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厦门市110 kV变电站接线方式,总结厦门110 kV电网规划编制方法的优点.通过与城市规划部门联合编制电网规划,变电站站址和走廊空间得到充分预留,以解决电网规划实施困难的难题,可以为其它城市电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110kV电网网络结构模式选择的合理与否对于电网的整体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方案比较、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无锡太湖新城适宜采用的110kV网络结构模式进行论证探讨,提出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中压配电网架空线和电缆的接线方式模式,提出城市中10kV中压配电网在电网发展的各个时期应该采用的接线模式和各典型城市目标年网架接线模式,并探讨了现状电网应如何顺利地过渡到目标年网架.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与城市用电量的日益增大,给城网变电站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变电站接线方式和整体布局的探讨,提出了城网110kV变电站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7.
为解决在目前城网变电所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难题。以南宁市区若干城网变电所建设为例,在电气主接线、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土建方面,就目前城网110kV变电所的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110kV新康达变电站及该区域电网的现状,然后就该变电站接入系统的110kV送电线路接线提出三种方案,再分别从供电可靠性、对系统影响程度、运行和维护的灵活性、发展的适应性、工程投资等五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9.
对城网110kV变电站建设模式进行探讨,指出城网110kV变电站在规划设计中,采用简化接线,发展无人值班和综合自动化、小型化、屋内多层布置方案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厦门城市110kV电网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厦门城市110 kV电网规划编制的方法和优点,着重提出了与城市规划部门联合编制电网规划的必要性,使规划中建设的变电所所址和线路走廊的预留得到法律保障,解决了实施电网规划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1.
在对一个具有4座110 kV变电所的110 kV城市高压配电网拟定的6个接线方案进行初步筛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中两个优选的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技术、经济计算比较,从而得出了最适于无锡供电公司的是采用两个小环网的最优接线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地区电网110 kV母线主要涉及到220 kV变电站110 kV侧母线以及110 kV变电站的高压侧母线,通过对地区电网110 kV母线运行方式的安排,从电网的稳定性、继电保护、电压合格率,网损率和N-1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地区电网110 kV母线运行方式安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中心区土地价格越来越昂贵,变电站和线路走廊用地选择越来越困难的实际问题,为满足城市中心区电力负荷增长及高可靠性的需求,同时保证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中心区的110kV电网结构——链式、辐射混合结构。该110kV电网结构以坚强的上级电网和中压配电网为基础,合理划分供电区域,在同—供电区域中各变电站间加强中压联络,在某一台主变或某一条线路检修或停运时,可以完全通过中压网络将负荷转移,从而在不降低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单主变、单进线变电站;减少城市中心区地下变电站、半地下变电站的使用,节约投资。 相似文献
14.
15.
分析了目前广东电网110 kV接线方式,介绍了广东110 kV目标电网主要采用的T接、链式两种接线方式.并对广东典型的三T接线方式与完全双回链式接线方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及技术的更新,变电站的可靠性及经济方面满足用户的要求已经成为越来越关键的因素。实际使用的变电站,其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改进,电压和电流测量技术的改进,现代化控制、保护和监视办法的实施,引发了变电站设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了沧州供电公司2座110kV新建城网变电站的建设情况。从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的反复讨论和论证、设备选型的严格把关、施工进度的周密安排、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技术人员现场跟踪和监督的认真细致、工程监理的一丝不苟及工程造价的严格控制等诸方面进行了介绍。通过城网变电站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今后的电网建设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清远市区10kV配电网的发展为实例,分析了10kV配电网辐射式、环网、双电源等多种接线方式的优缺点,提出提高城市10kV配电网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的工作思路,并指出规划配电网接线方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城网改造中 ,苏州供电局根据苏州市区和新区的不同情况 ,在借鉴已建 1 1 0kV变电所设计经验的基础上 ,对 1 1 0kV变电所在电气主接线、平面布置、电气设备选型、防火、中性点接地方式等方面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