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仿真绣艺术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仿真秀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的文化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国礼绣制效应,国内外订单纷至沓来,彰显了仿真绣独特光彩和艺术市场新的需求。很多公司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南通是仿真绣传承人和仿真绣作品最集中的地区,整条产业链中仿真绣公司日渐增多,通过代理或销售并扩大绣品与市场的接触规模,使绣品在市场旅游业中已逐渐突破旅游纪念品的角色,努力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有不少公司从事仿真绣作品的代理和  相似文献   

2.
以仿真绣的技艺特点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绣资料的整理对比,总结出其题材、图案、色彩、针法上的特色,并结合现代家纺设计的特征,进行了仿真绣在家纺设计中的应用实践,总结了在现代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式,以期对仿真绣在现代家纺设计中有机发展,提升家纺设计表现语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仿真绣,作为苏绣的一个重要分支,因由刺绣艺术大师沈寿独创,故亦称沈绣。仿真绣在苏绣工整细腻的基础上,融汇了西洋油画、摄影等美术中之光影技法,吸收西洋油画的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用中国传统的刺绣针法和绣线来表现西方艺术。仿真绣的出现,是经历了近千年以中国书画为绣稿的传统刺绣在形式上的创新,其刺绣技艺和艺术思想为中国传统刺绣的发展和持续创新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正>仿真绣,作为苏绣的一个重要分支,因由刺绣艺术大师沈寿独创,故亦称沈绣。仿真绣在苏绣工整细腻的基础上,融汇了西洋油画、摄影等美术中之光影技法,吸收西洋油画的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用中国传统的刺绣针法和绣线来表现西方艺术。仿真绣的出现,是经历了近千年以中国书画为绣稿的传统刺绣在形式上的创新,其刺绣技艺和艺术思想为中国传统刺绣的发展和持续创新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单根绣线二维仿真的特征,介绍了两种二维仿真模型。为得到更加真实的仿真效果,对单根绣线的特征和绣花花型结构进行了分析,为从实体结构入手建立三维绣花仿真模型进行了一些探索,可以作为绣花花型三维仿真显示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对南通仿真绣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及历史发展的挖掘研究,在其特有审美形式工艺手段的基础上,对工艺构成特征及工艺品市场现状等进行分析,指出仿真绣需要汲取广泛而多样的现代文化特点,使其更好地契合时代需求和市场消费。  相似文献   

7.
沈寿作为苏绣艺术传承和传播的代表性艺人,其所处时代正是传统苏绣衍生出仿真绣流派的关键时期,因而其作品的色彩特征对传统苏绣和仿真绣都有一定的体现,对其前后时期作品色彩特征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苏绣。通过博物馆等线上藏品收集沈寿的21幅作品并分类,再运用K-means测量得出338组其作品的色彩数据,利用CNCS色彩体系完成对其作品常用色、色彩搭配关系和色彩风格等色彩特征的分析,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出其前后时期作品色彩特征的差异,即得出这些差异是由染色技术的发展和西方美术绣艺术特点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苗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朝以后的历代史籍均有不少记述。它是苗族妇女长期以来共同创造,世代相传而形成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苗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组成部分。苗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刺绣的针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挑绣、绷绣、卷绣、劈丝绣、贴绣等。  相似文献   

9.
江西传统夏布绣属民间绣活,其以苎麻手工织造的绣地材质夏布命名。文章以江西新余夏布绣博物馆馆藏的传统夏布绣和夏布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小红的口述为研究范畴,兼对江西省内分宜县双林镇夏布织造基地的田野调查,从传统夏布绣的历史演变、织绣工艺及图案寓意揭示其技艺特征。江西传统夏布绣选用夏布作绣地,因其有材美工巧与就地取材之便,其在刺绣工艺与审美文化上有着汉族民间绣活的共性,醇厚的绣地与稚趣的图案相得益彰,遵循实用绣"制器尚用"的造物理念。  相似文献   

10.
邹平  李璐 《毛纺科技》2024,(3):96-102
绣缀工艺以其特有的多变性和造型性,丰富了服装立体裁剪的整体表现力。针对绣缀法分类模糊及其在立体裁剪技术理论及应用上研究较少的问题,通过研究绣缀法设计的服装,总结绣缀法的分类及技术要点、绣缀法在服装立体裁剪中的操作方法及技巧,提出基于绣缀法的服装立体裁剪技术原则。包括衣身造型线的确定原则、人体不同部位绣缀造型确定原则、绣缀隐蔽省道原则、绣缀凹凸整理原则、夸张造型绣缀原则、逐渐调整造型原则、重点绣缀原则、绣缀正反面互用原则等。对绣缀法服装立体裁剪技术的应用研究,拓展了立体裁剪的设计技术空间,进一步延伸了绣缀法在服装立体裁剪中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1.
匹绣加工与纺织面料新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绣花设备的不断发展,匹绣将成为纺织面料深加工的重要手段,在纺织面料肌理再造、装饰效应再造中发挥重要作用,介绍了绗缝、镂空绣、绳绣、缎带绣、贴布绣及其结合的几种匹绣方法,给出了镂空绣、绳绣的效果图.  相似文献   

12.
《艺术设计研究》2021,(2):F0003-F0003
绞线绣,又称“缠绣”“绞绣”“盘筋绣”等,与“马尾绣”“盘金绣”同属“钉线绣”。先以较硬的梗线或家麻为内芯,芯外紧密缠绕丝线制成彩色预制线——“综线”,将综线盘绣出各种纹样,再用单股丝线将其一节节固定在底布上,使绣面呈现强烈的浮雕感。绞线绣与马尾绣原理相同,效果相似,只是绕线使用的芯线不同。  相似文献   

13.
无锡锡绣是苏绣的分支,以地域得名。贵州剑河苗族锡绣也被称之为锡绣,是苗绣的分支,以其材质命名。两种刺绣艺术都被称之为锡绣,虽同音同字却各具特色。本文从无锡锡绣与剑河苗族锡绣的艺术形式入手,从锡绣的历史沿革、材质、绣法、纹样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探究其蕴含的独特文化意义,并提出两种锡绣的保护和传承的建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百鸟衣是贵州苗族一个支系的盛装,非常精美,但外界对其了解甚少。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百鸟衣由二十余块绣片组成,绣片与绣片之间通过装饰绣条连接。装饰绣条是一个极具特色的部件,在百鸟衣服饰中起着连接、固定和装饰的作用,其样式丰富,宽窄不一。通过对五十余件百鸟衣服饰进行拍摄、记录与整理,分析得出了装饰绣条由实心三角形贴布绣、镂空贴布绣、平绣和叠布绣四种刺绣工艺按不同的组合方式绣制,其中,叠布绣在不同工艺之间又起到固定和连接的作用。对百鸟衣装饰绣条样式和工艺的研究,有利于苗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晓萌  顾颜婷 《家具》2022,(2):88-92
对日本刺子绣三大流派庄内(Shounai Sashiko)、津轻(Tsugaru Koginzashi)和南部菱(Nambu Hishizashi)的典型底色和绣线样本进行色彩物理量参数的定量测量与分析,深入探究不同流派中日本刺子绣作品的色彩搭配特点,以期能更好地将刺子绣及其色彩搭配运用到家居及软装设计中。结果表明,色相上,庄内刺子绣和津轻刺子绣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常选择冷色的布料和暖色的绣线,而南部菱刺子绣无论在布料还是绣线上都偏向使用暖色;在纯度上,津轻刺子绣存在使用高纯度色彩布料的情况,庄内刺子绣有时也会使用高纯度的绣线;在明度上,庄内刺子绣的布料选择低明度为大多数,津轻刺子绣使用布料时各种明度区分的均有不少的占比,南部菱刺子绣布料则是低明度和高明度使用频率占比相当。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电脑绣花机的工作原理和生产流程,以及彩绣、串珠绣、绳状绣、毛巾绣、贴布绣和镂空绣的技法特点和各自的装饰效果,并给出这几种不同技法的刺绣效果图。  相似文献   

17.
汴绣发源于北宋时期的宋绣,并且作为河南地区代表性刺绣,在我国刺绣工艺发展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汴绣屏风这种家具结合了汴绣吉祥美好的寓意与屏风的特殊作用,从家具方面推动汴绣产业的多方面发展。通过分析汴绣屏风的历史特征、制作工艺、纹样题材并通过当今汴绣屏风的创新案例,探究汴绣屏风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丝绸》2016,(12)
锡绣是无锡区域性的地方绣种,具有2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锡绣从明清时期开始盛行,清末民初已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并具有前瞻性地实现了教育推广和商业运作。20世纪80年代初问世的"精微绣",成为锡绣发展的主要方向。锡绣作为广义苏绣的重要分支,它的演进历程曾面临市场需求萎缩、从业人员剧减等困境,但通过绣法创新、材质革新、题材出新逐渐摸索出自身的生存方式。一方面通过跨界合作实现"生产性保护",另一方面通过恢复以绣作机构为依托的教育机制加强"绣师"人才培养,从而使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同步发展的锡绣获得良性传承。  相似文献   

19.
珠绣是我国劳动人民经历了漫长历史发展创造的灿烂文化,蕴含着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因其材质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拥有独特艺术价值及文化价值。本文从珠绣的定义出发,介绍了珠绣平面绣法、浮雕珠绣法和立体绣法三种表现形式;梳理了箱包装饰设计中造型装饰、图案装饰和配件装饰的艺术表现;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将珠绣运用到箱包的装饰设计上。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夏布绣的产品特征,结合夏布绣织造技艺与产业发展的现状对非遗夏布绣的文创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夏布绣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