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防砂工艺技术是提高油井产能和油田开发效益的关键技术。我国疏松砂岩油藏分布范围广、储量大,油气井出砂是这类油藏开采的主要矛盾。出砂往往会导致砂埋油层或井筒砂堵或油气井停产作业、使地面或井下的设备严重磨蚀、砂卡及频繁的冲砂检泵、地面清罐等维修,使工作量巨增,既提高了原油生产成本,又增加了油田管理难度。防砂是开发易出砂油气藏必不可少的工艺措施之一,对原油稳定生产及提高开发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稠油油藏开采中油层出砂是制约开采速度的主要矛盾。常规冲砂作为解除砂堵的主要手段对于稠油漏失井作用很小。本文提出两种新型清砂工艺技术,井筒抽砂工艺技术和沥青球暂堵冲砂工艺技术。这两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解决漏失井清砂问题的有效途径。几年来的实践应用证明,这两种清砂工艺技术对于地层漏失的稠油井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欢西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层出砂矛盾日益突出。油层出砂分为游离砂和骨架砂,出砂原因很复杂,钻井、完井、生产和修井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引起地层出砂。油层出砂后,一方面砂子可能在井内沉积形成砂堵,使油井产量降低;另一方面增加了井下作业工作量,同时出砂严重还可能引起砂埋油层、井壁坍塌和套管损坏等,导致油井停产。为了解决油井冲砂作业难点,我厂自2003年开始自主研发井下作业冲砂工艺技术,已经形成三代具有技术代表性的连续冲砂工艺技术,一是不停泵地面换向连续冲砂技术;二是套管内换向连续冲砂技术;三是密闭循环连续冲砂、除砂技术,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得科技进步创新奖11项。以上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大大提高了我厂的井下作业冲砂技术水平,有效解决了传统冲砂停泵、易卡管柱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水平井体积压裂开发模的研究与推广在致密油藏开发中取得了较高初产,但是采用万方液千方砂的开发模式不仅造成后期水平段易砂堵,且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经济效益差。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后期稳产开发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根据水平井冲砂洗井与吞吐采油工艺原理,开展了致密油藏水平井分段式洗井与吞吐采油工艺技术可行性研究,实现了水平井冲砂洗井与吞吐采油两种工艺技术有机结合,不仅整体缩短了施工程序和时间,而且有效避免了水平井洗井过程中大井斜段易砂卡风险,实现了补充地层能量的目的,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油、气井出砂及压裂支撑剂砂堵问题直接影响井的产能,对砂堵井及时进行冲砂可尽快使其恢复生产。针对传统冲砂施工过程中,反复停泵接单根易造成砂卡管柱事故及冲砂效率低的问题,可采用连续油管冲砂技术。该技术不但避免了接单根问题,并可利用小截面积优势提高液体的冲砂能力及携砂能力,同时还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6.
对船舶涂装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分段扫砂工艺技术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满冲砂工艺和扫砂工艺的比较分析,为扫砂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平井冲砂,由于地层亏空严重,传统方法返排率极低,冲砂风险程度大,不能有效保护储层。负压旋转冲砂是利用专用工具实现水平井反循环旋转冲砂,实现了限速旋转、紊流携砂、深层解堵功能,可以防止砂粒下沉和砂卡事故,提高了携砂能力。实践表明该技术对水平井冲砂具有较好的成效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量水平井的发展以及稠油开采过程出砂的严重,水平井出砂和低压漏失井的出现,导致常规冲砂技术无法将井筒内砂粒外排。针对该技术难点的出现,为彻底解决冲砂作业,利用双管冲砂和水射流冲砂技术,结合携砂液运移理论分析,提出一套新的双管冲砂工艺技术,该技术对水平井及漏失严重地层井的冲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在不动管柱前提下使用等径管在管内冲砂洗井,根据砂堵管柱、水嘴和憋压无法实现冲砂的情况分析其关键原因,研究新的防堵高压射流冲砂接头的机理,并投入使用和解决砂堵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笔者主要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阐述了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通过等径管在管内部进行冲砂洗井,对砂堵管柱、水嘴和憋压难以达到冲砂目的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找出了具体的原因,对先进的防堵高压射流冲砂接头的机理做了一番研究,并运用到实际中,有效处理砂堵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井筒捞砂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稠油油藏开采中油层出砂是制约开采速度的主要矛盾。常规冲砂作为解除砂堵的主要手段对于稠油漏失井作用很小。本文提出的井筒捞砂工艺技术工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解决漏失井清砂问题的有效途径。几年来的实践应用证明,该捞砂工艺技术对于地层漏失的稠油井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常规水力冲砂不能解决春光油田部分水平井冲砂难点,提出氮气泡沫冲砂工艺,可以有效减轻低压水平井的漏失问题,提高冲砂效率;泡沫液柱与地层之间形成负压,使近井地带污染物返吐,有效解除近井地带堵塞;利用负压实现防砂前排砂,提高防砂效果。通过室内研究得到了泡沫体系配方,并对配方发泡性能、流变性能、携砂能力等关键因素进行评价。现场应用表明,泡沫流体冲砂解堵有效地防止了冲砂液漏失,是清除低压水平井井底出砂及解除近井地带堵塞的一项有效措施,对现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藏水平井开发步伐的加快,水平井的数量逐年增加,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和后期开采过程中时常出现砂堵或生产期间出砂,甚至砂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储层压裂改造效果和后期开采产量,危及地面采输设备的安全。因此,为保障水平井压裂施工顺利实施、治理生产期间因井筒积砂堵塞油气通道、避免因出砂损坏地面采输设备,开展连续油管冲砂解堵技术的应用研究,以解决鄂尔多斯地区水平井冲砂解堵难题。  相似文献   

14.
冲砂是油田开发中很常见的一种恢复产能的修井工艺,为使冲砂彻底,冲砂液的性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冲砂液的成分、粘度及携砂性能是确定井底砂能否被冲干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稠油水平井冲砂遇到的主要难题,研发了水平井负压射流冲砂工艺技术,利用同心双管解决了井筒内不易建立循环的问题,利用负压发生器产生的抽吸力和举升力把残液、固态颗粒等抽汲至油管并举升到地面,并利用搅砂喷嘴产生的高速流冲散固态颗粒和高粘稠油使其流化,有效解决了稠油水平井冲砂液漏失严重和砂粒返排困难等问题。矿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工艺结构简单,工艺成功率高,施工工期短,液量恢复迅速,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上油田容易出砂的特点,将高压旋转水射流技术运用于冲砂洗井作业,首先分析了旋转射流解堵工艺的基本原理,对砂粒沉降末速的计算模型进行了讨论;其次油管及环空各种摩阻压降计算模型展开了分析比较,确定了清洗解堵工艺方案的主要参数;最后根据现场一口井的数据,给出了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工作液的设计方案,并进一步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海上油田水射流清洗解堵现场应用参数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稠油油藏开采中油层出砂是制约开采速度的主要矛盾.常规冲砂作为解除砂堵的主要手段对于稠油漏失井作用很小.本文提出井筒捞砂工艺技术,这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解决漏失井清砂问题的有效途径.几年来的实践应用证明,该清砂工艺技术对于地层漏失的稠油井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章志轩  李方明  焦蓉  张传亮  何浩兰 《当代化工》2022,(6):1431-1434+1438
涩北气田随着开发的深入,出水、出砂加剧,地层压力下降,部分产层亏空,修井作业压井液的漏失严重。通过历年陆续在涩北气田开展固化水类、暂堵类、泡沫类等3类体系压井液的试验工作,不断优化改进,形成低伤害无固相压井液,同时又引进并试验采油用冲砂暂堵剂压井液。结合两种主体压井液体系性能参数,针对不同气井压力系数、水侵程度、地层水矿化度,建立压井液优选方案。研究表明:低伤害无固相压井液随着黄原胶质量配比的增加,压井液的黏度逐渐上升,为方便现场使用,黏度须小于200s,黄原胶集增黏、悬浮性能于一体,达到增加压井液黏度、降低流动性、提高携砂能力的目的,从而减小压井液的漏失。冲砂暂堵剂压井液抗盐性差,遇盐水易破胶,因此仅能用淡水作为基液,不适用于压力系数高的盐水基液井。涩北气田储层保护工艺的研究进一步丰富涩北气田压井液工艺技术系列,为涩北气田低压气井储层保护技术提供发展方向和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19.
水平井是渤海油田新油田开发及老油田井网调整的重要手段。水平井在修井冲砂作业过程中修井液漏失情况十分严重,容易造成冲砂管柱遇阻卡等复杂情况,同时漏失的工作液也会造成储层污染,作业后产能恢复困难。对比分析了渤海油田常用的固化水,PRD,油溶性树脂暂堵,EZ-FLO四种暂堵液体系性能特点及暂堵机理。提出了"固相暂堵"+"无固相套铣冲砂"的储层保护思路,在渤海油田水平井冲砂作业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冲砂及储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冲砂作业就是从油管或油套环空中,向井底注入高速流体来冲击砂堵,同时上返循环液体可将砂粒携带出来,进而达到解决油水井砂堵情况。在冲砂过程中,由于冲砂方式、施工人员操作不当、设备出现故障、地层漏失等原因造成冲散的砂子不能及时返出地面,正冲砂方式的冲击力较大,更易冲开砂堵,但由于油套环空横截面积大,导致液体上返速度比较小,携砂能力较弱,进而容易发生卡管事故,而反冲砂管柱下端安装喷头,液流返速快,同时解决了水平段冲砂不彻底的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