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的分类、储集类型的划分方法及识别。总结了常规测井资料在川东碳酸盐岩储层不同储集类型上的电性响应特征,为常规资料有效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类型提供了依据。在川东地区的部分井中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磨溪区块灯四段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岩性复杂、基质孔隙度低、缝洞发育、非均质性强等特征,从而导致仅靠常规测井资料难以准确评价储层有效。以磨溪区块灯四段储层基本特征入手,结合常规测井与非常规测井资料,分别分析岩性、储集空间类型、缝洞发育程度、物性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最终建立灯四段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及标准。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斯坦A油田为碳酸盐储层,岩性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为解决以上技术难题,建立了一套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孔隙结构分析、储层参数定量计算及储层预测技术为核心的碳酸盐岩储层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岩芯和铸体薄片分析,确定A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综合常规和特征测井评价方法对有效储层进行有效识别,应用孔隙度曲线交汇图版和Archie公式确定合理的储层参数定量计算公式。该区储层平面分布规律不清,通过敏感性分析及储层反演,有效识别了储层和非储层,为下步油气勘探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碳酸盐岩地层常规测井资料响应特征,认识到双侧向电阻率测井对碳酸盐岩储层和非储层段的响应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孔隙度测井方法(中子、密度、声波时差测井)在识别碳酸盐岩储层和非储层段时有很强的辅助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用常规测井资料的统计特征与双侧向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建立模式样本,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的方法。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这种方法能够较好的识别碳酸盐岩储层。  相似文献   

5.
对于孔隙结构复杂的碳酸盐岩储层来说,基于中高渗储层提出的经典核磁共振渗透率计算模型,不能精确的反映低渗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性,适用性较差。因此,针对中东H油田低渗碳酸盐岩储层,提出了一种能够反映可动流体孔隙结构的渗透率计算方法。根据压汞曲线的分布特征,确立孔径分类标准,然后通过建立核磁共振T_2谱和压汞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将孔径分类标准转化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标准,并将可动流体孔隙精细的划分为易流体孔隙和不易流体孔隙。基于不同孔隙组分含量对渗透率的不同影响,建立了精细评价孔隙结构的核磁共振计算渗透率新模型。通过对比,新方法的计算精度明显高于传统经典模型,对研究区块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孔隙的分类是系统研究岩石孔隙系统乃至储层研究必不可少的工作。碳酸盐岩孔隙系统复杂,前人按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生产需要进行不同的分类。碳酸盐岩岩石学家和油气勘探专家常用的是Choquette and P ray的以孔隙是否具有组构选择性为基础的分类。而在油气藏的评价、描述与开发方面,A rch ie按基质结构及孔隙大小的分类、Lucia以岩石结构和岩石物理性质为依据的分类方案,以及Lφnφy以提高孔隙度-渗透率相关关系为目标的分类,应用广泛。在国内,包茨、顿铁军等提出的孔、洞、缝分类系统具有代表性。本文对碳酸盐岩孔隙分类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形态复杂、次生变化大,和砂岩储层相比,具有更严重的非均质性。对于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的表征不仅有渗透率变异系数(Vk)、渗透率突进系数(Tk)、渗透率级差(Jk)和夹层密度(Dk)等常规方法,而且还出现了不少用作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的新方法。本文对定量表征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储层的岩石成分比较复杂、储集空间异常复杂以及储集空间的复杂性和流体的多样性。本文对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首先从岩石学特征和储集空间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碳酸盐岩储层;其次,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碳酸盐岩储层类型评价、渗透性评价以及流体性质判别的相关技术;最后对储层解释评价中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饱和度三个参数的计算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塔中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发育岩溶洞穴,充填作用强弱不等,洞穴的有效性受到严重影响。针对此问题,根据既有资料建立了不同类型洞穴储层的交会图版,对洞穴储层进行有效性评价,从而为生产测试提供指导,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该方法在塔中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占世界油气储量的比重很大,是当前及未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碳酸盐岩储层一般需要经过储层改造才能获取较高的产量,压裂技术作为砂岩储层最常用的储层改造手段,在碳酸盐岩储层应用中存在液体滤失大、施工压力高、加砂困难、缝高易失控等多种难题。通过多段塞加砂、组合粒径加砂、控缝高等多种工艺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碳酸盐岩储层的有效改造动用。  相似文献   

11.
A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分布广,孔隙结构复杂,造成储层识别困难。本文选取研究区有利构造部位测井项目齐全的井,以取心和测试层段的大量实验数据为研究基础,通过分析典型储层的岩性、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和储层相渗特征,建立了储层分类标准。将该标准应用于研究区十几口井进行储层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促进A油田勘探开发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渗流规律与常规砂岩储层明显不同,此类储层开发过程中,存在生产井压力和产量下降快、采收率低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两相驱替实验分析了Sar油田储层岩心渗流规律、洗油效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当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不存在裂缝时,储层水驱采收率仅有30%,而当存在一定裂缝时,由于储层平均渗透率增加,且存在基质和裂缝之间的渗吸作用,相比无裂缝油藏采收率可提高3%~10%,这表明,碳酸盐岩油藏在进行水驱开发时,存在一定裂缝的储层的水驱开发效果要优于不存在裂缝的碳酸盐岩储层。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东南部奥陶系为碳酸盐岩缝洞型凝析气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研究落实碳酸盐岩有利储层分布状况是开发工作中的难点。本文通过断裂特征研究、趋势面分析技术、有利地震反射特征识别及振幅变化率分析,明确了塔河东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有利储层分布特征,形成了适合该地区的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储层描述技术,对塔河东南部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投入滚动产能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储层是我国油气储藏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碳酸盐岩储层自身具有空间复杂多变、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天然裂缝发育等特点,酸压改造成为这类油气藏开发和增加产量的主导措施。本文分析了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的技术难点,酸压工艺现状及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碳酸盐岩储层是我国油气储藏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碳酸盐岩储层自身具有空间复杂多变、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天然裂缝发育等特点,酸压改造成为这类油气藏开发和增加产量的主导措施.本文分析了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的技术难点,酸压工艺现状及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碳酸盐岩储层多为溶蚀、溶洞和裂缝发育,其内储集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等资源。LH油田元古界和古生界潜山地层多为碳酸盐岩储层,随着该类储层的勘探开发技术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技术系列。本次研究系统分析了SG低潜山带碳酸盐岩潜山识别技术与顶面构造研究,为该块碳酸盐岩潜山油藏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油藏经水驱后采收率很低,而利用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地提高碳酸盐岩油藏的采收率。由于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同时许多碳酸盐岩储层岩石润湿性的是油湿/混合润湿性,严重制约其发展。本文阐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现状以及其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分布很广泛,其面积占沉积岩总面积的20%,同时它是非常重要的储集层,其油气储量占世界油气总储量的50%。因此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开采和保护是极其重要的。目前,对碎屑岩储层和孔隙性储层的损害机理及对其采取的保护技术有了较为成熟的研究,但是对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相比较之,还尚且不够,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本文从固相颗粒运移、堵塞损害,流体敏感性,应力敏感性,水相圈闭等方面来分析了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的损害机理,并针对性的分析了其储层的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19.
裂隙是碳酸盐岩的重要储层同时裂隙的溶蚀扩容是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对裂缝性质的研究是对碳酸盐岩岩溶发育规律进行深入认识的重要途径,目前检测裂隙方法对野外采集因素要求高,裂隙检测的精确性难以保障。本文在研究区测井资料及岩心资料、试油试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将井分类明确该地区单井裂缝发育状况,并基于此建立裂缝模型,通过裂缝预测岩石物理影响因素分析、正演记录属性分析,明确对裂缝尺度预测敏感属性,从而为后续实际资料进行多尺度裂缝预测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普遍应用于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判别等方面。而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造成了常规测井响应的多解性与复杂性,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来综合反映储层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可克服常规测井的不足。本文基于大量的岩心核磁共振实验,分析了碳酸盐岩岩样的横向驰豫T2谱特征、T2谱与孔喉结构的关系、粒径的影响、裂缝孔洞的影响、T2截止值变化规律及核磁分析的孔渗参数与常规分析的孔渗参数的关系,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结论。实验研究表明:核磁共振T2分布谱反映的是岩石孔隙结构,反映了孔隙孔径大小的分布,在评价碳酸盐岩孔隙结构与储层有效性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岩样颗粒大小对核磁共振测量的影响很小,粒径下限值为2mm;由研磨式PDC钻头或带岩屑破碎器钻取的岩屑并不适合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碳酸盐岩地层的T2截止值不是定值,与泥质含量成反比关系;T2分布谱还不能有效的反映裂缝孔渗参数,但T2谱可定性的识别孔洞发育的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