和人士的关注,作为支撑移动网络平滑演进的信令网的变化,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北电网络(中国)有限公司的《采用IP技术构建一代移动信令网》一文以发展的视角,对IP技术在信令网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以SIGTRAN技术为基础的几种协议在信令网演进中的功能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文章结合信令网在容量、管理和安全冗余等方面的需求,提出了支持我国移动网络的IP信令网应采用分层结构,引入IPSTP的设备,并在信令网的边缘采用M3UA协议提供接入、在核心采用M2PA协议进行消息传送的初步设想。本文提出的信令网演进设想可以简化未来信令网的结构,提高信令网容量,降低信令的传输成本,满足移动网络演进和业务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高效承载IP网络ASON助力联通IP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小军 《通信世界》2008,(34):I0026-I0027
未来的网络架构将从垂直网络向水平网络演进,电信业务IP化是业界主流的发展趋势。简化网络、构建统一融合的IP承载网络是降低CAPEX、OPEX,追求综合低成本(TCO)的一个重要目标。IP承载网是一个多业务承载网络,不仅能够满足信令和语音业务承载要求,将来还可以承载精品大客户专线等业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