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让纳若尔油田部分气举井由于井筒中存在长段塞流,导致流压、流温曲线拐点过多,无法直观、准确的分析气举井工作状况,特别是对于喷射气举井,由于测试工具串无法通过喷射泵测得全井流压、流温参数,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喷射泵是否正常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四参数气举井工况诊断技术,即除了记录井筒内的深度、压力和温度数据外,还检测甲醇的有无及浓度,从而更准确的判断工作气举阀的位置和喷射泵的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气举采油及气举阀工况诊断原理的分析,了解温度在气举井工况诊断中的作用。利用温度曲线分析判断气举井工况,提高了资料分析的准确性,对于气举阀的工作状态和油管漏失的判断更加直观准确。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能量的降低,油井无法实现自喷能力。为了保证油井继续生产,采用地面给油井供气的方式进行生产,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问题,气举系统影响地面集输管线的安全运行,因此展开气举井工况与地面系统的适用性分析,分析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主要以轮南油田为例,重点介绍气举采油原理、影响地面系统生产的各种因素,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的措施,最终得出影响地面系统生产的主要因素及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气举因其适应性强、工艺灵活,故广泛用于油气井措施后排液复产、排水采气和气举采油、产水气井排液采气及水淹气井复产等的人工举升工艺。气举工艺虽然简单、灵活、适用范围广,但对于采用单点气举或硬举气举(油套环空底部过气)时工艺,其气举卸载压力往往很高、卸载困难。为此,提出了注入气体加液体的气举卸载方式,利用液体的重力辅助降低井口注入气压力,从而实现注液辅助气举卸载的目的的注液辅助气举卸载工艺。并利用商业软件建立了能反映这一工艺的软件模型,得到了能维持生产井连续稳定出液的“临界注气量”。还对注液辅助气举的卸载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最后将其与传统的注单相气体的气举卸载过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注液辅助气举存在一个“临界注气量”;其卸载过程可分为四个特征明显的阶段;与注单相气体相比,它是一种“以卸载时间换启动压力”的卸载方式。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注液辅助气举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总结气举生产工艺目前的发展现状和进展,介绍了气举优化设计技术,连续气举采油、间歇气举采油技术和气举作业技术以及气举工况诊断技术的研究和运用情况,为气举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基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气举采油是文东油田最主要的采油方式,在气举井上应用"油、套压力无线远传测试技术",能提高气举井测试诊断准确性,科学指导气举井的生产管理工作;该技术的应用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东油田气举工艺技术的发展对地面压缩机组供气调控和注气量优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文中重点描述了该方法模型的建立、约束条件的确定以及模型的求解,并通过6口井的优化配气实例对模型进行现场验证。该方法在文东油田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在横拉(TDO)范围内破膜多,同时横拉工段范围内设置参数多而复杂,温度润滑等不宜控制,设备方面影响因素多。横拉工段的工况的判断对于正常生产过程中参数的控制和调节有着指导性的意义。从横拉入口链轮参数、横拉加热量、链夹、出口驱动电机、出口处膜状态和牵引测厚所得膜宽度等几种现象入手,介绍了洛阳石化聚丙烯公司BOPP薄膜生产线的横拉工段工况进行评价判断的表征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描述油井流人动态与举升系统流出动态出发,依据供排协调原理,建立相关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条件下的气举采油生产状况,可以进行定产量气举优化设计、定注气量气举优化设计以及含多个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同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进行气举启动系统的设计。根据模型,研制了连续气举采油节点分析及优化设计软件。  相似文献   

10.
氮气增压气举复产工艺在靖边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杨  李江鹏  史华  段晓辉  张帆 《辽宁化工》2010,39(8):858-861
增压气举是气田开发后期低压低产积液气井一项重要的排液采气工艺,该采气工艺在提高气田采收率、提高气井开井率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从靖边气田近年的开发实践出发,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论证了正举相对反举的优越性,优选出靖边气田氮气气举复产排液模型。  相似文献   

11.
通常高压低温采气井井口节流可能会产生水合物,而常规采油井井口节流一般不会形成水合物,但针对气举采油井井口节流后水合物的预测,目前研究较少,针对气举采油井井口水合物预测这一问题,以伊朗某油田为例,利用HYSYS软件,针对正常生产和关井后再开井这两种工况,分别对自喷采油和气举采油,井口物流通过油嘴节流后水合物的形成进行预测和对比。该油田采油井口在前期自喷采油时,正常生产和关井再开井两种工况,油嘴节流后不会出现水合物,但该油田在后期采用气举气采油时,正常生产工况,油嘴节流后不会形成水合物,但关井再开井工况下,因关井压力较高,在关井再开井的过程中会产生水合物。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工况过程建立了一个多工况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并利用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算法对该GMM参数进行估计。通过引入贝叶斯阴阳算法(Bayesian YingYang,BYY),实现了GMM中混合工况数目的自动估计。然后,通过在所建GMM的每个分量中构建PCA模型,建立一个多工况故障监控混合模型。最后利用TE过程研究证明了所建模型在过程监控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气举采油技术主要是通过将高压气体打入井下,以此将井中的液体举升至地面的技术,其不仅举升程度深、抗腐蚀程度强、而且排量范围相当广,进行井下的测试过程也相对简单,易于管理,因而适用性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采油技术。本文主要就气举采油进行了概述,并重点就气举采油相关技术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采油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设备安全运行越来越重要,对设备的安全监测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离心式注水机组在油田应用广泛,是油田生产的重要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原油的稳产和高产.本文将通过对注水泵机组存在的故障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故障的对策并及时对其进行维修,防止设备运行状况的恶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合川气田开发产量低、递减快,气井普遍产水且水气比高,投产气井95.2%产水,部分气井水淹停产,经济效益差的实际,通过天然气压缩机气举技术对水淹井复产,对水气比高的气井提高单井产量,为今后的气藏开发方式提供技术路线,确保实现气田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阐释气田开发利用过程中柱塞气举井操作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现场应用面临的主要瓶颈和挑战,在简要阐述柱塞气举工艺,并对现有操作难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单井优化模型、井群优化模型和优化算法3个角度入手,概述目前柱塞气举井操作优化的研究进展;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开采技术的发展,螺杆泵采油技术在油并举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锦州采油厂从1999年开始应用螺杆泵,目前达到运转166口井的规模.国内螺杆泵机采井自动测控程度低,是致使一些螺杆泵井工况不合理,调整不及时导致系统效率偏低,管理不及时导致故降率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采用工况诊断技术提高螺杆泵井的自动测控水平,实施油井智能控制,实现油井稳定高产.通过采用螺杆泵采油工况诊断技术,提高了我厂螺杆泵采油的技术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螺杆泵采油系统由于其结构简单、节能高效、调参容易、操作安全可靠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是测试诊断技术的相对滞后,造成螺杆泵井的工况不能及时诊断和发现,严重影响了螺杆泵举升工艺的应用效果。因此,我们对螺杆泵井工况诊断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应用到现场井实际验证,保证了油井正常生产,为螺杆泵采油系统工作参数合理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葛志强  宋执环 《化工学报》2008,59(1):135-141
针对复杂工业过程中的多工况和非高斯信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外部分析的ICA-PCA(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在线统计监测新方法。首先把过程变量分为外部变量和主要变量,通过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分离外部变量对主要变量的影响,然后利用ICA-PCA两步信息提取策略,完整地提取过程的信息,最后用3个统计量对过程进行监测,建立了一种具有非高斯特性的多工况过程在线监测算法。通过对一个数值例子和连续搅拌槽(CSTR)过程的仿真研究,说明提出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Z油田是西滨临海盆地大型凝析油气田,年产量达200万吨,约90%的产油量是通过气举采油获得。为了保障气举井的正常生产,工况测试成为了气举井生产状态判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结合流压、流温梯度测试法的原理和数据分析,列举了正常气举工况、多点注气、油管刺漏、管脚注气四种较常见工况的现场分析实例,可看出流压、流温梯度测试法在判断气举井工况方面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结合现场应用效果,该流压、流温梯度测试法对Z油田气举井正常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为Z油田气举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