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总好氧菌、总芽孢菌、乳酸菌、肠道菌群及霉菌在商用酱油曲精及种曲中的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牌的曲精中微生物分布状态差异显著,其中霉菌的菌落总数均大于109cfu/g,种曲中霉菌的数量只有107cfu/g。而总好氧菌、肠道菌群、乳酸菌及总芽孢菌菌落数均差异显著,分别为102cfu/g~109cfu/g、103cfu/g~109cfu/g、103cfu/g~108cfu/g、104cfu/g~108cfu/g。曲精及种曲中水分及蛋白酶活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麸曲中的杂菌及防治胥秉武河北省涿鹿县酿酒总厂(075600)关键词麸曲,犁头霉菌,小克银汗霉菌,乳酸菌,芽胞杆菌麸曲是以麸皮为原料,以稻皮或其它辅料填充,以糖化型曲霉菌为种子,经试管原菌、三角瓶曲种、通风曲4步培养而成的纯种曲霉菌。该菌种具有糖化力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米曲霉和乳酸菌混合制曲(KR)及米曲霉单独制曲(KP)条件下,小麦大曲中菌落总数、中性蛋白酶活力、酸性蛋白酶活力、总酸以及发酵液品质,探讨了多菌种制曲的可行性,以期为高品质小麦基调味料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KR工艺中小麦大曲的乳酸菌和霉菌均繁殖良好,12 h时乳酸菌达到了4.15×108 cfu/g,乳酸菌的繁殖对霉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米曲霉和乳酸菌混合制曲比米曲霉单独接种制曲效果好,制曲48 h时,KR工艺所得到的大曲中性和酸性蛋白酶与米曲霉纯种制曲相比,分别提高了22.79%和22.26%;KR大曲发酵液的全氮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高于KP工艺,发酵60 d时KR发酵液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KP,其中谷氨酸含量明显提高,对比KP工艺提高了24.21%,具有更明显的鲜味口感。  相似文献   

4.
索化夷  赵欣  骞宇  陈娟  李键  张玉  阚建全 《食品科学》2015,36(19):124-131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配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永川豆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生态演化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永川豆豉在制曲过程中霉菌和细菌呈对数增长,进入后发酵阶段菌落总数快速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永川豆豉在制曲前期有多种乳酸菌生长,后期乳酸菌受霉菌增长抑制,种类减少。在后发酵阶段奥德赛芽孢杆菌(Bacillus odysseyi)、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oligofermentans)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lindneri)是优势菌群。同时在制曲初期也发现了费格森埃希菌(Escherichia fergusonii)等杂菌生长。永川豆豉制曲阶段优势霉菌是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同时伴有有性根霉(Rhizopus sexualis)、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大孢联轭霉(Syzygites megalocarpus)、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的生长,后发酵阶段有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sp.)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抑制青霉菌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市售酱菜中筛选具有抑制青霉菌活性的乳酸菌,测定其对酱菜中主要霉菌及产毒真菌的抑菌效果,分析乳酸菌抑制青霉菌的有效成分,并对乳酸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对酱菜中具有抑制青霉菌活性的乳酸菌进行筛选,打孔法测定其抑制青霉菌作用,并采用蛋白酶消化、调节pH值、热处理等方法分析抑菌物质的有效成分,采用16S r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后测序对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从酱菜中筛选出的14 株乳酸菌中,其中3 株对酱菜中分离的青霉菌及2 株产毒真菌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蛋白酶处理、pH值调节对乳酸菌发酵浓缩液的抑菌活性会有不同影响,但是3 种加热处理并不改变抑菌效果。3 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结论:从酱菜中分离的乳酸菌对酱菜中青霉菌及某些产毒霉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推测其抑菌成分可能为小分子肽和/或有机酸。  相似文献   

6.
传统发酵食品-浆水中微生物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轶  王玉丽  陈晓前  赵萍 《食品科学》2007,28(1):219-222
通过对浆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及数量测定,查明了浆水中的优势菌为乳酸菌及酵母菌,其次尚有少量放线菌,霉菌为污染菌。从不同样品中分离得到了2株乳酸菌、3株酵母菌,1株放线菌及2株霉菌,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初步鉴定2株乳酸菌分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明串珠菌属(Leaconostoc);3株酵母菌分属于酒香酵母属(Brettanomyces)、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及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放线菌属于诺卡氏菌属(Nocardia);2株霉菌分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  相似文献   

7.
关于乳酸与乳酸菌(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乳酸与乳酸菌(下)周恒刚北京右安门大街轻工部宿舍15门132号(100054)关键词微生物,乳酸菌,乳酸发酵,乳酸,乳酸乙酯三、大曲中乳酸菌动态1.汾酒大曲乳酸菌测定 ̄[1]早在1964年汾酒试点期间,微生物组即对大曲、酒酷中的乳酸菌动态进行了测...  相似文献   

8.
霉菌在发酵香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发酵香肠是肉制品深加工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利用乳酸菌、酵母菌混合发酵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前题下,本实验利用乳酸菌、酵母菌、霉菌共同发酵香肠,重点探讨霉菌在香肠发酵中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馒头储存过程中的柔软度以及菌落总数、乳酸菌、霉菌几种微生物指标的数量变化,并将蒸烤与蒸制相比较。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凝固型酸乳加工过程中细菌菌相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应用国家标准方法对酸乳加工储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卫生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的消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假单胞菌、肠杆菌科和乳酸菌是原料乳中的优势菌群,经过杀菌、接种和发酵后,乳酸菌为优势菌群。贮藏一周后霉菌和酵母菌逐渐增加并成为次要优势菌群,三周后细菌菌落总数增加。霉菌、酵母菌和细菌是引起酸乳腐败的主要微生物类群。  相似文献   

11.
乳酸菌对制麦和啤酒酿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乳酸菌生物酸化麦芽、糖化醪和麦芽汁酿造的啤酒,有利于啤酒生物稳定性。有些乳酸菌产生乳酸菌素,能抑制某些革兰氏阳性腐败菌的生长。乳酸菌也是霉菌的天然抗菌剂,降低啤酒中霉菌毒素的形成。但大多数乳酸菌是啤酒主要的污染菌,对啤酒质量影响很大。腐败乳酸菌产生生物胺,可以用来检测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绿衣观音土曲中微生物总数进行平板计数以及相关酶类进行跟踪检测,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分析绿衣观音土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及相关酶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观音土曲培养过程中细菌数量最多,霉菌最少。酵母数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培养后期数量达到峰值;细菌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在培养中期数量达到峰值;霉菌数量在培养后期最多。共分离鉴定出酵母8种、霉菌7种、好氧细菌7种和乳酸菌5种,酵母分别是酿酒酵母、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和扣囊复膜酵母等;霉菌主要为曲霉属、米根霉和毛霉等;细菌以芽孢杆菌和乳杆菌为主。糖化酶酶活最高,其次为淀粉酶,酸性蛋白酶酶活最低,3种酶活力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甜酒曲生长特性研究及米酒生产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米酒生产中加曲量、糖化时间、加水比、糖化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单因素进行分析,检测总糖、外观糖度、总酸、酒精度和凝乳酶。同时记录发酵液中霉菌、酵母菌和乳酸菌在不同条件下的总菌数,进一步详细了解甜酒曲中微生物在米酒发酵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为米酒工艺优化提供依据。通过统计软件Design expert7.1对L8(27)正交试验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米酒生产最佳工艺组合:糖化发酵温度28℃、糖化时间48h、加曲量2.0%。  相似文献   

14.
海外文摘     
<正>对中国饼曲黑色丝状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的分析野崎直樹谷村健等中国烧酒生产使用的酒曲与日本不同,中国使用的酒曲是将谷物未经蒸煮就粉碎,加适量水后成形,其中包含了自然界多种微生物,如根霉菌、毛霉菌、红曲菌及米曲霉菌等。日本的泡盛烧酒使用的是Aspergillus属中的黑曲霉,或许其他也属于中国烧酒生产用黑曲霉的传播范围,为此,对中国饼曲中的黑色丝状菌进行了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小麦粉碎度和鲜曲含水量对湘窖机械压制中高温曲质量的影响,培曲28d时取样检测曲块的酸度、水分、糖化力、发酵力、酵母菌数、霉菌数、芽孢菌数、乳酸菌数和醋酸菌数等指标.结果表明,粉碎度为57%时,成品曲感官质量和糖化力、发酵力、主要微生物指标最好;鲜曲含水量为39%时各项指标优于其他鲜曲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抗真菌活性及其抑制真菌毒素的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讨论了乳酸菌抗真菌的活性及其清除真菌毒素的3种可能机制,即①乳酸菌通过对霉菌生长的直接抑制,从而抑制真菌毒素的形成;②通过产生代谢产物抑制真菌菌株或降解真菌毒素到无毒或毒性较低的化合物,以此降低真菌毒素的危害;③借助乳酸菌细胞壁与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物理结合来清除介质中的毒素危害。乳酸菌的抗真菌活性和清除霉菌毒素的能力显然受到菌株、细胞浓度、细胞处理方式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新型发酵乳菌株筛选过程中应该考虑乳酸菌菌株的抗真菌活性及其清除真菌毒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纳豆、酒曲、醋曲和海鱼胃肠道中共分离得到253株具有蛋白酶、脂肪酶等酶活力和产乳酸能力的菌株,从中选出7株具有较高酶活力和产乳酸能力的菌株,分别为2株细菌、1株霉菌、2株酵母、2株乳酸菌。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发酵鳕鱼鱼皮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为30℃,发酵培养基中鳕鱼皮:水的比例为1:0.5,接种量为6%,细菌:霉菌:酵母菌:乳酸菌的比例为3:1: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4种具有保鲜作用的乳酸菌对酸奶中霉菌的抑制效果及在发酵和贮藏过程中对酸奶品质的影响。方法将4种乳酸菌添加到发酵乳中,比较对酸乳中霉菌的抑制作用,并对酸奶酸度、活菌数、质构和感官品质进行检测。结果按厂家推荐量和相同活菌数(2.0×10~6 CFU/m L)添加4种乳酸菌均对霉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乳酸菌A和C的抑菌效果较好;按照厂家推荐量添加4种乳酸菌发现,乳酸菌A和B的添加对酸奶的发酵时间、贮藏期内的酸度、活菌数、质构和感官均无影响,而乳酸菌C和D的添加会对酸奶贮藏期内的酸度和感官产生影响。结论乳酸菌A能够有效抑制酸奶中霉菌滋生,同时不会对酸奶的品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各种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对自然制曲蚕豆曲中的细菌总数、芽孢杆菌、酵母菌、霉菌进行计数;对霉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从自然制曲蚕豆曲中分离出的霉菌,经鉴定为米曲霉和总状毛霉;微生物菌群,以霉菌为主,米曲霉和毛霉数量分别为2.8×107,3.0×106cfu/g;其次为细菌,数量为5.3×104 cfu/g;酵母菌数量为2.6×102 cfu/g;芽孢杆菌:没有检出.  相似文献   

20.
我国调味品行业近几年来发展迅猛,成为食品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发酵调味品以其独特的酿造风味在调味品中首屈一指,而酿造微生物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乳酸菌(LAB)是中国传统调味品发酵过程中的重要微生物,与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共发酵实现独特的产品品质。文章从4个方面综述了LAB代谢途径与风味物质形成的可能机制,并对今后乳酸菌在调味品风味形成方面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