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河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来,研究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规律,并对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进行挖潜成为一种新的开发方向。针对双河油田高含水后期的主要特点,从夹层的成因和形成机理入手,通过双河油田438块厚油层层内细分对比研究,总结出438块各单层夹层分布规律,分析厚层内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及规律,提出如何寻找剩余油,进而如何挖掘剩余油,达到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成果对油田高含水后期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双河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以来,研究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规律,并对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进行挖潜成为一种新的开发方向.针对双河油田高含水后期的主要特点,从夹层的成因和形成机理入手,通过双河油田438块厚油层层内细分对比研究,总结出438块各单层夹层分布规律,分析厚层内剩余油分布的特点及规律,提出如何寻找剩余油,进而如何挖掘剩余油,达到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成果对油田高含水后期强水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一区萨Ⅲ4-10油层剩余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东块一区是喇嘛甸油田第一个清水配制、清水稀释的高浓度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区块。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分布零散,为了研究北东块一区剩余油分布,依据新钻井水淹资料分析了萨Ⅲ4-10油层水淹特点,萨Ⅲ4-10油层以中、高水淹为主,低、未水淹主要分布在各韵律段的上部。结合加密后油层沉积特征、原井网的注采关系等资料,归纳了北东块一区萨Ⅲ4-10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萨Ⅲ4-10油层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各韵律段的上部、厚油层顶部和注采不完善部分。  相似文献   

4.
北东块一区是喇嘛甸油田第一个清水配制、清水稀释的高浓度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区块.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分布零散,为了研究北东块一区剩余油分布,依据新钻井水淹资料分析了萨Ⅲ4-10油层水淹特点,萨Ⅲ4-10油层以中、高水淹为主,低、未水淹主要分布在各韵律段的上部.结合加密后油层沉积特征、原井网的注采关系等资料,归纳了北东块一区萨Ⅲ4-10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萨Ⅲ4-10油层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各韵律段的上部、厚油层顶部和注采不完善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庆喇嘛甸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各类储层动用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油层水淹状况差别很大,剩余油分布十分分散,挖潜难度极大,水淹层解释较为困难,其中尤以厚油层、薄差层为甚。本文根据井壁取心资料,建立了水淹层综合解释评价方法,几年来,在喇嘛甸油田新钻调整井中应用200多口井,综合解释符合率达87.2%,提高了喇嘛甸油田厚油层、薄差层精细评价水平,并为新钻调整井选层射孔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下二门油田中下层系于1978年8月投入开发,经历30多年的高速、高效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目前地质储量采出程度高达40.97%,综合含水96.64%。开发上,由于构造复杂及储层变化快,局部存在窜层、"高水低油"、局部构造认识不清等问题,制约了中下层系精细开发。中下层系平面、纵向储量动用况、水淹状况、剩余油潜力等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厚油层内,受沉积相带及层内隔夹层遮挡,强水淹与中、弱水淹共存,厚油层内仍具有一定挖潜空间。通过开展下二门油田中下层系厚油层构造特征研究,统一地层划分层号、进行局部构造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状况研究,为下步措施调整挖潜提供地质基础资料及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田在注水开发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油层水淹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判断油层水淹程度和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及其空间分布是地球物理测井解释工作的重要任务,是设计和优化注水开发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本文应用组合方法即:在未水淹油层,用以导电效率理论为基础的饱和度计算公式;而水淹油层或油水同层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以此来更准确的判别水淹层,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葡萄花油田北部地区含油位置为葡萄花油层,其中葡萄花油田厚油层水淹规律符合大庆喇萨杏油田特点,薄差层符合大庆外围油田低渗透油层水淹规律特点,该区油气水关系复杂、水动力比较活跃,水淹层解释较为困难。根据葡萄花油田密闭取心井分析资料及井壁取心分析资料,建立了该地区水淹层解释评价方法,主要通过井壁取心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等录井新技术,建立了图版法、谱图法、图像法等评价方法,在葡萄花油田北部地区应用15口井,综合解释符合率达82.1%,为射孔层位拟定和加密区综合调整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研究开发水淹层评价新技术和新手段,搞清剩余油分布及层内水淹状况是一项十分迫切而又有深远意义的任务。本文应用井壁取心资料总结了葡萄花油层的发育特点,对原有的水淹层解释方法进行了完善和细化,在新井的解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该项技术在综合判断油层水淹程度、提高老油田调整挖潜效率方面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厚油层层内夹层是影响油层开发的主要因素,并且夹层的分布会令油水出现运动方向上的变化,为此,技术人员需要研究厚油层层内夹层对剩余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做好剩余油开发工作。本文以邑探区底庙-职田地区为例,分析了当地的油藏、厚油层层内夹层分类和分布规律,最后总结了本区厚油层层内夹层对剩余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发育且层内成段水淹,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挖潜难度大的特点,利用水平井技术挖潜断层区内厚油层顶部的剩余油是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手段。利用petrel软件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建立水平井研究区的地质模型,设计水平井轨迹,并在钻井过程中实时校正调整钻井轨迹,可为水平井的成功钻井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震技术在水平井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喇嘛甸油田开发的目的层主要为萨尔图、萄花油和高台子油层,断层边部的厚油层顶部属于低水淹层,存在剩余油。利用水平井可扩大泄油面积、提高油层动用程度,且水平段能够穿越夹层,可以实现挖潜断层边部剩余油的目的。应用开发地震技术,结合钻井、测井、试油、沉积相等资抖,通过细致描绘喇嘛甸油田萨Ⅲ31层的顶面构造特征,预洲萨Ⅲ31层的分布形态、厚度和展布范围,可为水平井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濮城油田沙二上2+3油藏处于高含水开发后期,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层间矛盾突出,层间隔层薄,分层注采调整难度大;层内非均质性强,存在高渗条带,厚油层层内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富集;下步挖潜层间二三类层、层内夹层控制弱水淹部位剩余油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官142区块是正韵律巨厚砂岩油藏,经过多年注水开发,油藏底部产生"次生"底水,受储层垂向物性的差异及层内隔夹层的不稳定分布影响,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难度大。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应用动态监测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区块水驱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厚油层的顶部,结合水平井即可提液增油,又可控制底水锥进的优势,在该区块实施水平井挖潜剩余油潜力,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水平井技术在官142区块正韵律厚油层次生底水油藏的成功应用,为同类型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水淹层的测井解释为核心,以水淹层的定量评价以及剩余油饱和度的确定为目的,分析了油层水淹后孔隙度、渗透率、地层水矿化度以及岩石润湿性等的变化,并通过岩电实验对不同水淹类型的地层电阻率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X区PI组主要为大面积河道砂沉积,油层发育厚度大,层内渗透率差异较大,呈现正韵律性,从而造成厚油层下部动用较好,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厚油层上部。为了探索挖掘顶部剩余油的方法,本文描述了厚油层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并通过优化调剖工艺方案设计,探索了对应调剖挖潜厚油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油层水淹状况分析技术一直是油藏开发的基础和关键,只有研究出油藏每一个小层的水淹状况以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明确油水井注采动态关系,才能提供油藏调整治理依据。文10断块作为文中油田最早的复杂断块油藏,期间经过大量的注采调整和多轮综合治理,无论是井网还是地下剩余油的分布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地下剩余油规律和构造都需要重新研究。  相似文献   

17.
经历四十多年开发,大庆杏树油田主力油层已进入高含水后期。针对高含水后期调整挖潜的剩余油评价难题,利用水驱油实验资料、密闭取心与井壁取心对比分析实验资料、试油及投产资料,系统总结了随含水上升,地化色谱和荧光图像特征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水淹层录井响应机理,建立了以地化色谱、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等新技术为手段的水淹层录井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可直观、准确地评价剩余油,进而确定剩余油挖潜部位,在调整井中应用见到了明显的效果,成为在高含水主力油层深化挖潜和薄差层有效动用过程中,剩余油评价和射孔选层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科学合理开发调整、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断层边部由于侧向遮挡多形成注采不完善区域,同时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断层相交形成背斜控制下的断层-岩性油藏,断层边部的厚油层顶部属于低水淹层,多形成剩余油富集。应用构造解释技术,结合钻井、测井、试油、沉积相等资料,通过细致描绘葡北油田X井区油层组顶面构造特征,预测目的层的砂岩分布形态、厚度和展布范围,可为井位设计、投产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厂油田属于中渗复杂断块油藏,目前综合含水已达92.01%,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为了进一步实现老油藏的持续稳产,不同类型油藏的剩余油认识是关键,尤其是厚油层层内隔层的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不清,隔夹层对油气运移、水淹级别的影响缺乏了解,导致剩余油分布和流体性质变化规律认识不明确。从近两年剩余油监测资料运用效果表明,油藏在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认识跟生产实际差距较大,严重制约着油藏开发。  相似文献   

20.
高含水期厚油层层内剩余油的分布异常复杂,针对胜利油区史南油田梁11断块沙二8^2反韵律厚油层非均质严重的特点,细分层内沉积微相,划分均质段,建立厚油层层内三维静态模型,对单砂体进行了多层段的数值模拟,搞清层内建筑结构及剩余油分布,利用侧钻水平井、侧钻井、补孔改层、完善注采井网、间歇注水等措施挖掘厚油层剩余油潜力,提高了油藏采收率,实现区块控水稳油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