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为顺利纺制棉Formotex木棉混纺纱,针对混纺纤维的性能特点,采用包混工艺,并对木棉纤维进行纺前预处理;开清棉工序重点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合理设置罗拉隔距和后区牵伸倍数;粗纱工序适当增大捻系数,以减少意外牵伸;细纱工序优选钢领、钢丝圈型号,以减少成纱毛羽;络筒工序合理设定清纱器参数,清除有害纱疵,最终成功纺制出棉/Formotex/木棉60/30/10 14.5 tex纱,其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长绒棉Tencel羊绒混纺纱的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长绒棉Tencel羊绒混纺纱的纺纱工艺。通过合理选择原料混和方式、工艺流程、原料的预处理方法、正确配置各工序纺纱工艺参数及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认为长绒棉与羊绒手工混和制成预并条,再与Tencel预并条和长绒棉精梳条进行混并的混和方式比较合理,可以确保混纺比例准确,使纺纱顺利进行,半制品和成纱质量都有所提高,生产的长绒棉Tencel羊绒15.4 tex混纺机织纱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大麻Modal混纺纱的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顺利纺制出大麻Modal混纺纱,针时大麻纤维和Modal纤维的性能,对大麻纤维进行预处理,清棉工序加强原料混和,梳棉工序控制落棉率,并条工序提高纤维伸直度,粗纱工序防止意外牵伸,细纱工序优选捻系数,并控制好各工序的温湿度,最终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4.
棉汉麻竹浆纤维混纺纱的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纺制棉汉麻竹浆纤维混纺纱,对汉麻纤维进行养生及预分梳处理;选用原料混和工艺改善可纺性;合理控制原料投料比例并控制开清棉与梳棉落棉率,保证成纱混纺比;并条工序合理调整工艺,提高熟条条干;细纱工序使用小钳口隔距,使用新型上销,缩短浮游区,以提高成纱质量;络筒工序选择适当的电清参数和络纱张力,以保证成形良好,结果顺利纺制出棉/汉麻/竹浆50/25/25 29.2 tex混纺纱。指出:只有针对汉麻纤维特点调整各工序纺纱技术措施,方能纺制出符合质量要求的棉汉麻竹浆纤维混纺纱。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高含涤混纺纱的质量,进一步提升粗纱机的产能,调整了T/C 75/25 18.4 tex高含涤品种在FA4421型粗纱机上的捻系数、粗纱定量、罗拉隔距、后区牵伸倍数及粗纱锭速.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采用FA4421型粗纱机纺制高舍涤混纺纱可通过适当增加粗纱定量来提高产品的产量;粗纱捻系数可偏大掌握;适当放大粗纱罗拉隔距和后区牵伸倍数有助于粗纱条干的改善.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纺制的高含涤混纺纱的成纱质量达到乌斯特2001公报5%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扩大木棉纤维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介绍了木棉纤维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实测对比分析了纯棉纱和不同比例木棉与棉混纺纱的性能,发现木棉比例在50%以内时,虽然木棉棉混纺纱的强力较低,但条干均匀度好,可作为机织、针织刚纱,且可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7.
嵌入式复合纺是一种新型纺纱技术。通过纺纱过程中工艺参数的变化对嵌入式复合纺成纱性能的影响,选择出纺制所需成纱的最佳工艺参数。在选用亚麻/棉55/45粗纱和30D涤纶长丝为原料,在其他纺纱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选取四个长丝间距、捻系数水平和长丝张力,然后对所纺纱线的实际断裂强力、毛羽指数和条干均匀度三项指标进行测试。最终确定最佳的长丝间距、捻系数和长丝张力。结果表明:纺亚麻/棉/涤纶14.6tex嵌入纱的最佳长丝间距为12mm,捻系数为440,长丝张力为5g。  相似文献   

8.
选用亚麻、莫代尔、棉、锦纶为原料,在经改造后细纱机上保持其他纺纱工艺不变情况下,分别选取适当的长丝间距、长丝张力和捻系数进行纺纱,然后对所纺纱线的实际断裂强力、毛羽指数和条干均匀度3项指标进行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丝间距、长丝张力、细纱捻系数对纱线断裂强力、断裂功、纱线毛羽和条干均匀度有较大的影响,纺14.5tex的亚麻/莫代尔/棉/锦纶长丝嵌入式复合纱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长丝间距10mm,长丝张力10cN,捻系数490。  相似文献   

9.
探讨转杯纺不锈钢丝包芯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转杯纺不锈钢丝包芯纱的生产原理,通过对转杯纺纱机进行改造并正确配置不锈钢丝喂入张力、分梳辊转速、转杯直径及转速、捻系数、阻捻盘规格以及卷绕张力等工艺参数,最终成功纺制出36.4 tex(33.3 dtex)转杯纺不锈钢丝包芯纱,该纱包芯效果良好,条干均匀,强力较高,毛羽较少,质量达到了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0.
探讨嵌入式复合纺纱的工艺及纺纱效果.分析了嵌入式复合纺纱的工艺原理及特点,通过合理选择原料、工艺流程,在细纱机上加装有关辅助设备,合理配置纺纱工艺参数,利用嵌入纺工艺顺利纺制出精梳棉/涤长丝50/5018.3 tex(45 dtexx2)嵌入式复合纱,指出,嵌入式复合纱能够在提高成纱强力、改善条干、降低毛羽方面发挥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粘棉混纺赛络针织纱纺纱工艺。清梳工序粘胶纤维和棉纤维单独纺纱、两道并条混和保证混纺比准确;清梳联勤抓少抓,控制短绒率增加,梳棉合理配置锡林与刺辊速比;粗纱捻系数偏大控制;细纱后区牵伸倍数适当偏小掌握,并加装集棉器;合理控制各工序温湿度;优化络筒清纱参数,通过以上工艺技术措施的实施,最终开发出了质量合格的R/C 75/25 18.5 tex赛络纺针织纱。认为只有做好工艺优化工作才能开发出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探讨纺制汉麻再生纤维/莱赛尔/汉麻原纤/精梳棉35/25/20/20 11.8 tex集聚纱的工艺技术要点。汉麻原纤经预处理后与长绒棉进行棉包混和,制成精梳条,汉麻再生纤维与莱赛尔纤维分别制成预并条,三者进行条混,经过三道混并,制成混纺集聚纱。通过改进前纺各道工序莱赛尔、汉麻再生纤维、长绒棉与汉麻原纤的混和顺序和配比,有效地解决了汉麻原纤纺纱困难的问题,合理运用集聚纺纺纱技术有效减少了汉麻多组分混纺纱线的毛羽。结果表明,所生产的汉麻精梳混纺纱既具有汉麻原纤的优异特性,又具有莱赛尔、长绒棉服用性能好、舒适性能优的特点,满足了后道用户对高档面料用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探讨精梳棉羊毛37 tex混纺雪花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精梳棉和羊毛纤维的性能特点和纤维规格,分析了纤维性能对纺纱工艺和成品纱质量的影响。为了纺制具有星点雪花状外观的精梳棉羊毛混纺纱,在混和、梳棉和预并条工序中,分别制得有色预并条和白色预并条,并将5根有色预并条与3根白色预并条进行两道混并条、过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最终纺成精梳棉/羊毛70/30 37 tex和精梳棉/羊毛80/20 37 tex两种混纺雪花纱。认为:通过采取相应的工艺和技术措施,使所纺精梳棉羊毛混纺雪花纱产品质量和风格能满足开发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圣麻棉混纺细号纱的成纱质量,根据圣麻纤维的性能特点,以SM/CJ 65/35 7.35 tex混纺纱及股线为例,分析了纺纱工艺配置情况,介绍了生产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实践表明:圣麻纤维与棉纤维采用条混工艺,圣麻纤维强力较低,清梳工序要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注意纤维缠绕,合理设计粗纱和细纱捻系数及股线与单纱的捻比,可以使圣麻棉混纺细号纱质量指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赛络纺涤粘复合纱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在棉纺细纱机上利用毛纺赛络纺纱技术可以纺制复合纱。对涤粘复合纱、涤粘股线、纯涤单纱及纯粘单纱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通过切片照片可以看出,涤粘复合纱中单纱存在与复合纱捻向、捻回数相同的直念;表面纤维排列整齐、紧密、纤维同松外紧;截面为圆形,两种纤维互有少量团长复合纱的结构特点决定其具有强力高、条干好、毛羽少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探讨竹原纤维混纺纱生产工艺.阐述了竹原纤维的特性、纤维技术指标及纺纱工艺特点.以棉竹原纤维混纺纱为例说明了环锭纺及转杯纺纺纱工艺配置和各项技术措施以及环锭混纺纱质量指标.认为:对竹原纤维进行纤维软化预处理,采用原料混和方式,三道并条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持较高的车间温湿度条件,可较好地克服竹原纤维可纺性差的缺陷,纺制出不同混纺比例、质量满足使用要求的环锭纺和转杯纺竹原纤维混纺纱.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超细特中空涤纶Modal混纺纱,针对纤维特点采用原料混和工艺,提高其可纺性;并在各工序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及优选工艺参数.清棉多松少打,减少纤维损伤,防止黏卷;梳棉加强梳理,适当减少落棉;并条合理配置牵伸,解决好缠、绕、堵和静电问题;粗纱、细纱捻系数偏大掌握、速度适当降低;络筒合理设定清纱参数;各工序相对湿度应偏大控制、各机通道保持光滑、洁净.结果成功地生产出超细特中空涤纶/Modal 50/50 14.6 tex混纺纱,质量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棉纺设备上开发亚麻混纺纱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总结亚麻短纤混纺纱的优势及生产技术要点.以普梳环锭纺L/C/R/T 30/30/20/20 19.5 tex针织用纱为例介绍亚麻混纺纱的生产,分析了该品种的生产技术要点.指出:控制亚麻原料中粗长纤维和麻结、预防梳棉成网成条困难及细纱断头缠绕是棉纺设备生产亚麻混纺纱的难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