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储藏过程中脂质代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瑞星一号小麦为材料,选择15℃、20℃、25℃、30℃4个温度,分别对应50%、65%、75%、80%相对湿度的储藏条件,对小麦储藏过程中脂肪酶活力、游离脂肪酸含量以及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其脂肪酶活力呈现上升的趋势;游离脂肪酸含量也逐渐增加,储藏温度越高,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速率越快.4种储藏条件下,游离脂肪酸含量均与相应的脂肪酶相对活力具有显著相关性;小麦粗脂肪提取物的游离脂肪酸组成为大量的亚油酸、部分硬脂酸、油酸,以及少量的软脂酸与亚麻酸.在储藏过程中,4种储藏条件下,各组分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中硬脂酸和亚麻酸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而亚油酸和软脂酸含量相对增加,油酸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51个不同香型芝麻油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1个芝麻油样品中主要含有6种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二十碳烷酸、亚麻酸,不同香型的芝麻油中6种脂肪酸相对比例没有差别,分别为:棕榈酸8.39% ~ 9.37%,硬脂酸4.69% ~ 5.55%,油酸35.74% ~38.28%,亚油酸45.99% ~48.99%,二十碳烷酸0.48% ~0.79%,亚麻酸0.47% ~0.56%,但是脂肪酸含量差距明显,淡香型芝麻油脂肪酸的绝对含量最高,其次是浓香型、不香型,其中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差别最大.  相似文献   

3.
近红外分析花生籽粒脂肪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50种具有代表性的花生品种作为样本,建立了花生籽粒5种主要脂肪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山嵛酸)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定标模型质量较高,交互验证决定系数分别为0.933 0和0.924 9,外部验证决定系数分别为0.940 1和0.948 7,相对分析误差均大于2.5.棕榈酸、花生酸和山嵛酸的定标模型交叉验证决定系数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均小于0.8,相对分析误差均小于2.5.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花生籽粒中油酸和亚油酸这两种脂肪酸的含量模型预测的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分析测定4种常见禽蛋蛋黄油相对密度、折光指数和皂化值等主要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蛋黄油脂肪酸组成,采用猪胰脂酶选择性水解方法分析蛋黄油sn-2位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种蛋黄油脂肪酸主要为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油酸含量最高的为鹅蛋蛋黄油,相对含量为56.56%;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的为鸡蛋蛋黄油,相对含量分别为23.52%和18.53%;sn-2位上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在sn-2位上,油酸含量最高的为鹅蛋蛋黄油,相对含量为70.92%,亚油酸含量最高的为鸡蛋蛋黄油,相对含量为33.82%;用Rancimat法分析蛋黄油氧化稳定性,结果显示鹅蛋蛋黄油氧化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胰脂酶水解法分析测定了河南和内蒙古两省区的牛油脂肪酸组成和Sn-2位脂肪酸分布,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5%以上,其中豆蔻酸为5%,棕榈酸为30%,硬脂酸为25%;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达20%以上;Sn-2位脂肪酸分析表明,其组成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两省牛油中维生素E含量均小于1.8mg/100 g;用Rancimat法测定100℃氧化稳定性值,河南省牛油为4.60 h,内蒙古牛油为7.65 h.两省牛油理化指标稍有不同,但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5种未成熟油茶籽的基本组成及其茶籽油的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和生育酚含量.未成熟油茶籽仁含油21.3%48.4%,蛋白质7.1%48.4%,蛋白质7.1%8.7%,灰分2%8.7%,灰分2%3%.未成熟茶籽油的酸值为1.063%.未成熟茶籽油的酸值为1.0621.27 mg/g、皂化值为172.421.27 mg/g、皂化值为172.4192.3 mg/g、过氧化值为0.31192.3 mg/g、过氧化值为0.310.58 mmol/kg、不皂化物含量为0.45%0.58 mmol/kg、不皂化物含量为0.45%0.81%、折光指数(n20)为1.469 60.81%、折光指数(n20)为1.469 61.470 1.未成熟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75.26%1.470 1.未成熟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75.26%79.39%、棕榈酸9.10%79.39%、棕榈酸9.10%10.50%、亚油酸8.47%10.50%、亚油酸8.47%11.23%;sn-2位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82.52%11.23%;sn-2位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82.52%85.24%、亚油酸12.63%85.24%、亚油酸12.63%15.41%;生育酚的含量为31.0815.41%;生育酚的含量为31.0837.78 mg/100 g,主要是α-生育酚.  相似文献   

7.
充氮气调对大豆制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氮气调储藏的大豆抽提制油,以常规储藏为对照,研究大豆制油品质的变化.试验表明:大豆油的色泽、碘值、皂化值、磷脂含量、脂肪酸组成变化不明显;气相色谱分析大豆油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2%以上,其中油酸为20.68%,亚油酸为54.56%,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达12%以上;酸值和过氧化值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上升趋势明显.在低温下储藏,大豆各制油品质指标变化缓慢,能够较好地保持大豆原有的制油品质;高温下储藏大豆酸败速度加快;气调组变化比对照组小.  相似文献   

8.
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经皂化,甲脂化处理的水飞蓟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共检出7种脂肪酸,其相对含量分别为棕榈酸(8.16%),亚油酸(51.25%),油酸(21.77%),硬脂酸(7.88%),亚麻酸(1.21%),花生酸(3.74%),山俞酸(2.70%)。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了花生酸化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花生酸化油的酸值(KOH)为83.45mg·g~(-1),碘值(I2)为97g·(100g)~(-1),皂化值为185.53mg·g~(-1),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1.59%;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14.65%)、硬脂酸(4.45%)、油酸(32.18%)和亚油酸(43.85%),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79.11%,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花椒籽皮油和仁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别提取的花椒籽皮油和仁油进行理化指标分析 ,发现仁油中酸值和过氧化值均低于其皮油中的酸值和过氧化值 .对皮油和仁油总脂肪酸测定表明 :皮油主要含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 ,其中在其它植物油中含量很少的棕榈油酸 ,在花椒籽皮油中含量约 2 0 % .仁油中不饱和酸含量高达 90 %以上 ,其中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在 70 %以上 .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88篇文章的引文数量、类型、语种的统计分析,从中看出《学报》作者利用专业文献的特点及规律,为图书情报部门做好文献服务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类LP问题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单纯形法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化处理,并给出了更加直观的证明,从而,总结出单纯形法迭代的“二看一算”规则。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氧化镁与2.5mol/L氯化镁溶液反应制备氯氧化镁(A)和(B)。在微量量热计上测得样品在2.163mol/L盐酸中的溶解热,据溶解热与比值n的关系求得(A)和(B)的溶解热,进而获得它们的生成热。  相似文献   

14.
筛箱各点运动轨迹为圆的振动筛工作时,激振轴上存在唯一的瞬时速度中心线,而且瞬心线的位置不变。瞬心线位于激振轴中心线与偏心块质心之间,该线到激振轴中心线的距线等于振动筛的振幅。只要胶带轮的几何中心安装于瞬心线上,胶带轮就只作定轴转动,不随筛箱振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浑浊度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将对研制及合理使用各种测量浊度的仪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我院智能小区实验室设计方案的论述,着重讨论了智能小区实验室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桑茄蒂公司气力压运系统设计计算方法的分析,归纳出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并得到实际工艺的验算证明。  相似文献   

18.
砌体结构弹性模量取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砌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力学参数是弹性模量。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砌体结构弹性模量取值,评述了其取值原则,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砌体弹性模量的方向及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估信息系统(EEIS/EBKT)研究确立了以连续定点采集数据、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教学评估模式.其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为这一模式得以实现并实施作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最终完成了EEIS/EBKT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本文对该应用软件系统中的程序设计目标、数据结构设计、程序逻辑控制以及人——机界面设计作了全面介绍,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20.
对5种桉木进行了原料分析,同时在用碱量(Na2O)17%、硫化度25%、液比1:4、升温时间2h、保温2h、最高温度170℃的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了蒸煮实验,进而对其综合制浆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