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脂肪酸囊泡(FAV)的中空壳核结构能够包埋活性分子。为改善FAV仅在其p Ka附近形成的缺陷,以拓宽FAV的应用范围,将安全性和温和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磷酸酯钾盐(MAPK)添加到共轭亚油酸中,通过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囊泡化的pH窗口,发现9%MAPK存在时就可以在中性至酸性环境中形成杂化FAV,不明显改变原有FAV的形貌及粒径,且随着MAPK添加量的增大,杂化FAV的pH窗口有逐渐拓宽的趋势。这一结果显示了杂化FAV在化妆品和个人卫生护理用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囊泡(FAV)作为一种来源安全、成分简单的脂肪酸自组装体,可用作活性物质的载体及微反应器。实验以具有生理活性和自组装活性的共轭亚油酸(CLA)为原料,考察NH_3和NaCl对其自组装FAV的影响,发现CLA可以在近中性pH环境下形成FAV,为拓宽FAV在个人卫生与护理用品及家用洗涤产品中的潜在应用范围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脂肪酸囊泡(FAV)是一种成分简单、安全价廉的载体,可以起到与脂质体或微胶囊类似的作用。本实验以廉价易得且具有生理活性、自组装活性和自交联活性的共轭亚油酸(CLA)为分子砌块,通过自交联反应制备稳定的共轭亚油酸囊泡(CLA-FAV)。研究了该自交联CLA-FAV的钙稳定性及钙响应性。揭示了自交联CLA-FAV作为潜在活性物包埋空间和释放通道具有钙刺激响应性,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钙响应型载体,为CLA-FAV应用在化妆品及洗涤用品行业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脂肪酸囊泡具有封闭双层膜结构,可包埋活性分子。以油酸(OA)为模型脂肪酸,依据pH滴定曲线和目视观察法划分胶束、囊泡、乳液或油水分相等相区,确定了OA在氢氧化胆碱(ChOH)中囊泡化的pH窗口为7.5~9.1,用动态光散射、相差显微镜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进一步表征了OA/ChOH囊泡的尺寸和形貌,呈现尺度多分散性。为进一步改善OA/ChOH囊泡形成pH范围窄且远离人体生理条件的缺陷,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结果表明SDS摩尔分数(x)为0.1时即可将囊泡化pH窗口向酸性迁移至生理pH条件附近;随x增加,复合囊泡pH窗口呈现向酸性拓宽的趋势,甚至可达到强酸性条件。复合囊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SDS与OA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在较低pH范围内可代替“酸-皂”二聚体间的氢键作用。复合囊泡作为包埋体时,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以及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聚乙二醇6000与α-溴代异丁酰溴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大分子引发剂PEG6000-Br,使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对称三嵌段且聚合度相等的聚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PDM_(165)-PEG_(165)-PDM_(165))。利用FT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p H、电导率测试证明了聚合物溶液的CO_2/N_2循环可逆性,聚合物溶液中通入CO_2后,5 min内,溶液p H值即从7.74下降至5.47,溶液电导率从0.176 m S/cm迅速上升至0.405 m S/cm;继而向溶液中通入N_2,经过30 min后,溶液的p H值和电导率都恢复到初始值。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观察得知,聚合物在水中可自组装形成单层囊泡,通入CO_2后,叔胺被质子化,囊泡解离形成网状结构,导致溶液黏度从3 m Pa·s上升至12 m Pa·s,叔胺质子化由~1HNMR证明,N原子附近的氢位移从δ2.3、2.7、4.1向低场分别移动至δ2.8、3.2、4.3。  相似文献   

6.
针对各类囊泡的优缺点,介绍了以油酸囊泡作为主体并辅以乙氧基化磷脂,使其形成非离子两亲物与油酸的复合囊泡作为纳米载体及其药物缓释性,并总结了脂肪酸囊泡的其他研究进展以及在日用化学品和洗涤用品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胥传来  姚惠源 《精细化工》2004,21(12):897-902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吐温-80)与脂质膜间的相互作用,运用浊度测定、DSC、1HNMR等分析手段验证了脂质膜的立体稳定结构。结果表明: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在水相与脂质相间分配达到饱和时的质量分数为w(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1 3%,与脂质膜开始增溶成混合胶团时的质量分数为w(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2 6%。当Re〔表示吐温-80与卵磷脂的摩尔比值,即n(吐温-80)/n(卵磷脂)〕<0 5时,表面活性剂单体在溶液和脂质双层膜中分配,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单体和囊泡并存,脂质双层囊泡膨胀,粒径逐渐增大,形成一个肿胀的脂质囊泡;当0 5相似文献   

8.
两亲性结构的囊泡特别适合作为载体而应用于医疗领域,而生物质基多糖材料凭借其良好的生物亲和性是囊泡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季铵盐改性的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制备纤维素基多糖囊泡。研究了原料配比、pH介质和盐溶液浓度对多糖囊泡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H=7,改性后的壳聚糖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配比为1∶5时,多糖囊泡有较为稳定的表面形貌。在一定范围内,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可以显著缩短多糖囊泡的破裂时间,表明离子强度可以影响多糖囊泡的静电自组装,该行为可为控释药物提供新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含偶氮苯和胆甾醇基团的分子Azo Chol,在主客体作用的驱动下与α-环糊精(α-CD)形成了一个超两亲分子Azo Chol/α-CD。利用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CLSM)等实验手段证明了该超两亲分子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囊泡结构。偶氮苯基团在光照刺激下可以发生顺反异构的可逆变化,导致超两亲分子的解体和再次形成,进一步引起体系发生囊泡解体与再形成的可逆转变。这种具有光刺激响应的超分子结构的转变在智能材料领域可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含氟表面活性剂中的单链两亲分子、双链两亲分子和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囊泡的不同形成机理,并从分子结构角度阐述了其囊泡与碳氢表面活性剂囊泡相比具有更稳定、渗透率更低的特点,囊泡的特殊结构和性质决定其在生物膜模拟、药物释放、催化、提供反应的微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以非共价键结合的双刚性杂化分子在不同溶剂体系下的溶液自组装,本文利用氨丙基七异丁基多面体低聚硅氧烷(Si_8O_(12)NC_(31)H_(71),简称BPOSS-NH_2)与亲水性硅酸钨(H_4SiW_(12)O_(40),简称HSiW)发生氨基质子化反应,形成双亲性杂化分子。通过核磁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确定了杂化分子的成分。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溶液中自组装的纳米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质子化得到的杂化分子在丙酮-水体系中能够组装成层状的规则二维纳米片。当溶剂体系改为四氢呋喃-水时,杂化分子能够组装得到三维囊泡。在丙酮-水体系中,在组装过程中随着水的加入,杂化分子中的BPOSS-NH_2的溶解度变小,导致该双亲性杂化分子缺乏分子运动性,所以最终组装体为层状规则二维纳米片。在四氢呋喃-水体系中,尽管组装过程中有水的加入,由于BPOSS-NH_2在四氢呋喃中的溶解度较高,所以杂化分子中的BPOSS-NH_2具有一定的分子运动性,因而在自组装初期形成的双层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可以形成二维曲面,最终得到空心囊泡结构。  相似文献   

12.
Bola型表面活性剂2.Bola化合物囊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ola型两亲化合物分子因具有中部是疏水基,两端为亲水基团的特殊结构,可在水中聚集形成单层类脂膜(MLM)和单分子层囊泡(MLM囊泡)。许多单分子层囊泡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具有两个不同亲水基团的bola化合物可形成内外表面分别由不同亲水基团组成的不对称单分子层囊泡。Bola化合物可以参与到普通两亲化合物所形成的双层类脂膜中并改变膜的稳定性,还可成为连接双层类脂膜内外的电子或离子通道。  相似文献   

13.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自聚效应对溶液介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辉  黄永民  刘洪来 《化工学报》2006,57(8):1848-1855
采用动态密度泛函理论分别以PEB[(PEO) 11-(PBO)11]和PL64[(PEO)13-(PPO)30-(PEO)13]为研究对象,模拟了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自聚效应对介观结构的影响.PEB在自聚效应的影响下可以形成多层囊泡结构,并且PEB聚集体的自聚程度越高,多层囊泡的层数越多,自聚程度越低,多层囊泡中包含的水分子越多.而PL64在自聚效应的影响下可以形成球形多孔结构以及球状和短棒状聚集结构.此外,通过比较序参数以及介观结构的演化过程,给出了PEB多层囊泡结构与PL64球形多孔结构和球状短棒状聚集结构的演化机理.  相似文献   

14.
佟大维  赵明明  王剑锋  范圣第 《精细化工》2007,24(12):1176-1179
分别在500nm和340nm考察了由表面活性剂溴化N,N-二-十六烷基-Nα-6-三甲胺基己酰基-L-丙氨酰胺形成的阳离子囊泡,在氧化型辅酶Ⅰ(NAD+)或还原型辅酶Ⅰ(NADH)作用下,以及在乳酸脱氢酶和底物丙酮酸的存在下,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由0.50mmol/L的表面活性剂形成的阳离子囊泡悬浮液中,NAD+浓度从0增加到2.40mmol/L,囊泡悬液外观没有明显变化,囊泡不形成聚集;而NADH浓度从0.25mmol/L增加到0.80mmol/L,囊泡悬浮液的吸光值明显增加,囊泡产生了聚集;在乳酸脱氢酶存在下,囊泡的聚集体随着NADH在酶反应过程中不断转化为NAD+,重新分散,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囊泡的聚集和用酶进行分散后的状态。最后,用超滤方法考察了囊泡结合的NADH与初始NADH浓度的关系,囊泡结合的NADH最大量为0.33mmol/L。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构筑的囊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形成囊泡的两亲聚合物的结构,如双链两亲聚合物、单链两亲聚合物、正/负离子复合聚合物、聚合物与小分子化合物及可聚合化两亲聚合物;介绍了这些聚合物形成囊泡的特点和形成条件;概括了囊泡在反应微环境、药物释放、基因载体和生物矿化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并提出了聚合物构筑囊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以热聚合法取代紫外辐照法在较高浓度下制备稳定的脂肪酸囊泡的可行性,以可聚合单体共轭亚油酸(CLA)及其钠盐混合物为原料,在水溶液中经p H响应自组装得到共轭亚油酸囊泡(CLA-Ufasome),再通过热聚合法对高浓度CLA-Ufasome自交联进行化学绑定,制备稳定的自交联共轭亚油酸囊泡(CLA-FAV),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 H=8.6的条件下,在3~100mmol/L〔cvc(CLA)的500倍〕的浓度范围内均得到粒径为10~20 nm的CLA-FAV。说明经简单的热聚合法制备的CLA-FAV形貌与紫外法基本一致;该热聚合法CLA-FAV对5-氟尿嘧啶(5-FU)具有良好的包载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囊泡是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一种特异聚集形态,它可以通过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形成,也可以在生物体内自发的形成.囊泡的微小尺寸和多层结构为纳米材料开发以及生物膜研究提供一种途径,因此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囊泡的形成及其在医药和纳米粒子制备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在浓度比较高时出现的双水相和囊泡现象,并对这种双水相形成条件和囊泡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中的双水相现象只能在两个非常狭窄的区域形成,可能由不同浓度的胶束溶液、胶束溶液与液晶相或囊泡等组成。在一定的条件下,比较稳定的囊泡可以自发或经过超声处理形成。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一种对氧化还原具有刺激响应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硒丙基硫酸钠(SDSePS)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复配形成SDSePS/DTAB自发囊泡,探究了该囊泡的氧化还原可逆响应行为。结果表明,在H_2O_2的作用下,SDSePS分子中二价硒醚基团(-Se-)可以被氧化成四价硒亚砜基团(-Se=O),SDSePS/DTAB自发囊泡被瓦解成球状胶束;在Na_2SO_3的作用下,四价硒亚砜基团被还原成二价硒醚基团,SDSePS/DTAB自发囊泡再次形成;在H2O2和Na2SO3的交替作用下,SDSePS/DTAB自发囊泡可以在胶束和囊泡两种状态下可逆氧化还原循环至少10次,还原再生的SDSePS/DTAB自发囊泡的平均半径稳定在115~130 nm。  相似文献   

20.
天然的或合成的两亲分子(表面活性剂)可以自组装形成多尺度的聚集体结构,比如胶束、囊泡、液晶和纤维等。在表面活性剂中引入功能性基团,借助外界环境(比如光、温度、pH、CO2、磁等)的改变可以实现对表面活性剂的聚集方式的调控。本文主要介绍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结构以及环境刺激与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