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现有LED照明技术可靠性不高、亮度均匀性差和散热难等问题,在分析LED发光特性及其驱动电路原理的基础上,从电力电子学、物理学和金属材料学知识入手,设计了一款均匀亮度低温升LED光源系统,主要由隔离式恒压源电路、LED恒流驱动及调光电路、光学设计及系统散热设计4部分组成。经过实验测试,系统实际功率达50W,光效达70lm/W,相比目前的LED照明技术,光效提高了16.7%;而采用灯具散热后LED温升从未使用灯具散热的50℃降为15℃,有效地降低了系统温升,极大地增强了散热效果。  相似文献   

2.
三基色大功率白光LED色度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基色合成白光技术由于可以获得良好的显色指数、较宽的色温范围、以及多种多样的色彩变换能力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三基色大功率白光LED,由于其发热量较大,故实现色度稳定的难度相对较大,特别是要实现亮度可调的同时,色度保持稳定就更加困难。现采用三基色合成白光技术实现大功率白光LED,通过设计制作驱动补偿电路进行色度稳定性的反馈控制。结果表明,采用三基色合成白光技术制作的大功率白光LED,设计合适的反馈控制驱动电路,其色度可以达到很好的稳定性,色差可以稳定在0.002以内。即使是在连续调整亮度的条件下,加入反馈控制后,合成白光的色差也可以稳定在0.01以内。  相似文献   

3.
单芯大功率LED匀光照明阵列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构造大功率LED激发Cy3/Cy5荧光染料的均匀面照明系统,选择单芯大功率LED芯片PT54TE设计了红绿双通道匀光照明阵列。首先通过分析单芯大功率LED芯片PT54TE辐射强度的分布,建立大功率LED环形照明阵列的模型;然后为提高光线利用率,在LED外侧建立柱面镜反射结构,并通过斯派罗法则求解该结构的参数;最后由Tracepro仿真验证。研究表明,分别由4颗红/绿PT54TE构成的环形阵列在目标平面(30mm×30mm)内的光照均匀度大于95.4%,光通量大于700lm,比未配置柱面镜反射结构的环形阵列的光通量至少提高了52.5%。  相似文献   

4.
《机电工程技术》2011,(7):12-12
广东银雨半导体的最新晶片研发项目获得了重大突破,该项目通过从外延、芯片到封装的一系列工艺制程的改进与优化,使大功率LED的光效达到了1001m/W。广东银雨芯片半导体有限公司作为标杆的光电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希望透过从上游磊晶制程及中游晶粒成型制程的掌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基于iwatt3612的原边电流控制的LED驱动电路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以大功率白光LED为设计对象,详细给出了该驱动器的主电路和外围电路元器件设计和选择。最后,设计并制作了一款输出为30V/0.35A的电路实例,并给出LED工作波形。  相似文献   

6.
根据LED工作的特点及大功率LED照明电源的要求,本文分析并设计了一种基于PLC810PG控制的大功率LED照明电源。对此电源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关键元件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制作了一台输出150w的实验样机,整机效率在满载输出时可达到87%以上,功率因数可达到0.99,谐波畸变低于5%,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行,性能指标达到大功率LED照明电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固态体积式真三维立体显示发光二极管投影光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固态体积式真三维立体显示对高亮度和色温可调的要求,设计了采用大功率、单芯片发光二极管(LED)的投影光源。理论计算了投影光源的亮度,结合液晶光阀对不同波长透过率的影响,对理论设计结果进行了修正。考虑寿命、散热等影响因素,提出了采用大功率红绿蓝LED加白光LED的投影光源方案。针对选取的LED发光特性,采用混合集光方法设计了准直器,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准直器后,LED的发散角从±75°减小为±20°。搭建了真三维显示系统样机,测试其屏前亮度达到149cd/m2,且无闪烁,立体感强,但存在视角较小的问题。实验显示,设计的投影光源满足固态体积式真三维立体显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20(4):80-80
节能效果更佳的白光LED(发光二极管)日光灯、路灯,近日由大连森谷新能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9.
使用一种1:7占空比60Hz的脉冲电源驱动白光LED,与直流驱动相比,通过22人的观察实验,发现当两种驱动的LED在被试验者感知为"视觉亮度"一致的时候,所测得的脉冲驱动LED的实际光通量只有直流驱动LED光通量的66%,该结果与Masafumi Jinno等人在单色LED上测得的结果有一致的趋势。同时发现,脉冲驱动的LED在相同视觉亮度的时候其光效有一定的下降,这可以通过提高脉冲驱动电路的效率来改进。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构成LED日光灯的几个主要零部件和这些零部件的不同形式及特点,以及LED日光灯研发设计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LED在道路照明中的光效优势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选择路灯时,需基于恰当的光度测量模型对不同类型路灯的发光效率进行比较.以两种常用路灯光源和两种LED路灯光源为研究对象,对道路照明环境中人眼处于的视觉状态进行了分析,进而通过MOVE模型求得这4种路灯在中间视觉状态下的发光效率.与明视觉状态下的发光效率比较,LED路灯和金属卤素路灯在中间视觉状态下的发光效率大大提高,而...  相似文献   

12.
LED因其发光效率高,寿命长,耗电量少,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关注。本文设计了一套LED光源智能调光系统,可根据周围环境是否有人和环境亮度不同来自动控制LED照明的开关和亮度。本系统具有提高用电效率、节约电能以及保护环境的作用。本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红外模块、环境亮度传感模块、运放电路、控制模块、驱动模块以及电源模块。软件部分包括总的控制程序和各个模块的控制程序两部分。本系统的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以主程序为核心设置多个功能模块子程序。使大量功能在子程序中实现,简化了设计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GaN基LED的发光效率,设计了一种新型LED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Ag光栅,氧化铟锡过渡层和PGaN光栅。首先阐述了利用该结构激发表面等离子体从而改善LED发光特性的原理,讨论了该模型的加工工艺与制作过程。基于COMSOL软件,利用有限元法对本文提出的LED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该模型在不同结构参数下,归一化辐射功率与归一化损耗功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以及电场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ITO过渡层厚度为55nm,周期为270nm,占空比为0.5时,所设计的GaN基LED模型的发光强度较普通LED提高近30倍,这一结果为研制高性能GaN基LED提供了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LED车灯的散热装置三维模型,并以此模型用ANSYS软件进行了LED车灯在无任何散热装置、风扇散热、翅片散热器和翅片散热器加风扇4种情况下的热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功率型LED车灯在翅片散热器加风扇的方式下,LED车灯的热耦合满足使用要求.由此可以有效进行功率型LED车灯的散热装置设计并做LED车灯热耦合分析,为低成本高质量设计和制造LED车灯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光电特性及温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劲  梁秉文 《光学仪器》2007,29(2):46-49
分析了大功率白光发光二极管在不同温度下光通量、正向电压、色坐标、波长等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并对其中部分关系进行了曲线拟合,从而量化了大功率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光电参数与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光电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分布光度计测量LED路灯光通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蕴  黄昊培  陈凯  孙鲁  杨志豪 《光学仪器》2013,35(6):7-10,42
为了减少检测的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精确度,评定LED路灯光通量的不确定度,分析了用分布光度计法测量LED路灯光通量的影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并计算出A类、B类不确定度,最终给出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报告。相对扩展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为4.13%,置信概率P为99%。结果表明,光谱辐射计的测量误差和标准灯的不确定度所产生的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前,教室照明用电浪费现象很严重。主要原因是照明的强度不能根据室内的自然光线强度以及室内的人数的变化而变化。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套教室专用日光灯节能控制系统,它通过传感器将室内的自然光强以及人数信息传到单片机内,由单片机实现教室灯光节能控制。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种LED用自动分布光度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个三维的自动分布光度计的结构,叙述了测量各种LED发光强度的空间分布和确定LED发出的总功率或总光通量。光探测器是其光谱响应定过标的硅光电二极管,它的运动是利用两个步进电机带动的框架,构画出以半径为0.3m的空想球面,测量结果以极坐标表示,且极坐标的分辨力为0.01°。给出了LED测量结果的配光曲线,获得的LED总光通量或总辐射通量可作为积分球测量的定标依据。  相似文献   

19.
Multichip on Aluminum Metal Plate(MOAMP) technology with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thermal resistance is developed for effective heat removal of Light Emitting Diode(LED) p-n junction and LED lighting module to have high reliability. The thermal resistance of LED modules was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Thermal resistance from the junction to aluminum metal plate, considering input power of LED module using MOAMP technology, is 3.02 K/W, 3.23 K/W for th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We expect that the reported MOAMP technology with low thermal resistance will be a promising solution for high power LED lighting modules.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发光二极管(LED)具有寿命长、发光效率高、显色性好、节能等诸多优点,基于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的结构与原理,设计了一种LED反射器,通过与传统荧光灯灯具比较,采用最优化理论和光学软件TracePro对其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这里所设计的反射器具有光场分布合理,充分利用光能节约能源,传统反射器无法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