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江泽民 《中国能源》2008,30(4):5-19
本文阐明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指出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从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关于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文中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主要涵义是:坚持节约高效、多元发展、清洁环保、科技先行、国际合作,努力建设一个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排放低、生态环境影响小、供给稳定安全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文章阐述了节约优先的长期战略、一次能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先进电力系统的发展等内容,展望了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前景。同时,还提出实施好能源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政策,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2.
《电力与能源》2015,(5):649-652
能源领域作为上海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技术储备,将在未来成为支撑上海能源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基石。一直以来,能源科技在上海科技领域中都具有较好优势的重点发展领域,有一批能源技术创新市场主体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能源示范项目。基于上海能源科技现状和需求,介绍了上海能源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能源领域前沿科技创新方向与机遇思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国际社会如何改变能源结构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绿色和平组织和欧洲可再生能源委员会进行了历时一年多的《能源革命》研究项目,并特别针对中国的情况进行重点分析。2007年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发布《能源革命——中国可持续能源展望》报告。《能源革命——中国可持续能源展望》综合了国际权威机构和专家对全球和中国的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4.
2000年以来,世界能源行业出现了新变化,预计这种新变化将会导致世界能源格局的结构性调整。广义的能源安全包括能源供给能力、能源消费结构、能耗强度、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能源贸易安全等。从上述问题着手,采用纵横向交叉论证的方式对与之相关的16项分类指标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中国在2040年之前可保持75%以上的能源自给率,有足够长时间对宏观能源战略做出调整;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过高,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突出,特别是在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排放上形势严峻;中国在能源净进口的长期支付能力上不存在问题;中国对中东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大,要密切关注中东局势的发展,同时,要向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5.
按国际准则计算的中国终端用能和能源效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庆一 《中国能源》2006,28(12):5-9
本文论述能源平衡统计的国际准则及中国能源平衡存在的问题。按国际准则计算了中国终端能源消费量和结构以及物理能源效率。2005年,按国际准则计算的中国终端能源消费量为1307Mtce,其中农业占4.4%,工业58.6%,交通运输16.3%,民用、商业和其他20.7%。中国物理能源效率(热效率)为36.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8个百分点左右。  相似文献   

6.
能源体制是我国能源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是应对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能源形势和能源体制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能源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并结合有关政策指出了未来一段时期能源体制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拉萨地区独特的环境与资源特点,分析该地区能源利用现状、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特点,提出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目标是积极引导和鼓励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生物质能比例,同时结合城市空间总体布局,对城市重点能源开发项目提出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前进入能源体制深化改革时期,业内对未来能源格局、“互联网+能源”等纷纷解读、莫衷一是。回顾了国内外从智慧能源系统到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对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以及能源体制改革对发展能源互联网的意义。未来能源体系由基础能源互联网及更高层级的能源互联网构成,具有开放、平等、互动、共享的特点;以人为本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出发点,互联网使得能源系统诸多环节趋于最优化,最终能为每个人提供“最佳”能源服务;能源互联网有望容纳更多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其中的备用、调节作用增强;能源互联网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有望解决当前能源问题,并催生新型能源服务行业,助力中国社会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加,能源不足日益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这使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关注。本文重点从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源消费以及能源消费强度三个指标,分析比较了中、美、日、英和巴五个国家的能效水平,明确中国能源消费的国际现状,借鉴其他国的成功经验,进而提出提高中国能效水平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解决我国“十一五”能源供需矛盾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丹 《中国能源》2006,28(5):12-15
本文对第八个五年计划以来能源发展规划与能源政策的目标与重点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评价,着重分析了调整能源供需关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环境与资源因素对能源政策的影响。对“十一五”能源发展战略的目标与任务进行了描述,并与“十五”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十一五”期间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与问题,根据我国“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了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思路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也不例外.为了加大淡水供应,一条现实的途径就是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海水资源,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苦咸水(统称海水)进行淡化.提出了一种海水淡化装置,该装置利用温室效应原理和风能致热原理,可充分利用太阳能与风能进行海水淡化.与现有海水淡化装置相比该装置具有利用清洁能源、对环境无污染、适应性强、性价比高等特点.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装置每小时产水量约为普通盘式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在晴天工作时的2倍.  相似文献   

12.
世界及中国能源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BP石油公司2002年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报告,按不同的能源类型,从储量消费量等方面对目前世界及我国能源现状作简单介绍。据此可以了解最新的世界能源储量、消费结构的概貌及中国能源结构状况,为进一步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秸秆气化炉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当前的能源现状和形势,阐述了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气化特性、热裂解的应用技术进行了总结,发展秸秆气化炉是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及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丹 《中外能源》2013,18(2):1-7
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和非洲的石油储产量大幅增长,石油供应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石油消费重心正在转向产油国和发展中国家.2000~2011年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了35.7%,北美和欧洲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居全球领先水平,天然气消费普遍增长.发达国家仍然是能源投资的主体,但同时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投资也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对煤炭和石油的投资比例均高于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对天然气和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投资比例超过了发展中国家.欧美引领着新能源的发展,但由于中国和印度的拉动,亚洲地区有可能成为全球新能源中心.气候变化问题使能源安全的内涵扩展到对环境的影响.此外,中东的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增速位居全球第一,未来可能会影响对其他地区的出口.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使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首先,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是中国的不二选择;其次,维护海外投资利益已成为中国构建新的国际关系的重要考量;第三,需要重新考虑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外交;另外,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主导作用、以何种政治姿态影响和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及如何与周边国家及欧美等国解决能源争端、领土争端和贸易争端,是我国面临的又一挑战.中国要注重能源大国在能源安全中的作用,有区别地与具有不同能源安全利益诉求的国家开展能源外交,在全球能源对话中要积极倡导能源贸易“去政治化”,提出既有利于世界能源安全又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The new century has witnessed phenomenal worldwide growth in renewable energy investments. China has been especially remarkable, surpassing both the US and the EU in 2013. Some recent facts, however, have raised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exuberant investment in China’s renewable energy sector is rational. This paper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literature and to the debate in two ways. First, it tests the over-investment hypothesis based on the main stream finance methodology; second, it analyzes the role of capital structure in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 renewable energy firms.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overinvestment in the renewable energy sector exists. The problem i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biomass and wind sector. Capital structure is found to be more important to downstream firms, indicating that policy makers may provide support that enables these firms to finance their investments through corporate bonds, commercial credit, or long-terms debts.  相似文献   

16.
评估世界各国和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今年1月底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对外发布。今年,在接受调查的144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环保状况全球最佳,名列榜首。  相似文献   

17.
Wind energy, as a reliable, natural and renewable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produces no emissions and so it is an excellent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more heavily polluting fuels in the long term based on the worldwide concern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upply. Wind energy resources in China are affluent, but its distribution are uneven, centralized, and far from both the utility and the high electricity demand markets. This made China's onshore wind power development have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large scale, high centralization and far transmission, which is different with that in Europe, where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even distribution, decentralized. In past two decades, 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wind power, China has given priority to its development. Besides the dramatic growth of large scale grid-connected wind power, household-scale wind power has been used most successfully in remote rural regions in China.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power will b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alleviate the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esulting from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in the future.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wind energy utilization in China is investigated, and some critical barriers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perspective of wind energy utilization is presented, where focuses are placed on seven wind power bases.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旦石油用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将如何延续”的问题,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相应的短期和中长期战略措施,详细分析了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太阳能、核聚变能、月球资源等石油替代能源开发上的进展情况和应用推广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力度研发石油的替代能源,争取在地球石油用尽前让新的替代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和核聚变的应用“商业化,”这样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难题方有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分析了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资源量、可采储量、消费量。讨论了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的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常规能源的节约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我国能源消费变化分析及其对能源发展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抗 《中外能源》2012,17(7):1-12
纵观我国10余年的能源消费变化情况显示出:总量上升过快,2000~2010年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达11.58%,而同期世界均值仅为2.8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过高、能源强度大,2010年达到0.77t标油/千美元,明显高于世界和OECD国家均值,亦高于不少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构成也未得到明显改善,煤炭所占份额高、消费增长快;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增长较快,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份额却下降;新能源所占份额较低。中国必须改变经济和能源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大幅降低能源强度,进而降低能源消费增速,但近10年发展的回顾提醒我们,其落实存在一定难度。经济增速过快、经济结构失调是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适中的经济增长率是保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低、节能指标得以落实的前提条件。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同时,对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要有客观的估计,政府或其他方面的补贴应主要用于科研、用于由实验室向大规模应用之间过渡性的工业化试验,拔苗助长将适得其反。在能源战略上应强调节能减排、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多元互补,均衡发展、因地制宜。把节约能源、降低能源强度作为国策放在能源战略的首位,逐步增大石油,特别是天然气、一次电力和新能源的比例,降低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份额。要走因地制宜、多元化互补发展之路,多侧面、多方式、多途径地实现能源供应和消费的广义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