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揭示了厚油层内部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得出嵌入型单成因砂体上倾尖灭区、垂向侵蚀切叠型不连通的单成因砂体等部位是剩余油富集区,另外当厚油层存在注采对应关系时,油井钻遇的厚油层内部不稳定夹层之上也是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2.
临南油田经过长期开发,剩余油已高度分散,大部分剩余油分布于河流相-三角洲相为主的非均质严重的油藏中,即:那些因储层非均质而形成的孤立或未打开的半独立的流动单元中。本文引入渗流域概念针对临南油田进行研究,最终划分出3大类隔夹层,4类流动单元,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流动单元的研究,对于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确定剩余油的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流动单元不仅具有相同(似)的沉积特征,而且具有相同(似)的流动特征。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之间互有借鉴,研究步骤也有类似,这些分类方法多有交叉性。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的流动单元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流动单元(又称储层流动单元)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形成的一种储层描述技术它为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油藏二次采油后期的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梁11断块丰富的静、动态资料,以密井网条件下的精细储层描述和构造研究为基础综合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及非均质性和水淹特征,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储层物性与表征储层渗透特征的参数FZI之间的关系式,由此将该区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类流动单元.并在此基础上,把流动单元研究与剩余油研究结合起来,认为Ⅲ、Ⅳ类流动单元在高含水后期的油藏开发中,水淹程度较轻,容易形成利余油富集区,由此可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目前利用水平井挖潜厚油层剩余油的技术已成为油田后续开发的重要手段。PB油田处于长垣老区,目前已进入高、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挖潜困难。本文应用地震反演预测成果、测井、地质、生产、测试等动静态数据,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充分认识构造、储层特征等,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优选水平井部署有利区域和有利层段,应用水平井适应性筛选对有利区域和层位进行水平井优化设计;对高含水期油田后期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河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来,研究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规律,并对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进行挖潜成为一种新的开发方向.针对双河油田高含水后期的主要特点,从夹层的成因和形成机理入手,通过双河油田438块厚油层层内细分对比研究,总结出438块各单层夹层分布规律,分析厚层内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及规律,提出如何寻找剩余油,进而如何挖掘剩余油,达到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成果对油田高含水后期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河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来,研究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规律,并对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进行挖潜成为一种新的开发方向。针对双河油田高含水后期的主要特点,从夹层的成因和形成机理入手,通过双河油田438块厚油层层内细分对比研究,总结出438块各单层夹层分布规律,分析厚层内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及规律,提出如何寻找剩余油,进而如何挖掘剩余油,达到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成果对油田高含水后期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反韵律油层存在夹层,使层内水驱渗流更加复杂,剩余油的赋存位置和形态发生变化,对厚油层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综合考虑夹层在反韵律厚油层内的分布位置、夹层大小,对剩余油在反韵律厚油层中的赋存规律进行直接观察。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不同夹层模型,模拟研究了夹层在不同平面位置、纵向位置、展布面积、油水井射孔组合对剩余油的赋存位置及赋存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韵律厚油层由于夹层的存在,导致剩余油的赋存程度增大,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夹层的下方,并系统的总结出了夹层控制剩余油的5种分布模式,分别为:楔状型、碗状型、平板状型、半碗状型、M状型,为该类油层存在夹层时的剩余油挖潜提供方向,对油田的中后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文中油田为例,综合应用测井、测试、生产动态等资料,利用静态研究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剩余油分析,经现场实践取得较好效果,对指导高-特高含水期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沙二下油藏构造复杂的特点进行油藏精细描述和油藏数值模拟 ,得出剩余油分布规律 ,应用多项技术充分挖潜剩余油 ;完善注采井网 ,解决层间矛盾 ,恢复水驱控制储量 ,提高开发效果。对生产油层多、层间矛盾突出的油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期 ,对砂体成因特征和构造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需要进一步细分储层流动单元。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利用其时间序列分析沉积体的空间展布规律及沉积环境的变迁 ,细分储层流动单元。使流动单元更富有哲理、逻辑性更强 ,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储层的本质及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本地区部分井测井曲线以及本区泥质含量、孔隙度等数据的统计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储集砂体是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的渗透率韵律以正韵律为主,席状砂储层的韵律性以反韵律为主,主要的孔隙类型为粒间溶蚀孔隙,喉道主要以缩颈型喉道和片弯状喉道为主。  相似文献   

14.
大庆油田杏六区东部葡Ⅰ33单元已进入特高含水期,但油层内部仍然存在较多剩余油,取心资料和油藏精细描述资料表明,其剩余油主要存在于油层的顶部,为了挖潜有侧积夹层的厚油层中上部的剩余油,开展了水平井三元复合驱现场试验。本文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精确描述了厚油层内部夹层的三维特征,对三元复合驱前后的剩余油进行了定量分析,给出了水平井三元复合驱开发特征。研究表明,利用水平井三元复合驱开发有侧积夹层的厚油层中上部的剩余油,能够不同点坝之间和同一点坝内部形成了很好的注采关系,确保了夹层间剩余油的有效动用,极大地提高了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5.
千12莲花1991年9月投入开发,截至目前相继投产各种油井101口,其中各种报废井26口,井况差井30,正常生产井61口(其中6口报废,10带井况),日产油不足1t/d,采油速度低,累计采出程度低,断块高产稳产时间只有40个月,整体开发效果较差。由于断块断层多,构造复杂,未详细对断块进行过构造研究,同时对断块剩余油分布,油水分布认识不清。因此拟对该块进行油藏地质综合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华庆油田白155井区长63油藏为例,应用流动单元方法研究超低渗透油藏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流动单元划分中选取了流动层指数、渗透率、流动系数、孔隙度及泥质含量5个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法将储层划分为Ⅰ、Ⅱ及Ⅲ三类流动单元,优选出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对流动单元进行了井间预测,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研究表明,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将岩相模型不能区分的隔层和夹层区分开.由流动单元约束下的数值模拟结果:剩余油主要富集在物性、渗透性相对较差的Ⅱ、Ⅲ类流动单元区.Ⅰ、Ⅱ及Ⅲ三类流动单元生产历史与剩余油分布吻合性好,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动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岩芯和测井资料,以地质相、测井相分析为基础,对试验区葡I组油层进行详细的沉积微相研究,识别出3种沉积亚相、11种微相。在对葡I组油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单砂体研究基础上,详细描述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为聚驱后井网重构、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具有充足底水能量水平厚油层理想数值模拟模型,在考虑了不同井型、不同射孔层位、不同产液强度和不同纵向渗流能力的情况下,设计了五种开发方案,运用vip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五种方案的油藏动态进行了模拟与对比,对具有充足底水能量的水平厚油层的开发规律进行了总结,对指导同类型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文明寨油田厚油层较发育,对厚油层韵律进行了剩余油研究,经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辛47块为代表的多油层断块油藏,在通过多次细分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层系内小层间干扰依然严重,开发效果差异大。为充分挖潜剩余油,在深入分析油藏开发历程及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小层综合分类,将纵向上不相邻的、但储层物性和开采程度相近的油层重新组合开发层系,并分层系进行注采井网完善。矿场实验表明,层系重组技术可有效改善中低渗储层开发效果,提高多油层断块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