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层注水是解决油田开发中的层间矛盾,实现有效注水,保持地层能量,维持油田长期稳产、高产,提高水驱动用储量和采收率的重要手段。靖安油田大路沟三区储层非均质性强,各向物性差异、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十分突出,注水过程中的单层突进和层间干扰现象十分明显,实施分层注水,油藏吸水剖面明显改善,水驱动用程度增加,递减降低,提高了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元城油田B区块长4+5储层物性较差,水驱规律复杂,导致油藏开发形势不断恶化。主要表现为:平面、剖面水驱不均矛盾突出;油水关系复杂,生产过程中见地层水;低产低效井数量多,影响区块稳产。本文从储层纵向、平面非均质性等方面出发,研究工区储层的平面、层间、层内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隔夹层、渗透率对注采对应关系的影响,为更好的开发油藏、编制注采调控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A油田是一个受断层、构造、岩性多种因素控制的复合型低渗透油藏,油层非均质性严重,裂缝较发育,渗吸作用明显。从1997年开始周期注水试验后,周期注水技术在A油田不断完善,应用规模逐年扩大,已经成为中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主要调整手段。通过实施周期注水,有效地控制了井区的含水上升速度,产量递减减缓。  相似文献   

4.
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包括宏观非均质性和微观非均质性。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通过油藏开发研究,分析了储层宏观,层内和微观非均质的特征,总结了油藏的非均质性研究的方法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气藏油、气、水渗流及采收率直接影响并反映着油气藏的开发效果,其中储层非均质性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层间干扰、单层突进、剩余油的分布情况等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受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分析储层宏观,层内和微观非均质的特征,可了解油藏的非均质性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19区延9油藏开采层位单一,自2009年注水开发以来,随着注采井网的基本完善,水驱储量控制和动用程度逐年增加,水驱特征曲线上表现为直线段越来越平缓,斜率变缓,水驱指数稳步增加,地下存水率上升,水驱波及体积增大,水驱开发效果持续变好。本文对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碳酸盐岩油藏开发中受到较多地质条件影响,最突出的问题是油藏的非均质性强,受到多期构造的破裂因素影响,双孔隙网络普遍存在,不具有规则性,裂缝发展不均,有的油藏地层能量衰减快。因此通过对其深入研究,提出必须及时补充地层能量,延长区块开发效果,探索合理的注水开发,为以后的开发工程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8.
宝力格油田是二连油田开发后期的主要产能接替区块,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较大。为了高水平开发该油田,现场引入了多种试井技术,以加强地质、开发等多类研究评价工作。实施后,在宝力格油田高水平开发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完善作用,对于完善开发方案、确定注采井网、保证试采试注效果、预防储层伤害、合理确定注水政策等,均获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非均质油藏不稳定注水参数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曙光油田稀油油藏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具有低渗透、复杂断块砂岩、碳酸盐岩、变余石英砂岩潜山等多种油藏类型。自1976年投入注水开发以来,受到油藏条件的制约,开发矛盾突出,水窜现象严重,影响了油藏水驱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大量的研究和现场实践,在不同类型的油藏开展了不稳定注水方式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四五家子油田为中孔中渗构造岩性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油井见效时间及持续时间不同,针对不同油井见效特征,从微裂缝及沉积相方面分析,发现注水见效主控因素是微裂缝及沉积微相的影响。这一成果对油田下一步注水开发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16井区属于低渗透储层,油气开采比较困难,因而研究该地区的储层非均质性是必要的。本次通过详实的测井资料,对扶杨油层进行测井解释,根据解释出的孔渗参数研究储层垂向和平面的非均质性变化,为低渗透储层的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安塞油田长10油藏于2007年发现,2008年全面开发,其可动用地质储量高达2391.6万吨,含油面积54.71Km2。经过近6年的注水开发,截至目前,采出程度仅为5.2%,而含水上升率高达18.5%,总体开发形势较差。因此,探索合理的开发方式,是减缓油藏递减、提高整体动用程度的有效途径。本文对目前的部分认识进行归纳、总结,为后期的开发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XF油田特低渗透储层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储层具有较强非均质性等特点,认为储层流动单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储层的油气分布。以N53区长3油层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利用流动单元来对该类非均质性极强的油藏进行储层评价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理138油区目前共完钻各类井375口,无注水井。采用天然能量进行进行衰竭式开采,部分区域底层欠压,导致采收率低,迫切需要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文中从油藏地质方面着手,重点分析了该区域油藏地质特征、储层敏感性、储层的非均质性等方面,分析表明采用注水开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油田注水开发对储层伤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田经长期的注水开发,注水水改变了储层的物性、岩电性及油水动态分布,通过研究注入水对储层伤害机理及变化特征,为研究注水开发后储层非均质性的变化特征,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展三次采油前期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山东化工》2021,50(9)
油房庄油田T9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井含水上升,油藏水驱不均,平面、剖面矛盾突出。本文主要从储层非均质性入手,结合动静态资料,分析其注水见效情况及水驱规律,研究认为T9油藏非均质性较强,水驱受效明显;油井见水主要受边水侵入、注入水突进、底水锥进等因素的影响;注入水沿高渗条带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导致局部水驱不均;为封堵高渗层段、均衡油藏水驱实行堵水调剖、优化注水等开发技术政策,指导油田高效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17.
姬塬油田黄3区长8油藏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注采层位不完善,注水井吸水不均,水驱动用程度低,地层能量不足等问题制约着区块的高效开发。本文针对黄3区在注水开发中的矛盾,对影响油田稳产的主控因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项研究对于指导同类油藏的开发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B166井区为白豹油田主力开发区块之一,早期井区南部开展强注强采开发试验,导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采油速度低、递减快。笔者总结南部开发试验经验,参阅大量注水开发技术文献,并借鉴国内外油田注水开发实例,在超低渗油藏已成熟的超前注水技术基础之上,创新性的提出了温和注水技术。北部试验井组采用超前温和注水开发技术,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平均单井日产油为强注强采井2倍左右,表明了超前温和注水技术适用于B166井区注水开发,该技术在国内外同类型油藏注水开发实践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北16井区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在油藏注水开发中,部分水井欠注,注采压差大,渗流阻力大等问题。采取了高压注水,分注,调剖等措施,以调整注采结构,完善注采系统。该措施实施后有效控制了含水上升速度,提高了注水波及系数,使得该区块注水开发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乌尔禾油田乌5井区内的生产井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大幅度开发,截止到2009年有许多井供液不足,间开生产或者停止生产。对区内筛选出的6口井采用压裂改造后,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单井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