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平衡剖面法对下扬子盆地黄桥地区连井大剖面进行构造演化分析,将黄桥地区构造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①印支运动前平稳隆降阶段:构造形态简单、平稳;②印支运动-燕山早、中期运动挤压推覆阶段:三叠纪末,本区遭受最强烈的构造运动,强烈的隆升、发育一系列推覆构造,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对冲构造特征。断层及地层褶皱量在18.3 km。③燕山晚期-喜山期拉张裂陷阶段:晚白垩-早第三纪时,下扬子地区应力场由原来的挤压转变为SE-NW向的拉张,表现为整体下降,广泛接受了上白垩统沉积,该阶段构造活动较强,致使先期逆冲断层发生构造反转,地层拉张量3.9km。拉张正滑大断层既控制着下第三系的沉积,又改造中古生界推覆冲褶构造,形成今日新面貌。致使黄桥地区构造形成由一系列的断垒和断鼻构造。  相似文献   

2.
基于枝江-当阳地区构造解释成果,对该区断裂系统发育情况、基本构造样式进行分析,并对研究区进行构造带划分,指出有利圈闭。结果表明:受燕山早期和喜山早期挤压和拉张应力的作用,研究区构造总体上呈北西向隆洼相间结构,其中,燕山早期是构造变形的主导期,以逆冲推覆构造为主;平面上,根据应力场性质的不同,研究区断裂可划分为燕山期断裂体系和喜山期断裂体系;研究区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挤压构造样式,形成大量褶皱和逆冲断层,主要的断裂样式有"Y"字型、反"Y"字型和断阶型;根据构造变型特征,研究区古生界自北西向南东可划分为3个构造单元:西部斜坡带、中部凹陷带和东部挤压隆起带;结合构造解释成果,研究区在志留系-寒武系落实局部圈闭4个,圈闭面积234.78km~2。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寒武系烃源岩二次生烃规律,以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系烃源岩为研究对象,结合构造演化及地层发育情况,利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典型井开展埋藏史、热史研究,认为AD4井区加里东早中期烃源岩进入生烃阶段,加里东中期Ⅲ幕至海西晚期多次隆升剥蚀、生烃停滞,燕山晚以来地层快速沉积,二次生烃较强;TP7井区以南加里东早中期以来持续生烃演化,高压抑制演化模式下喜山期以气和凝析油为主,喜山期生烃强度相对较弱; XH1井加里东早中期烃源岩进入生烃阶段,加里东中期Ⅲ幕之后强烈隆升剥蚀,海西期-喜山期无二次生烃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构造带的构造演化特征,探讨了其构造演化阶段。研究表明,柴北缘的构造演化经历了两次拉张——挤压构造旋回、四个演化阶段。即燕山早期断坳阶段(J1-K1)、燕山晚期挤压隆升阶段(K2)、喜山早期断坳阶段(E-N21)、喜山中晚期挤压反转阶段(N22-Q)。同时对马东地区的构造演化分析表明本区与整个柴北缘地区的构造演化史一致,也经历了两次拉张-挤压构造旋回、四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以平衡剖面技术为理论依据,利用Move软件对营尔凹陷地震剖面进行构造恢复,编制该区构造发育剖面,恢复其构造演化史。营尔凹陷是酒泉盆地东部早白垩世发育的一个次级断陷,目前其主要表现为早白垩世拉张和新生代挤压作用下形成的断坳叠置型结构。本次主要研究营尔凹陷白垩纪至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史,其经历三个主要演化阶段,分别是早白垩世拉张断陷期(K_1),晚白垩世至古新世挤压隆升期(K_2-E_1),新生代挤压坳陷期(E_2-Q)。本区构造演化控制其成为断陷与坳陷叠合型盆地,控制长沙岭构造转换带的形成,并控制油气在该构造转换带富集。  相似文献   

6.
龙门山冲断推覆构造带是从印支期开始形成,印支—喜马拉雅期自北而南依次发展起来。印支晚期呈叠瓦状逆冲推覆并发育断层转折褶皱。北段印支晚期构造呈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样式,龙门山前南段尤其是大邑地区则转换为生长的断层转折褶皱。燕山~喜马拉雅期在前陆方向发育构造消减褶皱带,发生在上述逆,中推覆带的下盘。龙门山与四川盆地构造结合部的最前排断裂带即山前叠瓦状逆冲推覆带,主要发生于喜马拉雅期。按应力传播及消减方式的不同,在前山地区划分出以台阶状断层控制的叠瓦断片为特征的消减带和以褶皱为主的传播带,以及可能出现的以反冲断层和相关褶皱组成的反,中褶皱带。  相似文献   

7.
三江盆地构造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生代以来,三江盆地总体处于弧后扩张与走滑的应力场环境,这一大地构造背景对三江盆地的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燕山晚期以来,晚侏罗世-晚白垩世,三江盆地进入扭张性断陷-坳陷盆地的发展时期,新生代,由于依兰-伊通断裂带和密山-敦化等断裂带的联合走滑作用,统一的三江盆地才得以形成。研究表明,三江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晚侏罗世裂陷发展阶段、早白垩世断陷发展阶段、晚白垩世坳陷发展阶段和新生代统一盆地阶段。三江地区相继发育了绥滨坳陷、前进坳陷、汤原坳陷,以及其间的富锦隆起和佳木斯隆起,在发生-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只有到了新生代才成为统一的三江盆地。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沉积和油气成藏特点,绥滨坳陷下部沉积建造厚大,并以其海陆交互相煤系为特征,因而对成气有利。前进坳陷下部构造层的滨海相含煤建造,对成气有利;上部构造层较厚的河湖相砂泥岩建造,对成油有利。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位于米仓山和大巴山交汇区,地表复杂的构造形迹表明该地区是多次运动的叠加和改造的结果。文章通过通南巴地区的形变特征研究认为,川东北地区的构造演化先后经历了:印支期构造雏形的产生、燕山期构造定型和喜山期的构造叠加三个演化阶段;结合构造演化与油气运移的匹配关系看,位于开江~梁平海槽边缘的下三叠统北东向构造圈闭具有先期捕获油气的条件,但北西向构造圈闭因为喜山期构造叠加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使得这类圈闭具有二次聚集油气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东部华蓥山断裂滑动分析与古应力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蓥山断裂是分隔川东隔挡式褶皱带和川中平缓区的重要断裂。本文通过对华蓥山断裂滑动和古应力分析表明,华蓥山甑裂经历了三期重要的断裂活动:早期近S—N向挤压、中期近E—W向挤压和晚期NE--SW向挤压,分别与三叠纪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碰撞、燕山期雪峰山隆起向北西的推挤和喜山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盆地受喜山运动挤压作用影响,后期发生强烈改造变形,形成一系列基底卷入型逆冲构造,其类型包括逆冲断块、对冲断块、背冲断块和迭瓦式逆冲等,同时逆冲构造也使得冲断带前缘附近形成深坳陷生烃带。这些构造产生了背斜、断背斜、断层和披覆等不同类型的圈闭,并提供了油气运移的通道。受逆冲作用影响,基底卷入型冲断带油气分布具有近源性、成带性、有效圈闭的统一性、油气田的中小型性以及断裂带与油气分布的一致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前人对二连裂谷盆地构造演化的研究,本文进行综述性总结,二连盆地是在内蒙古华力西晚期褶皱基底上和燕山拉张翘断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育起来的新生代断陷沉积盆地,它是由众多小盆地组成的盆地群。二连裂谷盆地是在三叠纪区域性挤压隆起的背景上,经历了初始拉张裂陷、强烈拉张深陷以及后裂谷阶段等完整的裂谷盛衰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三塘湖盆地在海西运动晚期,燕山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期均受到来自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形成了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构造格局,由此可划分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即东北逆冲推覆隆起带、盆地中央凹陷带和西南逆冲推覆带,本次研究区块主要位于盆地中央凹陷带的东北侧。自二叠纪以来该区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应力作用,其中以南北向应力为主,形成了工区的总体构造形态,以北西向断层为主,北东向断层为辅的断裂格局。本次研究采用FRS应力分析技术进行应力方向预测,并应用相干体及曲率体属性来预测裂缝发育区分布。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前人对松辽盆地构造演化的研究,本文进行综述性总结,松辽盆地是在内蒙古松辽微板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大型陆相克拉通内转化型盆地,松辽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具有复杂的地质背景,它既是大陆地壳裂陷的产物,也是大陆地壳长期拉张并有时伴随挤压构造作用发展演变的结果,它经历了完整的兴衰过程,先后有成盆先期褶皱、热隆张裂、伸展断陷、热降坳陷、构造反转、隆升剥蚀和差异升降七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复杂,整个盆地呈北宽南窄的南北向楔形展布,主体属康滇隆起的南延部分,本文通过盆地构造演化、热演化史的研究,综合归纳楚雄盆地油气的聚集成藏改造三阶段:燕山中期三叠系地层岩性圈闭油气藏聚集成藏阶段、燕山运动时期三叠-侏罗系构造圈闭油气藏形成阶段和喜山期油气藏强烈破坏期与新近系构造圈闭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15.
百色第三系盆地为拉分走滑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地貌盆地阶段、断陷阶段、坳陷阶段、萎缩阶段和褶皱抬升阶段。根据沉积界面性质,百色盆地第三系可以分为三个构造层序:TS1、TS2和TS3。TS1由古新统六口丑组构成,上下层序界面分别代表燕山运动、喜山运动一幕形成的不整合面。TS2由洞均组-百岗组的地层组成,为盆地充填主体沉积物。TS3由伏平组-建都岭组-长蛇岭组构成,底界面为一侵蚀不整合面。通过沉积物的生烃、储层和盖层等油气地质特征分析,认为百色盆地的最有利成藏区块,分布于田东坳陷中段和西段的北部陡坡带。  相似文献   

16.
伊通盆地属于第三系双断式断陷盆地,为郯庐断裂在中国境内的北延部分。盆地呈狭长的北东走向的条带状,自南向北发育莫里青断陷、鹿乡断陷、岔路河断陷三个次级构造单元。盆地经历了早期断陷湖盆发展阶段—稳定沉降阶段-差异沉降阶段—构造反转5个发展阶段。通过对断陷内地震资料进行全区解释,认为岔路河断陷西北缘发育以下3种构造样式:逆冲叠瓦状构造样式、走滑正花状构造样式、正断层截断构造样式。不同的构造样式控制不同的油藏分布,因此研究构造样式及其分布对于寻找油气藏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刚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5(18):131-132
受制于特定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中新生代的二连盆地经历了早一中体罗世弱拉张、晚侏罗世的挤压反转、早白垩世强烈断陷、早白垩世末再次反转及晚白垩世以来的稳定调整等多期演化,形成了早-中侏罗世的断-拗型盆地、早白垩世的断陷盆地群及晚白垩世的坳陷型小湖盆等不同的盆地类型。  相似文献   

18.
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处于伸展环境,发育了以松辽盆地为代表的北东向展布的伸展断陷盆地群,同时在中国西部酒泉盆地也发育了伸展断陷构造。通过对早白垩世酒泉盆地和松辽盆地的构造样式及演化特征的对比,发现这两个盆地有着很大的相似性,类比中国东部松辽盆地的成因,作者认为早白垩世中国西部酒泉盆地的形成也有可能受到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盐通道及相关盐构造是含盐盆地地质研究与油气勘探的前沿与热点。为了研究形成盐构造的源盐通道,本文以地震资料为基础,考虑了构造应力对盐通道的改造作用,从成因与形态两个维度对盐通道进行分类,系统研究了墨西哥湾Burgos盆地典型盐通道的识别特征与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成因盐通道分为底辟型、挤压型与剪切型3类,根据形态分为盐墙与盐焊接通道2类,共计6种子类组合。不同的应力背景导致盐通道具有差异化的特征:底辟型盐通道在垂向应力背景下具有对称特征,在挤压应力背景下呈现扭曲倾斜形态;逆冲型盐通道形成于挤压逆冲背景,具有逆冲构造样式;剪切型盐通道形成于盐的重力滑脱作用,呈现走滑剪切特征。盐通道及其伴生盐构造形成演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演化时间上相关盐构造具有盐枕—盐株—盐席—盐蓬—盐微盆的变化特征,在平面上沿应力方向盐通道类型呈现底辟型—逆冲型—剪切型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楚雄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是南方地区除四川、江汉盆地之外最大的中生代沉积盆地。本文介绍了楚雄盆地的石油地质特点,分析了楚雄盆地的生储盖组合特点,并且分析了石油成藏阶段:燕山中期三叠系地层岩性圈闭油气藏聚集成藏阶段、燕山晚期三叠系地层岩性圈闭油气藏弱破坏阶段、燕山晚期三叠-侏罗系构造圈闭油气藏形成阶段、喜山期油气藏强烈破坏期与新近系构造圈闭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