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针对锦25块特稠油油藏原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胶质加沥青质含量高、初馏点高的特点。本实验提出了利用微生物的发酵过程来实现稠油降粘的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在培育新型强解烃功能菌种的基础上,配合微生物环境配伍性及跟踪监测技术,确定微生物液量注入、焖井时间及注入方式。达到降低原油粘度,提高稠油周期产量、延长生产周期、降低稠油开采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垦西垦119块超稠油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油井举升困难的问题,室内开展加热、掺水、降粘剂、掺稀等多种降粘工艺研究、优化,优选井筒加热、套管掺稀工艺实现该块稠油正常举升,该工艺具有现场管理方便,运行平稳,可靠性高,对后期原油处理无影响等优势,垦119井实施后,平均日油6.1t/d,日液14.3t/d,生产平稳运行,较好解决了现场特稠油生产难题。  相似文献   

3.
胡嘉  刘波  孔嫦娥  袁玲  陈继贤  冯兰 《辽宁化工》2014,(10):1277-1280
稠油掺稀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原油粘度,减少摩擦阻力,提高原油的流动系数,是稠油井开采的一种常规方式。基于稠油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分别根据正掺和反掺两种掺稀方式建立了井筒温度分布的模型,对掺稀油井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由计算结果可知:影响稠油井井筒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油井含水率、掺入点深度、掺入稀油量和掺入稀油井口温度;用VB语言编制程序计算得出不同条件下的井筒温度分布曲线,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掺稀降粘的关键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4.
鲁克沁深层稠油开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克沁深层稠油油田发现于1996年,由于油层埋藏深(-2300m~-3700m),原油粘度大(50℃地面原油粘度可达9569~20150mPa.s,地下原油粘度为154~526mPa.s),开发难度大,初期只有部分单井投入试采,2000年部分区块开始投入开发。先后采用电加热、泵下掺稀、泵上掺稀、水平井、注水、注天然气开发等试验,通过多年摸索,逐步形成了泵上掺稀、大泵提液、注冷水保持能量计注天然气等合于鲁克沁深层稠油开发配套技术,开发配套技术日臻成熟,深层稠油开发效果逐步显现,为规模开发鲁克沁深层稠油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胜利油田三种不同粘度的原油(中二北普通稠油、孤南四特稠油、单56超稠油),研究在高温蒸汽驱下泡沫的封堵压差、阻力因子、驱油效率,从而进一步确定稠油粘度对高温泡沫封堵调剖和驱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粘度高﹑密度大的稠油,其物理特性与一般原油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描述了国内外的稠油分类标准和稠油基本特征的同时,对大庆油田稠油的高压物性实验结果与黑油的高压物性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庆油田稠油表现出油藏埋藏浅﹑地层原油粘度高﹑密度大﹑含气、含蜡量少和饱和压力低的特点.分析后认为大庆油田的稠油适合于热蒸汽驱开发,并在进行热力采油时,不必过多考虑压力及溶解气因素.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稠油油藏具有渗透率低、原油粘度高的特点,开发难度较大,随着稠油在我国原油生产中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加强对低渗透稠油油藏热采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稠油油藏特点进行介绍,总结了热采技术优缺点,阐述了稠油热水驱的机理,对影响稠油热水驱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现场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稠油油藏具有渗透率低、原油粘度高的特点,开发难度较大,随着稠油在我国原油生产中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加强对低渗透稠油油藏热采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稠油油藏特点进行介绍,总结了热采技术优缺点,阐述了稠油热水驱的机理,对影响稠油热水驱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现场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尹娇  唐权龙 《辽宁化工》2013,(10):1206-1208
我国稠油富含胶质和沥青质,其具有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等特点,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稠油掺热污水(不加药)和掺活性水的工艺特点,得出掺水乳化降粘的工艺技术是目前开发稠油油田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稠油由于粘度高、比重大,给联合站原油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原油处理时间长,影响原油拉运工作,使原油脱水质量难以达标,污油含油严重,设备故障增多,为了缩短稠油处理时间,保证原油质量和拉运工作,减少设备故障,加强设备管理,改进和完善处理工艺,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辽河油田稠油脱水现状是稠油含沥青质、胶质较多,粘度较高,流动性差,而且原油中含0.8~0.9%的机械杂质。稠油目前大多采用注蒸汽开采,在蒸汽热采过程中,极易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一层粘稠的厚膜,这层厚膜会阻止水滴的凝聚,从而形成稳定的油包水乳状液,导致稠油脱水十分困难。目前辽河油田联合站对稠油的主要脱水方法为掺稀油加热降粘脱水,具体又分为:电脱—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热化学沉降-电脱脱水工艺,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这些脱水工艺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找到一种既能保证稠油的脱水质量,又能降低能量消耗的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十二区是中国石化在西部增储上产的主阵地,具有超深、超稠等特点,所产原油具有高粘度、高含蜡、高含硫化氢等特点,原油粘度在7.8~140万毫帕·秒(50摄氏度),开采难度极大。全部油井均采用掺稀油降粘开采,目前做为稀油的稀源随着稠油上产需要,已日趋紧张,现场实践表明,一方面通过优化掺稀量、油田化学降粘实验等采油工艺技术可节约或替代目前稀源,另一方面现场管理在稠油开采中特别是对于稀源管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目前塔河油田十二区超深超稠原油开采中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辽河油田稠油脱水现状是稠油含沥青质、胶质较多,粘度较高,流动性差,而且原油中含0.8~0.9%的机械杂质.稠油目前大多采用注蒸汽开采,在蒸汽热采过程中,极易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一层粘稠的厚膜,这层厚膜会阻止水滴的凝聚,从而形成稳定的油包水乳状液,导致稠油脱水十分困难.目前辽河油田联合站对稠油的主要脱水方法为掺稀油加热降粘脱水,具体又分为:电脱-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热化学沉降-电脱脱水工艺,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这些脱水工艺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找到一种既能保证稠油的脱水质量,又能降低能量消耗的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难以开采中深层特稠油藏水平井的原因进行探讨,以开发中深层特稠油薄油藏难题为中心,为降低原油粘度、对油层进行合理改造和保护、确保钻遇率,提出水平井可采取钻采工艺辅助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家庄油田南区主要以特稠油为主,具有油层薄,原油粘度高,易出砂,含油饱和度低的特点,自2007年以来,通过开展水平井开发经济技术政策界限,利用数模技术优化井网、井距、水平段长段、注汽参数等,成功动用陈家庄南区边部薄层稠油,建产能23.2万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稠油因其密度大、粘度高、流动性差而不能用常规方法开采。稠油开采的关键是降粘、降摩阻、改善流变性目。目前常用的稠油(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降粘方法有:掺稀降粘、加热降粘、改质降粘及乳化降粘。掺稀降粘受到稀油来源的限制;加热降粘能耗大;改质降粘存在催化剂筛选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富拉尔基油田稠油油藏在蒸汽吞吐开采中、后期阶段,由于地层温度下降,造成原油粘度增大,恢复到原始脱气粘度2000mPa.s左右,产液量小于5m3/d。电加热或电加热加地面掺水输送开采效果不理想。针对现场情况,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稠油井筒掺活性剂水溶液的井筒化学降粘工艺试验,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降低原油粘度解决稠油井筒举升的难题,同时可解决地面集输困难的问题,且开采成本低。  相似文献   

18.
集输大队稠油处理工艺主要采用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建立了掺稀油、二级级脱水、二级升温、进罐除气、四级沉降的稠油脱水模式。2011年,稠油脱水工艺得到不断完善,生产运行趋于平稳。但稠油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对温度的要求十分苛刻,为满足稠油脱水粘度要求,陈庄站、陈南站设备长期处于高温运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集输大队稠油处理将围绕着如何安全生产、降低能耗为目的,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小断块或井场开采条件受限的薄层稠油油藏,提出水平井分段蒸汽驱的开发方式。因蒸汽驱对油藏条件要求高,故投产前须进行筛选。根据不同原油粘度和油层厚度的组合模拟计算结果,研究原油粘度和油层厚度对稠油油藏水平井分段注采开发效果的影响,建立筛选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当油层有效厚度超过7.2m时,可利用水平井分段蒸汽驱经济开采原油粘度低于5000mPa.s的普通稠油油藏;油层有效厚度达9.6m时,该技术可用于开采原油粘度低于20000mPa.s的稠油油藏。  相似文献   

20.
王忠民  胡炎兴 《当代化工》2011,40(5):469-471
由于稠油中沥青质和胶质含量高,密度和粘度较大,其集输与处理难度较大.以研究稠油区块油品物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化学组分对原油粘度影响,并对不同含水率下稠油乳状液进行了粘温关系测试以及对乳化稠油粘温性质及流变性进行分析,找出稠油原油物性对集输工艺影响规律,为稠油集输上艺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